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探究

2019-07-11郝思惠

教育与职业(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

[摘要]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存在以下问题: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缺乏系统化和针对性。据此,提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重新定位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把握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要点;充分利用校园活动,做好职业核心素养的渗透;以能力为导向优化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体系;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考查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情况。

[关键词]职业院校  学生职业核心素养  以能力为导向

[作者简介]郝思惠(1982- ),女,黑龙江鸡东人,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讲师,硕士。(河南 郑州  450002)

[课题项目]本文系郑州市2018年度社会科学调研立项课题“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SLX2018711,课题主持人:郝思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2-0110-03

一、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分析

职业核心素养,就其实际而言,是一种与职业活动有关的素养,其中不仅包括与行业工作相对应的素养,也包括不同行业之间所具有的共性素养。与职业基础素养相比,职业核心素养代表了一种更高水平的素养,其中包括技能水平、能力素养、道德品格等,是一个人综合能力更深层次的展现。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京发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多年职业院校教学实践,指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和人文关怀能力。第二,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掌握和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了解科技对于人类与社会的巨大作用。在教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够在工作中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第三,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对于促进学生进步与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即不仅能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也能正确评估与本职业有关的信息,并把学习成果充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最终养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第四,生活能力。学生具有健康、独立的社会生活方式及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具备自我认知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第五,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作息规律,热爱运动,行为举止大方得体,不抽烟喝酒,充满“正能量”,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第六,社会责任感。学生具有国家意识、社会意识、集体意识、团队意识、诚信意识等,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妥善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二、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1.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第一,一些职业院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在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过多地关注用人单位的标准,而没有从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判断未来社会的实际需求,制定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人需求。职业院校以用人单位的标准和相关要求为标杆开展学校的实践教育,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第二,一些职业院校在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过于强调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水平。这种教育观念是不合理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不能简单地局限于对技能的考察,还应包括社会责任、生活能力、人文知识等方面。

受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片面性的影响,职业院校在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难以把握重点,经常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教育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最终影响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2.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缺乏系统化和针对性。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当前,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面向社会和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也是职业院校的优势所在。但是,一些职业院校没有认识到职业核心素养本身所具有的层次性特征,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差异和职业核心素养水平的变化情况。

有专家和学者曾经指出,当前很多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缺乏连续性,虽然重视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但是没有构建符合职业院校定位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如管理制度不合理、职业指导流于形式等问题依然存在,这就导致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重新定位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把握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要点。职业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性、职业性等特征,决定了职业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差异性。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都具有鲜明的特征,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可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就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言,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应包括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社会责任感等。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院校需重新定位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把握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要点。

第一,当前社会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所学专业,尽早做出职业规划;鼓励学生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多观察,多思考,最终完成主动学习,并将学习成果应用到未来的社会生产实践中。

第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从多方面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要让学生的学习、生活變得有意义,还要确保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心理素质,从而推动学生进步成长。

第三,科学素养会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时刻提醒学生将知识学习与科技发展、技能转换等结合在一起,不断反思自身的专业技能学习情况,探究学习的意义,寻找科学技术发展与本专业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将其转变为自己的内心修养。

2.充分利用校园活动,做好职业核心素养的渗透。职业院校往往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比较高,因此,可以将校园活动作为开展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载体与突破口。为了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职业院校可以举办诸如读书沙龙、传统知识文化竞赛等活动,以中国传统文化、先进人物事迹、党政历史等为切入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3.以能力为导向优化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体系。有研究认为,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属于养成教育的一种,所以职业院校需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纳入到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职业核心素养应落实阶段性教育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同时,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体系并不是单一的,在做好教育阶段性分配之后,还需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在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教学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公共课程,从法律知识、道德品行、学业素养、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勤奋、坚强、奋斗的优秀品质。另外,还可以班级为单位构建QQ群、微信群,或者以专业、院系为单位成立公众号,充分利用QQ、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职业核心素养教育。

4.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考查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情况。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关系到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能否得到个人、学校以及社会的认可。在评价体系中,建议设计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学习能力等多个维度,采用量化考核的方法,让评价更具有可操作性。评价结束后,在第一时间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审视自己在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查缺补漏,有计划地参与再次学习,最终实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志军,郭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4).

[2]唐小俊.职业核心素养:内涵分析及培养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7(9).

[3]刘新阳,裴新宁.教育变革期的政策机遇与挑战——欧盟“核心素养”的实施与评价[J].全球教育展望,2014(4).

[4]罗维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學报,2015(11).

[5]吴书勤,周华.高职“多维贯通”培养体系的构建路径——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

[6]李璇.职业核心素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定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7]黄俊亮.以提升职业核心素养为关键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艺术品鉴,2016(1).

[8]郑莉琨.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0).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研究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职业院校国家安全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策略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效益探析
广东省规范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管理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研究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省参赛选手获奖名单(中职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