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环境伦理教育初探

2019-07-15冯梅

科教导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高校大学生

冯梅

摘 要 环境伦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环境伦理教育是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高校是培养“绿色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播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环境伦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环境伦理素养和生态伦理意识,探索有效的环境伦理教育办法。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环境伦理教育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6.012

Preliminary Study on Environmental Ethics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ENG Mei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u'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Lu'an, Anhui 237000)

Abstract Environmental ethics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education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green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important base to develop the "green talents", and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 is a promoter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romoters and practitioners,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students' environmental ethics education,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ecological ethics accomplishment, and explore effective environmental ethics education path.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environmental ethics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th

环境伦理教育是一种倡导绿色发展的素质教育。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1 环境伦理教育的内涵及其产生

1.1 环境伦理教育的内涵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的存在物。动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席之地。[1]我们所谈论的环境伦理是基于人类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道德规范。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本身的价值,像对待人类一样对待自然,并给予自然关怀。

环境伦理教育以环境伦理学为基础,建构人保护自然的道德义务,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教育方法不是通过强制的手段去约束人们的行为,而是通过内心自觉达到目的,通过环境伦理教育,培养具有环境意识的道德人格。环境伦理教育是环境伦理觀念的传播与实施,对知识与行为的道德功能进行了重要转变,是环境道德素质逐步提高的关键阶段。将环境伦理从概念形式转变为现实形式,从人的道德内化到外化,道德他律上升到积极的道德自律。[2]环境伦理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能够形成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行为习惯。确保其在有关生态环境的具体行动中,自觉发挥良好的环境道德意识和尊重自然的生态美德。

1.2 环境伦理教育的提出

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频繁发生。人们的生产活动远远超出了自然界承受范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不和谐,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对高品质物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洁净的水、新鲜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和优美的环境已成为人们的需求。生态环境在群体生活幸福指数中日益突出,环境问题已成为民生的重要问题。[3]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关注环境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首先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环境意识需要对人们进行环境教育。良好的环境道德意识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环境素养和文明程度。加强环境伦理教育,培养人们对自然的道德情怀,可以有效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能力。

可见,正是由于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和生态系统的失衡,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才使环境伦理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2 加强高校环境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2.1 加强环境伦理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作为思想觉悟和文化素养较高的群体,应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传播者,衡量大学生是否全面发展的标准是看其综合素质,不仅看他们是否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看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不仅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还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良好的生态意识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环境素质还处于较低的层面上,生态文明意识相对薄弱,在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做的不到位,没有形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习惯,大学校园里的浪费水电、乱扔垃圾等现象时有发生;奢侈浪费、过度消费等都与绿色消费的概念背道而驰。环境伦理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为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必须加强环境伦理教育,培育正确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价值观,用理论指导实践,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2.2 加强环境伦理教育是实现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环节

绿色发展观是一种思考中国社会发展的创新方式,指出了解决生态危机的方向。绿色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这种新模式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环境伦理强调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绿色发展旨在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境界。[4]因此,人们必须承担在社会活动过程中保护自然的责任和义务,并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

环境伦理教育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强环境伦理教育,鼓励绿色消费行为,从自我出发,从细节入手,积极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学生环境伦理教育有意识地将绿色发展理念内化为一体,并将其外化,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

2.3 加强环境伦理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建设生态文明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时代赋予他们新的使命,他们肩负着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的环境伦理素养将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环境伦理教育,培养环境伦理意识,对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3 加强高校环境伦理教育的实施路径

3.1 指导大学生环境伦理养成行为的发展

加强高校生态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生态文明教育功能,开展大学生环境伦理行为教育,是高校环境伦理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大学生环境伦理行为的培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以环境伦理为指导。通过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实践,强化生态伦理意识,培养环境伦理行为习惯,努力实现大学生生态文化建设的有意识的行为训练与生态环境意识相结合的素质教育。

环境教育通过环境保护的教育和实践来培养生态化人格,培养具有环境意识的道德人格。亚里士多德曾指出,美德来自生活和实践,是在不断的习惯中形成的,并通过实践发挥其作用。环境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实践,环境伦理的培育不能单靠输入型教育,还要加强生活中的生态文化素养,即养成教育。[5]在环境伦理教育中,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对自然的责任感。尊重自然,严格自律,善待自然,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2 完善高校环境伦理教育课程体系

环境伦理教育需要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包括教学规划的顶层设计,教学课程的合理安排和任课教师的专业培训。在编制学校长远教学规划的设计上,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把环境伦理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编入学校发展规划中,同时,制定环境伦理教育计划,在办学理念中强调生态文明理念,防止环境伦理教育流于形式。在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方面,不仅要增加公共基础课中与环境伦理教育相关的内容,还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环境伦理教育内容。 在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设置上,将环境伦理、环境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学等方面的课程由选修课逐步过渡为必修课, 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促使大学生更加深入系统地掌握环境伦理的内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加强环境伦理教育方面的师资培养,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水平的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整体生态文明素养。

3.3 加强校园生态环境文化建设

在环境伦理教育方面,高校还应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通过增加绿色环保元素,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校园文化创建上,如校训、校徽、校旗等有关标识的设计上以及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内容的安排上融入环境伦理元素和生态文明理念。为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学校可利用学生会、社团等组织宣传环境知识、开展环保教育活动,从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绿色低碳的消费风尚,打造绿色生态校园。通过建设校园生态环境文化,可以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教育平台和实践平台。

3.4 开展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活动

系统学习环境伦理知识是培养大学生环境伦理的重要手段。另外,还要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加深其对环境伦理的理解和认识。大学生环境伦理教育应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生态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直观地认知和感受,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善大学生的生态体验,使大学生的环境伦理教育更加直接有效。

高校是培养具有环境伦理意识人才的重要基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伦理教育,将其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金项目:2017年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重点项目:《绿色发展视域下的大学生环境伦理教育研究》(项目编号:gxyqZD2017135)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67.

[2] 卢凤,刘湘溶.现代发展观与环境伦理[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315-316.

[3] 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N].人民日报,2014-07-11:012.

[4] 石薇,李大江.从生态哲学角度探析中国环境教育的理论定位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10).

[5] 梁敏捷.生態体验教育:大学生和谐价值观培育的新模式[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高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