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市更新的转运站布局优化研究
——以深圳市罗湖区为例

2019-07-09林宇澄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年6期
关键词:转运站罗湖区城市更新

林宇澄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引言

目前,罗湖区的城市更新脚步稳步快速前进,截至2016年5月,罗湖区列入市城市更新计划的项目共计54个,涉及拆迁范围用地面积224.13公顷,规划建筑面积1480万平方米[1]。城市更新会导致区内人口大量增加,对转运站的需求不断提高。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区内部分转运站位于城市更新范围内,原设施用地发生改变,导致现有转运站面临拆迁重建;或者原有转运站服务人口增加,垃圾产生量大幅增加,原转运能力无法满足更新后的垃圾转运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城市更新过程中垃圾转运需求的变化进行评估,并对区内转运站重新进行布局优化,以保障区内生活垃圾需求。

同时,罗湖区内中小环卫设施缺乏,转运站在建设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罗湖是深圳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深圳开发强度最高的区域,毛容积率达到1.57。由于区内城市建设较早,城市可建设用地缺乏,同时环卫主管部门在城市建设初期未能获准参加城区开发规划的审查和配套环卫设施的竣工验收,对住宅小区、工业区和商业区是否配套建设环卫设施缺乏有效约束手段,导致生活转运站用地往往难以落实。因此,可借助区内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契机,优化转运站规划布局,并提升转运站的管理水平。

1 现状设施评估

截至目前,罗湖区共建成小型压缩式转运站53座,合计83厢,若按单厢设计转运能力为20吨/日计,则总设计转运能力为1660吨/日。据环卫设施主管部门公布的资料,全区转运站实际日转运总量为1221.3吨/日(详见表1),则现状转运站剩余转运能力约为438.7吨/日。因此,从总量上分析,罗湖区转运站可以满足现状垃圾转运需求。

表1 罗湖区10个街道垃圾转运站实际转运量

通过对10个街道内的每个转运站进行评估,计算转运站设计转运能力与现状转运规模的差值,发现笋岗街道、东湖街道、莲塘街道及清水河街道的转运站并未出现超负荷运行的现象,垃圾转运能力可以满足垃圾转运需求。位于东晓街道的草浦东转运站和比华利转运站、黄贝街道的北斗转运站、翠竹街道的雅园立交转运站、南湖街道的向西毕打澳转运站和火车东广场转运站、东门街道时代广场转运站和中兴路转运站、桂园街道的桂园北转运站等9座转运站超负荷运行。因此,应在该9座转运站的服务区域内进行选址新建转运站数量或者在原址进行扩建。位于笋岗街道的农易升转运站和黄贝街道的黄贝岭转运站为临时垃圾转运站,在城市发展进程过程临时站的用地得不到保障,而且存在环境条件差、污水等污染问题。

罗湖区现状转运站服务半径均在0.6-1千米范围内(详见图1),分布比较合理。其中,带公厕的转运站有24座,不带公厕的转运站有29座。

图1 罗湖区10个街道现状垃圾转运站分布图

2 垃圾转运站布局方案优化

2.1 城市更新项目建筑开发量预测

根据《罗湖区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2],至规划期末,全区将完成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项目121个,包括54个已批计划或已批规划城市更新项目和67个市场意向城市更新项目,总面积达454.12公顷。建筑开发强度与容积率密切相关,因此为了更好地预测城市更新项目的建筑开发量,本文将通过取样深圳市169个已经完成的城市更新项目,估算不同类型的城市更新项目的容积率,表中估测的容积率值与罗湖区已批复的更新项目平均容积率值(5.7)相似,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详见表2。

表2 罗湖区不同类型的城市更新项目容积率

根据表2中的不同类型城市更新项目容积率,估算出更新后建筑面积 2489.70万平方米,相较于更新前增加建筑面积1689.86万平方米。城市垃圾产生量与建筑开发量存在一定的正比例关系[3],所以建筑开发量的增加,意味着城市更新项目将导致垃圾产生量的升高,可能会对现有环卫设施的正常运行带来一定的冲击。

2.2 城市更新项目垃圾产生量预测

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方法常见的有两种,即人均垃圾产生量预测法和单位建筑面积指标预测法[4],由于罗湖区城市更新项目规划人口数据不详,文中垃圾产生量的预测采用单位建筑面积指标预测法。居住用地按照人均住宅面积30平方米,日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1.4千克计算;商业办公用地的垃圾产生负荷为28千克/1000平方米;新型产业用地与工业用地等的垃圾产生负荷为14千克/1000平方米[5]。预测罗湖区121个城市更新项目产生的垃圾增量为612吨/日,罗湖区现状转运站总剩余转运能力为438.7吨/日,从总量来说,城市更新后垃圾增量将超过罗湖区现有转运站承担能力。

2.3 转运站布局优化方案

转运站布局优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从总量上和分布上评估垃圾负荷冲击,即将城市更新项目更新后产生的垃圾增量与现有转运站设施剩余转运容量进行平衡分析,若垃圾增量超过现有转运站剩余转运能力,可考虑新增转运站或在原址进行扩容;(2)从空间位置上评估转运站与城市更新项目的矛盾性,即核查现有转运站是否在已批计划城市更新项目范围内,在城市更新项目规划阶段评估转运站建设需求;(3)从城市发展角度,评估转运站是否应予以淘汰,主要考察因素包括转运站的用地类型,设施设备及与周边环境的和谐性等方面。

2.3.1 转运站负荷冲击

通过对比区内各转运站的现状剩余转运能力和各转运站周边城市更新项目带来的生活垃圾增量,评估各个转运站受到的生活垃圾冲击负荷,如图4所示。

从城市更新项目和转运站分布上来看,黄贝街道罗芳村城市更新项目更新完成后垃圾增量为30吨/日以上,而现状服务该区域的长岭转运站剩余容量仅为1吨/日左右,因此为满足该更新单元的垃圾日产日清的需求,应在更新单元区域选址新增转运站或者对长岭转运站进行扩容建设;笋岗街道西侧宝安北路和梨园路附近城市更新项目较多,垃圾增量较明显,且此区域仅有一个宝安北路转运站,因此应在此区域内新增转运站或在原址基础上进行扩增建设;东湖街道的大望村和布心村城市更新项目垃圾增量突出,分别在20-48吨/日及大于48吨/日增量区间内,建议对服务这两个城市更新项目区域的转运站进行评估,若不满足更新单元规划后垃圾转运需求,则增设转运站或扩容服务于该更新单元的现有转运站;莲塘街道莲塘统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更新后将产生大量的垃圾量,垃圾增量约167吨/日,严重超过服务该区域的转运站剩余容量,因此建议选址新增1-2个垃圾转运站。

图2 罗湖区现状垃圾转运站的垃圾冲击负荷评估图

2.3.2 转运站与城市更新空间冲突

通过对现状转运站与54个已批计划或已批规划城市更新项目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发现区内共有九个现状转运站位于城市更新项目范围内,如图5所示。根据以往城市更新项目在处理转运站与城市更新空间冲突的解决办法,这9个转运站很有可能被拆掉。因此,为了使可能被拆掉的转运站所服务的区域满足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要求,应在城市更新项目规划阶段,综合评估更新单元及周边区域的垃圾产生量,提出转运站的建设要求和建设方案。

图3 罗湖区现状垃圾转运站与城市更新空间冲突图

2.3.3 转运站类型与城市发展不协调

转运站用地类型分为固定用地和临时用地,临时用地的转运站没有办理齐全规划国土相关手续,建设用地未列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属于违章建筑,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其用地没有法律和规划保障,极易与城市发展产生冲突而拆除。目前,罗湖区有两座转运站属于临时用地类型,这两座转运站设施设备破旧,污水、臭气污染较严重且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不仅用地没有保障,且易遭到周边居民的投诉,因此建议通过提升设施设备与管理水平,对此类转运站进行升级改造。

3 设施建设与管理提升方案

垃圾转运站服务水平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工程建设阶段设施设备配置及自动化水平、生产运行阶段操作规范程度、污染的控制与节能减排效果以及总体印象等方面。具体到转运站的建设上,由于转运站的功能决定转运站必须设置在居民区附近,而散发的臭气主要来自垃圾的腐烂和挤压渗滤液,因此改造罗湖区转运站时,本着节能、环保、先进、高效的设计原则,应在站点配置先进的除臭设备;其次,在转运站过程中引进墙面垂直绿化新技术,该技术集无土栽培、微滴管、自动化控制等技术为一体,具有植物景观墙的自然、层次色彩分明、错落有致的原生态效果,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低碳的理念,给人赏心悦目的效果;再次,在转运站升级改造时采用新型预压设备,以此降低垃圾含水率,达到减容效果,方便垃圾后续处理。

在管理上,通过配置专人管理,实行垃圾不落地作业,即垃圾从垃圾桶直接到压缩箱“不落地”作业,垃圾到站后应及时压缩进厢,及时转运并替换空厢,并保持在红线范围5米内无垃圾散落和污水积存;严格禁止有毒有害垃圾、装修垃圾、大件垃圾、硬质物品和计划外垃圾进站装箱等。

结语

罗湖区现状部分垃圾转运站存在着超负荷运行、设施老化严重、用地手续不齐全等问题,为满足未来区内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需求,选址新建转运站迫在眉睫。然而,由于区内土地利用已趋于饱和,加上垃圾转运站属于“领避设施”,垃圾转运站的选址存在很大难度。因此,在罗湖区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背景下,本文提出在城市更新项目的规划、审批、建设等阶段新建或改造生活垃圾转运站的思路与方案,以优化环卫设施布局、提升环卫设施管理水平,为破解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领避设施”建设困难的难题提供了一个方向,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过程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转运站罗湖区城市更新
基于DEA模型的生活垃圾转运站评价方法研究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一线城市老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研究
某竖式垃圾分类转运站结构设计探讨
生活垃圾转运站恶臭源强分析及控制措施
罗湖区2015-2018年空气质量状况及原因分析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
“新素质教育”的创新行动— —深圳市罗湖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