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调查

2019-07-10

循证护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级新生结果显示教育工作者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的概念,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活动的自信度,可以细分为:一般自我效能、领域效能和具体任务自我效能。其中一般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总体性自信心[1],也有专家将其解释为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2]。一般自我效能感可影响思维模式,进而影响行为的习得和表现。如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有高的自我期望,能乐观迎接机遇和挑战,不会夸大困难自暴自弃,遇事冷静,能充分发挥智慧和技能;而一般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容易情绪化、恐慌、羞涩,干扰知识和技能的发挥。为了解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在校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及教育方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本研究对在校大学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8年9月—2018年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福建师范大学744名在校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72人,女生372人;大学一年级学生252人,大学二年级学生239,大学三年级学生253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分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3-4]进行调查,GSES共10个项目,每个项目均采用4级计分方式,1分为完全不符合,4分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在2018年1月—2018年9月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44份,回收率93%,有效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见表1)

注:t=3.937,P=0.000

2.2 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

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结果显示:大学一年级学生与大学二年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大学三年级学生与大学二年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661),但大学一年级学生与大学三年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详见表2。

3 讨论

3.1 不同性别在校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差异

表1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性别差异,与刘洪等[5]研究结果一致,形成这种差异可能与男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往往表现为更多的积极性有关。从社会普遍观念来看,男性往往被要求有更高的自信心与自我肯定,因此男大学生会努力达到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标准,这也可能会潜在地影响其自我效能感水平[6]。提示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应针对女大学生群体开展适合女性的活动,逐渐提高该群体应对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3.2 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差异

表2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大学一年级与大学三年级间存在差异(P<0.05),可能是由于大学一年级学生刚刚离开家庭进入陌生环境,在各方面尚未适应,而大学三年级学生通过3年学习,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7]。提示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对大学一年级新生提供更多关爱,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高年级学生可以和大学一年级新生结成对子,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提供成长经验,帮助其尽快成长。

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和强大的意志力,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目标,争取把大学生培养成充满自信、积极进取、不畏艰险的国家事业接班人。

猜你喜欢

级新生结果显示教育工作者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红河学院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课”
以“细”育人——浅谈小学一年级新生班主任工作
小学班主任与一年级新生沟通的策略
浅谈一年级新生文明礼仪教育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最严象牙禁售令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保护取得新成效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