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寸跷在舞剧《粉墨春秋》中的风格特色

2019-07-22王兵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6期
关键词:舞剧风格

【摘要】《粉墨春秋》是一部地道的中国舞剧,经典舞段《寸跷》《水袖》《髯口》是现代艺术手法的呈现,表现形式多元多样,浓缩和承载了中国舞剧几百年的舞台记忆。其中,“寸跷”这一传统表演艺术在该舞剧中的巧妙融合,是《粉墨春秋》的点睛之笔。本文针对粉墨春秋的寸跷中表演风格展开论述,详细探讨了寸跷在舞剧粉墨春秋中的风格特色及其对社会、文化层面造成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舞剧;寸跷;风格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山西首部中华传统戏曲与中国舞蹈相结合的原创大型舞剧《粉墨春秋》,在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支持下,历经三年的筹备,2011年11月11日首演于首都北京保利剧院。曾多次出色完成国家委派的出访演出任务,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最前沿、最高端的舞台上引领风骚。作为中国第一部将中华传统戏曲与中国舞蹈相结合的舞剧,把传统戏剧中很多绝活巧妙融入以舞蹈为主的传奇故事当中,用肢体等表现手法演绎出别样的戏剧人生。舞剧片段中的“寸跷”被称为东方的芭蕾舞。本文围绕寸跷展开,详细讨论其在《粉墨春秋》这部舞剧中的风格特色及影响。

一、寸跷在山西的历史渊源

寸跷是高跷门类的一门分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宋朝元朝期间。最早出现记载于《列子》,这说明寸跷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表演表现技法算是相当成熟了。寸跷12厘米左右,又分为文跷、武跷。文跷重于踩边和情节性表演,武跷偏重于技巧表演。道具多见于木棒、扇子、鼓、锣等。表演形式分“踩街”和“撂场子”两种。前者热烈红火,后者载歌载舞。它把传统的高跷与陆地秧歌相结合,在表演上充分运用扭、逗、俏、美、哏等艺术手法,融歌、舞、戏、杂为一体,别有风趣。演员腿缚高跷如履平地,造型美观,变化多样别具风采。跑跷秧歌源于生活,富于生活,创意于美中巧、巧中美,是力与美的结合,赋观赏、娱乐为一身,给人以美的享受。

寸跷在山西民间沿用流传历史已久,其中在晋中榆社县一带出土的北魏时期的石棺上可见寸跷的刻画。由此可见,寸跷的形成最迟也应是在北魏时期了。在山西省内流传的寸跷行业大多分为文跷和武跷文跷,顾名思义,侧重于基本的踩、扭。武跷多注重技巧,通过技巧表演一些较高难度的动作。我个人偏爱武跷,总会感叹于表演者的技法高超。曾看过浮山县的武跷表演,场面热烈,浩浩荡荡,头跷负责指挥,在阵前打头阵,二跷是领队,中间的就是各色装扮的戏曲人物,压阵的则是丑汉,表演时先会表演一些场景,用来吸引观看者,以后开始表演一些“过仙桥”“大劈叉”之类的高难度动作,赢得阵阵喝彩,至今仍让我印象深刻。同样注重表演技巧的还有桓曲县境内的胡村寸跷,他们的表演技巧更加精湛,不仅有动作还有抬法,让你不得不感叹劳动人民智慧的伟大。文跷中多表演的是一些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旦角,小生,老生,丑角都要精心装扮,嬉戏逐闹,活泼生动。旧时娶亲定是要请来热闹一番的。

除此之外,双池镇的“扑蝴蝶”右玉县的“定兽高跷”等表演形式五花八门,不拘一格,让人不由感慨中华文化的底蕴深厚,仅一门高跷就可以如此丰富!

二、寸跷在粉墨春秋中的风格特色

《粉墨春秋》是一部将传统戏曲与中国舞融为一体的原创大型舞剧,它巧妙的构思、独到的设计和精湛的表演让观众耳目一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部山西出品的舞剧,其充分彰显了山西厚重的文化神韵和晋人淳朴的风俗性情,其中,具有山西民间戏曲特色的跷功尤其在这部作品中得到完美的展现,成为该舞剧的点睛之笔。舞剧中,小莲饰演的是一个男扮女装的踩跷角色,演员穿着12厘米左右的“跷鞋”,仅以脚趾着地在板凳上跳舞,通过将蒲剧《挂画》中的跷功和椅子功这两个戏曲绝活的完美结合,以惊艳唯美的表演,让更多观众第一次知晓了寸跷这个民间特色表演形式,这对于传承和发展寸跷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让跷功这个民间特色表演艺术的发扬光大重燃起了希望。对于寸跷在舞剧《粉墨春秋》中的特色,可以从下面几点来详细探讨:

(一)《粉墨春秋》中的寸跷表演展现出了人体动态审美

寸跷表演是一种人体动态审美现象,它通过人物丰富的思想情感来展现故事中人物独特的内心世界,通过表演者律动、夸张、唯美的形体动作和高难度的艺术绝活这样的表演形式来展现故事情节、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其表演形式、风格特色和内容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寸跷表演是艺术和社会文化交融的总汇演。在舞剧《粉墨春秋》中,演员脚裹着“跷鞋”,将寸跷这个戏曲特色绝活和舞蹈动作相结合,通过表演者恰当的形体动作完美再现了故事情节,其强大的渲染力和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观众感受到了表演者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情感和内心的独白,为整个表演增加了生命力和生动性,充分展现了人体的动态美感,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

(二)《粉墨春秋》中的寸跷表演具有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结构

任何一门艺术的形成都具有其深厚的内涵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结构,对于中国民间舞蹈来说,也同样如此。在其产生和不断成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稳定的文化架构。

作为一部融戏曲和舞蹈为一体的舞剧,《粉墨春秋》中的寸跷表演同样具备民间舞蹈的文化结构,即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从时间文化层面来分析《粉墨春秋》中的寸跷表演,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分解为“产生成熟”和“整合创新”两个阶段。寸跷表演的演变过程,受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思想观念、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更替过程,而且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综合时代的变迁进行的一种创新和整合过程。对于《粉墨春秋》中的寸跷表演来说,它表现在背景音乐、基本的表演动作等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进行了有选择的传承、创新,达到了重新整合,寸蹺表演在传承其表演精华的基础上,也改进了其中的不足并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可以说,现在的寸跷表演在弘扬传统的同时也更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视角。《粉墨春秋》中的寸跷表演的空间性,即表演的结构、表演的形式和表演的环境。从寸跷表演的空间性这一层面来看,可以从基本层面和深层次两个层面对寸跷表演进行分析。基本层面即是指寸跷表演中的衣着、配饰等肉眼可见的一些要素,寸跷表演者脚穿12厘米左右的“跷鞋”,身着绚丽的彩衣,通过灯光的映衬和高难度的体态动作,渲染了氛围、刻画了人物形象,也烘托了故事主题,使表演更加熠熠生辉。深层结构是指寸跷表演者独特的文化特色、心理特征、审美视角等这些无形的意识形态,寸跷表演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它通过演出者专业的表演,展现了该地区人民的淳朴厚实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是该地区人民总体风貌的真实反映和写照。

(三)《粉墨春秋》中的寸跷表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是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推动力

寸跷这个传统的表演艺术是中华民族世代先人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沉淀的宝贵精神财富,而《粉墨春秋》中的寸跷表演则充分发挥了本土的文化资源优势,极具山西地方特点和文化特色,舞剧当中的寸跷表演将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的淳朴善良体现的淋漓尽致,它是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升华和整和从而打造形成的一种文化品牌,展现了山西文化的软实力。它能帮助城市获取丰富的资源,间接拓宽了城市的发展空间,提升了城市的发展潜力,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力。它就是这座城市地方人文风情的写照,是城市的形象和生命力,也是吸引外界目光的魅力之所在。

三、粉墨春秋中的寸蹺造成的影响

在《粉墨春秋》中,“寸跷”的成功表演不仅推动了粉墨春秋这部舞剧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而且在培养艺术人才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粉墨春秋》的主创人员秉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理念,将中华传统戏曲与现代手法元素以及山西地方戏曲元素的有机结合,使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剧情情节,让他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用作品传递山西丰厚历史人文资源的精髓,同时为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为京剧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范例。

其二,《粉墨春秋》中的寸跷表演意蕴深厚而又通俗易懂,不仅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观念,而且更有利于观众了解中国传统戏曲和中国舞的创新元素。它用现代艺术元素演绎了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故事,同时也进一步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舞剧《粉墨春秋》曾荣获文化部最高奖项——“文华奖”,被文化部、财政部评定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被商务部等其他部委确定为国家文化艺术出口重点项目,数十次完成国家重大庆典的展演任务。

其三,《粉墨春秋》它是以戏曲艺术为主体,结合当下舞剧艺术表现手法,以梨园故事为背景发展,体现了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艺术特色。寸跷表演是肢体语言的舞台表现艺术,避免了文化语言差异而造成的沟通问题,这对于让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去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在去年马云举行的中国文化盛宴中,山西华晋舞剧团受邀参加,演出结束后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目前,《粉墨春秋》已经去过将近30个国家,足迹遍布世界。这部舞剧,使国外观众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讴歌民族伟大复兴,塑造山西美好形象。

第四,在进行剧目创作、排演的过程中,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师生也可以从中获得灵感进而提高自我、促使自己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双向收获也是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教学到艺术创作到舞台实践”的艺术教育实践模式的又一次创作,相信对学院对师生都有更深层次的帮助。

四、结束语

看过舞剧《粉墨春秋》的观众,大都觉得心旌摇荡、眼花缭乱。也就是说,它的精彩之处比比皆是,尤其是寸跷表演,魅惑众生,让人如痴如醉。

参考文献:

[1]王珂.对运城地区高跷运动的现状、发展和创新的探究[J].华章,2011(11):185.

[2]苑韵.开展艺术素质教育与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J].大舞台,2009(12):155-157.

作者简介:王兵(1989-),男,汉族,山西太原,学士,助教,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典舞。

猜你喜欢

舞剧风格
回眸,是为了下一次的启程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冯双白
非“舞”之舞
浅谈日本浮世绘设计艺术风格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发展
从文学名著到舞剧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