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近代史上的文化反思思潮分析

2019-07-22魏佩佳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6期
关键词:近代史思潮

【摘要】十九世纪中期,国内针对国家问题展开了文化思考,并且逐渐掀起了社会文化反思思潮。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代中国发展历史阶段,文化反思能够有效结合社会政治运动的基本特征,并确定文化反思目标,不断增强具体效果。但是,反思转向、中断或者是绝对化倾向的发生几率也明显提高。基于此,本文将我国近代史文化反思思潮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展开重点分析,希望有所帮助。

【關键词】近代史;文化反思;思潮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化始终是民族发展的精神灵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始终蕴含了中华民族精神生命,并且对其精神世界进行了形象地塑造。但是,在封闭环境中,我国文化并未面对严峻挑战,所以使得中国人对于国家文化始终是自豪的,而且优越感十分明显。但是,在十九世纪以来,这一发展状况明显变化,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忧国忧民人士在看到社会危机后,开始不信任传统文化,并且认为当时社会的根本性问题就是文化问题。为此,他们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并且反省,以期能够突破当时的窘境,文化反思社会思潮由此形成。因文化反思思潮活动的时间较长,且产生了极大程度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对我国近代史上的文化反思思潮展开进一步分析。

一、产生文化反思思潮原因剖析

在我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兴起文化反思思潮的主要原因就是仍是客观环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西方文化影响、内因作用影响与传统文化自身缺陷。为了能够正确认知我国近代史上的文化反思思潮,就必须要深入了解产生文化反思思潮的主要原因。

(一)西方文化影响

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主要是传教士的功劳,但是文化内容过于零散且有限,所以国人并不认可,也没有形成较大的波澜[1]。而在十九世纪期间,伴随武力入侵,使得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也使得人们对于西方文化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囊括了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和产品,根据认知的规律,人们在认识某一种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对其物质文化形成直观性的感受,并且由物质逐渐深入到精神领域。而且,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也被称作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十九世纪,国人也开始感知到西方文化的强大,所以,以物质主义为基础的洋务运动开展起来。在此运动的影响下,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但仍受到文化哲学的影响,所以始终强调器物的制造,并未使思想文化得到转变,所以洋务运动的实质性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随后,在甲午战争的影响下,国人对于中国问题形成了全新认知,开始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从文化层面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内因作用影响

受内因作用的影响,集中表现在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形势。戊戌变法发动者参考了甲午战败的原因,将重点转至政治领域,以期能够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使中国尽快摆脱这一处境[2]。但是,因受诸多因素影响,戊戌变法没能成功。此次运动的失败,同样使国人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反省。此时,革命党人强调民族改革与政治改革,期待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制度,以实现政治目标和任务。但最终仍没有实现,为此,很多进步知识分子将文化作为重点,通过运动的方式反省批判传统文化,为文化反思思潮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传统文化自身缺陷

我国传统文化发展时间较长,其中涵盖了诸多优良品质和独特的价值,有宣扬的价值。然而,传统文化毕竟属于农业社会产物,所以,要想和现代社会相适应仍存在较大的难度。特别是三纲五常,是典型的封建伦理与等级观念,使人们独立与自主的意识严重缺失,影响了民主与平等观念的传播[3]。另外,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和重农轻商等都难以为工商业与科技水平的提升给予必要帮助。在这种情况下,伴随近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和近代社会发展的矛盾逐渐突显出来,因此有必要及时清理传统文化。

二、我国近代史上的文化反思思潮分析

在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中,文化反思思潮兴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相比其他的社会思潮,其活跃的时间相对较长。然而,与其他社会思潮又存在相似之处,站在特有角度分析,将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真实地映照出来,具有十分突出的时代与社会印迹。

文化反思思潮和社会政治形势、运动之间的联系紧密,也就是说,文化反思也逐渐发展成了近代中国政治变化的一种副产品,将中国社会政治的诉求真实地反映出来。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了解到,文化反思思潮于晚清兴起,而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政治事件发生,为思潮的高涨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且将人们思考逐渐引导至文化层面[4]。由此可见,当时部分国人思维习惯就是在政治出问题的情况下,将原因放在文化方面。但是,现实的政治状况也和文化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说,人们也逐渐由政治转变成文化,有效地反思了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于文化的深刻认知。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文化思考很容易受到政治发展状况的影响,致使文化思考的独立性受到制约。所以说,虽然文化解决方案以期治本,但是往往无法达到这一目标。文化思考则会跟随政治形势走,一旦政治形势发生改变,文化运动也必然会改变。由此可见,在诸多的历史文化反思思潮中,即便表现的形式不同,但是仍存在一点类似之处,局势反思不具有连贯性与整体性,且没有站在价值层面展开探究。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新文化运动,都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新文化运动。虽然都和政治状况保持了特定的距离,但是始终无法摆脱政治的影响,最终导致文化反思的情绪化特征明显。

正是因为和政治之间联系紧密,所以文化反思的独立性与整体性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且反思片面性突出,导致文化反思逐渐发展成文化批判的代表词。但仍需正确认知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农业文明必然的产物,时代局限性也十分明显,在很多方面都难以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所以,有必要对其加以批判与剔除。然而,同样要正确认知的是,在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儒家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与精神,所以超越性的价值不容小觑,应当加以保留并发扬。但由于文化反思中的人们,其评判的态度不客观,以现实需求为主,对传统文化的缺点与局限加以批判,无视其中的合理文化,所以使文化反思也逐渐转变成文化批判与绝对否定。

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反思思潮的重要性仍不得忽略,其社会意义仍然十分明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文化反思思潮将思想启蒙作为先导,探索了全新的救亡路径。十九世纪中期后,国内组织并开展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等运动,并在二十世纪初期转变成了社会思潮文化反思,也就是启蒙救国。十九世纪上半叶也有诸多救国主张,但也都是以上运动的变种形式。而在近代史中,尤其是十九世纪末期,实业救国的思想主张形成并产生了有限的影响。启蒙与变制也逐渐成为救国的主要方式,备受国人认可[5]。所以说,文化反思思潮引导了思想启蒙,同样也为国人的救亡图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將文化反思作为重要基础的启蒙路径,以期对国人的救亡图存治本诉求进行启发,理想主义色彩浓重。但是,理想与现实不同,会受到现实的影响。所以,文化反思是否可以突破传统约束,启蒙运动在救亡中的即时效果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启蒙和变制之间的关系等始终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且文化成就显著,特别是传统文化的价值十分突出。在上文中,针对我国近代史上的文化反思思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重点阐述了发生文化反思思潮的主要原因,并结合不同的文化反思思潮运动,以客观角度阐释了文化反思思潮的相关内容,剖析了其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主要的目的就是为近代史文化反思思潮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传扬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鹏,李林森.比较与反思:从课堂调查管窥高中与本科的“中国近代史”教学[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9(5):106-111.

[2]王巍儒.分析我国近代史的科学救国思想[J].神州旬刊,2016(10):98-99.

[3]刘江.2017年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综述[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34-138.

[4]胡逢祥.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78-86.

[5]李翔海.“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笔谈(二)从文化认同看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复杂性[J].史学月刊,2006(7):5-7.

作者简介:魏佩佳(1990-),女,河南省新密市,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历史。

猜你喜欢

近代史思潮
试论上世纪我国的音乐思潮
历史选择了中共,中共改写了历史
浅析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进程
浅析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透过李鸿章看中国近代外交史
民族复兴的思潮与路径比较
2014中外十大思潮(上)
关于启蒙运动教学的几点想法
晚清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1899~1905年
船山学复苏与戊戌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