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2019-07-18邓泽敏李微微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化学性锐器外科

邓泽敏,李微微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 广州 510655)

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因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状况中,进而可能影响健康及生命安全[1]。外科护理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因职业性质、工作特殊性,经常接触各种职业危险因素,轻易受到职业暴露危害情况。因此明确外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一定的防护措施,对确保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起到积极促进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回顾分析我院外科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根据外科上报的职业暴露记录表进行分析,共发生职业暴露事件138件。

1.2 调查方法

回顾性调查138件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类型,统计及分析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采取调查问卷方式,调查本科室护理人员60名对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种类的认知情况;发放调查问卷60份,有效回收60份,回收率100.0%。

1.3 统计分析

将调查资料录入EXCEl表格中进行统计,使用SPSS2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

2 结 果

2.1 138件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

138件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调查发现,生物性危险因素42件,占30.43%;因频繁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危害性物质;化学性危险因素34件,占24.64%;因在工作中接触化疗药物、化学性消毒剂等化学性物质;锐器伤62件,占44.93%;因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接触注射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物体。

2.2 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种类的认知程度调查

外科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认知普遍存在不足,具体见表1。

表1 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种类的认知程度调查[n(%)]

3 讨 论

本调查发现,外科护理人员接触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以生物性、化学性及锐器伤因素为主,因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繁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危害性物质,或接触化疗药物、化学性消毒剂等化学性物质以及经常接触注射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物体;而且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认知普遍存在不足,对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防护措施掌握程度较低,在频繁接触患者体液、血压等含有生物性危险因素、化学性因素及锐器时,未能戴手套、防护服、口罩及防护眼镜;接触污染物后未能及时按“七步洗手法”洗手;均会发生职业暴露危险,而96.67%的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措施:(1)加强职业安全培训。医院护理部应重视职业暴露危害,积极开展职业暴露安全教育,尤其是低年资、低学历、低职称护理人员及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开展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掌握各种危险因素的应急处理及防护措施,创建完善的职业暴露防护环境,在考核监督合格后方可上岗,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及防护能力[2]。(2)掌握职业暴露安全防护技能。外科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规范自我护理操作行为,准确合理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在处理开放性伤口或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等或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护目镜、口罩,穿隔离衣等;操作后进行七步洗手法,掌握及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在X线照射时,穿防护衣,戴防护镜等,尽量减少照射时间[3]。(3)妥善准确处理职业暴露事件。护理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后,需立即采取准确的补救措施,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不可谎报、瞒报,以免发生不可弥补的过错。比如在发生锐器伤后,保持冷静,以流动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在伤口旁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加压,尽量挤出伤口处的血液,并用消毒液消毒。伤口处理后向医院感染科报告登记,在专家评估及实验室检查、预防性用药等,以免发生感染。同时可创建外科护士正确行为操作规范视频以及应急处理视频,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掌握职业暴露事件处理方法,以此保障职业健康。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认知不足、操作行为不规范等是致外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加强护理人员规范培训,掌握职业暴露事件处理方法,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保障职业健康。

猜你喜欢

化学性锐器外科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新型安全型锐器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化学性急性咽喉水肿的急救与护理
2008~2015年全国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化学性事故现场医学应急救援模式--以处理日遗化武医学应急救援为例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