APP下载

经济转型背景下太原都市农业发展研究

2019-07-23微/文

市场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太原市都市农产品

赵 微/文

太原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与农业资源丰富,发展都市农业具有广泛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太原市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作为中国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长期依赖重工业与原料工业,城市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发展都市农业,可以实现农业产业升级,为“三农”发展开拓新的出路。同时也可以使太原作为省会城市长期积累的科技、教育、信息及人才等优势得到综合利用,为山西省全面推进经济转型与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动力。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多元化模式与经验,同时结合太原市农业发展与相关资源禀赋,推动生产要素向“三农”集约,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一、都市农业内涵

(一)概念

“都市农业”一词最早由青鹿四郎在1935年发表的著作《农业经济地理》中提出。他指出:“所谓都市农业是指分布在都市工商业区、住宅区等区域内及都市外围的特殊形态的农业。”青鹿四郎认为都市农业主要分布在都市及其周边地区,经营产业为:奶业、鲜菜、果业、水产和畜牧业等,表现为集约化、专业化生产程度很高的复合经营。

因此,都市农业是在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依赖都市经济资源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二)都市农业功能

首先,优化产业结构。都市农业是随着生产力水平与城镇化推进不断发展的,对于城市发展结构具有优化作用。都市农业发展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城市科技、人才及资本等要素的应用,农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并向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延伸渗透,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其次,丰富产品结构。通过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与科技农业的发展,为城市提供更多安全、健康、高效的农副产品。都市农业发展可以涵养水源、美化环境、改善生态,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空间。同时农业相关习俗与活动,可以提供观光休闲农业产品,使城市居民了解农耕文化与民俗文化。都市农业中的农业科技产业园和农业教育基地,可为城市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农业知识服务产品。最后,整合城乡资源。都市农业发展主要分布在都市住宅区、周边工商业区及都市外围周边地区。从地理位置上讲与城镇紧密结合,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可以实现科技技术、资金与人才的集合,为专业人才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同时可以提高农业发展机械化水平,加强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开发应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对区域都市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太原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7年太原GDP达到3382.18亿元,同比增长7.5%。三大产业结构比重分别为:第一产业占比1.2%,下降0.1%,拉动经济增长0.04%;第二产业占比37.6%,上升1.5%,拉动经济增长2.62%;第三产业占比61.2%,下降1.4%,拉动经济增长4.84%。其中农业经济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实现49.02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3%。2017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为3.85亿元,仅占农业经济发展的0.079%,同比增长13.57%。总体而言,太原市第一产业发展基础薄弱,都市农业发展占太原整体农业经济比重不高,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业主要经营主体文化层次不高

根据太原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太原市共计有26.8万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超过一个月),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占31.7%;初中文化程度农业生产经营者占56.7%;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占9.8%;大专及以上占1.8%。总体而言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经营者占比高达88.4%,整体文化层次较低,农业创新创业生产动力不足。

(二)都市农业发展科技水平较低

太原市都市农业发展在广泛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大量投入现代化装备设施等方面与北美、西欧及东亚等都市农业较为发达区域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太原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市拥有播种机共2364台;大中型拖拉机1781台,该数据仅为十年前的1.3倍;联合收获机共495台;旋耕机共2720台;机动脱粒机共671台;耕整机共594台。整体而言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落后,都市农业生产技术设施条件较差,生产效率较低。例如粮食种植收割机械化程度不高,经济作物生产主要依靠手工劳动,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三)产业布局不合理

截至2018年6月,太原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8家,包括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58家,市级龙头企业90家,其中大型企业较少,中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总体而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平均规模较小,产业链较短,大多从事农产品初级加工,产业和产品结合不合理。农业产业发展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企业亟待转型升级,促进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农产品供需不均衡

从太原市农产品供给与需求总量来看,两者基本相等,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绿色、安全、健康及有特色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太原市“菜篮子”品种结构单一,供需矛盾突出。同时太原市还未形成健全的农副产品市场交易体系,农业销售电子商务落后,直播、旅游采摘等新型营销手段使用并未形成规模,造成生产和销售信息不对称,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不能快速高效分销,同时居民的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出现农民“销售难”与居民“消费贵”等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发展太原都市农业对策建议

(一)搭建农民持续学习平台

建立平台,帮助广大农业劳动者继续学习,掌握农业生产新理论,提升职业水平,拥抱科学技术。

第一,建设网络课堂。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微信已覆盖7.53亿部手机,基本成为全民通信工具,因此可以建设涉农微信公众号,传播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知识,以及创新创业案例等学习资料,使农民充分利用农闲及夜间等空暇时间不断学习提高。

第二,开设固定课堂。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离不开村干部的带领,因此以村为单位开设固定课堂亟待进行。每月最少组织一次村民集体学习,其中村党支部书记讲授政策理论,传达中央精神;聘请相关专家讲解农业技术,解答农民疑问;周边农业大户及农业带头人可以讲解种植与养殖经验。精准快速提升太原市广大农业从业者的知识文化水平。

(二)提升都市农业发展科技水平

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以下简称“综改区”)横跨太原及周边北、中、南部地区,是山西实现产经转型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其在太原都市农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综改区”从空间上分为三大片区,具体产业如附表:

附表 山西“综改区”产业布局

目前三大片区均涉及农业及旅游业相关产业,政府要加大三大“综改区”片区中农业科技产业园的引进与建设,促进山西农业大学等高校与产业园进行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吸引全省各高校毕业生进入“综改区”工作,大幅度增加太原市涉农高级人才引进与开发,就近依靠三大片区的辐射与拉动作用,形成对太原都市农业发展北、中、南部的精准辐射。全面提升太原发展都市农业科学技术水平。

(三)促进都市农业产业化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建设一批集生产销售、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农业科技产业园及农业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与工业及金融服务业融合发展。

首先,发掘山西省及太原市特色、功能及品牌农产品。如阳曲小米、清徐葡萄、晋祠大米及晋源花卉等本地特色优良农产品的开发,强化水塔、双合成、杏花村、六味斋等品牌建设。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及绿色农产品企业深化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知名度,提高相关企业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一体化经营水平,同时整顿与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

其次,延长涉农企业产业链,深化太原市传统加工产业发展。例如深化清徐葡萄种植基地建设,加强与农业产业科技园合作,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延长葡萄种植产业链,开展葡萄深加工及多元化产品。制定行业质量标准,引导金融企业与传统加工企业进入葡萄种植业,开展广泛合作,形成更多规模大及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最后,引导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结合山西“综改区”萧河产业园区现代物流发展优势,加强物流业与农业生产合作,开发绿色生鲜农产品直供营销模式,大力建设物流冷链运输,缩短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运输时间,满足太原市居民对农产品的升级需求。政府引导金融服务业、互联网金融与农业生产企业合作。扶持农业贷款,广泛建设区域性的农业合作社。以阳曲县为核心发展休闲农业,提高都市农业附加值水平,实现农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融合。

猜你喜欢

太原市都市农产品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