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郎娘美》对侗族音乐的影响及传承探析

2019-07-22李安隆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6期

【摘要】在侗族文化中,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珠郎娘美》,该传说的广泛流传对于侗族民间文学以及音乐艺术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为侗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文化营养。本文就《珠郎娘美》对侗族音乐的影响以及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为侗族音乐艺术更好地传承提供思路。

【关键词】《珠郎娘美》;侗族音乐;影响传承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珠郎娘美》不仅是流传于贵州省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以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等地的爱情传说,更是一曲民歌、一部侗戏,可以看出,侗族民间传说对于音乐艺术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1921年,贵州省从江县洒洞寨(今新安村)著名侗族歌师梁绍华(1893-1978)、梁耀庭(生卒年待考)根据民间传说和民间叙事歌编成侗戏《珠郎娘美》,于是黔、湘、桂边界侗族人民争相传唱。2006年,侗戏《珠郎娘美》入选国务院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侗戏的主要代表剧目,无论是侗戏还是侗族民歌,《珠郎娘美》的传说都成为影响侗族音乐艺术传承的重要题材。

一、《珠郎娘美》传说对侗族音乐的影响

(一)侗族民歌方面

《珠郎娘美》传说对于侗族民歌方面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三点:

第一,对歌词的影响上。无论是琵琶叙事版本还是侗族大歌版本的《珠郎娘美》,在歌词上的用词都是比较明了简洁的,大都是切合旋律进行歌唱的通俗语言。并且,在两个版本的《珠郎娘美》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听众记忆,歌词大都是采用了侗族方言以及日常所见的俚语等,一方面更加生活化,另一方面听众感受也更为真实和形象,正是由于其歌词的通俗易懂,因此易于流传歌唱;第二,民歌旋律上的影响。琵琶叙事歌版本中的旋律更为简洁,这是因为该版本主要是以传唱讲故事的旋律形式表现出来,在侗族大歌版本中尽管也采用了相似的旋律,但是旋律具有不断重复且多段歌词的特点。这样的旋律设置有助于演唱者以及听众更好地把握旋律和记忆歌词。如在侗族大歌版本中,全歌有一百多段歌词,大部分歌词都借用了高度相近的旋律进行歌唱,由于语言质朴加之旋律简单,因此更有助于《珠郎娘美》传说的传唱;第三,曲式结构上的影响。琵琶叙事版本以及侗族大歌版本的曲式结构都是比较简洁的,前者主要采用了一句唱一过门的曲式结构,后者则是一段唱一过门的曲式结构。这样的曲式结构,有助于听众更好地去捕捉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从而易于理清故事的情节发展。

(二)侗族戏曲方面

除了在侗族民歌上的影响,借助音乐艺术人员的创作《珠郎娘美》在侗族戏曲方面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以《珠郎娘美》传说为原型改变的侗族戏曲主要有两种,即黔剧与侗戏。侗戏版本主创人员是艺术家梁耀庭与梁绍华在走访侗寨歌师的演唱讲述之后所创作出来的优秀代表曲目,相比侗族叙事民歌版本,侗戏《珠郎娘美》具备了戏曲艺术的生动性,在表现故事人物心理、情感变化以及剧情矛盾上更加鲜明曲折,因此,更具有看点和表演的艺术性。

《珠郎娘美》传说对于侗族戏曲方面的影响也体现在三大方面:

第一是语言方面的影响。为更全面地展示出故事的艺术性,《珠郎娘美》侗戏分成了17幕,剧中珠郎、娘美以及娘美表哥、银宜等人各自性格都淋漓尽致地展示在剧幕中。如剧中第一幕,女主角娘美纺棉歌唱段中有“如今我爱珠郎,当真要丢表哥,要做一只雀,飞出牢笼各飞一边”这样的唱词,充分展示出娘美对于自由爱情的无限渴望,和对侗族陈旧的婚姻习俗的不满,简单的歌词蕴含着丰富的人物性格;第二是音乐方面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凸显主人公的性格特色,在音乐运用上更多采用了装饰音,对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变化进行了完美装饰;第三是民俗展示方面的影响。在侗戏《珠郎娘美》中,能够高度还原侗族文化中的諸多习俗和传统,如侗族青年男女幽会时候的坐夜行歌、侗族婚姻旧俗的女还舅门等,此外,还有娘美为珠郎报仇使击响了法鼓,体现出侗族的法鼓文化习俗等。

二、《珠郎娘美》 对侗族音乐传承中的问题

(一)聚居地分散问题

侗族是我国聚居于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靖县、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以及湖北恩施、宣恩、咸丰等县。由于人口稀少且聚居地较为分散的使侗族文化很难为外界所熟知。《珠郎娘美》也仅仅在侗族聚居区所流传,在东南沿海以及其他民族聚居区没有得到普及。这就显示出聚居地分散且人口稀少对于民族音乐艺术的传承产生了一大障碍,大众难以全面了解侗族民间音乐艺术,交通闭塞等现实条件也使音乐搜集工作产生了重重阻力。

(二)专业人才匮乏

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大都具有自己本民族的语音和文字,用以民族文化的传承。侗族同样如此,但是伴随着近些年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大部分的侗族青年群体被汉化,很少再使用侗族语言,而年龄较高的侗族老者则对流行的汉语普通话掌握不熟。《珠郎娘美》正是基于侗族语言来进行传播的,但是由于专业翻译人才的匮乏,导致侗族音乐艺术的传承工作难以开展。由于外族人难以全面了解侗族文化,因此,侗文化在当下的时代传承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文化差异沟壑

侗族文化有着独特的文化属性,侗族中很多文学及音乐精粹都是通过侗族语言来进行传承的。正是由于侗族文化背景同其他民族不同,导致了外界音乐工作者难以真实把握《珠郎娘美》的文化内涵甚至是歌词大意。正是由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使《珠郎娘美》音乐的传承工作存在更多的困难,在唱词语言以及音乐表达上不知所措。

三、《珠郎娘美》 对侗族音乐传承中的对策

(一)培育侗族歌师

由于少数民族的音乐艺术大都是通过传统的口传心授模式实现文化艺术的传承,在侗族担任此任务的人被称作“歌师”。因此,鉴于侗族发展的传统历史,培育侗族歌师就显得十分必要。一方面,歌师都是由侗族中具有歌唱演绎才华的人来担任,他们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十分了解,《珠郎娘美》正是在一代代歌师的传承中得以流传;另一方面,歌师的培育应当立足于时代发展的现状。由于传统歌师的艺术传承模式存在着容易中断的风险,这大都是由于歌师逝世而造成的,因此为降低此风险,同时也为了更全面地保留侗族音乐精华的全貌而不至于被篡改,在群落中设置歌师职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歌师为职业,应该提升侗族青年的民族责任感,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主动承担起《珠郎娘美》等侗族民乐的传承任务。

(二)运用现代传媒手段

二十一世纪,互联网信息时代崛起,智能手机的普及使艺术作品传播形式呈现互联网化的特点。因此,借助便捷的现代传媒手段将有助于侗族民间优秀音乐作品的传承,可以将侗族民间音乐的代表作《珠郎娘美》录制唱片或是直接上传到网络音乐平台如QQ音乐、网易云音乐中,还可以借助当下非常火爆的视频直播的形式,在抖音、奇秀直播以及火山小视频中积极宣传《珠郎娘美》,让越来越多的网友认识到侗族的民间音乐作品。借助互联网传播手段,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且受众面广泛的优势,无疑有助于侗族民间艺术及《珠郎娘美》的现代化传承。

(三)打造侗族民俗文化村落

侗族文化独树一帜,侗族的建筑以及美食、民歌以及热闹的节日等都可以为民俗文化村寨提供源源不断的特色旅游资源,由此打造出侗族文化乡村小寨。一方面,借助民俗文化村落的打造来宣传本民族的文化艺术,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侗族及《珠郎娘美》为代表的民间音乐作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实现侗族文化艺术的跨民族传承;另一方面,民俗文化错落打造可以借助电视及直播节目的形式予以推广,不仅能够为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同时也刺激侗族本地群众扎根于本民族文化习俗的传承行动中来,从而实现主动、自发地传承与创新。

(四)基础音乐教学中渗透

当下由于全民基础教育的普及,使民族文化传承有了更好的保障。侗族人口稀少且多为聚居而生,因此,可以在民族基础教学过程中渗透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即在幼儿园、小学、初中以及高中等的音乐课程中设置侗族民歌的内容,全面系统学习侗族音乐,确保侗族儿童能够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接触到本民族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珠郎娘美》这样璀璨的侗族传说和改编音乐艺术更是成为侗族基础教学体系中必修的音乐课程。通过专业侗族教师的教导,《珠郎娘美》以及更多优秀的侗族民歌艺术将得到更好的传承。

(五)发展高校专业人才梯队

高等院校中不仅具备专业的任课教师和先进齐全的音乐教材,同时更有源源不断的青年人才基础以及国家资金的支持,因此,像《珠郎娘美》这样优秀的音乐作品应当在高校艺术课程中广泛推广,这既是侗族学子的责任,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义务。教师可以通过定期音乐采访、侗族传说搜集等实习活动深入侗族聚居区,使高校学子直观了解侗族文化的发源地,从而自觉承担起传承《珠郎娘美》的使命。

四、结语

正是由于《珠郎娘美》的代代流传,才使侗族民间音乐中出现了这样的艺术瑰宝。它对于侗族民乐的形式、唱词唱腔以及曲式结构等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侗族的《珠郎娘美》理应得到更好的尊重和传承,只有正视其传承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应对,才能够在历史长河和民族艺术长廊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王军亮.侗族大歌的特质初探[J].度假旅游,2018(06).

[2]乔红,潘俊月.黔东南苗侗传统音乐保护和传承的探讨[J].艺术品鉴,2018(4).

[3]徐洁玉,刘洋.民族音乐学视野下侗族大歌的藝术形成与价值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7(12).

作者简介:李安隆,苗族,高校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