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的“爱心剪”

2019-07-22林风窦芒

雷锋 2019年7期
关键词:王萍步行街敬老院

林风 窦芒

“我从19 89年到上海创业,用手中剪刀义务为社区老人和特殊群体服务,不仅实现了人生价值,也收获了快乐。”今年大年初五,记者来到位于上海虹口区赤峰路600号的“俊发美发厅”,走访了“全国最美志愿者”殷仁俊。

仅能放两张理发座椅的工作室虽小,却充满爱的暖流: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接见的照片和“雷锋在我心中”书法条幅引人注目,各种志愿服务标识、工具及日程安排摆放有序,各类荣誉证书和锦旗琳琅满目。这些,不仅是一名个体劳动者爱心的积淀,更见证了主人30年义务为老年和特殊群体理发的坚守。因此,殷仁俊成为上海市第一位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虹口区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上海市表彰为优秀党员的个体经营者。

一次感动,衍化成30年的真情付出

1989年,20岁出头的殷仁俊只身来到上海,在虹口曲阳社区租下一间小小店铺,开启了他个体理发经营的生涯。纯朴的农村小伙子,牢记父亲的叮嘱:“到外面学手艺,要先学做人。”那时,曲阳社区的理发店还很少,殷仁俊的生意不错,却主动揽下为小区老弱病残者、军烈属提供免费上门理发的活,赢得居民交口称赞。殷仁俊对徒弟也是十分关心。简陋的理发店,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他让徒弟睡床上,自己睡在湿地上。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殷仁俊义无反顾作出走出小店、走向社会的决定,从此开启了他“爱心剪”的漫漫长路。

一天,江女士前来询问殷仁俊能否为其久病卧床的公公上门理发。她说,自己已经跑了很多家理发店,都遭到拒绝。殷仁俊二话没说,背上工具袋就跟她出门了。就在他理发到一半时,老人突然将大便拉在身上,弄得满屋臭味,只见江女士毫无怨言地为老人洗净擦干。眼前这位上海媳妇如此善待老人,很让他感动,不仅坚决不收对方支付的高价工钱,而且还承诺以后每月上门免费理发。

殷仁俊联想到,敬老院的老人理发很不方便,由此他开始到敬老院、福利院、军干所等老人集聚的地方上门服务,参加市、区级大型为民服务公益活动,还上门为那些常年卧床、有精神障碍等行动不便的老人服务。他使出十八般武艺,或爬在床头,或单膝下跪,或馬步半蹲……老人们感动地说,与其说小殷师傅在理发,不如说是在尽孝心啊!

小殷师傅这位孝顺“儿子”,还在生活上关爱行动不便的老人。华老伯是残疾人,妻子潘阿婆患尿毒症,瘦得皮包骨头,头发很长没办法剪。殷仁俊主动上门服务十多年,还经常为华老伯家买菜,过年过节送营养品。潘阿婆临终时对丈夫说:“以后有困难,就找小殷师傅,他是活雷锋。”

虹口区第二福利院的老人们,集体创作诗歌《模范党员殷仁俊》:“小小一把剃头刀美发大师少不了义务理发三十载不计得失境界高尊老爱心比天高敬老院理发他全包欲问他的名和姓模范党员殷仁俊。”朴实无华的诗作,表达的是金钱难买的心声。

一把“爱心剪”,剪出一支“爱心团队”

每月的20日,是殷仁俊和他的“爱心剪”团队到南京东路步行街参与大型为民服务的日子。近20年来,他风雨无阻地来到这里义务理发,每次来理发的老人都排成长队,他们自称是“爱心剪”团队的铁杆粉丝。

2019年2月20日清晨,记者特地赶赴南京东路步行街,一睹“爱心剪”团队和老人们亲密接触的温馨场面。这天,春寒料峭,天气阴沉。早上7点,步行街上行人稀少。然而,在上海第一医药商店门前,却早已人头攒动,座无虚席。“爱心剪”团队20多人的理发摊点前,排成蜿蜒的“长蛇阵”,等候理发的人从第一医药商店门前,一直排到上海时装商店旁的马路上再拐弯过去。

家住浦东国际机场附近的孔国杰,是位80多岁腿脚不便的老人,每次理发都是坐着轮椅车由老伴推来。他说,到步行街理发有四五年了。有人说,你坐地铁的钱也足够你在当地理发用啦。孔老伯笑着说,自己不是为省钱,是喜欢“爱心剪”团队才来的。62岁的叶孝达是位盲人,也前住步行街附近,每月陪老母亲来理发。家动迁到彭浦新村后,老母亲念念不忘“爱心剪”,10多年来,他每月陪伴老母亲来理发。老母亲去世后,他就一人赶来。每次,殷仁俊总是搀扶他优先理。这次,他对殷仁俊说,以后可能再也不能来了,因为眼睛感光越来越弱了。殷仁俊当即请他留下电话,承诺上门为他理发。叶孝达高兴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今年春节前夕,“爱心剪”团队来到民建大铭敬老院。院长忻小妹说,她到敬老院10多年了,没给过他们任何报酬。有时到了饭点,他们也不肯在敬老院就餐,而是自掏腰包到外面简单地吃点。忻院长还介绍,她刚来敬老院时,入院的老人以七八十岁者居多,多数人生活能自理;如今入院的,多为90多岁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要去理发店是很困难的,所以需要上门理发的老人也多了。

“爱心剪”行动,感动了很多人,同行的不同行的志愿者纷纷加入“爱心剪”团队。他们又以榜样的力量感染更多的人,组成“爱心剪”的二级乃至三级团队。

袁军,开美发店近20年,加入“爱心剪”团队后,又带出一批志愿者,几乎走遍店铺所在区域的居民区,为老人义务理发10多年。开设铝合金加工店铺的陈琳,本不会理发,是被殷仁俊的事迹所感动,拜他为师的。学成手艺后,10多年来参与义务理发,还组建了自己的“爱心剪”团队。下岗女工张福香,为生计开了家小理发店,如今是拥有30多位员工的美发美容店老板。她不但每月到步行街为民服务,还带领年轻店员来参与。张福香的丈夫也很支持,因为路远,每次都是他开车送店员来。

一位贤内助,支撑着“爱心剪”永不停息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当年的小殷师傅现已年届半百。他说,他能30年如一日坚持义务为老弱病残者理发,“军功章”上也有妻子王萍的一半。

与殷仁俊结婚前,王萍是镇派出所的会计。为支持丈夫在上海创业,王萍辞职后,在“丈夫师傅”的指导下,舞弄起剪子、推子、剃头刀,练就了理发的好手艺。殷仁俊自豪地说:王萍心灵手巧,顾客都很认可她。王萍则是这样评论丈夫:他这个人在外面脾气挺好,在家却时常“使性子”。其实,我也挺委屈,一家子的吃用开销、女儿的读书费用,基本靠我一人的收入,但想到他也挺辛苦的,就让着他了。

2016年,王萍遭遇车祸,躺在床上3个多月。殷仁俊每天5点起床做早饭、送女儿上学,然后赶去义务理发,经常一干就是一整天,到了晚上才在自家店里对外营业。本来,家庭日常开销就不宽裕,女儿又面临高考,也是笔不小的费用。如今,更是捉襟见肘,只能更节省,买更便宜的菜。夫妇俩以快乐、开朗、坚韧的性格,挺过了艰难期。

30年来,殷仁俊义务理发出力又出钱,用坏很多剪子、推子。步行街理发用的凳子、围布、电源拖线板插头等,也是自费购置的,自行车也骑坏了好几辆。为节省时间,他花6000多元,买了一辆二手助力车,上门服务对象更多更远了,理想境界更高更广了。

《小小理发师,感动大上海》,当年《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的标题如今已传遍申城。殷仁俊获得了诸多荣誉,并担任了上海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副会长。新的一年,殷仁俊有个心愿,期盼搭建一个“爱心剪”为民服务平台,设置服务热线,为更多需要服务的市民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王萍步行街敬老院
老人摔伤未告知家属 养老院担责
商务部:确认5条步行街为全国示范步行街
它是什么
敬老院的微笑
问路
火场救人
左手右手(4)
步行街23号
快乐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