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希涛与东南大学的建立

2019-07-12江南大学人文学院214000

大众文艺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东南大学校庆校史

杨 天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214000)

袁希涛,字观澜,江苏宝山人,长期致力于江苏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南京大学的前身,东南大学在二十年代里曾是江苏省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枝独秀,对推动江苏文化与学术的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谈起东南大学,人们总是想到郭秉文、黄炎培等知名教育家对其的贡献,孰不知袁希涛作为民国教育界的风云人物,也曾对东南大学的创办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笔者本着欲为民国高等教育史填补缝隙的心态,对袁希涛对东南大学的创立及发展的贡献进行梳理。

一、袁希涛与东南大学的缘起

(一)时代背景:高师升格的一种选择

民国建立以来,我国一直沿用民初仿日所制定的“壬子癸丑学制”,然而在其施行的十多年时间里,不断暴露着各种不足,各地要求改革学制的声音从未间断。20年代左右,美国教育制度在我国受到空前推崇,1922新学制即仿照美国,将中学修业年限由4年延长为6年,迫使高师学校面临升格问题。然而高师升格拥有两条不同路径,就高等师范学校是升格为高等师范大学,还是将其归并于综合大学的问题,独立派与合并派在教育界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高师改大”运动也由此发生。在这场运动中,除北京高师1923年升格为北京师范大学外,其余6所国立高师都相继并入或改组为综合性大学,东南大学也就在此背景下由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组而来。

(二)东南情状: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

在民初全国临时教育会议通过的“分设大学案”里,即有意在南京等地各建一所大学。然而直至20世纪20年代,除了设于北方的北京大学,其他地区的大学都由于缺乏条件未能筹办。因此多年以来,东南地区“数千里中无一完备之大学”,志于深造的东南学子不得不“裹粮斋装不远千里而之京津”,抑或出国留学,即使有学成归来的学子,东南地区也“不能以最高学府罗致其人”1。而此时欧美各国已“大学如林,用能人才辈出,国势日强”2,我国竟才仅有一所国立北京大学,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已落后世界甚远。因此,基于世界潮流与东南发展需求,于南京建立东南大学是大势所趋。

一般而言,建立一所新大学的路径有两条,要么以一所高校为基础加以改建,要么另外新建。对于东南地区来说,现已设有一所南高师,若要另外筹建一所大学,师资、经费、学科等各方面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而南高师本身已具备了一定的学科基础,师资与经费对于筹办一所大学而言也尚足敷用。因此袁希涛等人皆认为,改南高师为东南大学,是迅速发展东南地区高等教育的最佳方案。

(三)个人渊源:基于情理的行为延续

撇开外在因素,即使仅是基于个人情理的角度,袁希涛也一定会参与支持东南大学的创办工作。因为在南高师的筹备之初,袁希涛就已被聘为南高“评议员”,为其迁出驻军、修建校舍、规划组织,对南高师的筹建尽心竭力,后升任教育部次长后,对其协调办学、筹拨经费等方面更是多有“护持之力”3,因而南高师对于袁希涛而言如同自己一手扶持长大的孩子,对其有着深厚的舐犊之情,在这事关学校今后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他不愿也不忍放任其不管。因此于情于理的多方桎梏都将最终促成袁希涛参与东南大学创办的实际行为。

二、袁希涛与东南大学的成立和发展

(一)筹建时期:担发起、任董事,为成东大竭尽全力

酝酿东南大学的计划由南高师校长郭秉文于1920年4月7日在南高师校务会议上提出。此时,袁希涛恰巧从欧洲考察教育归来,眼见欧美高等教育之发达,因而对于筹设东大一事鼎力支持。

南高师校务会议通过改南高师为东南大学的议案后,便随即组成了东南大学筹委会,选定十位各界知名人士作为东大的发起人,袁希涛即是其中之一。袁希涛为东南大学的筹办拟具了初步计划,即以理由充分的报告呈请教育部批准。1920年9月,袁希涛等十位发起人联名向教育部正式提出报告,恳切陈述了改南高师为东南大学的诸多好处,对于筹办疑难也一一作出计划与说明。校址问题上,东南大学将“拟就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筹设。学制问题上,对于教育部所担忧的改办早期南高师与东大并存,将与教育部所定学校系统有相违逆的问题,袁希涛等人思虑周全,筹划“自十年度起,南高即停止招生,俟旧有学生全体毕业后,即将南高名称取消”4。最后,在教育经费问题上,将先就南高师年预算费充大学筹备经费,而不使教育部与财政部为难。也正是这份反复酝酿、考虑周详的报告书,使得教育部上下一致同意。经过几番前后疏通,筹建东南大学一事终于在同年12月7日的国务会议上获得全体通过。随即东南大学筹备处也正式组织成立。为使东大筹办更为顺利,东大筹备处也效仿欧美各大学,设立董事会以“协助校务进行”5,包括袁希涛在内的13位热心教育人士被推举为董事。1921年6月6日,袁希涛以校董身份至上海参加成立大会,会上商定了校董会工作内容,讨论并通过了东大组织大纲与招生章程,并完成了对东大经费预算的编制等任务。8月,东大与南高师本科同时开始招生,至此东南大学正式成立。

(二)发展初期:筹经费、重设施,为全教育不遗余力

东南大学成立之后,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万事草创,作为校董的袁希涛对于东大初成时的场馆建设也出力甚多。东大成立后,作为南方惟一一所高等学府,自然成为了东南各省的文化中心,除了为国家培育高等人才与研究精深学问外,也肩负着引导东南省区人民思想文化的使命,而“化民成俗之道,莫捷于图书馆”6。袁希涛在考察欧美教育时,就曾发现欧美各高等学校中,图书馆愈先进,则教育愈发达,由此袁希涛认为东南大学图书馆的规设与其教育事业发展关系密切。初初成立的东大,图书馆袭承于南高师,馆之面积狭小且藏书有限,因而校董们集体提议建设新馆。而筹建新的图书馆,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经费匮乏而难筹。为此,袁希涛与众位校董向海内外发起了广泛的募捐活动。在募捐启事中,袁希涛历数图书馆之规模对于大学的重要意义,“大学及其他各校之差第,尤以图书贫富为衡”,“学术以是而兴,人才以是而盛”7,并且“东南学子饥渴于学,亦既有年”8,因而东大图书馆的扩建一事十分紧要。为使社会各界能踊跃捐助,袁希涛等人还共商出名誉鼓励法,对于慷慨解囊者,“当登载报纸奉扬仁风,并刊刻流传,广之公众”9,如此便顺利为东大建馆募集到了足够的资金。1922年初图书馆动工始建,春夏时期落成。

除此之外,对于东南大学体育馆的建立,袁希涛也尽却了相同的心力。甲午战败之后,国势愈发衰颓,人们开始反思通过提升身体素质来振衰起弊。这种“强国保种”的思潮反映到教育上,则将体育课程与国族命运相系。袁希涛早在1904年前后在宝山创办新学时,就多有重视学生身体与智识的全面发展,在课程设置上提出“以修身国语算术体操四科为原则”10,并特别提出,卫生与体操两科目没有特殊原因,不得随意删减,因为他认为“体育为德育智育之根本”11。于是对于东南大学意欲建筑一新式之体育馆与游泳馆,以锻炼学生体格并扩充体育专修课一事,袁希涛无比支持。他在募捐启事中直言:“国人除农工劳动者,举国皆肩欹背曲形孱神蔽之人,古代雄风销沈殆尽”,而致此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体育锻炼,又以“民力柔靡,国力何恃”12的有力反问指出国民身体素质与国运之间的关系,由此呼吁社会各界为东大新建体育馆与游泳馆出一份力。最终也募得足够的资金,体育馆得以与图书馆同时开工新建。

在袁希涛等人的积极努力下,东南大学自此之后发展势头越发迅猛。1921年,孟禄来东大参观时,直言“东南大学将成为东方教育之中心,是中国最有希望大学”13。但在那军阀混战、政潮不歇的年代里,东大短短的历程始终受到军政各种势力的干扰和渗透,至1925年3月13日,教育部下达了停止东大校董会行使职权的训令,校内组织及各项章程均重新拟定,从此袁希涛不再是东大校董。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实行大学区制,国立东南大学与河海工科大学等其他8所学校合并,改组易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作为东大的历史也到此为止。

三、结论

袁希涛是东南大学校史上绕不过去的人物之一,在东南大学成立和发展的关键性节点上都拥有重要贡献,但是历来关于东大的研究都没有给予他足够的肯定。笔者仅以此文略加挖掘他在东南大学的筹备建立及发展中的作为与贡献,以致不被历史的长河所湮灭。国难当头,正是由于有许多如袁希涛一般具有较强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热情的知识分子,在教育与政治两场之间斡旋,我国的高等教育才得以在风雨中维持。东南大学虽只存在了几年时间,但在我国东南地区的教育史上颇有其重要价值和影响,今天笔者重提这段历史,既是肯定袁希涛对于东南大学建立与发展的重要性,也是希望袁希涛这种为国家民族的振兴而孜孜办教育的无私精神,能受到更多今人的敬重与学习。

注释:

1.国立东南大学缘起[J].中华教育界,1921,10(7):76-77.

2.邰秋爽.教育参考资料选辑(第2辑)[Z].上海:教育编译馆,1934:12.

3.《郭秉文致袁希涛函》(1918年8月31日),中大档648-104.

4.改订南京建立国立大学计划书致教育部文[A].南京大学校庆办公室校史资料编辑组,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M].南京大学校庆办公室校史资料编辑组、学报编辑部,1982:106.

5.东南大学设立董事会[A].南京大学校庆办公室校史资料编辑组,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M].南京大学校庆办公室校史资料编辑组、学报编辑部,1982:113.

6.东南大学图书馆募捐启[A].南京大学校庆办公室校史资料编辑组,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M].南京大学校庆办公室校史资料编辑组、学报编辑部,1982:144.

7.东南大学图书馆募捐启[A.南京大学校庆办公室校史资料编辑组,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M].南京大学校庆办公室校史资料编辑组、学报编辑部,1982:144-145.

8.东南大学图书馆募捐启[A].南京大学校庆办公室校史资料编辑组,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M].南京大学校庆办公室校史资料编辑组、学报编辑部,1982:145.

9.东南大学图书馆募捐缘起[A].南京大学校庆办公室校史资料编辑组,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M].南京大学校庆办公室校史资料编辑组、学报编辑部,1982:147.

10.袁希涛.义务教育之商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26.

11.袁希涛.义务教育之商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29.

12.东南大学体育馆设备及附设游泳池募捐启[A].南京大学校庆办公室校史资料编辑组,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M].南京大学校庆办公室校史资料编辑组、学报编辑部,1982:143.

13.吕春辉.20世纪20年代的高师转型及其借鉴[J].现代教育科学,2007(3):56-59.

猜你喜欢

东南大学校庆校史
云南大学百年校庆启动仪式举行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东南大学迷惑招生行为:学弟学妹们!等你们来报到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大力推进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70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
作为一种文化的校庆:本质、功能及其发挥
校史是新生入学教育课的好教材
“互联网+”视域下校史文化传播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校史文化在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