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迷你姬蛙

2019-07-16张海华

浙江林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伯劳斑纹花纹

张海华

“饰纹姬蛙、小弧斑姬蛙、合征姬蛙、粗皮姬蛙……”

“你这是在说日本话吗,什么哇啦哇啦,叽哇叽哇?”

这不是我虚拟的对话,而是我和朋友间的真实对话内容。那天聊起国内的小型蛙类,我就报了一连串姬蛙的名字,把朋友听得云里雾里。

好吧,这里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在宁波(其实也可以说是整个浙江)分布的3种最“迷你”的蛙类:饰纹姬蛙、小弧斑姬蛙与合征姬蛙。

何谓“姬”蛙?

成语云:顾名思义。我们总得先了解某物的名字的具体含义,然后才能对此物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那么,上述3种姬蛙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这里暂把“饰纹、小弧斑与合征”这3个不同的描述词放一旁,先来解释一下这个“姬”字。其实,不仅在蛙类命名中有此说法,在鸟类命名中也有此现象,如白腹蓝姬鹟、鸲姬鹟、白眉姬鹟、黄眉姬鹟等,这些都是在宁波有分布的小鸟。

大家都知道,上古夏商周时代,周朝的“国姓”就是姬,如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等,这是“姬”字的第一个意思,就是姓。后来,宫中女官、美貌的女子,也被称为“姬”,并有了姬妾、歌姬等说法。我想,在蛙类与鸟类的命名中使用“姬”字,估计使用的是此字的衍生字义,即“小的、可愛的”意思。比如,上述几种名为“姬鹟”的鸟,都是体形娇小、色彩鲜明的鸟儿,至于“白腹蓝、白眉、黄眉”之类,都是对于这几种鸟的各自不同特征的描述。

再回到姬蛙上来,命名之法也是一样。宁波分布的3种姬蛙,其体长都是“2”字头,即属于2厘米级别的,是本地蛙类中最小的一个族群。其中,最小的是小弧斑姬蛙,雄蛙体长18—21毫米,雌蛙体长22—24毫米(数据均据《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所以其名字的第一个字就是“小”;至于“弧斑”,就是“括弧状的斑纹”的意思。前几年,我拍到了姬蛙的照片,却怎么也分不清小弧斑姬蛙与饰纹姬蛙的区别,因为它们大小、体色、背上的斑纹都类似。后来高手指点我:喏,小弧斑姬蛙的背部中央有条浅黄色的中线,中线两侧有一对黑斑(有的个体是两对),像小括号,就是两个弧形小黑斑,故而得名。但据我们的“锤男神”(王聿凡,浙江省调查、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专家,网名“锤锤”)说,他们在野外调查时偶尔也会碰到极少数没有弧斑的个体,于是戏称这些个体为“小无斑姬蛙”。

何谓“合征”?

说到这里,我得老实交待,“锤男神”已经在他的微信公众号“锤锤博物工作室”上发过一篇专门写姬蛙的精彩大作《泥咕嘟——浙江三种姬蛙杂谈》,无论是专业背景知识,还是野外观察经验,我都远远不如“锤男神”,因此我的这篇文章中,将多处引用“锤男神”的现成观点与文字。

说完了小弧斑姬蛙,接下来再来认识饰纹姬蛙和合征姬蛙。

饰纹姬蛙是宁波最常见的姬蛙。“饰纹”两个字好理解,就是指背部装饰了好看的花纹——其实也就是深色的对称斑纹而已。可“锤男神”发问了:其他姬蛙明明也有很多漂亮花纹,为什么偏偏它叫饰纹姬蛙?答案是:“因为它发表得早!”也就是说这个中文名被早早使用了,于是后来发表的姬蛙物种哪怕比饰纹姬蛙更漂亮,那也不能再使用这个名字了。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鸟。比如,华东地区最常见的伯劳是棕背伯劳,但问题是,中国的多种伯劳中有不少的背部是偏棕色的,那为何单单叫它棕背伯劳?估计道理跟饰纹姬蛙有点类似。其实,棕背伯劳的英文名叫“Long-tailed Shrike”,即“长尾伯劳”,还更符合此鸟的特征。

扯远了。再回过头来看合征姬蛙。我是个爱寻根问底的人,几年前拍到合征姬蛙后,怎么也搞不清楚“合征”是什么意思,最初猜是国内某个地方的地名,估计是因为合征姬蛙的模式标本产自“合征”这个小地方而得名。后来才知道,我这完全是瞎猜!真实的命名原因,令人哑然失笑,所谓“合征”,就是“综合征”(不是“综合症”)的意思,也就是说,合征姬蛙的特征,就是“综合了其他多种姬蛙的特征”!原来真相如此简单。

知道了这一点后,我再来仔细对比上述3种姬蛙的特点,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先说合征姬蛙的背上的花纹,真的是比饰纹姬蛙更加“饰纹”,这种姬蛙体色多变不说,不同个体的花纹也非常多变,其背部及四肢背面均有深褐色的花里胡哨的斑纹,而且这些深色斑纹的周边还精心镶上了浅色细边。更有意思的是,我拍到的合征姬蛙中,有的背中线上,还真有微微突起的小“括弧”!

泥窝里的歌手

姬蛙很好认,不仅是因为它们特别小,更由于它们的体形也特殊。在《蛤蟆与田鸡》这篇文章中我已经说过,像金线侧褶蛙与黑斑侧褶蛙这类蛙,最符合人们通常所说的青蛙的形象,身体长,嘴巴大,眼睛也大。而多年前我第一次见到姬蛙,就觉得这种还没有我拇指大的小蛙真是长得怪异:扁平的小身体几乎呈等边三角形,头部又尖又小,眼睛更是只有芝麻大一点。如果不注意的话,恐怕会误以为是一片小石头。

据“锤男神”说,在浙江湖州的方言里,姬蛙被称为“泥咕嘟”,“可能因为它个头太小,伪装也厉害,人走过时只能看到一块‘小泥土跳进水中,‘咕嘟一声不见了……”是的,姬蛙的保护色是一流的,只要躲在泥土或草丛里不动,几乎是不可能找到它的。有好几次,在夜晚的田边,我听到很多姬蛙在“嘎、嘎”地大声歌唱,一片喧嚷,但打着高亮手电仔细搜索好一会儿,连一只都没有找到。后来凭声音锁定一只,它就在我脚底附近鸣叫,于是我蹲下身来慢慢找,这回终于看到了,是一只饰纹姬蛙,它躲在一个湿润的泥窝里,只露出前半个身子,头下面一个“巨大的”(和它的身子相对来说)泡泡一鼓一鼓的,这个泡泡正是雄蛙的声囊,能起到共振、扩音的作用。这小家伙正在卖力地鸣叫求偶呢。不是亲眼目睹的话,真的很难想象这么个小不点,竟然会爆发出这么大的能量。尽管叫声也类似“嘎、嘎”,小弧斑姬蛙的雄蛙的鸣叫声相对低而慢。

记得在宁波的天童国家森林公园拍摄斑腿泛树蛙的时候,除了树蛙的“啪、啪”叫声外,一旁的树底下还有一阵阵更为响亮的蛙鸣声。我于是蹲下来仔细寻找,也是找了半天,才终于在落叶堆里找到了一只,是合征姬蛙。后来听说,合征姬蛙有个绰号,叫“迷彩姬蛙”,意思是说它花纹多变,隐身效果好,这倒是名不虚传。2017年5月,我跟随专业调查人员考察位于北仑九峰山的镇海棘螈的繁殖水塘时,也曾在水塘边见到好几只合征姬蛙,水塘里则有无数它们的蝌蚪。第一次在白天看到这种姬蛙,觉得其体色看上去没有晚上所见的深,但保护色依旧很好。我曾经把一张趴在落叶层上的合征姬蛙照片发到朋友圈里,考考大家的眼力,结果很多人找了很久才发现,还有几个人竟始终没有找到。

最后来说一下姬蛙的食性,我很好奇,这尖尖的小嘴捕食什么呀?我从未见过姬蛙吃东西,据《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记载,在小弧斑姬蛙的“菜单”中,“蚁类占91%左右”。而“锤男神”在《泥咕嘟——浙江三种姬蛙杂谈》一文中有更生动的现场速写:

狭小的口部非常适合吃蚂蚁(别的也吃不下),姬蛙常找个蚂蚁窝洞口安安静静、端端正正地坐好,等蚂蚁出来一只就张口吃一只……如此反复吃饱为止。吃饱了,就近在石头下或松软的泥土中,打个洞即可休息。若饿了,接着出来吃。

怎么样,这生活看上去还挺惬意吧?

猜你喜欢

伯劳斑纹花纹
考研培训机构的“保过”诱惑
伯劳的领地
我与棕背伯劳的故事
老守卫斑纹蜂
轮胎花纹学问多
微视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勤劳勇敢的伯劳
绕远的斑纹鹿
绕远的斑纹鹿
按属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