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践路径探析

2019-07-19敬德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

摘 要:重庆有着巨大的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通过课堂穿插、实践参观、课后研习等方式在“纲要”课课堂及实践教学中能够充分、有效地运用重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有助于重庆历史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既能在培养、塑造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提升学生对重庆的认同与热爱。

关键词:重庆 历史文化 “纲要”课 教 路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带有历史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历史叙述是其重要内容。重庆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红岩文化、抗战文化独具特色和魅力,蕴含有十分丰富、且意义重大的“纲要”课程素材。本文拟就重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纲要”课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进行初步探讨。

一、重慶历史文化资源中丰富的“纲要”课程素材

“纲要”课程主要叙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在重庆近现代地方历史中也能得到体现。例如,发生在1863年的重庆教案、1876年的江北厅教案、1890年的大足教案,反映了中华民族对“资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文化侵略的反抗。

辛亥革命时期,为追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邹容首先投入到了民主革命当中,创作了《革命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爆发后,同盟会在重庆建立了蜀军政府,拥戴孙中山先生,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展。1920年3月12日,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在重庆创建,这是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之一。其后,邓中夏同志、恽代英同志、萧楚女同志等在内的许多著名共产党员来到重庆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党的活动。[1]

在重庆,最丰富的莫过于独具内涵的大后方抗战历史文化资源。为适应抗战需要,1937年11月 20日,国民政府宣告正式移驻重庆,重庆成为“陪都”。因而重庆不仅记录有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许多史实,也保留了许多抗战历史遗迹。如张自忠将军墓、苏军烈士墓、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礼堂旧址,国民参政会旧址、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六五”隧道惨案遗址、黄山陪都遗迹等二百多处陪都遗址。蒋介石、李宗仁、宋庆龄、沈钧儒、尼赫鲁、史迪威等许多当时的风云人物,也在重庆留有事迹。[2]

抗战时期,周恩来同志受中央委托带领南方局驻在渝中区红岩村,维护了国共合作大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歌乐山上渣滓洞、白公馆是许多共产党员及爱国人士囚禁、遇害地。这里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被改编成小说、电影、电视剧等等,小说《红岩》、话剧《小萝卜头》、电影《烈火中的永生》感染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以红岩村、歌乐山为基础建立的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收藏有大量珍贵的革命历史图片、文物文献资料等等。此外,重庆还保留有大量“一五”、“二五”、“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文化遗产,仅主城九区就有47处。[3]这些也是进行“纲要”课教学的宝贵资源。

二、重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程教学的意义

1.能够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纲要”课的定位和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单一的课堂说教、灌输不仅效果不好,而且有时适得其反。若能在教学过程将近现代重庆发生的能够传达强烈的爱国情感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融入其中,则可以使爱国主义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进而更加有效地促进爱国主义思想的培育。例如,在讲解共产党员为建立新中国而做出伟大牺牲的事例时,若有囚禁在渣滓洞集中营中的陈然同志在狱中高喊:“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江竹筠同志惨遭折磨时仍不忘呼喊“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的!”这些鲜活的事例,对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信念必然更具说服力和感召力。

2.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实效性

“纲要”课作为公共必修课,由于课题人数较多,专业背景不一,因而造成老师授课不易把握,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这样的困境。其在教材编排上,受课时限制,只能从国家大历史层面选择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而无法兼顾到不同的地方历史。[4]其结果就是内容单一,与初高中历史部分重复,远离学生所处的时间和空间,无法形成切身的体会,最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恰当地补充一些学生耳熟能详、近在咫尺的与“大纲”课程密切相关的地方历史知识,这既对教学内容的多样能够起到补充,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走进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从而提升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

3.可以增强大学生对重庆的归宿感

当前,全国各地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人才争夺战,为留住、吸引人才,政府部门采取了各式各样的优惠政策。要留住人才,不仅要从物质条件上着手,更应从情感方面开展工作。“纲要”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涉及到每所大学、每个专业、每个同学,在“纲要”课程中融入重庆地方历史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感受重庆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的同时,更好地认识重庆、熟悉重庆。进而激发学生对重庆的热爱,唤起对重庆情感共鸣。这样,在传播重庆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能增强在渝大学生对重庆的认同感,为重庆人力资源储备和发展做出贡献。

三、重庆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程的教学途径

1.课堂教学中穿插重庆历史文化资源

课堂讲授是大学生知识获取的首要方式。因而,重庆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的首要途径就是在课堂讲授中,把重庆近现代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或人物有机地穿插到相应教学内容中。其形式可以有历史史实、历史图片、历史影像,也可以与此相关的小说、歌曲、电影等等。例如,在讲授“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时,可以列举英国政府通过与清王朝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迫使重庆开埠,并配上旧重庆海关图片,南滨路法国水师兵营图片。在讲“西安事变”内容时,可以插入杨虎城将军在歌乐山蒙难的历史。再如,讲授第七章“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部分时,可以充分利用位于渝中区上清寺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中的图片、影像等各种资料丰富课程内容。通过这些发生在同学们生活、学习地的事件,自然能够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实践中开展重庆地方历史文化的认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通过形式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来深化教学效果。[5]“纲要”课教师在教学实践环节应当充分利用重庆地方历史资源,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掌握课程内容时学习重庆历史文化知识。例如,在讲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節时,可以引导学生去调查、访问散布在南岸区长江沿岸的安达森洋行、永兴洋行、又新丝厂、英国盐务所建筑遗址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悟帝国主义对我国政治、经济的侵略。在讲解“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节时,可以让同学们去参观著名的解放碑,并去收集、整理有关解放碑与抗日战争及其意义的资料。在讲新中国的胜利时,可以引导同学们去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歌乐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使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使其心灵受到震撼和教育。[6]在讲授第九章“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时,可以引导学生去调查分布在重庆的工业企业遗址,以及参观建川博物馆、重庆工业博物馆等。

3.课后学习中研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

课后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其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在实践教学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对重庆与“纲要”课密切相关近现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遗址进行专题性研究,形成科研小论文或考察报考,并进行PPT汇报展示。也可以邀请重庆地方历史研究的专家、学者,或者重庆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的经历者、见证者做专题报告。学生通过研究选题的设计、历史史料的查找、历史遗迹的调查,不仅加强了对“纲要”课程知识的感受和领悟,而且锻炼、培养了思考、研究的能力。

总之,重庆高校在“纲要”课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重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这个宝库,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更深刻地领会“四个选择”。要达到此种目的,需要任课老师加强对重庆历史文化的学习、研究,也需要任课老师在利用相关资源时务必做到紧扣围绕教学目,运用适度、恰当。

参考文献

[1]周勇主编.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32-35.

[2]杨铭.西部民族、文物与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307—311.

[3]余海慧.基于价值评价的重庆都市区工业遗产保护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8:18-19.

[4]谢曼.浅谈地方性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以天津为例[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8(2):106-109.

[5]山东省教育厅学生处.高校学生工作文件选编(上册)[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232.

[6]彭沛.地方历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以武汉为例[C]//李腊生主编.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0:104—110.

作者简介

敬德(1982—),男,汉族,四川遂宁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