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式运动处方教学”对初中生体质健康干预的实践研究

2019-07-15潘月光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6期
关键词:运球处方身体素质

潘月光,贾 荣

(1.南京市板桥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0;2.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0)

体质健康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也是国家了解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状况的重要途径。但是,分析近2年来南京市雨花台区初中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结果可以看到,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测试中,优秀、良好学生的占比较低,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引体向上一个都完不成的学生比比皆是,“跑不快、跑不远、跳不高、扔不动”已经成为青少年学生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本文以“运动处方教学”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干预设想并以“运动处方教学”对初中生体质健康干预的实践作为研究主题开展了研究。

1 运动处方教学的新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田继宗教授认为,运动处方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班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状况制定的针对性很强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是教师将因材施教与学生自学、自练、自控、自调和自评相结合的一种授课方式。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以运动处方教学作为主要手段去完成体育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并以运动处方教学为主要方式解决众多与体质发展相关的问题。

根据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发现,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被证明是有效的,但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它的局限和弊端:一是与教材教学内容互相独立;二是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求较高,不适用于基础教育学段;三是实施过程片段化,无法对学生的体质健康产生长期影响。因此,课题组在运用“运动处方教学”时,对现有运动处方教学的学习内容、教学模式、课程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使之成为能在初中体育课堂应用的,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主要目的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融合式运动处方教学。

2 融合式运动处方教学的实践与应用

融合式运动处方教学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体质健康短板,结合当下教材学习内容制定出针对不同身体素质的运动处方,并在体质健康课与一般体育课的课课练中应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在课程设置上,融合式运动采用教材内容与体质健康内容“2+1”式“双主线”教学。在每2节原有教材内容体育课后,开设1节体质健康课。2条主线中,原有的教材教学内容主线不变,体质健康内容主线在所发展素质内容上保持一定时间内不变,但练习形式跟随教材内容主线同步变化。

2.1 实施原则

2.1.1 整体性原则 融合式运动处方教学内容的制定要兼顾横向的融合性与纵向的延续性。在横向上,运动处方设计要与当下教材内容高度关联,或融合或结合;在纵向上,要保证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重点发展1~2项身体素质。

2.1.2 个性化原则 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为了方便实施,在教学中可将学生分为耐力、速度和力量3个运动处方练习小组,开展有针对性的练习;柔韧及灵敏素质则可以组织学生集体练习,同时教师可以适当提高或降低同一运动处方的练习强度、密度,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2.2 实施前的准备

2.2.1 目标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分析 根据各班学生上一学期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分析学生在耐力、力量、速度、柔韧和灵敏5项主要身体素质指标上的短板,明确个体身体素质重点发展方向,为教学分组提供依据。

2.2.2 练习内容的预学习 融合式运动处方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要求较高,为保证实施效果,教师应该安排专门的时间,对练习内容进行说明并让学生实践,同时要明确不同练习的具体要求。

2.3 实施过程

2.3.1 运动处方的制定 制定体质健康运动处方时,应优先考虑与当下运动技术学习进行融合,不易融合的则尝试进行结合。这种设计一方面可以对运动技能与体能彼此兼顾,另一方面还可以提 高练习的趣味性。本文以“足球‘运球过人’单元配套运动处方”为例,呈现4份不同身体素质、练习内容的融合式运动处方(节选),以供参考。(表1~表4)

其他耐力处方:全场直线运球+射门(足球)、有消极防守的“Z”形运球突破+射门(足球)、连续垫球、连续移动后垫球(排球)、长时间的连续跨越小跨栏(跨越式跳高)、羽毛球场上的连续八方位移动(羽毛球)。(表 1)

其他力量处方:大力掷界外球、单手抛球(足球)、运球+单手掷地滚球(足球、篮球、排球)、运球+单手(双手)高抛球(篮球、足球、排球)、半蹲/全蹲运球前进(篮球)、开合跳/弓步跳/纵跳运球(篮球)、半蹲自垫球(排球)、自垫球+高抛球(排球)及核心力量练习[爬行+俯卧撑、俯卧支撑上步、平板撑开合跳、仰卧举腿(多项目)]。(表2)

其他速度处方:加速跑后定点射门(足球)、运球快攻与防守反追(足球)、原地小步跑/高抬腿跑后快速追地滚球(足球、篮球、排球)、加速跑接传球后运球上篮或投篮(篮球)、阻力(手拉橡皮带提供阻力)运球前进(足球、篮球)。(表3)

其他灵敏处方:脚部移动步法练习(篮球、排球、羽毛球)、随机动作模仿练习(体操、田径)。(表4)

一系列运动处方制定完成后,可将其制作成为系列“微课”或“运动处方学习卡”。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微课”示范练习或按照卡片内容练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辅助学习资料。

2.3.2 教学安排 采用“2+1”式“双主线”教学。其中,“2”是2节原有教学内容的一般体育课,“1”是利用融合式运动处方开展教学的“体质健康课”,2条主线的教学活动同时推进、互有交叉。一般体育课中的“课课练”与“体质健康课”的运动处方应用保持同步,让体能练习具有系统性、延续性。学生每周课上体能练习总时间约60 min,且每周有1次30~40 min的集中体能练习,可以基本满足初中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需求。

表1 耐力素质运动处方

表2 力量素质运动处方

表3 速度素质运动处方

表4 灵敏素质运动处方

2.3.3 教学组织 融合式运动处方教学在实施中主要有以下2种形式。一种为专门的“体质健康课”。在“体质健康课”上,教师根据学生的体能短板,在预编的耐力、速度、力量融合式运动处方中选择2~3项不同素质运动处方(10 min/项)组织学生学练。灵敏素质与柔韧素质,可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进行集体练习。另一种实施形式是在一般体育课中以课课练的形式进行,练习时间8~10 min,为全班集体练习。

2.3.4 学习的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内容:(1)课程学习(过程性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进行运动处方练习时的参与度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权重50%。(2)课程测试(终结性评价)。结合国家体质健康测试内容,在课程开始前与结束后分别进行测试,根据前后测试的进步幅度进行评分,权重50%。

3 融合式运动处方教学的实施建议

3.1 科学调控练习强度

教学实施中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应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提供的反馈,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化要求。对运动强度的调控,也可结合手测脉搏、佩戴心率监测腕表来实现。

3.2 善于调动练习积极性

运动处方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练习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融合了当下所学运动技术的运动处方对于提高学生的练习热情具有显著作用,教师应致力于这一类运动处方的设计与开发。

3.3 充分利用体育骨干

融合式运动处方教学的主要学习形式为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要求较高。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体育素养高,组织能力强的体育骨干进行发掘和培养,让其在小组学习中充分发挥组织、督促、引领的作用。

3.4 合理采用信息化手段

在融合式运动处方教学中,合理利用好投影、电子白板、ipad、交互式触摸一体机等信息化教学设备,可以弥补因学生人数较多导致难以兼顾的不足。

4 结 语

经过课题组1年的教学实践,融合式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被证明是有效且易操作的。融合式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最大的实践意义,在于初步解决了一线教师对于运动技术教学与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之间的“取舍”问题。同时,运动处方这种针对型练习形式的引入,也改变了身体素质练习“大田漫灌”式的粗放模式,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因此,融合式运动处方教学是对现有教学模式改革的一项大胆尝试,也是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一次有益探索。

猜你喜欢

运球处方身体素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完形填空一则
人间处方
锻炼
新发现
卫健委新规:药师将审核医生处方
“双人运球”乐翻天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体育锻炼也重要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