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体育教育创新模式

2019-07-21王玉玲

活力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创新模式

王玉玲

[摘要]体育运动处方与大学体育教育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它从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确定了大学体育教育服务管理的核心内涵,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学体育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就体育运动处方与大学体育教育创新模式做一探讨,并揭示了终身体育、健康体育下大学体育教育的开放性和时代性以及发展规律.

[关键词]体育运动处方;大学体育教育;创新模式

一、体育运动处方概述

体育运动处方是体育运动处方工作人员根据不同对象的要求和目的,按其年龄、性别、职业、运动爱好、个性特点、运动锻炼经历、身体状况、生活环境条件等,用处方的形式来选择和确定运动种类、内容、方法、方式、运动强度等相关运动知识,以及饮食、营养和心理层面的注意事项等。由此可见,体育运动处方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医学范畴,而是一种广泛的概念和开放的体系,它能随时反映和充分利用当代体育发展的最新科技,适合于体育运动的各个领域和不同的人群,对于专业运动员而言,它是运动训练的计划;对于不健康人群,它是保健康复的计划;对于普通大众,它是强身健体的计划;对于广大学生,它又是体育学习锻炼和发展的计划。它真正体现了“体育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它以个体的体育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个人的意愿和选择,以及平等参与体育运动健身的权利和机会,并把体育的这种人文情怀和人性关爱浓缩在一张张运动处方和日常体育运动健身中,向人们传递着科学的体育运动健身观和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因此,体育运动处方的发展理念,其核心价值是现代科学的服务管理意识。体育运动处方在人们的体育运动中起到了科学锻炼、强身健体、全民健康的作用,它不仅是科学的、专业的、开放的、可持续性的,同时,也是简单易行的、实用的、经济的和高效的。它充分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把这种自主体育意识变成一种自觉习惯行为,并在实际运动中不断充实、调整,不断地向更高的层次目标和需求推进。

二、体育运动处方与大学体育教育创新模式

青少年的体育发展需求是大学体育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同时,代写论文这也是体育运动处方关注的重点之一,两者在这一点上不谋而合.它们都体现“体育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都通过体育运动的形式对青少年进行影响和教育,只不过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方式。大学体育教育是以整个青少年群体育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统一性和规范性。而体育运动处方则是以个体的体育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则表现出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尤此可见,两者的出发点和目的从本质上是相同的,不同的主要体现在为学生提供服务管理的理念上,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为学生提供的服务管理是被动的、有限的、僵化的,而体育运动处方为学生提供的服务管理则是主动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正是由于两者之间所具有的相同和不同,才为体育运动处方和大学体育教育提供了整合的契机和可能,才能在大学体育教育实践中形成一种新的体育教育创新模式,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是在理念上,更重要的是在体制和运行的机制上确立了大学体育教育服务管理的核心内涵,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学体育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等。

1.体育运动处方与大学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虽然体育成绩不及格和体育不达标不能完全等同于体育弱势学生,但统计的结果仍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①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是大学体育教育普遍的客观存在;②大学体育教育缺乏有效解决体育弱势学生的体育教育手段。体育弱势群体学生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单纯性运动低能。主要是由于先天遗传、后天发育和缺少运动造成的,而常规性体育教育活动往往不能有效地提高其身体和运动素质。二是身心残疾所造成的运动障碍。如心脏病、肥胖、身体肢残等,这一类学生通常不能参与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另外,随着高考学生年龄的放开,一些高龄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对大学体育教育也是一种冲击。对这些问题,目前的大学体育教育通常采取以下方式:①实行免修制,②开设保健班,③无区别对待。

显然,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原因在于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每个学生都要做到区别对待。这对于整体学生的体育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的大学体育教育是个非常大的难题,但这也正是以个体的体育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的体育运动处方的优势。因此,对于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体育运动处方是一种比较适合和有效的形式,是对大学体育教育的一种补充。

2.体育运动处方与大学生的终身体育、健康体育教育终身体育、健康体育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体育观、生活观,也是当代大学体育教育的核心和发展方向。它有3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它是一种自主体育意识和观念;其二,它是一种体育技能;其三,它是一种体育学习和整合能力。三者缺一不可。要實现这个目标,需要大学体育教育给学生的体育发展提供一个相应的平台,其一,这个平台要有开放性和时代性,就是让学生能充分享受到体育发展的最新科技和资讯,让大学体育教育永远成为一个引领体育文化发展潮流的自由开放的体系。其二,这个平台要有广泛性和包容性.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体育权利和选择,让每个学生的体育潜能和才华都能够得到挖掘和展现。其三,这个平台要有可持续性。就是让每个学生通过几年的体育学习、储备,找到一把终身体育健康体育发展的钥匙,并且能适应社会体育活动的特点和变化要求。体育运动处方也是一个平台,它在体育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吸取了一些现代服务管理理念和机制,形成了一个以人的体育需求、发展为出发点,以体育理想、健康为宗旨的,以专业技术水平、现代管理观念、团队协作精神为支撑的自由、开放、广泛、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制定、执行自己的健身方案、运动训练计划。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过程中,学生不断形成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体育健身方案、运动训练计划。学生逐渐形成体育健身方案和运动训练计划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自我体育教育和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也是体育锻炼习惯、自主体育意识和能力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过程。因此,体育运动处方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是对大学体育教育的一种保障。

三、体育运动处方与大学体育教育创新理念

1.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现状大学体育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代写毕业论文其基本事实是:①大学体育教育硬件资源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提高,例如:场馆的现代化、场地的增多、器械设备的变好等。②大学体育教育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最初提倡的体质教育、技能教育,一直到现在的终身体育、健康体育教育。③几十年来的大学体育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一直沿袭至今,没有根本的转变。笔者对目前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處于最前沿的、最具代表性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大学等几所高校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实践现状进行了调查,同样也证实了这一事实。虽然,学生可供选择的内容多了、形式灵活了、途径快捷了、手段先进了、自主性高了,但这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但这些有限的具体实践形式,并不是真正建立在大学体育教育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而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填充的结果。虽各具特色,但缺少共性、规律性的东西,只出成果,不出机制和模式。原因在于没有真正揭示出终身体育、健康体育发展理念下的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本质和规律。

2.体育运动处方与大学体育教育创新理念体育“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体育运动处方的社会性、体育运动处方形式的开放性,构成了体育运动处方体育教育理论的基础,并衍生出一种新型的体育教育理论:体育教育的开放性和时代性。这种理论,通过体育运动处方的形式实现了和大学体育教育的融合,进而形成了终身体育、健康体育倡导下的大学体育教育核心内涵:服务管理创新理念。沿着这一体育教育理念,围绕体育运动处方和大学体育教育这一平台,大学体育教育进行着深刻的调整和变革。第一,它改变了大学体育教育的职能。这种改变是以传授教学为主向以服务和管理为主的职能转变,大学体育教育的职能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向学生传授多少内容,而是针对学生的不同体育需求和发展提供多少内容,服务管理是大学体育教育职能的核心,这种职能的转变是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基于大学体育教育阶段的特点。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等。另外,大学体育教育的组织构架也将重新界定和整合。第三,它改变了大学体育教育分段制的体制。二年制的大学体育教育体制,显然不符合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发展要求,新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则打破了分段制的教育体制,使大学体育教育成为一个连续均衡完整的过程,因为随着学生对体育认知程度和结构的改变和提高,不断向更高目标追求是一种必然需求,而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特点的新的体育教育模式为学生的需求提供了平台。第四,它改变了以课堂为主的体育教学形式。新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体育需求而采取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和练习形式,网络教材的应运而生,也成为教育形式新的重要载体。体育课教学变成一个广泛的概念,教师也赋予了多种身份:教师、社会体育辅导员和管理人员等。第五,它改变了大学体育教育学校式教育的特点。体育运动处方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打破了大学体育教育围墙保姆式的自我发展的教育特点,实现了大学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发展的融合,它改变了大学体育教育的资源配置,即教育资源无边界理念,其核心是互利共享,并从机制上确立了大学体育教育成为我国体育人才培养和体育事业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第六,它改变了大学。

结语

体育运动处方以先进的体育健身理念和现代的服务管理观念,结合大学体制教育资源优势和教育平台,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体育教育创新模式,这种体育教育模式从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确定了大学体育教育服务管理职能。它真正体现教育民主、平等、自由精神和体育的人文情怀以及人性关爱,它以一种对学生热情关注以及一种非正式的、平等交流的教育风格,帮助大学体育教育摆脱封闭、机械、金字塔式的僵化体制,走上灵活开放、积极主动、不拘一格的道路,它彻底释放了学生对于体育的激情,同时,它又最大限度地挖掘体育对学生的影响,从而最终实现了大学体育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想。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研究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
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一)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谈构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创新模式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