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国19世纪贵族知识分子形象另析
——以屠格涅夫《前夜》中的舒宾为例

2019-07-12解晓晨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710128

名作欣赏 2019年24期
关键词:俄国贵族知识分子

⊙解晓晨[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 710128]

一、引言

在18至19世纪的俄国,贵族不仅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特权阶级,他们作为贵族精神、精英文化的主体,还引领了社会的主流。俄国贵族阶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保守贵族极度依附于沙皇的权力,自由派贵族则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受到西方开明思想的影响。目前学界对于保守贵族的研究非常全面,然而对自由派贵族、贵族知识分子的评价却充斥着来自意识形态与阶级立场的批判。屠格涅夫作为贵族出身的伟大作家,著作中存在着许多立体的贵族形象:有贪婪狠毒、面目可憎的贵族地主,有美丽善良、勇敢忠贞的贵族少女,也有知识渊博、思想先进的贵族知识分子,但这些人物仍不免被居高临下地批判为“自私和庸俗的灵魂”“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笔者无意为俄国贵族阶级辩护,或否定前人的观点,只是希望能够站在新时代的立场上给予贵族知识分子一个合理的评价,发现其形象中的积极因素,以求对当代社会有所裨益。

二、俄国历史上的贵族知识分子

俄国的“贵族”产生于沙皇的统治需要。18世纪初,出于对各类人才的渴求,彼得大帝扩大了贵族的基础;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贵族权力达到顶峰,女皇通过加强贵族特权来控制农奴,巩固政权。因此俄国贵族出身复杂,生活封闭。沙皇为了有效开展外交,维护上流社会形象,靠强制手段将西欧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引入俄国,规范贵族的礼仪。从此接受西式教育,阅读西方哲学书籍,参加舞会与沙龙,成为贵族青年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贵族知识分子已经在社会活动与思想发展上显现出了举足轻重、引领潮流的地位。

19世纪上半叶,战争失败,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俄国社会经济危机突显,贵族知识分子开始忧心俄国的出路。一些贵族因为学习了西方的自由思想,开始反思俄国的现状;另一些贵族在游历西欧国家后,西式自由理想破灭,希望提出适合俄国现实的发展道路。面对时代巨变,贵族阶级无可挽回地衰落了,许多大贵族已经消失在历史洪流之中,而小部分贵族却适应新的变化,顺利转变为俄国工商业界的精英。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俄国贵族知识分子的特点:因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们见识广博,拥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欢迎西欧新文化,反对君主专制的残暴统治,这都体现了他们在社会活动与思想上积极的一面;不足的是,由于阶级立场的限制,他们与俄国底层社会始终存在隔膜,因此行动能力不足,但一些贵族也顺利实现了身份的转换,融入了新时代。

三、“多面狐狸”与“多余人”

一些历史学家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俄国贵族知识分子为“多面狐狸”,认为他们是“政治上的肌无力”,在行动能力上有缺陷;只是为了自己的良心好受,才总是在忏悔;痛恨专制,却对农奴制态度暧昧;天生的批判家,既倾向西化,又厌恶资本主义;在宗教上十分敏感,既有救世情怀,也有遁世情节。笔者认为这些描述在陈述事实方面是客观的,但评价话语充满了个人感情色彩。实际上不仅贵族知识分子,整个俄罗斯民族都有忏悔的传统。有学者说贵族知识分子有救世情怀,同样证明了并非所有人忏悔都是为了自己好过,很多人是真心为了改变俄国的现状,让人民过得更好。而且,贵族知识分子并非对农奴制态度暧昧。比如托尔斯泰尝试过解放农奴,只是农奴恳求主人继续管理的结果使他认为应当先培养农奴健全的人格;又如屠格涅夫在《文学回忆录》中誓要与农奴制斗争到底。此外,到底应该西化还是斯拉夫化至今仍是热议话题。西方先进的方面值得学习,不适合俄国的东西不应全盘接纳,哪个国家的发展都不能离开本国现实,用这一点来指责贵族知识分子只会批判未免过于武断。

还有一些文评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选择用纯粹的意识形态去看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比如1965年的一篇文章《〈前夜〉人物批判》对书中人物进行了阶级清剿:英沙罗夫属于剥削阶级,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叶莲娜有着“自私和庸俗的灵魂”,谁若对女主人公叶莲娜抱有好感,那就是“缺乏分析能力……慢慢地就受到毒害了”。将贵族知识分子都归入“多余人”的评论也屡见不鲜。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文学评论开始展现文化与审美的多元性,肯定了一些人物形象的积极因素,但仍存在将贵族知识分子脸谱化的现象,落脚点仍在批判,认为他们虽然拥有良好的教养,不愿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但都是空想家,只有想法没有行动,是懒惰且懦弱的。

笔者认为,现在的评价方法已经发生改变,过去把《樱桃园》的结尾看作是阶级的胜利,但现在也有了“心灵世界、精神家园的消亡”这样的评价。总的来说,评价一个人物形象绝不能脱离他自身的时代性,既不能以阶级立场、意识形态去分析,也不能“以成败论英雄”,用结果来评判高下。

四、屠格涅夫笔下的贵族知识分子形象

1.《前夜》的创作背景

屠格涅夫出身贵族,他的作品中不乏对贵族生活、庄园文化、贵族礼仪以及各式各样贵族形象的描写。因为他十分了解贵族生活,刻画了极其丰富的贵族形象,所以虽然许多作家都对贵族知识分子形象有所涉猎,但本文仍选择了屠氏的作品作为分析材料。

《前夜》出现于1860年,即农奴解放的前一年,文中充满了屠氏对新事物的敏锐感受以及对即将成为过去的旧事物的描绘。如果说英扎罗夫这个“新人”只是对俄罗斯未来的一次粗劣尝试,那么作者对“舒宾”这个贵族知识分子形象的描绘则可以说是不偏不倚,驾轻就熟。

2.舒宾的形象

本文虽以舒宾为例,但他并非贵族知识分子中的个例,如波尔森涅夫、罗亭、拉夫列茨基,他们身上都具有同样的品质。

(1)真实的人

舒宾是女主人公叶琳娜的表弟,来自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虽是一个贵族,却和叶莲娜父母之流的保守贵族不同。他没有腐朽的贵族习气,思想也更为开放。尽管受到了阶级的局限,但并不代表他对国家命运无动于衷,从屠氏选择舒宾来提出“我们中间会有人吗”(“будут ли у нас люди?”)这一时代问题就能得到证明。他与英沙罗夫不同,英沙罗夫是作者对于国家未来道路探索的尝试,但道路尚且不明朗,因此作者对英沙罗夫的塑造也难免片面化。与其说英沙罗夫本身具有前进的力量,不如说是叶琳娜选择了他,确定了他的进步意义。而舒宾的形象立体饱满,非常真实:他淘气可爱,有才华、有思想,能够意识到新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临,但他无法有所作为,又为自己的局限感到痛苦。

(2)思想敏锐

最初舒宾并不相信伯尔森涅夫对英沙罗夫的称赞,在见面的时候故意用夸张的行为试探英沙罗夫,想让他出丑,可英沙罗夫一直泰然自若。在相处的过程中,舒宾就已经意识到了英沙罗夫是个坚毅的英雄、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并且直接向伯尔森涅夫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虽然因为叶琳娜的原因,舒宾不喜欢英沙罗夫,但他从不否认英沙罗夫的优秀品质,比如诚实、崇高、勇敢。同时,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舒宾看到了各种新生势力的崛起和逐渐强大。未来肯定不属于腐朽的贵族阶级,俄罗斯本土化的英沙罗夫是否能够为俄罗斯带来新的力量也仍是未知之数,但起码远比贵族更有希望。聪明的舒宾早已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中,从贵族阶级的腐败堕落中,从上流社会的垂死挣扎中,感受到了贵族阶级历史性的、不可避免的灭亡。但舒宾对自己的命运乃至整个贵族阶级未来的前途不抱希望,却关心祖国命运,所以他在文末第二次发问:“我们中间会有人吗?”

面对翻天覆地的变化,舒宾没有试图延续贵族的腐朽统治,没有试图阻挠新生的力量,因知道自身无望,所以寄希望于他人,这难道应当受到指责吗?笔者认为,虽然贵族知识分子已经丧失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先锋地位,但与保守贵族不同,当革命真正发生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是支持者。舒宾对局势的敏锐观察,对别人不看好的雕塑事业的执着追求,都是保守贵族所没有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正是对他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3)道德矛盾

作为一个受过教育、充满活力的年轻人,舒宾有着独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不仅不喜欢上流社会虚伪的贵族们,甚至十分鄙视贵族,并且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评价。对于姑父尼古拉·斯塔霍夫同情奥古斯汀娜的丑事,他不仅坦率地向朋友伯尔森涅夫表达了自己对两人的不屑,还当面挖苦尼古拉和奥古斯汀娜的肉麻行为。同时,他又非常尊敬善良温柔的安娜·瓦西里耶夫娜,舒宾对尼古拉的讽刺也是出于对安娜这个好妻子、好长辈的维护,可见他是个爱憎分明、敢作敢当的人。

实际上舒宾对爱情是有要求的,他拒绝上流社会那种表面婚姻,认为那是对人格的侮辱,并且渴望着理想的爱情。面对叶琳娜时,他放下了自己的玩世不恭与孩子气。他真诚地爱着、尊敬着叶琳娜,但叶琳娜的断然拒绝让他愤怒。他意识到了自己与英沙罗夫之间的鸿沟,完全失去了希望,转身投向安努什卡的温柔乡。此时他的内心是痛苦的,他既痛苦于得不到理想的恋人叶琳娜,也痛苦于自己的轻浮行为与软弱选择。虽然舒宾同漂亮姑娘卓娅和安努什卡打情骂俏,但他从未爱过她们。他清楚地知道她们庸俗浅薄,徒有其表的美丽并不是他所渴望的。一方面,他无法克制自己,做出了许多荒诞的表演;另一方面,他又为自己这些行为伤心落泪。舒宾并不会放低对自己的道德标准。他不喜欢英沙罗夫,为他创作了非凡绝妙又十分恶毒的雕像,但他也没有放弃对自己的深刻批判。他为自己与侍女安努什卡姑娘创作的夸张塑像命名为《艺术家帕维尔·雅科夫列维奇·舒宾之将来》,雕塑中代表平民百姓的安努什卡充满情欲、放荡、大胆,却不失忠厚,但自己的形象则是一个憔悴、颓丧、丑陋、漠然的色鬼。屠格涅夫对于列夫·托尔斯泰过于细致的心理描写颇有微词,所以他只写心理变化的结果,而且往往还不是心理本身,只是心理变化在行动上的表现。所以从这里的描写,我们不难看出,在舒宾心里,自己同安努什卡一样庸俗堕落,安努什卡身上还有优点,而他对自己却是全然否定了。

舒宾还看不惯贵族们为人处事时那种自以为是、居高临下的冷漠。舒宾认为,为人应胸怀坦荡、心地善良、待人真诚,不要阳奉阴违、口蜜腹剑。面对是非曲直,要勇于表明自己的立场,阐明自己的观点,而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装糊涂。他这样想,同时也这样做了。生活中一旦看见什么自己觉得不顺眼的人和事,舒宾就会直截了当地将自己的心声表露出来,丝毫不加掩饰。例如,对于姑父尼古拉相中的准女婿库尔纳托夫斯基,舒宾就直接对叶琳娜说另一位(也就是英沙罗夫)和这位都是讲求实际的人,可那一位有着真实的、活的、献给生活的理想;而这位连义务感也没有,只是官僚气的正派。他对于所见的恶直言不讳,对于心爱的叶琳娜选择的心上人,就算不喜欢,也没有诋毁,这是他正直精神的体现。

(4)抗争性弱

当安娜携众人去察里津诺游玩,在途中遭遇一群醉酒的德国军人骚扰时,舒宾拦住了正待上前的英沙罗夫,礼貌又不失幽默地劝说对方不要胡来、保持体面。但这种毫无威慑力的反抗方式,对蛮横无赖的醉酒德国兵不起任何作用,直到英沙罗夫出手将一个德国军官扔进水里才解决了问题。诚然,贵族出身的舒宾,根据自己受到的教育,没有退缩,没有害怕,勇敢地挡在了女士们身前。他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是贵族式的,体面地、讲道理地解决。但他没想到的是,时代已经变了,有时候只有“动手”才能解决问题。面对危机和困局,舒宾这种没有力度的抗争,从侧面反映了贵族势力在当时俄国社会风云变幻之际,已逐渐失去了昔日的体面威风,正在逐步走向衰落。

然而,在英沙罗夫做出了这样惊人的举动后,第一个开始大笑的人也是舒宾。这不仅是因为舒宾个性开朗,喜欢恶作剧,喜欢开玩笑,更表明他也认为英沙罗夫这样的做法很痛快,认可了英沙罗夫的行为。虽然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舒宾的抗争性很弱,但革命一旦发生,他绝不会像其他贵族一样故步自封,而一定会顺应时代潮流,如果他认同“新人”真的能够改变祖国的话。

五、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与阐释,我们能够明显发现,贵族知识分子的形象并不只是一个平面的符号。他有积极的一面——正直坦率、思想敏锐、才华横溢,也有消极的一面——缺乏抗争力度,但就算难以改变现实,他也要勤劳努力地生活。现在是个开放的、多元的时代,对人物形象的评价也不应受到意识形态、思维定式的束缚。本文的目的不仅是希望为贵族知识分子正名,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还在于吸收贵族精神,借鉴其长处,开展对片面的现代性和大众文化的批判。我国长期受平民文化的影响,当今社会存在许多随之而来的弊病,比如道德水准低下、追求功利,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选择性地吸收贵族精神的优点,比如道德水准高、崇尚精神满足、追求知识与荣誉等。

猜你喜欢

俄国贵族知识分子
北魏新贵族的形成与骈文的新变
现代知识分子故居与“北京文学地图”
七颗钻石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伊斯坦布尔:飘浮着骄傲和贵族气质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知识分子
你是知识分子吗?
哥德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