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护士医院安全氛围感知与其职业防护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2019-07-17孙慧慧陈淑琴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时会急诊科条目

孙慧慧,陈淑琴

安全氛围是指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整体感知,包括对安全决策、安全实践、安全程序的认知[1]。20世纪90年代,Carla首次将“安全氛围”应用于护士职业安全管理[2]。医院安全氛围直接影响医务人员的安全行为,安全感知越好,其职业防护行为就越好,职业暴露的风险就越低[3]。急诊科护士生物性职业防护在职业防护中较差,容易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4],急诊科工作环境复杂,突发事件较多,工作人员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大,国内学者指出急危重症科的医院安全氛围感知相比其他科室较差,是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管理的重点[5,6]。 近年来,有学者研究急诊科护士医院安全氛围认知的现状,但缺乏急诊科护士医院安全氛围感知与护士职业防护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该研究旨在调查急诊科护士安全氛围认知和职业防护之间的关系,为急诊科制定安全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8年6月—9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山东省10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9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急诊科正式工作人员包括有编制护士和合同制护士;(2)急诊科工作满一年;(3)知情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实习护士、进修护士、规培轮转护士;(2)未取得护士职业证书者;(3)因产假、哺乳、病假等休假员工及调查期间外出学习的员工。调查的196名护士中,男20名(10.2%),女 176名(89.8%)。 年龄:≤25岁 42名(21.4%)、26~30 岁 91 名(46.4%)、31~36 岁 28 名(14.3%)、≥36岁 35名(17.9%);婚姻状况:未婚及其他 84名(42.9%),已婚 112名(57.1%)。 学历:大专 130名(66.3%),本科 63名(32.1%)、研究生 3名(1.6%)。 职称:护士 49名 (25%),护师97名(49.5%),主管护师 50名 (25.5%)。 编制:21名(10.7%),非在编 175名(89.3%)。职务:护士长 7名(3.6%)、护理组长 42名(21.4%)、责任护士 119名(60.7%)、其他 28名(14.3%)。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向各医院护理部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征得同意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调查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目的及意义、填写问卷的注意事项及本次问卷调查的匿名性及保密性,征得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现场发放问卷,所有问卷当场核对,确认完整填写和无误后收回,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6份,回收率为98%。

1.2.2 研究工具

1.2.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工龄、编制、职称、是否带教学生、是否对护理专业感兴趣、科室是否提供安全培训。

1.2.2.2 中文版葛森医院安全氛围量表(C-HSCS)此量表由 Gershon 等[1]编制,由徐娜[7]经过跨文化调试形成,量表包含5个维度共21个条目。管理与支持(6个条目)、安全工作的阻碍(3个条目)、反馈和培训(6个条目)、清洁度和整洁度(3个条目)、冲突与沟通 (3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5分。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70,重测信度 0.84,内容效度(CVI)为 0.95。

1.2.2.3 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行为量表 以林虹[8]编制的澳门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行为量表为基础,结合内地及急诊科基本情况进行修订,共计20题,采取Likert 5级评分法,1~5分分别表示“从未”“很少”“有时”“大部分”“总是”,得分越高,表示采取防护措施行为越好。此问卷的 cronbach’s α数为0.96。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医院安全氛围认知现状、安全行为现状采用描述性分析、医院安全氛围认知的影响因素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急诊科护士安全氛围认知与职业防护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为P<0.05。

2 结果

2.1 急诊科护士对医院安全氛围认知情况医院安全氛围总均分为(3.77±0.52)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管理与支持为(4.16±0.15)分、反馈和培训为(4.01±0.16)分、冲突与沟通为(3.92±0.17)、清洁度和整洁度为(3.14±0.67)分、安全工作的阻碍为(3.02±0.59)分。医院氛围得分最高和最低的三个条目见表1。

表1 医院安全氛围得分最高和最低的3个条目(±s)

表1 医院安全氛围得分最高和最低的3个条目(±s)

条 目 得分得分最高的三个条目我所在的科室会定期召开安全会议 4.32±0.61我所在的科室会定期鼓励护士提出改善职业安全的建议 4.25±0.63我所在的科室具有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 4.21±0.65得分最低的三个条目我认为我的工作场所不拥挤始终保持有序性 3.18±1.28我所在的科室护士配备充足,使我能始终执行标准预防 2.71±1.18我的工作任务不繁重,几乎不会影响我执行标准预防 2.61±1.20

2.2 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行为现状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行为总均分为(3.66±0.97)。职业防护行为得分最低与最高的三个条目见表2。

表2 护士职业防护行为得分最高和最低的三个条目(±s)

表2 护士职业防护行为得分最高和最低的三个条目(±s)

条 目 得分得分最高的三个条目为患者吸痰时会戴上手套 4.79±0.50不小心接触到化学溶液制剂时会马上洗手 4.68±0.72处理患者排泄物、呕吐物时会戴上手套 4.54±0.79得分最低的三个条目为患者抽血时会戴上手套 2.18±1.09为患者静脉注射时会戴上手套 2.06±1.12以手掰安瓿时会垫棉花或纱布 1.43±0.92

2.3 急诊科护士医院安全氛围感知与其职业防护行为的相关性急诊科护士的医院安全氛围感知总分与职业防护行为分别作为X值与Y值绘制散点图(图1),结果显示两者成直线变化趋势。将急诊科护士医院安全氛围感知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职业防护行为总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急诊科护士医院安全氛围感知总分与职业防护行为总分成正相关(r=0.598,P<0.01)。各维度得分与职业防护行为总分的相关性见表3。

图1 急诊科护士医院安全氛围感知与职业防护

表3 急诊科护士医院安全氛围感知与职业防护行为的相关性(r值)

3 讨论

3.1 急诊科护士医院安全氛围感知现状该次调查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医院安全氛围感知总分为(3.77±0.52)分,稍低于方萍萍等[9]的研究结果。 其中,管理与支持、反馈与培训得分较高说明急诊科对职业卫生安全较重视,管理人员能够对护士进行有效的安全培训,使其注意职业安全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清洁度与整洁度、安全工作的阻碍得分较低,“安全工作的阻碍”维度中“我所在的科室护士配备充足,使我能始终执行标准预防”“我有足够的时间能够进行标准预防”得分较低原因可能是:急诊科工作环境较特殊,接诊的都是病情危急或病情变化大的患者,并且急诊科人力及物力的充裕度较低[10],急诊科护士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操作前准备;“清洁度与整洁度”维度中,“我认为我的工作场所不拥挤始终保持有序性”得分较低原因可能是由于急诊科患者复杂、分流受阻等原因,急诊科存在拥挤现象,从而导致医疗护理质量下降、急诊应对能力下降[11]。因此,急诊科应强化预检分诊制度,使患者得到有序的分流,另外,医院应加强急诊科人力、物力的配置。

3.2 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行为表现情况该次调查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行为总均分为(3.66±0.97),整体上介于大部分与总是之间。“为患者抽血时会戴上手套、为患者静脉注射时会戴上手套、以手掰安瓿时会垫棉花或纱布”得分较低,由于急诊科特殊的工作环境与性质,特别是当大批创伤、食物中毒等患者同时就诊时,要求急诊科护士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如建立静脉通道、抽血、洗胃等,由于时间的紧迫性,护士往往来不及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技术操作。

3.3 急诊科护士医院安全氛围感知总分与职业防护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3显示,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行为与医院安全氛围感知各维度之间均成正相关(P<0.05),这说明急诊科医院安全氛围越高,职业防护行为越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越低。“管理与支持”与职业防护行为成正相关,(r=0.632,P<0.01), 提示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对急诊科护士的安全培训、鼓励护士提出改善职业安全的建议、尽力确保护士避免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暴露;“冲突与沟通”与护士职业防护行为成正相关(r=0.604,P<0.01), 提示同事之间应加强沟通并在工作中互帮互助;“反馈与培训”与护士职业防护行为成正相关(r=0.584,P<0.01),提示应加强护士与管理者的沟通,管理者应加强与护士关于安全工作规程的讨论并及时指出护士职业安全工作的不足;“安全工作的阻碍”与职业防护行为成正相关(r=0.352,P<0.05),提示管理者应探寻有效的轮班制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增加护士人力的投入;“清洁度与整洁度”与护士职业防护行为成正相关(r=0.223,P<0.05),提示医院应改善预检分诊制度,加强对分诊护士的培训,优化患者分流,减轻急诊科的拥挤程度,同时增加安保和保洁人员,保证急诊科工作的有序性及工作环境的清洁,但是由于r值较小,说服力较小,未来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分析。

急诊科护士医院安全氛围感知属于良好水平,其职业防护行为较正向。急诊科医院安全氛围感知与护士职业防护行为成正相关,急诊科管理者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急诊科护士的职业防护行为,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猜你喜欢

时会急诊科条目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果蝇遇到危险时会心跳加速
为什么打哈欠时会流眼泪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为什么在睡觉时会做梦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