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成长共同体建设策略研究

2019-07-15陈建英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小学生

陈建英

摘 要:很多小学教师对班主任工作望而却步,皆因没能充分利用学生自身这个管理资源。如果建立起学生成长共同体,将学生放在一个生态环境系统,让学生在整体、和谐、开放、有序的班级环境中互帮、互助,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自身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成长共同体的形成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行动建设。只有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过程的熏陶,成长共同体团队的规范化管理以及有目标、有设计的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找到归属感,找到成长动力。

关键词:小学生;成长共同体;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事务繁杂,各色活动纷至沓来,令很多小学教师对班主任工作望而却步。事从何处来,该回何处去。既然班级事务源于教育教学工作,一切皆为学生服务,那么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自身这个管理资源。如果建立起学生成长共同体,将学生放在一个生态环境系统,让学生在整体、和谐、开放、有序的班级环境中互帮、互助,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自身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但是,学生成长共同体的形成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行动建设。只有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过程的熏陶,共同体团队的规范化管理以及有目标、有设计的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找到归属感,找到成长动力。文章将就这三方面进行论述,进行学生成长共同体建设的策略探究。

一、凸显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及导向

学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必须先拥有一个“大家共同成长、人人追求卓越”的精神家园,班级文化建设能给学生带来有共同价值认同的归属感。

(一)注意班级文化的形成与传承

班级文化是班集体的灵魂。教师接手一个班级,必须先对班级文化进行归属与传承。“自信自华”是我校的校园文化,旨在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作为起点,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素养。各班班级文化皆围绕“会发光的沙子”这个主题进行延伸与拓展,衍生出形形色色的诸如“五色晶沙”“七色沙粒”等“沙韵文化”班级。例如:我班以“蚌韵金沙”为特色,取蚌孕珍珠为警示:蚌尚能包容一粒让自己百般难受的沙子,孕育出美丽的珍珠,我们为何斤斤计较于鸡毛蒜皮般的細枝末节,而不生包容之心?美丽的成果皆源自于宽容与接受,并从中不断磨练自己。在“容纳、磨练”的文化底蕴之下,笔者把班级口号“行胜于言”落实于大大小小的班级事务中,学生在这种境界中,心灵会慢慢纯净。六年的传承,会消去许多浮躁之风,有利于优良班风及学风的形成,这是学生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基础。

(二)让学生亲身参与班级文化的设计与建设

说到班级文化建设,很多教师苦不堪言,因为在他们眼中,又多了一项繁杂细碎的工作,又要熬好几个不能午休的中午。可是事实证明,教师们做得再辛苦再漂亮,学生除了最初的惊艳,接下来就是熟视无睹。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去做,或者放手,指导他们去做。教师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只要给他们一个平台,高年级的学生总能给教师带来惊喜。

本学期,笔者带领学生开展了“我的班级我的家”为主题的班级文化设计与建设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分工合作:有的小组确定班级名称,有的小组设计班徽,有的小组设计班级口号,有的小组定班规,有的小组布置宣传展示栏,有的小组布置班级图书角,还有的小组设计本学期的班级活动……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经过大家的努力,当成果展现出来时,学生都分外欣赏与爱惜,班级主人翁的骄傲与成就感洋溢在脸上,此时,大家都从心底里接受五(3)班这个大家庭,并愿意付出努力,为班级争光。只有把班级这个成长共同体建立起来,接下来的小组学习共同体才有成长的沃土和底气。

二、成长共同体团队建设中的规范化管理

“学生成长共同体”,在微观上指具有共同愿景的学生在团体情境中通过有效互动而促进学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活动组织,在宏观上是多维的、开放的、生态的。“学生成长共同体”有管理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社团共同体三种基本组织形式,其基本单位是合作小组,由5至6名学生组成。“学生成长共同体”力求通过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氛围、教育关系的重构,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沟通交流,并使这种交流沟通常态化、生态化,在动态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建立起紧密的相对固定的教育活动组织,发挥“团队”的教育功能,形成教育的合力,让学生之间更多地交流、了解和互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实现双赢,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和谐发展。

(一)组建“学生成长共同体”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同样的道理,一个学生,只有把他放进班集体里才更能体现他的价值。教育学告诉我们,强而有力的班级舆论,能很好地引导一个人的具体行为。所以,把学生放进班集体,尤其是跟团队利益息息相关的“学生成长共同体”团队中进行教育,会事半功倍。

在笔者的班级,学生成长共同体有“大组”和“小组”两种基本形式。“大组”为方便计算积分而设,“小组”为方便合作学习而设,全班设8个小组共计4个大组。8个小组的组员是根据异质同构原则组合的,各小组成员一起拍照,形成小团队,都有自己的组名、口号以及奋斗目标。课堂的学习讨论、学业互助,平时的作业管理、纪律管理、值日卫生工作等都是以6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方便措施的落实与实施。而同一自然大组的两个小组又是一个积分计分单位,每个大组12人左右,分别对组内学生的表现进行加减分记录。例如,课堂答对一个问题加2分,没有按时交作业的,每项作业减5分,诸如此类。具体的加减分项目由小组代表商量协议,根据实际情况边操作边调整与完善。这样的积分统计每周一小计,每月一合计,最后分等次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这些奖励是学生凭着团体的力量得到的,所以他们都非常在乎,常常不甘落后。这就在日常的学习与行为中形成一股你争我抢的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对“学生成长共同体”进行规范化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必须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管理。越是规范,对学生越是爱护,学生越有安全感。养成教育适合于班级教育,更适合学生成长共同体建设。

规范化管理,一是对实施规则的制定。这个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更适宜边实施边调整,但是要设置一个规则调整智囊团。二是要培训班干部。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干部和积极分子是集体的良心,他们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最关心集体建设,最有主动精神,好似是陀,梁,檁,柱一样支撑着大厦。”当教师手把手教会了班干部进行具体的日常工作之后,这座大厦才会稳固,教师才能从繁杂琐碎中脱身,才能享受当班主任带来的创造性乐趣。

三、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成长

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班集体建设,更没有学生成长共同体的建设。活动是创建成长共同体最基本的操作手段,通过调动每个学生自主参加,成为活动的主人,充当适合的活动角色,有助于塑造学生完美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对小学生而言,没有活动的学校是死气沉沉的、没有乐趣的。对教师而言,在活动中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组建学生成长共同体小组并进行小组间的竞争,本身就是学生乐此不疲的活动。学校德育处开展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各科组的竞赛活动,笔者都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人人参与。班级特色活动如“值日班长轮值”活动,都是按照学号进行的,笔者发现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特别认真,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彩。另外,笔者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让家长参与带队小组同学进行校外考察时,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会显示出特别的才华。笔者还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在第二课堂的训练中发掘自己的潜能。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找到了自信,找到了成长的动力。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实现不以成绩论英雄,每个学生才能为自己的小组加分、添光彩,找到自己的价值。

学生成长共同体的建立,将学生融进“小团体,大宇宙”中。在团体中,师生休戚与共,互相帮助,共同提醒,教学相长,实现共赢。从班级的评优评先以及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状况来看,成绩的取得和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性价比是相当高的。最为关键的是,在教育观念的改变下,教师评价学生的角度和标准变了,学生都成了可塑之才。而学生一旦找到了成长的动力,便 会有令人惊喜的表现。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2017年度)《城乡结合部一校多区小学成长共同体建设行动研究》(课题编号:120173012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建设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须回归生命
建设幸福班集体,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高三班主任课程实施能力对班级的“正”影响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我是小学生
如何运用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