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

2019-07-08杨敏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5期
关键词:胸腺肽恩替卡韦乙型肝炎

杨敏英

【摘要】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 研究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 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C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HA、PCⅢ、LN、C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HA、PCⅢ、LN、CⅣ分别为(85.76±10.18)、(129.94±19.13)、(106.12±20.79)、(104.17±24.57)ng/m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1.12±16.23)、(260.17±31.15)、(143.79±23.86)、(180.25±36.18)n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083、22.532、7.528、11.002,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可有效缓解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情况, 有利于延缓病情进展, 可提高预后质量, 且联合用药耐受性好, 用药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恩替卡韦;胸腺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49

在我国, 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发生的最主要病因, 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40%~90%[1]。乙型肝炎患者合并肝硬化后, 死亡率较高, 约为20%[2]。目前临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以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及延长生存期为主。但是, 如何进一步寻找更合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对患者而言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分析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中, 男23例, 女17例;平均年龄(49.20±10.17)岁;平均病程(6.69±3.12)年。对照组患者中, 男25例, 女15例;平均年龄(48.77±10.12)岁;平均病程(6.75±3.2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符合《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3];②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肝胆疾病患者;②合并严重认知障碍者;③近期服用过相关药物者;④对已知药物过敏者;⑤依从性不佳者。

1. 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包括应用维生素、升红细胞及护肝的药物。

1. 3. 1 对照组 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 口服, 0.5 mg/次, 1次/d, 持续服用48周。

1. 3. 2 研究组 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 研究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 恩替卡韦服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胸腺肽肠溶片20 mg/粒, 1粒/次, 2~3次/d, 口服, 持续用药24周。

1. 4 觀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 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肝纤维化指标主要包括HA、PCⅢ、LN、CⅣ[4]。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HA、PCⅢ、LN、C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HA、PCⅢ、LN、C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HA、PCⅢ、LN、CⅣ分别为(85.76±10.18)、(129.94±19.13)、(106.12±20.79)、(104.17±24.57)ng/m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1.12±16.23)、(260.17±31.15)、(143.79±23.86)、(180.25±36.18)n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083、22.532、7.528、11.002,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恩替卡韦是临床抗乙肝病毒一线药物, 具有服用方便、依从性好等优点, 颇受临床青睐。相关研究指出, 恩替卡韦经磷酸化代谢可形成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 有利于抑制肝炎病毒逆转录酶活性[5]。但值得重视的是, 长期单用此种药物可导致耐药性形成,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6]。另外, 其无法发挥机体自身免疫调节作用, 不能提高机体自身抗感染能力, 应用价值有所限制。而胸腺肽则属于生物应答调节剂, 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可与恩替卡韦实现良好互补[7]。张连涛等[8]的研究指出,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可有效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 缓解肝纤维化情况, 且抗病毒能力较强。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HA、PCⅢ、LN、C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HA、PCⅢ、LN、C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HA、PCⅢ、LN、CⅣ分别为(85.76±10.18)、(129.94±19.13)、(106.12±20.79)、(104.17±24.57)ng/m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1.12±16.23)、(260.17±31.15)、(143.79±23.86)、(180.25±36.18)n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083、22.532、7.528、11.002, P<0.05)。上述结果提示联合用药可更好地缓解患者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情况, 更有利于提高其预后质量。此外, 两组患者均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果提示联合用药耐受性好, 用药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可有效缓解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情况, 有利于延缓病情进展, 可提高预后质量, 且联合用药耐受性好, 用药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董佳馨, 张洪玲, 隋洪婷, 等. 恩替卡韦单药和联合胸腺肽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APRI和LSM值的影响. 交通醫学, 2017, 31(3):221-224.

[2] 杨丽, 张艳春, 刘晓冉. 益气散结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世界中医药, 2017, 12(3):543-546.

[3] 张雅芝.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对患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5, 32(3):11-12.

[4] 王乡, 陈积, 舒乔.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52例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3(1):98-100.

[5] 赵文学, 潘国英, 程延安.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肠溶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 12(4):375-376.

[6] 师廷梅.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5(4):102.

[7] 李涛, 于书仪, 张沙莎, 等.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 40(1):40-41.

[8] 张连涛, 梁贤栋, 周文亮, 等.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 河北医学, 2014, 20(2):239-242.

[收稿日期:2018-12-11]

猜你喜欢

胸腺肽恩替卡韦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
胸腺肽结合生脉注射液在免疫功能低下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意义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孟鲁司特和亲旨胸腺肽水解蛋白联合亲旨敷料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胸腺肽不能随便打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
安络化纤丸对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评价
注射用核糖核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30例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