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歌剧艺术活动的发展策略研究

2019-07-22张瑞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6期
关键词:艺术活动侨乡歌剧

【摘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本文立足于推动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时间节点,从人文音乐学、文化传播学、社会学领域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将西方古典歌剧、中国民族歌剧等艺术表现形式作为研究内容,探讨歌剧艺术活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如何结合积淀的“侨乡”文化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侨乡;歌剧;艺术活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獻标识码】A

“内为之城,外为之廊,中日为市”。城市,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在全球性的“城市时代”,以城市文化建设为核心竞争力成为世界各大城市发展的共同选择。现代城市繁荣的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既有赖于城市的文化积累,更需要政府不拘一格的视野和懂得发掘的慧眼。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先进的文化理念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重要的动力之一,顺应时代发展、有活力、有创新的城市音乐文化活动将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

一、歌剧艺术活动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歌剧的综合性

在所有的音乐门类中,歌剧是综合艺术表现的最高形式,从感官角度看,它是听觉和视觉的结合;从形式角度看,它是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美等的艺术表现总和;从人文角度看,它是人类文化活动、文化思潮的风向标。

狄德罗说过:“好的歌剧是艺术中最好的东西……”歌剧具有高度综合的戏剧性、音乐性和审美性。歌剧艺术活动作为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其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气息也是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的体现。

(二)歌剧的象征性

20世纪以来,歌剧成为国内一线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的象征。以上海为例,2000年11月在上海体育场隆重上演世界超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这次尝试取得巨大的成功,充分体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一流的文化实力和艺术水准;以广州为例,2010年广州大剧院落成,从开幕歌剧《图兰朵》到美国大都会、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和立陶宛国家歌剧院联合制作的《蝴蝶夫人》,仅用两年的时间让西洋歌剧植根于广州。2018年,原创歌剧《马可·罗波》盛大开演;2019年,广州艺术节四部歌剧连环上演,歌剧艺术作为广州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以国际水平的高姿态融入大湾区文化建设。

歌剧艺术,成功填补了高端文化场所的空缺,为繁荣文化艺术的碰撞、交融、交相辉映提供文化场地。

二、江门市歌剧艺术发展现状及问题

江门,有着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在开拓进取的岭南精神和开放包容的华侨文化共同影响下,江门五邑大地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文化名人,如思想家、中国歌剧拓荒者——梁启超、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先驱者和奠基人——戴爱莲、粤剧一代宗师、红派艺术创始人——红线女、全球闻名的茱莉亚音乐学院美国歌剧中心首位中国学生、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位签约中国歌唱家——邓韵,他们在推动中国艺术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江门市歌剧艺术发展概况

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与地域文化密不可分。在广府文化、港台文化、华侨文化多重的冲击下,江门文艺活动主要为地方曲艺(粤剧、相声)、地方民歌(咸水歌、开平民歌)、群众艺术、私活局等。歌剧艺术活动的开展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自2000年以来,江门市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文化馆组建江门乐团、组织新年音乐会,歌剧咏叹调才逐渐被江门观众所认识。2016年江门演艺中心落成,越来越多的剧目在此上演,江门市民逐渐接受歌剧艺术形式。笔者根据现状对江门演艺中心商演进行统计,对江门市市民(社区、学生)对歌剧艺术的喜爱程度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出200份,收回192份,均为有效问卷。

(二)江门市歌剧艺术传播现状分析

1.阳春白雪,不接地气

2016年至2018年,江门演艺中心演出场次合计199次,上座率前四位分别是戏剧、话剧、室内乐和舞剧,从数据分析上看,观众对“剧”是喜爱的,特别是戏剧。而上座率最低的是歌剧为38%。结合表二分析,有90%的人士不清楚歌剧。经回访,受访人认为歌剧会联想到听不懂的唱词,遥不可及的表演艺术家、富丽堂皇的歌剧院、高价位的消费,仿佛歌剧是一种只能在音乐厅或歌剧院欣赏的高雅艺术,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根据回访内容分析,观众不是不喜欢歌剧,而是主观认识不足导致歌剧的观众和市场基础很薄弱。

2.传播力度不足,受众面狭窄

根据江门演艺中心的票房显示,2018年上演的4部民族歌剧上座率仅38%,购票者多为教师、专业学生、公务员等。数据表明,歌剧艺术的传播力度是不够的,群众的参与度更是缺乏。

江门市文根深厚、观众对高雅艺术热情高涨,但是由于起步晚、了解少导致受众不多的现状。所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政府牵头、本土艺术工作者出谋划策,全面推动城市歌剧活动建设势在必行。

三、江门市歌剧艺术活动面临的机遇和优势

(一)政策支持

自“十九大”以来,中央对粤港澳互联互通紧密联系协同发展高度重视。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智者顺时而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

在此背景下,江门以本土歌剧搭建华人华侨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活跃文化艺术活动发展,是坚定文化自信、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大湾区中西文化长期共存等综合性优势,进一步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与社会文明程度,共同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二)地域先机

江门地处与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东联广佛都市圈和深港澳经济圈,是珠三角进入粤西的必经之地。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和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的建设,江门占据着大湾区有利的地域优势。江门市委宣传部整合地域、侨资、侨智等优势,以歌剧艺术为抓手,大力推进文化艺术建设。以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城市文化形象为载体,通过歌剧艺术活动提升城市艺术水准与知名度,吸收和培养艺术人才,丰富充实本土文化的内涵与多样性。通过常态化、近距离、高规格的歌剧艺术活动,带动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热爱歌剧文化艺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为江门市歌剧艺术活动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为城市文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三)人才资源充实

总书记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江门市建立人才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汇聚江门,江门市音乐家协会会员登记中显示,江门市拥有一批毕业于国内高等音乐院校或在美、德知名音乐学府留洋归来的高素质演唱、指挥、创作、演奏等专业人才,他们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雄厚的创作实力和丰富的舞台经验。

四、江门市歌剧艺术发展的策略构建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是混合型新文化艺术,能够融合世界文化语言和世界艺术影响力,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语言。以歌剧活动为载体,更大程度地挖掘中西合作、国际交流的可能性,最大程度开发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增强城市文化影响力、文化聚合力和文化创造力。

(一)找准定位,获取支持

在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文联的支持下,江门音乐家协会组建了广东省首个歌剧学会——江门市音乐家协会歌剧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包括毕业于国内专业音乐院校、在美、德国留洋归的来高素质的侨乡歌唱家、钢琴家(艺术指导)、指挥、作曲、乐团首席等一批高素质艺术人才。以“搭平台、推人才、创优品、出成果”为根本任务,紧紧把握住“侨”这个关键符号,结合地域特点因地制宜,打造“开平碉楼·歌剧主题音乐会”“江门——古井歌剧工作坊”“华侨博物馆·海外华人(五邑籍)歌剧名人访谈录”等特色文化活动,让侨乡歌剧活动更具影响力,为繁荣和发展江门市歌剧表演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城市歌剧活动的创建不仅是艺术行为,更有高远的历史使命。“侨”文化作为江门市的特色文化,离不开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本土文艺工作者应以塑造城市形象、推动文化建设、引领文化风尚、服务社会民众为指导思想开展各项活动。

(二)艺术惠民,精准传播

文艺的发展离不开大众的参与,文艺发展的成果要由大众来分享。不论是高雅艺术还是平民文化,不论是传统经典还是先锋探索,任何艺术都要找到自己的知音。江门市音乐家协会歌剧艺术专业委员会举办了岁月如歌·中国艺术歌曲音乐会、中国歌剧音乐会、人间四月天《诗·歌》声乐艺术沙龙等音乐会,让更多渴望了解高雅艺术的市民面对面认识美声和歌剧,通过导赏现场讲解消除观众对歌剧等高雅艺术的距离感。

江门市音乐家协会歌剧艺术专业委员会还将举办歌剧艺术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机关、歌剧艺术工作坊等惠民活动,组织江门歌剧社,整合合唱、室內乐乐团、交响乐团、舞蹈、音乐等各类优秀人才开展歌剧艺术活动。让大众不仅是歌剧艺术活动的观赏者,更是走上舞台参与到歌剧艺术活动的表演者,为歌剧艺术活动注入了新的内涵,增添了新的活力,对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和城市的文化品位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不拘一格,创新形式

不把艺术束之高阁、藏于深苑,而是要拆除藩篱,将其推至大众中去,为每个人创造体验、参与、享受艺术的机会。颠覆表演场所,赋予艺术表现更大的活力。如世界歌剧日艺术家们在土耳其伊兹密尔万丽酒店的快闪,英国伦敦超市歌剧快闪,Opera North购物中心快闪,戴玉强、吕思清、幺红的北京火锅店快闪,歌剧《林徽因》苏州北站快闪等。传统的音乐厅、大剧院不再是歌剧表演的唯一选择。选择适合的季节、新奇的场所和空间,别出心裁的演绎方式,使观众对艺术产生新鲜感,引发审美趣味的变化,从而在好奇心的引导下重燃对艺术的激情,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同时也是歌剧艺术活动进行市场拓展的积极举措。

江门市音乐家协会歌剧艺术专业委员会将会结合重大节日节点,如国庆七十周年、春节、中秋等,结合本土重大活动,如中国侨乡旅游节、世界江门青年大会等大型活动组织歌剧快闪,让歌剧活动丰富城市文化,让世界认识侨乡江门。

(四)联系国际,融入湾区

整合资源,联络国际,对接国际,“请进来,走出去”。制定歌剧演员培养计划,邀请国内国际歌剧艺术表演家开展大师班、歌剧训练营,为本市歌剧艺术发展问诊把脉,传经送宝。一方面满足本土演员的培养,另一方面满足周边城市(珠三角、大湾区九城)歌剧艺术爱好者参与,从而提高城市文化水平和吸引力,文化资源得到共享,起到辐射和带动效应。

第二步充分利用“侨”资源,“走出去”。对外联系组织参与国际歌剧训练营、大师班;挑选优秀的本土歌剧演员参与,满足本土演员培养更促进与海外的联系与交流。与国外机构开展项目交流、教育、演出立体化合作,为江门市歌剧艺术活动通过搭建平台,打造作为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彼此交流,共同进步。

五、结语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艺术工作者努力奋斗的动力。江门市歌剧艺术活动的建设,坚持中国的文化价值立场,立足于侨乡文化发展现状,思考和解决艺术工作者关心的文化问题,提出创新的文化方案。侨乡歌剧艺术活动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城市文化,满足了群众的精神需求,推动了城市多元发展,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对相关区域内文化也起到了辐射与带动作用。

另一方面,侨乡歌剧艺术形式的打造,提升了市民的艺术素养,增强了市民文化归属感,培育了文化市场,推动了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拉动了社会经济效益。

愿歌剧艺术之花盛开侨乡,绽放粤港澳大湾区。

参考文献:

[1]邓一江.从国家大剧院的发展之道看中国歌剧发展现状[J].歌剧,2014(6).

[2]练文广.广州歌剧院项目可行性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3] 洛秦.城市音乐文化与音乐产业化[J].音乐艺术,2003(2).

作者简介:张瑞(1978-),女,湖北蕲春人,本科,现就职于广东省江门幼儿师范学校,音乐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及歌剧艺术的研究。

猜你喜欢

艺术活动侨乡歌剧
侨乡古村 夜赛龙舟
“海丝”重点侨乡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演化
华侨作用下的侨乡建设研究
学校艺术活动与挫折教育的融合研究
走班式艺术活动中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研究
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歌剧
童话歌剧
童话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