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驻足校园,传承留美经典

2019-07-09蒋鸣东

天工 2019年1期
关键词:非遗匠心

蒋鸣东

[摘 要] 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推动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中提升艺术感和综合素养,更是传承好乡土文化的重要体现。同时其使得校园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增加了教育素材,使教育内容更加充实,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同时还可以培养新一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班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会淹没在时代的长河中,从而得以薪火相传。

[关键词] 非遗;有效传承;火烙葫芦;匠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传承、文化的积淀、精神的传递。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明确了非遗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非物质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学校开展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对当代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 、搭建多元化平台,营造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

学校十分重视传承和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面向全校师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让校园具有较浓厚的非遗保护、传承氛围。例如,开展葫芦文化自主学习活动,通过搜集整理,可以使学生对火烙葫芦有所理解,认识到葫芦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此次活动使参与的学生认识到了葫芦是我国的吉祥物,其枝蔓中的“蔓”字与“万”谐音,代表着万岁之意;其众多的葫芦籽代表着子孙万代之意;而“葫芦”二字又与“福禄”谐音,另外葫芦的外形优美,本身就会给人以祥和的感觉。除此之外,葫芦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艺术、民俗、政治均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学校有义务和责任传承和发扬非遗,而火烙葫芦恰巧能够与我校的工艺美术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文教融合,打造校园传承体系

烙画又被称为火笔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用火将烙铁烧热,通过与物体的接触留下烙痕的方式进行作画,葫芦就是经常使用的一种媒介材料,烙画颜色的深浅通常以烙笔头与葫芦接触时间的长短、烙笔头本身的温度、烙笔头与葫芦接触时使用的力度和烙笔头在葫芦上移动的速度进行调整。接触时间短、温度低、力度弱、速度慢则颜色浅,反之则颜色深。一幅手绘烙画制作成功,一是靠绘画功底,二是靠烫烙技巧。我们的学生都是工艺美术班的学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所以,可以让学生学习、控制电烙笔的运用,在烙画过程中细心体会,逐步掌握上述要领。

三、弘揚古越文化,传承非遗民艺,培育工匠精神

工艺美术是一门将生活环境或生活用品进行美化的造型艺术,是美术与工艺之间相互融合与相互制约的产物,其技术与物质产品具有实用价值,同时又包含精神层面的审美性,是物质与精神相互融合的一种表现,是装饰生活用品、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的艺术,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是对所处时代的一种反映。通过系列画作,让专业与非遗相结合,让专业与经典相结合,从而让经典与非遗擦碰出激情的火花,制造出多赢的局面!

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传承和培育,既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同时还要将时代的精神融入其中,使之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此将其进一步发扬。火烙葫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符合上述的要求,要想使其进一步传承与发扬,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开发火烙画葫芦培训教材。结合学院特色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编写特色鲜明、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校本教材,为火烙画葫芦的传承提供教学条件。

2.积累和开发火烙画葫芦影像资料。由传承人、教师和学生进行制作表演,以摄像方式记录并制作成教学视频。

3.开发乡土特色的火烙画葫芦系列产品。

4.组织火烙画葫芦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

四、传承至美,创新拓展

“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是一个新的传承和保护地方文化的方式。孤行者难举,众行者易趋。非遗的传承不能单靠少数人的力量,更需要全社会尤其是下一代的共同参与,当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继承者,“非遗”文化便也拥有了“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通过校园的传承创新在更多人的心中播下非遗传承的“种子”,进而在全社会推动更多的人与传承者一起坚守民间文化阵地,从而真正保护文化遗产,守望一方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肖丽.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J]. 艺海, 2017(6):148-150.

[2]刘光平. 对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的思考[J]. 牡丹, 2017(15):111-112.

[作者单位]

诸暨技师学院

(编辑:刘莉琴)

猜你喜欢

非遗匠心
永恒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老艺人的匠心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非遗视角下探析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