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螟性信息素的诱捕与防控效果试验*

2019-07-23孙海燕陈伟国林蔚红戴建忠钱秋杰杨一平

蚕桑通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桑园杀虫成虫

孙海燕,陈伟国,林蔚红,戴建忠,钱秋杰,杨一平

(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 海宁 314400)

桑树害虫防控是影响蚕桑产业稳定的重要基础,由于蚕桑产业跨种植与养殖的特殊性,与其他农作物的害虫防控差异很大,必须在确保采叶养蚕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其中许多桑树主要害虫与家蚕同属鳞翅目昆虫,而且其抗性远远高于家蚕[1],一旦化学农药防治不当很容易引发家蚕中毒损失。再者,随着生物农药等对家蚕高度敏感的新型杀虫剂逐渐取代有机磷农药,使得桑树适用农药品种越来越少,目前我国登记在桑树上使用的杀虫杀螨剂不到10个品种。

综合防治一直是农业植保提倡和发展的方向,但是灯光诱杀、昆虫性信息素等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在桑树害虫防治中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其实际防治价值和应用技术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为此,我们近年来持续开展了桑螟性信息素诱杀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桑螟性诱剂及诱捕器

桑螟性信息素毛细管诱芯,保存在-15℃~-5℃冰箱中,使用前取出,有效作用时间不少于30 d;配套的筒型诱捕器(专利号:ZL201220169331.4),均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1.2 频振式杀虫灯

佳多PS-15Ⅱ频振式杀虫灯,220 V电源,30 W功率,中国佳多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地点和处理设置

试验地点位于浙江省海宁市斜桥镇镇西村,桑园面积1.15 hm2。桑螟性诱器设3种高度和4种覆盖直径,3种高度分别为离地0.5 m、1.5 m和2.5 m,4种覆盖直径分别为25 m、20 m、15 m和10 m。同时,在桑园一侧设频振式杀虫灯对照,间隔距离相同,灯的高度均为2.5 m。

1.3 试验方法

1.3.1 诱蛾量调查

从2018年4月24日开始,至2018年10月18日结束,每30 d更换一次桑螟性信息素诱芯。每3 d调查一次诱蛾量,并清理诱捕器。

1.3.2 幼虫调查

2018年9月25日,第五代桑螟幼虫高峰期调查不同处理区虫量。

1.4 数据处理

幼虫减退率计算公式:幼虫减退率(%)=(对照区虫口量-试验区虫口量)/对照区虫口量×100%。

灯光诱捕对雌雄桑螟均有效,桑螟性诱器诱集的仅为雄性成虫,按雌雄各半的比例,桑螟性诱数据为实际诱蛾量加倍统计。

试验数据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2]进行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年桑螟成虫发生规律

从图1可见,2018年桑螟成虫诱集高峰期有6个,即4月底至5月上旬的越冬代,6月上中旬的第一代,7月上中旬的第二代,8月上中旬的第三代,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的第四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的第五代;其中第四代桑螟成虫,频振式杀虫灯的峰值跨度长而平缓,桑螟性诱的峰值高而窄,可能是因为两种不同诱集特性所致。

图1 桑螟成虫全年发生规律Figure 1 Annual Occurrence of Adult Mulberry Borer

图2 各代桑螟成虫诱杀对比Figure 2 Comparison of Adult Trapping and Killing of Mulberry Borer in Different Generations

图3 桑螟性诱捕器高度和间距对诱捕效果的影响Figure 3 Effects of Height and Spacing of Sex Traps on Trapping Efficiency of Mulberry Borer

2.2 各代桑螟成虫诱集量

将全年各代桑螟成虫诱集量汇总(图2),桑螟性诱以第四代蛾量最多,其次为第一代,其余4个代次均较低;频振式杀虫灯也以第四代蛾量最多。除第一代和第二代频振式杀虫灯无调查数据外,其余4代频振式杀虫灯的诱蛾量均多于桑螟性诱,应当与桑螟性诱捕器放置密度较密有一定关系。

2.3 桑螟性诱捕器不同位置的诱捕效果

图3(A)为桑螟性诱捕器3种高度的诱捕对比,离地1.5 m的诱蛾量最多,离地2.5 m的诱捕量最少,但3种高度的诱捕结果差异不显著。图3(B),覆盖直径10 m的诱捕效果最佳,与覆盖直径15 m和25 m的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覆盖直径20 m,表明覆盖直径越小的诱捕效果越好。但覆盖直径25 m的反而高于覆盖直径20 m的,可能与诱点布置位置有一定影响,覆盖直径15 m和20 m设置在桑园中间,覆盖直径10 m和25 m分别设置在桑园两侧,不排除来自桑园外虫源的影响。

图4 桑螟性诱捕器高度和间距对第五代幼虫的减退率Figure 4 Effects of Height and Spacing of Sex Traps on The Reduction Rate of Fifth Generation Larvae of Mulberry Borer

2.4 诱捕桑螟成虫对次代幼虫的影响

图4(A)为桑螟性诱捕器3种高度和杀虫灯对第五代桑螟幼虫的减退率依次为:离地0.5 m>1.5 m>2.5 m>杀虫灯,但4种处理的幼虫减退率均较低,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4(B),覆盖直径10 m的幼虫减退率显著高于覆盖直径15 m、25 m和杀虫灯,覆盖直径25 m的幼虫减退率高于20 m和杀虫灯,但3者差异不显著。无论是桑螟性诱捕器安装高度和间距,对第五代桑螟幼虫的控制效果均不理想。进一步对第四代桑螟诱蛾量与第五代桑螟幼虫减退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桑螟性诱捕器3种高度和杀虫灯对成虫的诱捕量与次代桑螟幼虫减退率的相关系数为0.6397,桑螟性诱捕器4种覆盖直径和杀虫灯成虫的诱捕量与次代桑螟幼虫减退率的相关系数为0.5419,相关系数均不显著。

3 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桑螟性信息素和频振式杀虫灯对桑螟成虫均有较好的诱捕效果,频振式杀虫灯平均单灯的诱捕虫量高于桑螟性信息素诱捕器,这一结果与曹红妹等[3]的试验较一致,与杨一平等[4]的试验结果略有不同,可能因诱捕器设置密度等试验方法的差异所致,本试验中桑螟性信息素诱捕器覆盖直径10 m的诱捕效果优于15 m、20 m和25 m。诱捕器安装高度不需要太高,以离地1.5 m为宜,俞学良[5]试验的桑园性诱芯虽未明确害虫种类,但其诱芯设置10 m间距和1 m安装高度为最佳的结果与本试验相似。

利用桑螟性信息素诱捕的成虫高峰日期,加上桑螟成虫产卵前期和卵历期7 d左右,可预测次代桑螟幼虫孵化高峰期,为生产上采取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但从桑螟成虫诱捕量与次代幼虫减退率关系看,两者的相关性不显著,可能与试验桑园面积小,不易控制试验误差有关;也可能部分桑螟成虫被诱捕前已完成交配产卵,导致桑螟性诱和频振式杀虫灯对次代幼虫减退率不理想,因此作为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桑螟防控措施有待继续验证。

猜你喜欢

桑园杀虫成虫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栗山天牛成虫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
新颖手性酰胺类的合成、杀虫活性和药害研究
“杀虫专列”
以“肥”杀虫 药肥两用 一举多得
柿树害虫枯叶夜蛾防治效果试验研究
浦东新区梨树上四种刺吸式口器害虫成虫发生规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