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白杨蛀害木伐桩萌蘖恢复防护林带技术试验

2019-07-17肖宏伟余晶代云

甘肃林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林带天牛生长量

肖宏伟,余晶,代云

(金塔县林业技术推广站,甘肃 金塔 735300)

光肩星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主要危害杨树、柳树、榆树和槭树,是西北地区危害杨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以幼虫蛀食韧皮部后钻入木质部危害,严重时破坏树木束导组织,切断了养分的传输,导致树木死亡。自上世纪80年代末首先在武威市发现以来,相继在河西地区10多个县市区传播蔓延。特别是近年来,在河西5地市发生面积1.33万hm2以上,危害严重的县区,被害木树干千疮百孔,大片林木干枯死亡[1]。金塔县于2014年发现光肩星天牛危害,沿林带呈点、片零星发生,为了彻底消灭虫源,采取集中采伐虫害木,统一加工等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措施开展拔点除源,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林带毁坏严重。为使林带迅速恢复,节省清理伐根、挖坑栽植等费用,我们积极借鉴速生杨伐桩萌蘖造林技术[2],连续4年在光肩星天牛虫害木采伐地段上开展了利用伐桩萌蘖恢复防护林带的技术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金塔县鸳鸯灌区绿洲内的农田防护林,这里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少,是典型的干旱荒漠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3 ℃,≥10 ℃年活动积温3 249 ℃,无霜期142 d,年降水量59.5 mm,年蒸发量2 438.4 mm,为降水量的40倍。全年平均风速2.4 m/s,大风天气平均每年60 d左右,土壤多为灰棕漠土和沙土。防护林带树木以二白杨为主,树龄20年左右,结合农田灌溉进行浇灌。

2 试验材料

选择立地条件相似的4组样地,每组样地设伐桩萌蘖苗和新植林带成品苗(对照)2种处理对比。其中伐桩萌蘖苗选择2015年1月伐除的光肩星天牛虫害木二白杨伐桩100个(分别位于中东镇梧桐坝村一组、上三分村六组),要求伐桩地径在15 cm以上;新植林带成品苗选择2016年4月新植林带成品苗100株(分别位于羊井子湾乡大泉湾村、古城乡移庆村),其中羊井子湾乡大泉湾村新植苗木定干高度2.5 m、胸径3.0 cm,古城乡移庆村新植苗木定干高度1.5 m、胸径1.3 cm。

3 试验方法

3.1 田间管理

2015年1月虫害木采伐后,及时清理迹地上的乱枝,不整地。3月上旬结合春灌对伐桩进行灌溉,5月下旬伐桩开始陆续萌芽抽条,6月中旬对伐桩萌蘖苗进行选留,每个伐桩选留2~4个生长健壮、直立的萌蘖苗进行培养,其余萌蘖苗全部抹除。以后经常检查,随时抹除次生的萌蘖苗,以免互相争夺养分,影响培养目标的生长。根据农田灌溉情况,每年浇水4~6次,并有针对性的选用3%啶虫脒乳油1 000~1 500倍或2%阿维菌素乳油1 000~1 500倍防治蚜虫、木虱2~3次,及时修剪中下部的侧枝,冬季加强看护,防治人为破坏或家畜剥皮。2016年4月沿渠平整土地,拔除树桩,开沟挖穴新植成品苗,栽植防护林带2 km,株距3 m,栽后立即浇水促进苗木成活。以后管理同前所述。

3.2 测量指标

主要观测伐桩萌蘖苗和新植林带成品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变化情况,并随机观察不同年份、不同地点、不同管理程度的萌孽苗和成品苗的生长情况、影响因素,分析萌蘖苗和成品苗的生长变化规律。

3.3 调查方法

在每年10月份树木落叶期对样地进行调查,用米尺和围尺分别测量萌蘖再生树和新植林带成品苗的高度和粗度。其中萌蘖再生树是在选定的伐桩上预留的萌蘖苗中选留一株萌蘖挂牌标记,每年进行定桩、定株调查,4年后统计计算年平均生长量;新植林带成品苗是在新植林带样地中随机抽取100株成品苗挂牌标记,每年定株调查,3年后统计计算年平均生长量。

4 结果与讨论

4.1 不同处理年生长量调查

从表1看出,随着培育年限的增加,伐桩萌蘖苗和新植林带成品苗的树高和胸径都成正向增长。其中伐桩萌蘖苗生长量前2年生长迅速,以后逐渐变缓,树高平均年生长量达到197 cm,增幅达99.8%,胸径平均年生长量达到2.02 cm,增幅达105.4%;新植林带成品苗生长量第1年缓慢,以后逐渐增加,树高平均年生长量达到77.3 cm,增幅达29.3%,胸径平均年生长量达到0.82 cm,增幅达29.12%。

表1 不同处理年生长量调查 cm

4.2 不同处理年生长量比较

从表2看出,伐桩萌蘖苗年生长量平均树高为197 cm,高于对照(77 cm)2.6倍,平均胸径2.02 cm,比对照(0.82 cm)增加143.4%。伐桩根系发达,其萌蘖苗吸收水分养分充足,抗逆性强,生长强旺,便于间苗除蘖后迅速成林,防风林带功能恢复快。新植林带苗木根系较少,吸收水肥养分的能力较弱,生长量较小,防风林带功能发挥较小。

表2 不同处理年生长量比较 cm

4.3 不同处理造林成本比较

从表3看出,利用伐桩萌蘖恢复防护林带与新植林带相比,节省了清理伐桩、整地移栽、苗木成本等工序,按每百株折算为666.7 m2进行计算,每666.7m2节约投入1 400元。同时,随着伐桩萌蘖苗树龄的增加,林带的功能也很快恢复,其生态效益会越来越明显。

表3 不同造林方式成本比较 元/666.7 m2

5 结论

采用伐桩萌蘖苗培育速生林,就是利用伐桩下面多年生强大根系中的营养和其广泛吸收土壤深层水分、养分的功能,培育萌芽树快速生长,可使采伐的林带在2~3年内迅速恢复,并且生长整齐、健壮,是一项投入低、见效快的造林技术,很适合在农田林网光肩星天牛防控工作中推广应用。因此,在光肩星天牛危害的虫源地上集中统一采伐处理虫害木,不仅能降低虫口基数,有效遏制光肩星天牛的传播蔓延,而且能利用伐桩萌蘖苗培育速生林,可迅速恢复林带功能。

猜你喜欢

林带天牛生长量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天牛到底有多牛
北大河林业局森林生长量、枯损量调查与分析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天牛
公路绿化带降噪效果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