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族双语教学策略及教育本土化、地区化初探

2019-07-19韦凌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2期
关键词:壮语壮族本土化

韦凌华

摘 要:我国尊重各个少数民族,也不断加强和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当前广西地区对于壮族双语教学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在进行壮族双语教学的时候可以引进新的教学方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现教育本土化、地区化。

关键词:壮族 双语教学 本土化 地区化

一、当前我国壮族双语教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呈现的发展趋势

壮族主要以聚居为主,并且壮族也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拥有着较早双语教学的经验。但是因为壮族本身有着属于自己的语言,这样不同的人接受汉语的程度不同,学习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因为这一情况还引起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尤其是城乡之间更是拉大了经济差距,导致壮族双语教学无法得到较好的发展。比如,城市中,大部分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会选择使用汉语,并且在基本的壮汉双语教学的基础上演变为汉英双语教学。这也就导致了壮语的教学发展情况出现一直止步不前的情况。很多学校都是打着“民族教学”的名称,但是实际上的目的则是为了能够得到国家政府的补贴和资助。

除此之外,壮族双语教学依旧是选择以往的教学模式——“说壮语,教汉字,这样的方式却严重忽视了壮语教学的作用。若是依旧沿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实现双语之间的共同发展,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壮语以及相关的文化受到打击,逐渐不受重视,最终消失。为了促使壮族当地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则需要将壮族双语教学进行切实有效的开展,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实现教育本土化、地区化,让壮族学生能够很好的感受到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

二、当前我国壮族双语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

1.加重了教学任务和学习负担

壮族进行双语教学会加重教学任务。实行双语教学则需要教师将文中的知识先使用壮语进行教授,在学生理解之后,再使用汉语进行教授。这是传统也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使用两种语言进行讲解,也就需要讲解至少两次,无形的增加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工作量。同样,学生的学习任务也不断的增加,因此,无法得到较高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1]

2.师资力量过于薄弱

当前,壮族双语教师总体教学水平较低,年轻教师占少数,并且待遇不高,这也就导致了教师难以对工作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壮族实行双语教学则需要教师能够教授汉语和壮语,有的还需要会英语。但当前壮族教师当中大多数都是老一代的教师,即将面临退休,却缺乏年轻教师的补充。教师队伍缺乏新生资源,自身缺乏对双语教学的全面认识,这也就导致了双语教学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得到相应的改进和完善。久而久之,过于强调汉语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严重还会出现厌学情况。[2]

3.汉语英语在实际生活当中缺乏实用性

虽然壮族学校实行了双语教学,但是实际生活当中,壮族人民依旧沿用传统语言壮语进行交流和沟通。并且,当地的电视节目、书籍以及广播等等都是被壮族语言所占领,汉语、英语仅占小部分。这样则会导致双语教学成为了一种形式化教学,无法得到有效的成效。学生也会对此看作应试要求,不会对其给予其他的关注和重视。[3]

三、针对壮族双语教学问题采取相关的解决策略

1.通过壮语,实现双语对比分析,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学习

对于壮族学生而言,壮语属于他们的母语,是他们用以交流和沟通的首选语言。因此,教师在开展双语教学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挥母语的优势,有利于学生能够保持清晰的思维,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同的地区选择双语教学的教材是有所补贴的。壮语和汉语屬于不同的语言,在翻译的时候不可以达到一一对应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对两者进行分析和对比,通过举证,有助于学生能够对两者的联系和差异进行有效的认识。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字词的时候,需要结合壮语和汉语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单单需要让学生能够懂得字词在两种语言当中的读法,还需要了解其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发展为其他的含义,对其全部含义进行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举例:草在壮语当中可以是rum、nywj、haz;花草则是va rum;牛草是nywj vaiz;山是ndoi、bya。而bya又可以翻译为鱼或山。教师通过这样举例进行对比和分析,能够促使学生用自己的母语去认识汉语,积极主动的接受汉语,增加学生的认知面,实现壮语教学本土化和地区化。

2.利用当地自然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壮语双语教学点多数都是在农村地区,拥有着大量却多彩的自然环境资源,教师引领学生进入大自然,能够促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得到不一样的想法,还可以让学生在大自然当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释放自己。针对上述情况,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大自然,比如,可以让学生一起到田间进行劳作,在感受务农的时候,还可以感受大自然的洗礼;还可以在春天让学生进行种植,对植物的生长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在秋天,一起到田间收割植物。通过这些实际的体验,能够让学生对生活充满激情,对学习增加兴趣。教师在学生回到学校之后,需要趁热打铁,让学生懂得通过文字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列;还可以通过口述的方式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对语言的选择没有限制,但是多鼓励学生多用汉语表达。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能够引起学生之间的共鸣,增加交流和沟通的话题,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我国壮族在双语教学当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够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并且,为了促使双语教学能够得到稳定、健康的开展,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使用壮语,实现双语对比分析,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学习。并且,利用当地自然环境,释放学生的天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对生活的热爱程度。通过上述的方法,能够促使壮族双语教学实现教育本土化、地区化。

参考文献

[1]黄永仙,关宇.壮族双语教学策略及教育本土化、地区化初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3,(04):185-186.

[2]郭燕,姚树俊,司春潇,黄丽茹.小学双语课堂教学媒介语调查分析与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8,(24):102-104.

[3]张国丽,舒茜,马映梅.广西省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8):115-116.

猜你喜欢

壮语壮族本土化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壮语故事会引人入胜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云南河口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解读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