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方法

2019-07-13郭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8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

郭强

【摘要】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方法及效果, 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接受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 高于对照组的62.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黑便、血便、皮肤黏膜问题、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3.92%、29.41%、1.96%、3.92%,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0%、49.01%、13.72%、15.6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2.03±2.30)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05±3.0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药物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佳, 患者满意度高, 具有推行价值。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8.045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供血缺乏严重且时间长后机体发生的心肌坏死病症, 是心血管疾病代表, 患者有心肌供血不足及胸痛等典型症状表现[1]。当前, 生活压力的增大、人口老龄化问题, 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呈明显多发且年轻化表现[2]。急性心肌梗死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等特点, 治疗不及时会威胁患者健康、降低生活质量, 甚至诱发死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种类较多, 但治疗效果有明显局限性。相关资料指出[3], 急性心肌梗死行内科规范治疗安全性高且提高了治疗效果。基于此, 本文就本院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例, 总结内科规范治疗方案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经心电图、CT、常规检查确诊。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1例。观察组:男29例, 女22例;年龄46~72岁, 平均年龄(54.02±6.01)岁;病程3 h~7年, 平均病程(3.05±1.32)年;梗死情况:广泛前壁梗死患者26例、急性下壁梗死患者18例、后侧壁心肌梗死患者7例。对照组:男29例, 女22例;年龄46~73岁, 平均年龄(54.82±6.07)岁;病程5 h~7年, 平均病程(3.11±1.30)年;梗死情况:广泛前壁梗死患者24例、急性下壁梗死患者19例、后侧壁心肌梗死患者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卧床休息, 并进行镇痛、镇静及吸氧、持续心电监护等。

1. 2. 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抗栓、低分子肝素。

1. 2. 2 观察组 给予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①溶栓治疗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氯吡格雷75 mg, 1次/d, 肝素钠注射液60 IU/kg。②溶栓治疗中。阿替普酶静脉推注15 mg, 30 min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滴注50 mg, 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滴注35 mg。③溶栓治疗后。溶栓12 h后给予肝素钠皮下注射800 IU/h, 1次/12 h, 注射3 d。另外, 综合患者病情变化, 给予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复查结果对比治疗前明显改善;有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体征、心电图复查结果有改善;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黑便、血便、皮肤黏膜问题、心律失常。患者满意度评分采用本院自制量表, 分数1~100分, 分数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15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19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46/51), 高于对照组的62.75%(32/5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795, P=0.0010<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黑便、血便、皮肤黏膜问题、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3.92%、29.41%、1.96%、3.92%,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0%、49.01%、13.72%、15.6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2.03±2.30)分, 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5.05±3.05)分,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0490, P=0.0000<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 突发症状较多且病情危急、进展快, 威胁生命健康, 也是老年患者致死的主因。当前, 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 此疾病呈明显多发趋势。急性心肌梗死一旦确诊, 在溶栓治疗无禁忌证的情况下, 应尽快开展治疗。链激酶、尿激酶均为常用溶栓药物, 但是溶栓速度缓慢。二代溶栓藥物阿替普酶主要成分为糖蛋白, 通过纤维蛋白、赖氨酸残基结合, 使其转变为纤溶酶, 增强机体循环中纤溶酶原, 静脉用药利于阻塞冠状动脉通畅[6-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黑便、血便、皮肤黏膜问题、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3.92%、29.41%、1.96%、3.92%,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0%、49.01%、13.72%、15.6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2.03±2.30)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05±3.0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么丽红等研究结果有一致性[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 高于对照组的62.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且患者满意度高, 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优选方法, 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晓永.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方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3(51):113.

[2] 曹根深. 探究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方法.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19):11-12.

[3] 张卫江.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探讨. 工企医刊, 2014, 27(3):793-794.

[4] 胡春兰, 杨澄周. 对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研究.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6):1077.

[5] 么丽红, 张江. 对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研究. 母婴世界, 2017(18):63.

[6] 么丽红, 张江. 对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研究. 家庭医药, 2017(7):70-71.

[7] 张学军. 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研究.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15):92.

[8] 刘佳, 于津.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1):7, 9.

[收稿日期:2019-01-14]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胺碘酮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