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季养生之秋季篇

2019-07-22策划中日医院中医风湿病科主任医师王建明

中老年保健 2019年8期
关键词:润肺粳米

策划/心 洁 文/中日医院中医风湿病科主任医师 王建明

中医养生要遵循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观的理念,秋季养生针对秋季燥邪当令的特点,遵循“秋冬养阴、秋季养肺”的原则,针对秋季的时令以及各节气特点,在情志、饮食、起居等诸多方面进行调护。本文从养生的角度进行阐述,倡导秋季养生的正确观念。

秋季养生调摄观

秋季,指农历的七、八、九月,包含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每个节气十五天。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组成,是禾谷成熟之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要求人们适应秋季气候变化,按照“养收”原则,全面调理,以求养阴防燥、润养五脏之功效。

平定情绪敛元气

《黄帝内经》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相对于春的生发、夏的繁茂,秋收不仅是指收获果实,还含有收敛情志之意。我们在收获果实的同时,也该逐渐收敛我们的情志,从春夏的豪情万丈悄悄地内收,变得心平气和。

如果说春夏是一个向外生发的过程,那么秋冬就是向内敛藏的阶段。我们在秋天收获果实的同时,也要“休养生息”,不能一味向外、无休止地耗散。我们不仅要把自己发散在外的阳气和能量收敛回来,还要把自己的心神、心思也收回来,从春夏的踌躇满志中安顿下来,让自己的情绪渐渐归于平和,神清气爽,心定神安。

一方面,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另一方面,秋天萧瑟凋零的景象容易引起人们的伤感。如汉武帝刘彻在《秋风辞》中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忧伤。中医理论认为,秋内应于肺,在志为悲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容易情绪惆怅低落,心态消极。所以在进入秋季时,要做到收敛神气,使自己的志向不过于外露,心态保持平和,才不会被秋天的悲忧心态所伤,以避肃杀之气,从而“以缓秋刑”。

早卧早起,适度“防冻”

随着季节的转换,我们的睡眠也应从夏季的“夜卧早起”,改为秋季的“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如果说我们在夏天还可以晚睡一些,到了秋冬就要早些休息。《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夜晚属阴,熬夜则严重耗伤阴气,秋季开始白天缩短,天黑随之变早,我们要与自然相应,通过早睡来长养阴气。“阳化气、阴成形”,人是依赖体内的阴液来滋养肌肉、化生形体,长期熬夜的人每每形瘦,那是耗干了自己的阴液,无足够的物质可以来成形。“与鸡俱兴”就是要我们早起,闻鸡起舞。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要道法自然,与自然相应。

秋天的气温是逐渐下降的,为了保持体温的恒定,就需要通过增减衣服来适应气候的变化。所以,穿衣量也应该逐渐增加,以使身体慢慢适应冷空气的刺激,提高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可以适当地少穿点,以不着凉为度。人适当地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假若一开始就穿得很厚,和冷空气接触少,适应能力就会减弱。建议健康状况较好的人可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以提高耐寒防感冒的能力。需要提醒的是,体弱多病的老人秋冻需谨慎。

运动适度

秋天,日照充分,阳光又不是很强,空气质量较佳,是户外锻炼和旅游的黄金季节。适当增强体育锻炼,可以帮助人体适应气温变化,增强抗病能力。秋季坚持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免疫功能和身体抗寒能力。

秋天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应选择相对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若出汗较多,可适量补充些盐水。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青年人可打球、爬山、游泳等。年老体弱者易受寒,需调整运动方式,选择一些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打拳、慢跑、散步、做操、练气功、钓鱼、郊游等户外活动。多多运动,伸展运化,收敛心神,接近自然,吸收天地精华。用呼吸带动循环系统、肠胃消化、内分泌系统一路顺畅;气血循环,自然活络,以适应气温变化,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秋季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因而要注意防受凉感冒,根据天气的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尤其要当心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处的运动损伤,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

食饮有节,润肺调脾

1.增酸少辛润肺燥

饮食上增酸少辛,防秋燥滋阴润肺。秋属金,其气通于肺,主收,燥邪当令,易伤津液,祸及肺腑。这一时期,秋高气爽,气候干燥,加之夏季余热未清,津液未复,人体偏于津亏体燥,故应少食葱、姜、蒜等辛味之品。多吃滋阴又润燥之品,如苹果、石榴、葡萄等酸味、甘味水果,中医理论有“酸甘化阴”之说。且“色白入肺”,梨、百合、莲藕、山药、莲子等时令果蔬均为食疗佳品。依“燥者润之”之法,可煲中药药膳来清补养生,如百合银耳莲子羹、百合冬瓜汤,而麦冬杏仁茶(用麦冬、杏仁、生甘草各6克泡茶常饮)更是秋季润肺止咳佳品。

2.贴膘之前先调脾

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会使体内热量供给不足。进入秋季后,人的胃口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好转起来,再加上许多地方都有“贴秋膘”的习俗,因此一到秋天,许多人就张罗着吃各种各样的进补食物。

秋季进补之前重要的是先调理脾胃,为更好地接受秋冬季节的补品做好准备。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通常较高,空气湿度也较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调理脾胃需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不妨多吃一点绿豆、扁豆、薏米等,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调理脾胃还要因人而异。如胃火旺盛者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脾胃虚弱者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老年人及儿童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分阶段秋季养生要点

初秋:防暑降温、补充水分

初秋时期,盛夏的余热未消,故有“秋老虎”之说,加之阴雨绵绵,湿度较高,天气湿热并重。这个时期养生需重视防暑降温、补充水分,特别注意防止湿热、寒湿之邪侵袭机体。饮食上要特别注意清洁卫生,保护脾胃,多进温食,常吃些赤小豆、白扁豆、山药等健脾除湿药食两用品。节制冷食冷饮,不吃不洁瓜果,以免湿热、寒湿内蕴,诱发肠炎、痢疾。

中秋: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燥”邪。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所以养生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这个时期人常出现皮肤干燥、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在饮食上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适当多吃些芝麻、核桃仁、银耳、萝卜、西红柿、藕、梨、香蕉、蜂蜜、乳品、百合、沙参、百合银耳粥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的食品。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晚秋:防寒保暖

中秋节过后,天气渐凉,气温突降,寒潮来临,秋风肃杀,这个时期最容易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诱发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故养生的重点除预防燥邪损伤外,还须防止寒邪伤人。老年人和平素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应该注意加衣服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危险疾病的突然发作。

中老年朋友秋季养生需注意

《素问·上古天真论》:“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中老年朋友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防病等方面的调摄,皆应遵循“收”“养”“藏”这一原则,方能安全度过“多事之秋”。

秋季养生需要做到:①调摄情志、静心“养阴”;②早睡早起、收神“蓄阴”;③饮食清润、补益“滋阴”;④适量运动、内敛“护阴”;⑤适当秋冻、防病“保阴”;⑥节制房事,藏精“敛阴”。

另外,对于一些秋季常见病还要做好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朋友常见多发病之一,尤其是脑血管疾病,中老年朋友要提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因为天气变冷会使人的血管收缩,而且早晚温差大,一冷一热容易导致血管痉挛,使血压增高或不稳定,心脏负担加重。秋季要注意保暖,适当活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还要定期进行心脑血管系统体检。

呼吸道疾病:秋天由于气候干燥,中老年朋友还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其中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者更易发病。在预防方面,中老年朋友要加强个人防护,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饮食上,不吃辛辣刺激、油腻、易过敏的食物,忌烟酒。

感冒:感冒是秋冬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如治疗不及时,容易诱发多种严重的疾病,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在秋冬季节,中老年朋友要注意加强耐寒锻炼,调理好饮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以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力,防止感冒发生。

胃肠道疾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机体抗病力及适应性也随之降低,故有胃病的中老年朋秋冬季(尤其是晚秋)容易旧病复发,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所以,秋季中老年朋友要注意胃部保暖,饮食宜选温软、淡素及易于消化的食物为好,并做到少食多餐,忌食生冷,戒除烟酒,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减少胃病发病机会。

女性朋友秋季更应重视“养阴”

秋季是美丽的季节,也是女性养生的关键季节—女人无秋燥,来年更美丽。《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现代医学认为,卵巢是女性的根本,在下丘脑垂体调节作用下分泌多种女性激素,维持女性各项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说规律的月经、正常的生殖功能、水嫩光泽的肌肤、乌黑亮丽的秀发等。

女性朋友在秋季容易出现色斑、脱发、口干、皮肤瘙痒及过敏等症状。中医根据“金水互生”理论,当以补肺肾之阴为主,兼顾不同体质与临床表现,选用不同药材,目的应当顾护根本,调养卵巢,以内养外,尽可能延缓衰老,永葆青春。常用养阴润燥的中药有当归、泽泻、枸杞子、玄参、麦冬、天冬、牡蛎、葛根、天花粉等,在调补肺肾之阴之时,不能忘记适当佐以补气及补阳之品,以冀“阳中求阴”,取得更好效果。例如对于“色斑”的调治,在滋阴益肾基础上,加用一些补气活血行气解郁之品,使血气充盈、血脉通畅、肌肤荣润、色斑淡化。

秋季润肺粥疗方

秋季天气干燥,容易损耗人体的津液和肺液,令人口鼻干燥、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等。如若稍不注意,人体就会被秋燥侵袭,伤肺伤阴,引发多种疾病。因此,秋季养生,防燥润肺是关键。

秋天喝粥,能和胃健脾、养阴清燥。防燥润肺粥制作简单,味道可口,功效颇佳,现介绍几款滋阴润肺粥,供大家参考选用。

百合杏仁赤豆粥:百合10克,杏仁6克,赤小豆40克,粳米60克,冰糖20克。将百合剥片后洗净,赤小豆、粳米分别淘洗干净。锅内加水,先将杏仁放进锅中浸泡10分钟,然后开火加热,待水沸后捞出备用。另起一锅水,放进赤小豆和粳米,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再煮20分钟,放入百合、杏仁,继续煮约10分钟后,调入冰糖即可食用。百合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杏仁可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赤小豆有清热祛湿、健脾止泻、解毒排脓、利水消肿的作用。

银耳荸荠大米粥:荸荠100克,水发银耳100克,大米100克,白砂糖20克。将荸荠去皮,洗净切成小丁;大米淘洗干净。砂锅置火上,注入适量清水,下入大米,大火煮沸,再改小火煮20分钟,放入银耳、荸荠,继续熬煮至烂熟,调入白砂糖即可食用。银耳可滋阴润肺、益气生津,是肺脏的滋养药,荸荠有生津润肺、化痰利肠、凉血化湿的功效。

沙参麦冬扁豆粥:沙参15克(鲜品40~50克),麦冬12克,白扁豆20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先将沙参、麦冬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2次,合并药液,置于锅内;再加入洗净的白扁豆、粳米,慢火煮至米熟后加入冰糖,稍煮几沸,成为稀薄粥即可。早晚温热服食,连用3~5天。沙参有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的作用,麦冬可滋阴生津、润肺清心、健脾养胃,白扁豆能健脾化湿、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粳米有益脾胃、除烦渴、滋阴清肺的功效。

玉竹桔梗贝母粥:玉竹、桔梗、川贝母、紫菀各9克,粳米100克。先将4味药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浸泡25分钟后,大火煮沸,再改小火煎半小时,滤汁留渣,加水再煎。合并2次药液,放入粳米,熬成稀粥,温热服食。以上4味中药均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清热润肺、消痰止咳的功效,相互配伍功效更强。

枇杷雪梨西米粥:枇杷60克,雪梨80克,枸杞子10克,西米100克(粳米亦可),蜂蜜少许。将枇杷、雪梨去皮、核,切成小丁。枸杞洗净。西米或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小火,再煮25分钟,放入枇杷、雪梨丁及枸杞子,煮5分钟即成,食用时加入少许蜂蜜调味。枇杷有清肺生津、祛痰止咳、和胃降逆的作用,雪梨可润肺凉心、消痰止嗽、清肺降火,西米有健脾、补肺、化痰的功效。

图片来源于: www.baidu.com(2019.6)

猜你喜欢

润肺粳米
多吃粳米益气养阴
多吃粳米益气养阴
寒露保暖润肺脾 补冬不如补霜降
润肺、通二便的紫菀
三款粥预防孕期便秘
咳嗽可以用吃梨润肺解决?
7份食谱帮你滋阴润肺祛秋燥
治脾胃虚寒
白芍粳米粥 缓解颈椎不适
香菇何首乌降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