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情境 有效导评实现多维立体交际
——统编教材二(下)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2019-07-15侯春艳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语气口语交际

◇侯春艳

很多时候,我们把口语交际单纯地理解为听与说。实际上,口语交际不仅是你说我听、我说你听的过程,还包括交际双方在听说过程中口、耳、眼、手等多种感官的应用,以及分析、综合、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参与。

口语交际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一个人可以不会写作,但要是不会说话,不会与人沟通和交往,就会给生活、工作带来很多不便。课标关于口语交际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是这样表述的:“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下面是低年段口语交际的学段目标: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统编教材二(下)把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融入每一次口语交际专项训练中。每一次交际活动,都从倾听、表达或交流的角度列出两项一般性的、可以迁移运用于日常交际活动的重要交际目标,以清晰醒目的方式呈现出来。

单元 话题训练要素话题来源说听一 注意说话的语气 说话的语气不要太生硬。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三 长大以后做什么 清楚地表达想法,简单说明理由日常生活对感兴趣的内容多问一问 日常生活五 图书借阅公约 主动发表意见。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讨论的时候,注意听别人的意见 学习生活八 推荐一部动画片 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内容 学习生活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倾听、表达、交流方面,本册口语交际的要求较前三册有了明显提高。

一是交际的主动性、对象意识要求更高,如“主动发表意见”“让别人听清楚”。二是思维活动的要求提高,如“清楚地表达想法,简单说明理由”“对感兴趣的内容多问一问”,这些都需要思维的参与。三是言语表达的要求提高,如对语气、速度等表达要素有明确的训练要求。四是交际习惯培养进一步强化,如“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认真听”等要求。可以说,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呈现了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发展性目标体系。这一编排理念,从每次的口语交际安排上也可以看出,如:“注意说话的语气”是在一(下)“用礼貌用语向他人求助”、二(上)“用商量的语气与人沟通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一层目标,即“语气不要太生硬”“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推荐一部动画片”是在一年级“大胆说、认真听”、二(上)及本册前三次口语交际“说清楚、听明白”的基础上,提出了“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等具体化要求。

如何达成本学期口语交际目标呢?

一 优化情境,情趣交融

从交际主题来看,无论是“注意说话的语气”,还是“长大以后做什么”,无论是“图书借阅公约”,还是“推荐一部动画片”,都来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学生在这些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让学生在情趣交融的交际中提升口语交际素养。

1.利用教材,充分创设情境。

教学“长大以后做什么”,可以在课前讲述绘本《长大以后做什么》,由小动物们谈梦想引入交际话题,也可以创设“穿越时空”情境,想象20年后的自己在哪里、做什么,引入“长大以后做什么”的话题;教学“推荐一部动画片”,可以创设“动画片竞猜”情境,通过“看动画人物猜片名”“看经典画面猜片名”“听动画主题曲猜片名”“读动画经典台词猜片名”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交际兴趣,使学生快乐地进入交际情境。

2.教师角色串演,丰富情境。

教学“注意说话的语气”,利用教材“妈妈让我学钢琴,我想学画画。我会跟妈妈说……”的情境,教师串演妈妈角色,先把学生置于交际的困难点,让学生不得不说:“你说说学钢琴有什么不好?……你说不出来,就说明学钢琴不麻烦,你就学钢琴吧。”当学生确实存在表达困难时,教师再次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实在不行,那就和妈妈说说学画画的原因吧。”

教材还创设了“看到同学洗手后忘了关水龙头,我会跟他说……”这一情境。很多同学在劝说时会出现命令语气:快点关水龙头! 另一同学也常常只回答“好的”,交际戛然而止。这就是学生在情境交际中有困难的地方。此时,教师可以串演那个忘关水龙头的同学,给学生示范:“我为什么要关水龙头啊?你也可以帮我关嘛! 反正下一个同学还会来洗手的……”如果遇到“你必须把水龙头关掉”这样的命令语气,教师可串演“反抗”或“委屈”的角色,让学生体会命令语气带来的负面效果。

3.基于生活,拓展情境。

教学时还可以拓展生活中常见的情境,采用角色体验的方式,大胆放手,让学生各抒己见。如教学“注意说话的语气”,可以用情境卡写上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情境——不小心碰到了同桌的手臂;把别人的书碰到了地上;下课时,两位同学碰撞在一起;需要向同学借一本《新华字典》……让学生随机抽取情境卡,当堂练习,组间练习,课下练习……在不同的交际实践中形成交际能力。

“情境是交际的源泉,兴趣是交际的基础。”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生活。同时,又要注重交际过程中的趣味性,使儿童乐于与人沟通,善于与人沟通。情趣交融的口语交际教学,能让学生乐交际,善交际,获得交际的自信。

二 明晰目标,有效导评

口语交际的各项要素不能靠单纯的讲授,应注重在具体的交际实践中,在教师具有明确指向性的评价中,循序渐进地完成。

1.突显目标,师评促“知”。

口语交际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的评价花样百出,效果却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对每次口语交际的训练目标不清晰,评价的指向性不明确,仅仅停留在“声音响亮、自信大方、倾听认真”等模糊评价上。这样过于笼统,没有明确的指向,评价意义不大。如何体现评价的指向性,有效发挥教师评价的引导作用呢?笔者认为,无论是过渡、点评,还是启发、激励,教师的语言都要体现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引导学生清晰地认知“目标”,提高能力。

如教学“注意说话的语气”,如果学生在“道歉情境”的交际中,不能把握恰当的语气进行道歉,教师就要通过评价进行针对性引导:“你觉得这样道歉的语气能表达你诚恳的态度吗?试着把语调放缓和一点,效果会更好哦! ”在“与妈妈商量要学画画”情境练习中,当学生和“妈妈”说话的语气过于生硬时,教师可通过评价进行引导:“如果你和妈妈说话时多用征询商量的语气,再注意礼貌用语,说不定妈妈就会答应你的请求哦!”在劝说同学关水龙头的情境中,学生可能会用这样的语气劝说:“同学,快点把水龙头关掉!”此时教师的评价就要指向 “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这一训练要素。

教学“长大以后做什么”,学生可能存在“表达不清,不能简单说明理由”“争相表达,不会倾听,不懂提问,语气不当”“回合单一,不能展开交际”等情况,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指向“清楚地表达想法,简单说明理由” 这一目标进行评价:“你吐字不够清晰,想法就表达不清楚啦!”“你为什么想做消防员呢?能把理由简单地说说吗?”也可针对“对感兴趣的内容多问一问”这样的目标相机引导:“这位同学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问一问,说明他在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在问别人问题的时候,能用询问的语气和礼貌用语就更好了。”

教学“图书借阅公约”,教师的评价就要指向“主动发表意见”“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的交际目标。当有“打断别人说话,急于表现自己,和同学争抢发言”的现象时,教师可通过评价提醒:“有几位同学没有听清别人说话,别人还没有说完就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了,你们觉得这样的交际习惯好吗?抢着发言不仅影响自己倾听,还影响别人的倾听和发言哦! ”

教师是口语交际的参与者、合作者,更是忠实的倾听者、智慧的引导者。当学生表达困难时,通过指向明确的评价引导,使学生突破交际难点,形成交际能力;当学生达到能力目标时,则通过有效的评价激励,使他们获得交际自信。

2.依据目标,互评提升。

目标引导下的生生互评,既是促进交际目标达成的一种教学手段,本身也是一种动态性、生成性的交际方式。

教学“注意说话的语气”,可围绕“说话的语气不要太生硬。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你能从语气方面给他点提示吗?两位同学的发言你觉得谁的语气更合适?谁的态度更诚恳?你可以用征询的语气提出建议。”教学“图书借阅公约”,对照“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的目标,引导学生评价:“你觉得他们小组在展示时做得最好的是哪点?他一直高举着手抢着发言,你想给他什么建议?”“推荐一部动画片”的交际中,引导学生从“注意说话的速度”这一目标进行评价……

总之,交际过程中,无论是师评还是学生互评,都要围绕交际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评价,以评价促进交际“认知”,达成交际训练目标。

三 多向互动,全员参与

交际过程中,倾听、表达、交流总是相伴相生、一脉贯通的。而日常的口语交际课堂,最容易进入单向表达,或仅仅是师生间双向交际。怎样引导全员参与,实现多向互动呢?

1.师生互动。

如“长大以后做什么”要求“清楚地表达想法,简单说明理由,对感兴趣的内容多问一问”,呈现了表达、询问、应对的多回合交际互动要求。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询问的方式,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表达。如:“你刚才说想当飞行员,请问你知道飞行员对身体有什么要求吗?”“你知道飞行员分哪些种类吗?”“你对飞机了解多少呢?”……如此师生互动,既示范了如何提问的方法,又引发了学生提问的兴趣,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双向交际”的示范。

教师也可以说说自己小时候的愿望,引发学生提问。如“老师小时候想当一名魔术师,因为魔术师可以变出很神奇的东西。听到这个愿望,你们有什么想问老师的吗?”可能会引发学生许多问题:“老师小时候想当魔术师,可为什么现在当了老师?”“老师对魔术了解多少?”“你现在能变简单的魔术吗?”……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做出应答。这样的应答示范,可以使学生明白:应答要清晰,对暂时不能回答的问题,要有礼貌地回应。

师生互动,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又锻炼了学生的应答交际能力,同时,为学生间的互动做了很好的示范引领。

2.生生互动。

教学“长大以后做什么”,可推荐学生介绍自己的职业理想,其他同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提问。教师及时肯定认真听、会思考的学生,对能够用“为什么”“怎么”等疑问词有礼貌地提问的学生进行鼓励,也要求发言的同学能针对同学提问做礼貌的回答,暂时不能解答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做出礼貌回应,使学生在具体的交际实践中提升交际能力。

3.组内互动。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参与到交际过程中,充分进行听说交际的实践锻炼,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如教学“图书借阅公约”,可以让小组讨论图书借阅问题,教师适时关注组内讨论的交际礼仪,引导学生在组内有序发言,并提出有序发言的要求:别人发言不争抢,一说(主动说)二听(认真听)三等待(等别人说完再说)。

4.组间互动。

教学“图书借阅公约”,教师可让小组代表轮流上台展示自己小组收集到的保护图书的金点子,其他组在听的过程中记住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其他组学生进行互动:他们组发言是否清楚?你们还有什么要提问和补充的吗?

四 多域联结,多维交际

口语交际来源于生活,最终也是为了更好地回归到生活、学习、工作中。日常教学中,除了教材专项训练式的口语交际教学,教师还要善于构建多领域学习内容间的联结。

本册教材中多次出现了讲故事训练,如借助插图讲故事,借助关键词语讲故事,借助起因、经过、结果讲故事……教学时,除了落实阅读教学中讲故事的表达要求,也应关注口语交际的训练要素,如“是否注意讲故事的语气”“讲故事的语速是否合理”“是否清楚地表达,让别人听清楚”等。当然,对倾听、交流的训练也不可少,要求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做到“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内容”“对感兴趣的内容多问一问”。

除此之外,课堂上的朗读、发言、讨论等都可以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写话教学中可以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口头表达、组内交流讨论、针对问题提问等,即使是课外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综合性学习,也能体现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多域联结,多维交际,还包括在生活、学习中自然生成的各种真实的交际活动。如讨论“班级卫生公约”“班级排队公约”“卫生值日公约”等。

总之,低年段口语交际教学中,做到优化情境、情趣交融,明晰目标、有效导评,多向互动、全员参与,多域联结、多维交际,能让学生在专项交际训练与渗透式交际实践中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形成交际能力,提升口语交际素养。

猜你喜欢

语气口语交际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情景交际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酒中的口语诗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