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箭穿心》:一曲江城市井女性的命运哀歌

2019-07-12罗荣云南大学文学院昆明650091

名作欣赏 2019年24期
关键词:马家学武男权

⊙罗荣[云南大学文学院,昆明 650091]

电影《万箭穿心》是根据武汉知名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说改编,它围绕女主人公李宝莉这个角色,将绝大多数“城中村”人的痛苦串联了起来:挣票子、分房子、老人的赡养、强行拆迁、出轨、下岗、寻短见、蹲监狱、离婚、高考、婆媳失和、母子决裂、单亲家庭、扫地出门、风水、技术革新、文化水平不同造成的隔阂等,这些市井小卒的破事,均在李宝莉身上应验。她的闺蜜万小景很自信地将这一切不幸归结为房子风水不好,难道真的是风水惹的祸?然而,命由心生,勿怪风水。深究李宝莉悲苦的一生,也许只有她自己才能解答。

一、李宝莉的悲剧形象

(一)职场的凑合者和转业者

李宝莉一直没有一份正式且体面的工作,菜市场的成长环境让她习惯了打零工的状态。她那帮人看摊卖丝袜的营生,还没挑扁担的何嫂子收入高。钱少不说,连向老板请个假也得多费口舌。李宝莉对此选择将就,心想着混一天算一天吧。家庭的主要收入靠丈夫,丈夫死后,李宝莉为了手头有比较宽裕的现钱来应付生活开支,不得不转行做扁担,靠力气吃饭。十几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地挑货,使这个曾经光彩照人的倔强女人弹指一挥间容颜枯槁,一群江边玩耍的小孩儿都喊她“婆婆”。电影中有一处细节,和李宝莉相好的建建想让李宝莉去他的快递公司做事,他透露快递这个新兴行业可能即将取代扁担。李宝莉本无心再转行,可又担心儿子小宝高昂的大学学费没着落。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李宝莉可能面临失业而重新择业的困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早已由卖丝袜的小靓妹摇身一变为挑扁担的老大妈,或许她也并不介意再转一次行跑起快递或者干起其他赚钱比较多的行当。然而,由于李宝莉自身文化素养和年龄的局限性,她再次转业的选择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李宝莉在未来职场的谋生仍然是举步维艰。

(二)婚姻的弱势者和失败者

在李宝莉和马学武夫妻二人之间,其实李宝莉一直处于弱势的地位。别看她嘴巴毒辣,说话带脏,嗓门贼大,动不动把“老子”挂在嘴上,大庭广众之下和人吵起来头头是道,就连汉正街的混混头目建建也让她三分,可这个嚣张跋扈的女人竟然被丈夫提出的“离婚”二字给怔住了,并不能像个爷们一样豪爽地答应“好”。丈夫马学武对她的冷漠态度,让她心痛不已,她甚至还苦心孤诣变换菜的花样去讨好丈夫,就算目睹了丈夫出轨的场面,她还是不死心。她或许暗自庆幸抓住了丈夫的软肋,满以为故作大度二话不说把丈夫从公安局领回家就能挽回丈夫,然而她错了。丈夫隔三岔五给她安一颗定时炸弹——先是搬进新家的第一晚开门见山提出离婚,紧接着进行令人发指的肉体出轨,最后到死也不留一句话给她。对于妻子李宝莉,丈夫用“无语”来表达,足见她在这段婚姻里是有多么失败。她失败的婚姻直接导致了她下半生的辛苦恣睢。面对情人建建的示好,她明明心动了,却不敢承认。可见,在婚姻和爱情中,李宝莉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

(三)家庭的失和者和守护者

不可否认的是,李宝莉身上的勤劳、坚韧和忠贞。虽然婆婆和儿子把丈夫的死归咎于她,对她心怀怨怼,但她还是尽到了为人儿媳、为人母的责任和义务赡养婆婆、抚养幼子。她如同蝼蚁一般寄生在“马家”,就算遇到了另一个知冷知热的男人,她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去交往,更别说和对方去建立新的家庭。她只有一个目标:让家人过好就行。她为这个家起早摸黑地奉献着一切,换来的却是儿子出息了,先是和她断绝母子关系,继而将其扫地出门,连婆婆也劝她有合适的对象赶紧改嫁。其实李宝莉只想守护着这个靠自己卖力气撑起的家,因为处理完丈夫的后事,她就曾斩钉截铁地向闺蜜万小景保证:自己一定不会让这个家散掉。然而,这个她辛辛苦苦守着的“马家”却容不下她,怎能不让人心寒?

二、李宝莉悲剧的根源

从理性的层面思考,李宝莉的悲剧既是个人性格的悲剧,也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绝大多数小人物的悲剧。

(一)诱因一:择偶观的严重偏离

从某种程度上说,李宝莉的悲剧是她自己一手酿成的。她和马学武的结合并不合适,李宝莉从小混迹于菜市场的闹市中,没什么文化,有看不完的地摊;而马学武则出身农村的小知识分子家庭,凭自己的专科学历,混到了厂里主任的职位。马学武或许并不真正欣赏李宝莉,否则他怎么会在和李宝莉结婚生子后,公然调戏厂里的女打字员?如果马学武没有死,估计他还会继续玩弄其他稍有模样的女人。李宝莉在众多的追求者中偏偏选中了相貌平平、出身一般,但学历最高的一个,唯一原因就是马学武学历高,以后生的孩子也灵活。与其说李宝莉找了个老公,还不如说她帮未来的孩子找了个爹。她殊不知自己曾经不经意地一口一个“贱”、一口一个“乡下人”早已将马学武的尊严丧失殆尽。“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当老老实实的“屠狗辈”和偷奸耍滑的“读书人”结合在一起时,就预告了一场悲剧即将上演。马学武在乎的可能仅仅是李宝莉的些许姿色和城里人的身份,升官分到房子了就不把发妻放在眼里;而李宝莉在乎的可能仅仅是马学武的学历,而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马学武,在她眼里,“知识分子”似乎是一切高尚的代名词,这种“有图谋式的婚姻”终究是一场空。

(二)诱因二:男权主义下的妥协

“男权主义”指的是男子在家庭、社会中的支配性特权,它是封建时代对女性身心的一种桎梏。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其性别观深受传统的男尊女卑的社会文化观念所浸染,以至于她们的生存状态,包括身体和心灵,无处不在男权的统摄之下。然而,长期以来她们又自甘囿于家庭领域的从属地位,被驯化为忠实于夫家的奴隶,为丈夫后方安定,孩子成长顺利、公婆天伦之乐而无端损耗着本属于自己的青春、时间和精力。李宝莉先是被婆婆逼迫把房子过到孙子的名下,婆婆就像是封建家庭的“大家长”,她只能乖乖地服从指令。儿子小宝一口一个“马家”,咄咄逼人,他先是义正词严地收回马学武留下的“马家”的房子,进而断绝母子关系,最后毫不留情地将母亲赶出“马家”——一个男权主义色彩浓厚的尚有封建残余思想的“残缺之家”。小宝的一言一行昭明即便爸爸马学武死了,还有另一个姓马的男人掌控着这个“马”家。可以说,只要有姓“马”的男人在,李宝莉就休想闪现重回“马家”过活的念头。李宝莉在“马家”的地位,充其量就是一辆锈迹斑斑的贴着“马家”标签、拖着“马家”缓缓前行的老马车。终有一天,劳碌半生的她要被主人撕去标签。李宝莉就这样活生生地在男权主义面前妥协了,没有争取丝毫自己作为“马家”一分子该有的权利。

(三)诱因三:社会的急剧转型

《万箭穿心》反映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分崩离析,个体经济蓬勃发展的经济格局。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传统的家庭格局发生转变,家庭成员的地位也随之发生转变,女性在家庭中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即使她们逐渐有了话语权。“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仅是市场经济的法则,也是一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得以立足的黄金法则。那个年代,“出轨”和“下岗”如同两股“飓风”席卷了一个又一个原本和和美美、安安稳稳的小市民家庭。马学武就是在出轨被抓颜面无存和技术革新被淘汰下岗的双重打击之下走向自我毁灭的。马学武的惨死绝不能单一地归因于一场司空见惯的出轨戏和炒鱿鱼所引发的连锁反应,而是由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无孔不入的物欲和肉欲等诸多因子所促成的。像马学武这样抛妻弃子自寻短见的个案只是市井之中平凡家庭上演的惨案之一。这事恰巧发生在李宝莉身上,看似一个风水作祟的偶然事件,其实影射的是那个时代普遍的社会现象。

三、结语

《万箭穿心》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末最真实的江城一隅。李宝莉的悲剧启发我们即使历经锥心之痛,也要步履不停负重前行,这不仅是每一个人,而且也是每一个家庭值得深藏的骄傲。同时,李宝莉的苦难人生也正告我们,作为女性,我们必须拥有正确的择偶观,学会解放自己,发展自己,并且坚定对美好生活的信仰,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在未来的家庭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马家学武男权
Myth and Mechas
柳学武
捡柿子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逆全球化”?
现在流行男生欺负女生
解读李渔《怜香伴》中的假凤虚凰
苍蝇体格 老虎胃口
从古典到西洋
医院内的“塌方式”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