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丛状神经鞘瘤一例

2019-07-18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鞘瘤团块梭形

李 巍

皮肤丛状神经鞘瘤(plexiform schwannoma, PS)是一种临床相对少见的良性外周神经鞘肿瘤,本病由Harkin于1978年首次报道,迄今为止国内偶见单发的病例报道。

临床资料患儿,女,14岁。左手背肤色丘疹3年余,无自觉症状,近一个月来,自觉偶有不适感,于2018年7月来我科就诊。皮疹无疼痛、瘙痒,否认外伤史及局部用药史。既往体健,否认内分泌疾病、血管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病史。否认类似家族史。体格检查:患儿一般情况可,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实验室检查: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输血前检查均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手背可见米粒大淡褐色丘疹,质中,无触痛,活动可,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图1)。

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中下层内可见散在分布多个大小、形态不一的肿瘤细胞团块, 肿瘤团块由大量梭形细胞组成,呈多结节状,结节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结节内以细胞致密区(Antoni A)为主,小结节内瘤细胞呈长梭形或波浪状,呈栅栏状、漩涡状排列,可见verocay小体,细胞边界欠清,染色质均匀一致,核仁不明显,细胞核未见异型性及病理性核分裂,结节周围组织为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无明显炎细胞浸润(图2)。免疫组化显示S100在肿瘤细胞呈强弥漫阳性表达,而Ki67阳性细胞数不到5%(图3)。因此,根据皮疹特点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故丛状神经鞘瘤诊断明确。

图1左手背部米粒大淡褐色丘疹图2真皮中下层内可见散在分布多个大小、形态不一的肿瘤细胞团块, 肿瘤团块由大量梭形细胞组成,呈多结节状,结节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结节内以细胞致密区(Antoni A)为主,小结节内瘤细胞呈长梭形或波浪状,呈栅栏状、漩涡状排列,可见verocay小体,细胞边界欠清,染色质均匀一致,核仁不明显(HE,2a:×40;2b:×100)

3a:S100在肿瘤细胞呈强弥漫阳性表达(免疫组化,×100) 3b:Ki67阳性细胞数不到5%(免疫组化,×100)

讨论丛状神经鞘瘤属于神经鞘瘤的一个亚型,神经鞘瘤又名Schwann细胞瘤,是由周围神经的Schwann鞘(即神经鞘)所形成的肿瘤。1985年,Erlandson将神经鞘瘤分为7个亚型:传统型、颅神经型、细胞型、丛状型、古老型、黑素细胞型及颗粒细胞型[1],而其中丛状型仅占5%。是一种罕见的皮肤肿瘤,一般与神经纤维瘤病无关[2]。该病多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无性别差异。本病好发于躯干、头颈或上肢,偶见于口腔黏膜、外阴与阴茎,瘤体一般较小(直径<2 cm),可无症状地缓慢生长,有时因瘤体太大,压迫神经出现麻木、疼痛感觉[3]。

神经鞘瘤组织病理上通常分为Antoni A型及B型两种。A型的特点为:(1)Schwann细胞通常排列成窦状或脑回状的束条,伴有细结缔组织纤维;(2)核有排列成栅栏状的倾向,同时与无核的区域相间。B型的特点为:疏松的Schwann细胞,排列紊乱,结缔组织呈细网状,此型组织可变性而形成小囊肿,融合成大囊肿[4]。丛状神经鞘瘤临床罕见,其位置通常位于皮下脂肪,但是,有一些皮肤部位的病例,如该患者,病变是真皮深层内,病变小,表现为多个有包膜的结节,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的肿瘤团块,即Antoni A型组织,并可见veorcay小体,周围有假性包膜,故丛状神经鞘瘤诊断明确。根据其免疫病理结果S100阳性,及Ki67阳性细胞数不到5%,更进一步证实其组织来源,及良性预后。

本病为良性外周神经鞘肿瘤,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但其局部复发的报道并不少见,其原因一般为手术切除不彻底和肿瘤呈不规则、手指状的生长,手术切除后残余肿瘤可致复发更迅速,但不发生转移,预后良好[5]。本例患儿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猜你喜欢

鞘瘤团块梭形
听神经鞘瘤血供来源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现状
拓展的(2+1)-维浅水波方程共振解
舌尖神经鞘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红外暗云中分子气体团块的性质研究∗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原发性前列腺梭形细胞肉瘤1例
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1例并文献复习
三维Lorenz-RR 散点图分析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1 例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
颌下腺神经鞘瘤超声误诊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