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灵补手”袁梅芳:18年热线服务成就“解忧奶奶”

2019-07-16越女争锋

妇女生活 2019年7期
关键词:求助者小张阿姨

越女争锋

袁梅芳在整理笔记

退休女工开通热线电话

“喂,你好!我是袁阿姨。”这是70岁的袁梅芳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她戴着圆框眼镜,每次接电话,都是一边耐心倾听对方的诉说,一边用圆珠笔在本子上认真做记录。自2001年开通“袁阿姨热线”以来,她几乎每天24小时守在电话机前,写了60多万字的热线日记,无数次打开陌生来电者的心扉,帮助他们走出人生低谷。

袁梅芳1949年出生在湖北省荆门市。13岁那年,母亲不幸因病去世,给年幼的她蒙上了一层心理阴影。作为长女,她帮着父亲挑起家庭重担,照顾年幼弟妹。20岁时,她满怀憧憬步入婚姻殿堂,但因和丈夫性格差异太大,婚姻生活并不如意。好在一双儿女乖巧、懂事,给袁梅芳的生活带来了一缕阳光。

然而,1996年,这份支撑着袁梅芳的希望却破灭了。那时,她17岁的儿子正在当地一所重点中学念高一。有一天,一向比较温和的儿子因座位问题与同学发生争执,还动手打了同学。老师因此狠狠批评了他,并要求他在70多个同学面前做检讨反省自己。儿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一天天变得消沉起来,学习成绩也有所下滑。期末考试完从学校回来后,郁郁寡欢的儿子撕碎了成绩单,并偷偷服下一大把安眠药。幸亏发现及时,儿子送医后被抢救过来。看着苏醒后虚弱的儿子,袁梅芳喜极而泣,舍不得责怪分毫,她一个劲儿地说“人在就好,人在就好……”随后,她怜爱地问儿子想吃点什么,儿子说想吃饼干,她顾不得披上外套,赶紧跑到商店去买。就在这个间隙,一心求死的儿子走到附近的一条铁轨上,以卧轨自杀的方式告别了16岁的花样年华。

引以为傲的儿子以这种惨烈方式离开后,袁梅芳的世界轰然坍塌,她终日以泪洗面。在悲伤和懊悔的双重折磨下,袁梅芳渐渐失去生活的勇气,于是偷偷积攒了200粒安眠药,打算在儿子离世一周年时,到另一个世界去寻找儿子。幸好女儿看出端倪,哭着央求她:“妈妈,我已经失去一位亲人,不能再失去你。如果你想不开,我也不活了,跟你一起走……”袁梅芳突然醒悟:自己虽然失去了儿子,但还有一个女儿,身为母亲她不能撇下孩子不管。为了女儿,袁梅芳把悲伤压在心底,选择了活下去。

尽管女儿一直劝解她,可袁梅芳始终都走不出来,浑浑噩噩地生活了5年。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袁梅芳听到荆门广播电台的“象山夜话”节目,她久久关闭的心门被节目所传递的人间温情打开了。在坚持收听一段时间后,她鼓足勇气拨通栏目电话,倾诉了自己的坎坷经历。当晚,有5位听众给她打来电话,纷纷鼓励她勇敢地走出来,去发现生活的意义。收到陌生人的真诚关怀和热心劝慰后,袁梅芳心里舒服多了,她在日记中写道:“别人帮助了我,我也要帮助别人,为别人服务是化解痛苦最好的方法。”之后她每天都收听这个节目,并帮忙开导那些孤苦无助的人,逐渐得到听众的认可。很多人索要她的电话号码,节目之外给她打电话或写信咨询、倾诉。

2001年12月23日,在客运中心工作的袁梅芳退休后,时间突然变得充裕起来。她想利用有生之年为社会做点什么,于是通过电台将自家电话公布出去,依靠当时每月仅仅482元的退休金,在自己家里自费开通了“袁阿姨热线”,24小时免费为社会服务。她渴望能在别人最绝望的时候拉别人一把,就像别人把她从痛失爱子的旋涡中拉出来一样。

袁梅芳担任奥运火炬手

做一个普通的“心灵补手”

温暖的话语、贴心的关怀……“袁阿姨热线”的受欢迎程度让袁梅芳始料不及。每一个求助电话,她都尽可能提供帮助。

2005年的一个晚上,已经躺下准备睡觉的袁梅芳接到一个女孩的电话。女孩哭着说:“我马上就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了。”袁梅芳一听心里咯噔一下,便坐起身询问原因。这个来自荆门乡下的女孩是一家公司的出纳,几天前,单位要发工资,派她到银行取钱。由于女孩粗心大意,取款时没有当场清点,回去之后才发现少了1万块钱。女孩家境不好,刚参加工作两年,不知道如何去弥补这笔钱,想一死了之。在自杀之前,她忐忑不安地给袁梅芳打来电话。事情紧急,袁梅芳立即起床,打车连夜找到女孩。她跟女孩讲述了自己儿子的事情,劝导女孩不要做傻事,否则会给父母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在整整陪伴女孩一天一夜后,女孩情绪稳定下來,放弃了轻生念头。回到家,袁梅芳每天都给女孩打电话。10天后,女孩打电话说事情已经解决,并感谢袁梅芳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或许是儿子的原因,袁梅芳格外关注有自杀倾向的倾诉者。此外,她对那些游走在犯罪边缘的求助者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怀。为了能更好地提供服务,袁梅芳还到武汉的一所大学进修心理学,并通过半年的封闭式学习,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

“袁阿姨,我想一死了之。在我死之前,我想把单位的21个人全部炸死!”一天,袁梅芳接到一个女孩的电话。女孩自称小张,说她和单位领导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被领导怀疑是小偷,被同事孤立。人设崩塌,她的精神几近崩溃。于是,她弄来烈性炸药,等待一个开会的机会……在两个小时的通话过程中,小张边说边哭,袁梅芳边听边跟着哭。听清事情原委后,袁梅芳决定向小张伸出援手。此后两个月里,袁梅芳与小张同吃同住,陪着小张找律师收集证据,到小张单位去跟她的同事、领导沟通。最终,袁梅芳帮助小张打破了流言,也打开了小张的心结。临别时,小张哭着说:“袁阿姨,您是我一生中最信任的朋友,更像我的妈妈。我想叫您一声妈妈,可以吗?”袁梅芳爽快地答应了,并拍了拍小张的肩膀,给了她一个坚实又温暖的妈妈式拥抱。

自开通热线以来,令袁梅芳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曾打算在春节期间行凶的湖北黄陂小伙。这个痴情的男孩,苦苦追了自己的心上人几年,原以为守得云开见月明,哪知两人谈恋爱不到半年,女友果断提出了分手。男孩心有不甘,在电话里苦苦挽留女友,女友不为所动,于是男孩连夜从湖北赶到女友在广东的打工处,在她上班的工厂门口守了三天三夜,可还是没能等到女友。最后男孩又跑到女孩的老家去求情,结果被女孩的父母赶了出来。男孩心灰意冷,想到自己用心付出却遭到女友的狠心抛弃,他气不打一处来,决定在春节期间报复女孩一家。电话里,男孩絮絮叨叨地说着,并时不时问袁梅芳:“我对她那么好,她竟这样对我,她是不是该死?”袁梅芳听得胆战心惊,宽慰他:“孩子啊,你还这么年轻,千万别做傻事啊,人生不是只有爱情,美好的东西有很多……”男孩对袁梅芳的劝说置若罔闻,继续咬牙切齿地控诉昔日女友的罪状,末了,他痛哭流涕地叮嘱袁梅芳:“这事我只告诉了你,你不要跟别人说,我一定要杀了他们全家,让他们体会体会我的痛苦。”袁梅芳还想再说点什么,对方挂断了电话。袁梅芳愣在那儿,心里有些发慌,“报警”的念头瞬间闪过她的脑海,可转念一想,如果报警的话,一来男孩还没实施犯罪,二来可能会让他仇恨社会。怎么办才好呢?袁梅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那时,离春节还有三个月,袁梅芳整理了思绪后,决定先开导男孩,她每两天就给男孩打一次电话。男孩是块“硬骨头”,无论袁梅芳怎么说,男孩都充耳不闻。无奈,袁梅芳决定换一种方式,她给男孩写了一封近5000字的信,而男孩的回信却是嘲笑袁梅芳对牛弹琴,还随信寄来了自己的复仇计划和制造枪支的资料。袁梅芳继续保持两天一个电话、一周一封信的频率与男孩沟通。眼看离过年只有半个月时间,而男孩的态度还没有彻底转变,袁梅芳准备动身去女孩家,心想或许能碰上男孩。她计划如果到了现场还劝不动男孩,就报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腊月二十八的早晨,男孩终于被袁梅芳劝醒,打来电话说:“袁阿姨,我听您的。我不报复别人,春节后我去湖南打工,重新寻找幸福。”这通电话让紧张了三个月的袁梅芳如释重负,忍不住哭了起来:“太好了!你好好努力,以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袁梅芳还给男孩汇了200元钱作为路费。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看着曾经为情所困差点误入歧途的男孩,在自己的开导下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袁梅芳倍感欣慰,她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件有意义的事坚持下去,以报答当年听众对自己的恩德。

18年来,袁梅芳接到情感求助电话不计其数,有失恋的年轻男女,也有过不下去的中年夫妻。有一次,一个遭遇丈夫家暴的妇女找到袁梅芳求助。看到她浑身伤痕累累,袁梅芳心疼不已。袁梅芳陪着她找律师、上法院,历时一个月,最终法院判决女子与丈夫离婚,并判决男方补偿女方6万元钱。男方的母亲不服气,气冲冲地找到袁梅芳怪她多管闲事,并狠狠地扇了她一耳光。袁梅芳当时眼冒金星,泪如雨下:“这是我最委屈的时候,那一刻,我真想把电话线给拔掉。”可当手指伸向电话线时,她又缩了回来,因为被救助妇女眼神里的光芒,让她内心明亮起来。

袁梅芳觉得,这些求助者的内心,因为生活的意外撞击而破了一个洞。生命中重要的东西从这个破洞中逐渐流失,人就会逐渐偏离生活轨道,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就像当年的她自己。而她要做的、能做的,就是倾听他们的心声,然后用自己的经验和爱心,帮助他们慢慢补上这个破洞,把他们送回原有的生活轨道。

18年坚持赢得诸多荣誉

自从开通热线电话以来,接电话、回电话、看来信、写回信成为袁梅芳的生活主题。外人看起来枯燥辛苦的“电话生活”,袁梅芳却乐在其中。她粗略地计算过,从早晨六七点起床到晚上十二点睡觉,一天平均要接听十几个求助电话。短则半小时,长则三四个小时,最长的一个电话从晚上9点打到第二天凌晨2点。退休在家的袁梅芳比上班时还忙,她常常连续吃泡面,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她已年逾七旬,朋友建议她考虑自己的身体,缩短咨询时间,被她婉拒了。她的理由是:“我多帮一个人,就少一个痛苦的人。”

袁梅芳有个习惯,每条来电、来访都做记录,18年來她记录了约60万字的热线日记。其间,她用坏8部座机、3台电脑主机,共接听求助电话13万余次,接待1.2万多次上门求助,劝阻98人犯罪,规劝102人放弃轻生念头,挽救129个家庭……有形的是数字,无价的是情义。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袁梅芳或许能够记清这些数字,但记不清18年来多少个夜晚因为求助者的泪水和叹息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也记不清是如何不断汲取向上的力量,在这些饱含血泪的人性背后的故事里,艰难地燃烧自己、温暖别人。

袁梅芳曾经一度因为遭受非议,而产生关闭热线的念头。支撑她坚持下去的,不是她荣获的“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百名公益事业新闻人物奖”“全国百名志愿者创新奖”“湖北省十大女杰”“荆楚楷模”等一个个荣誉,而是求助者期盼的眼神和孤独的心,以及当年自己在人生黑夜中所收获的人间温情。“如果我不伸出援手,他们或许在人群中微弱下去,甚至熄灭。”在袁梅芳眼中,这些响当当的荣誉离自己特别远,没有求助者卸下心事后那声响亮的“袁阿姨”贴近与温暖。“人在最绝望的时候,需要有人来拉一把、扶一下。如果不是经历丧子之痛,我不会开通热线,更不会对别人的痛苦有切身体会。”因为痛过,所以懂得。无论多难,她总能咬牙坚持。

2019年3月30日,一则名为《现实版解忧杂货店》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视频中,袁梅芳在书桌前打着电话,倾听电话那头来电者的烦恼与苦闷。其实,这间只是由一个卧室改造而成的办公室,远没有《解忧杂货店》电影那般唯美、清新。没有看过《解忧杂货店》的袁梅芳,对于“解忧奶奶”这个称呼显得陌生,她笑说岁月不饶人,18年的时间,自己从“解忧阿姨”变成了“解忧奶奶”。她办公室的墙壁上张贴着“心理咨询、情感解困、答疑解惑、排忧解难、打开心结、化解仇恨、阻止犯罪”的工作宗旨,虽与只有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的简单陈设形成巨大的反差,但与旁边柜子里18年来积累的装订整齐的咨询资料,以及从全国各地寄来的一摞摞书信互相补充、交相辉映。

世界以痛吻她,她却报之以歌。中年丧子的痛,因陌生人的帮助而愈合,痛苦过,所以懂得。18年来,为了这份“解忧”事业她自掏了7万多元,而她现在的退休金也才1000多元。她清贫而富有,她用金玉良言向身处逆境的人张开双臂,直到绝境中的他们看到希望;她很渺小,却用爱塑造了伟大,她是人间永不褪色的春天。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求助者小张阿姨
今天忙不忙
加菜
巧妙的奉承
拒绝的正确方式
推销
简单快乐
一例关于社交恐惧症的行为矫正方案
谁逗谁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心理案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