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绣活态保护路径与策略探析

2019-07-12蒋秋萍广州市文化馆51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7期
关键词:活态绣品广州市

蒋秋萍 (广州市文化馆 510000)

一、广绣的价值及生存困境

广绣指流传于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民间刺绣工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岭南文化特质、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与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广绣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首先,广绣是广绣艺人的文化创造,也是岭南人自我认同的重要标识之一,经过千年的积淀,具有历史传承价值。其次,广绣作为一种手工技艺,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生产力,能够创造财富价值,这是广绣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再次,广绣的表现手法丰富,无论是材料和工具的革新,还是构图、色彩、针法的不断提升,蕴含了珍贵的科学技艺价值。最后,种类繁多的绣品和岭南民俗生活紧密相连,绣品不仅是手工艺品,更是岭南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

随着时代变迁和机械化的冲击,广绣和其他传统工艺类非遗一样,面临着销售市场萎缩、从业人员生存艰难,后继人才匮乏等生存和发展困境。传统手工绣品由于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高昂,常常遭遇有价无市的尴尬,在实用品方面又受到机绣的冲击。此外,广绣的工艺繁复,掌握这门技艺需要较长的时间,年轻人大多不愿从事这项工艺。如何应对并突破这种困境?如何让广绣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探索符合广绣传承和发展规律的活态保护之路。

二、“活态保护”的理念及必要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保护”作了定义: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可见,确保非遗的生命力是非遗保护的核心,对非遗的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外在的“物”的保存,而要凸显非遗的活态性和流变性的特点,走活态保护之路。

活态保护是相对于静态保护而言,静态保护是以现代化科技手段保存非遗项目,是博物馆式的保护,是通过文字、音像、影视的方式记录非遗的各个方面,这种保护方式具有明显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蒲娇认为,活态保护的具体内容是指针对非遗活态流变性的特点,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非遗的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注重文化空间的保护;重视遗产保护中观念的创新;重视立法和制度建设;重视资金投人和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注重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产业化开发。可见,活态保护内涵之丰富,我们大力保护非遗就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让非遗活在当下,并从中寻找持续发展与创新的灵感与力量。

三、广绣活态保护的路径和策略

近年来,保护单位、传承人、科研机构、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协同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振兴广绣的举措,广泛推动了广绣的传承与传播。

(一)对基础性资料进行活化利用和研究。为满足各级学校和社会对广绣教材的需求,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协同广州绣品工艺厂有限公司合作编写出版《广绣教程》,为广绣爱好者学习广绣提供了珍贵的教材。此外,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拍摄录制《遇见广绣》慕课并上线推广,慕课集历史文化与实操教学课程于一体,以远程教学的形式,受到众多广绣爱好者欢迎。2016年,为了深入研究广绣特色针法,梳理清代及民国传统广绣针法技艺,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广州绣品工艺厂有限公司和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共同启动广绣传统针法研究,完成了21种广绣传统针法的复原。这些成果为广绣的传承和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培训班、体验课、公益宣传活动和展览,促进广绣社会传播。从2009年以来,广州市依托“非遗学堂”“非遗课来了——广州非遗优秀课程征集和推广”等主题活动,每年开展多期面向市民的广绣培训班、体验课,并于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首度举办广绣公开课,吸引了200多名全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参加。2017年以来,广州绣品工艺厂有限公司举办了22场公益性宣传活动,接待各大专院校学生、中小学校学生400多人次。2017年,十三行博物馆根据对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收藏的广绣文物整理出来的成果(包括绣品、视频、图片、文字)举办专题展览。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陈少芳广绣精品展在荔湾博物馆举办,吸引众多市民参观。

(三)推进“广绣进校园”,促进广绣的青少年传播。目前,广州市已有多所学校开设广绣课,如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纤维艺术设计工作室在本科三年级开设《刺绣工艺与设计》课程,并延伸至《毕业设计》课程,2017年还与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就“新型广绣画的创作”课题展开合作;此外,海珠区前进路幼儿园,署前路小学、广州市第十七中学等学校都开设了广绣课程,涵盖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等院校等多个教学培养层次。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还主编中小学校本教材《广绣》,为“广绣进校园”提供了通俗易学的教材。

(四)整合广绣资源,开展跨界合作。2016年,广州市举办了“绣美花城——广州非遗创意赛•广绣风”活动,以广绣丰富的文物和非遗资源为基础,为广绣搭建传统与当代的对话交流平台和跨界资源整合平台,加强广绣资源的活化利用,推动广绣融入当代生活,推动其在创新发展中得以传承。本次大赛共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提交的作品共220件,自大赛筹备工作开展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共举办新闻发布会1次,启动仪式1次,讲座10余场,展览5次,广绣培训班7期,广绣工作坊2个,单次体验活动8次,各种对接活动20多次,媒体宣传、微信推送、网站推广等更是不可计数,掀起了一场充满活力的“广绣风”。

四、关于活态保护策略的思考

广绣的活态保护在资源活化利用、广绣课的推广、广绣进校园、跨界合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绣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日益突出,深化广绣的活态保护变得更为迫切。

(一)建立广绣保护规划,形成联合保护工作机制

政府是非遗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非遗的发展与保护必须依靠政府机构才能顺利进行。我市高度重视传统工艺振兴工作,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南沙区榄核镇将香云纱产业发展写进榄核镇“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以香云纱为切入点,建立香云纱研究中心、博物馆、香云纱文化主题园区及香云纱体验中心,打造香云纱品牌。2018年,针对列入国家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项目开展“三年计划”制定工作,由广绣打头阵,制定了“三年计划”工作方案。该举措是广绣保护规划走出的第一步,我们还应根据项目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可持续的广绣保护规划。

目前,广绣主要分布在海珠区、荔湾区、番禺区、黄埔区等区域,文化部门、保护单位、传承人、学校、社会机构等各方力量共同致力于广绣的传承和传播。但是,由于分布区域和各方力量过于分散,这就需要建立项目的整体性保护规划,同时,需整合各方力量,形成联合保护工作机制。

(二)拓展传承传播渠道,讲好广绣故事

随着时代的信息化,社会各行业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并进行各项工作的融合,广绣的保护应跟随时代的潮流,结合“互联网+”的理念,拓宽融入互联网的途径,通过网页网站、微信公众号、数字传媒、直播等平台,以便更好地融入公众的生活,为广绣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广绣的广泛传播。

讲好广绣故事,要求我们立足于广绣的基本内容,同时考虑公众的语言思维习惯有什么特点,他们最想了解广绣的哪些方面,如何让我们想传递的信息、理念让他们认同等问题。此外,我们还应通过不断提升广绣展示和体验的内容和形式,吸引更多公众关注广绣,了解广绣。

(三)融入现代生活,积极探索“广绣+”

非遗传承,最好的方式是融入现代生活。广绣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为广绣提供了融入现代生活的翅膀。一方面,广绣应传承传统的广绣技艺,另一方面,广绣应以市场作为导向,探索广绣创意文化产品,为广绣行业注入新鲜血液。目前,“广绣+时尚”在服装、家居装饰、生活用品等方面形成了一种新风尚。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提出了“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广绣+旅游”大有可为。我们可尝试将广绣元素与特色旅游产品相结合,不仅能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还能促进广绣的“活态传承”。

猜你喜欢

活态绣品广州市
地域文化视域下南宁长塘芭蕉龙的活态传承研究
桂中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研究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把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女性之美展现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