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及梗死病灶ADC值的变化

2019-07-08林靖复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脑组织入院检出率

林靖复

柳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广西柳州545001

前言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多发于老年患者并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1]。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重点在于早期及时的溶栓治疗,因而为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预后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早期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CT检查是临床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检查和诊断方法,但文献提示CT检查的效果无法满足临床检查需求,存在一定的漏诊率[3]。MRI弥散加权成像检测效果准确[4]。为提高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果,本研究探讨MR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梗死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柳州市中医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其中男52例、女40例;年龄54~71 岁,平均年龄(61.47±7.2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 患者29 例,24~72 h 患者34 例,>72 h 患者29例;发病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2例、高血压60例。纳入标准[5]:(1)在本院行MRI、CT检查,且资料保存完整;(2)发病时间明确。排除标准:(1)合并有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等基础性疾病;(2)脑出血。

1.2 MRI检查

使用3.0T MRI 仪(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进行MRI 检查,横断位序列T1WI、T2WI、FLAIR 及矢状位序列T1WI;使用平面回波成像进行DWI 序列检查;TR/TE:4 700/90 ms,层间距1.5 mm,层厚5 mm,矩阵为128×128,FOV为240 mm×240 mm;扫描数据由仪器处理工作站处理形成ADC 图,两位主治医师共同于ADC 图选取感兴趣区(ROI),分析梗死病灶和对侧正常脑组织ADC 值,注意选取梗死病灶ROI 需要避开脑沟及血管等区域[6]。

1.3 CT检查

使用本院32 层64 排螺旋CT 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进行CT检查,电流150 mAs,电压120 kV,层间距10 mm,层厚10 mm,矩阵512×512,患者平卧位进行头颅扫描,2 mm薄层扫描,必要情况下进行增强扫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MRI脑梗死检出情况比较

MRI脑梗死检出率(96.74%,89/92)明显高于CT检出率(63.04%,58/9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CT及MRI检查对不同发病时间患者检出情况比较

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24~72 h患者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发病至入院时间>72 h 患者,MRI 和CT 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及MRI检查对不同发病时间患者检出率比较[例数(%)]Tab.1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rates of CT and MRI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urations from onset of symptoms to admission[cases(%)]

2.3 不同发病时间患者梗死病灶与正常脑组织ADC值比较

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24~72 h、>72 h 患者梗死病灶ADC值明显低于对侧脑组织(P<0.05),见表2。

表2 不同发病时间患者梗死病灶与正常脑组织ADC值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between infarct lesion and normal brain tissue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urations from onset of symptoms to admission

3 讨论

脑梗死主要指脑血管阻塞诱发大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脑组织局部软化和坏死,进而使大脑出现功能障碍[7]。大量文献均提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的溶栓治疗,而急性脑梗死发病1~6 h被一致认为是溶栓治疗的黄金时期[8-10]。现临床主要通过影像学方法CT及MRI检查急性脑梗死。CT检查主要依靠X线、超声波及γ射线等进行断层扫描并通过不同组织对不同的吸收进行检测[11];MRI 检查通过向人体给予特定射频脉冲,依据氢离子磁共振型号进行检测[12]。本研究结果显示MRI脑梗死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说明MRI 检测脑梗死较CT 具有更高的检出率。经过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占位效应无显著性,脑部水肿程度较轻;CT 检测易受干扰,通过占位效应检查无法准确诊断水肿不显著患者[13-14]。MRI 依靠大脑组织中的含水量变化进行检测,急性脑梗死在发病<6 h的早期存在细胞毒性早期水肿,局部脑组织梗死后由于病灶含水量升高,有助于延长核磁信号,提高诊断准确率[15]。此外,MRI颅脑扫描后形成的数据图像能够对血管的形态学特性、狭窄程度及具体的梗死位置进行直观反馈,进而反映分支血管的血液供应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科学的参考证据[16]。

CT及MRI检查对不同发病时间患者检出比较发现,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24~72 h患者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发病至入院时间>72 h患者MRI与CT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结果说明MRI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较CT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但超过72 h后就无法体现出检查优势。MRI检查能够对脑细胞活动进行反映,成像效果较好,有助于医师了解病情,这也提示MRI对微小病灶具有更好的检出效果。MRI在72 h之前具有更好的检查效果,可能是因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存在T1WI信号异常,而CT检查多在发病24 h甚至以后才会出现异常,这也说明MRI检查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准确诊断。

MRI 弥散加权成像主要通过活体组织内水分子弥散受限程度进行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细胞膜离子泵功能障碍多存在细胞毒性水肿,因此MRI弥散加权成像显示梗死区ADC值下降[17]。国内外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ADC 值存在显著规律性,梗死时间逐渐延长,病灶中心区ADC 值显著下降[18-19]。本研究对不同发病时间患者梗死病灶与正常脑组织ADC 值比较发现,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24~72 h、>72 h 患者梗死病灶ADC 值明显低于对侧脑组织。该结果说明MRI 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利用ADC 值可为判断梗死病灶部位提供客观依据,这也提示ADC 值有助于区分急性脑梗死患者亚急性期,有助于区分患者的脑梗死时间,进而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MRI成像过程与图像重建与CT相近,通过体外高频磁场作用,由体内物质向周围环境辅射能量产生信号实现[20];此外,MRI 既不靠外界的辅射、吸收与反射,也不靠放射性物质在体内的γ 辅射,主要是利用外磁场和物体的相互作用来成像,高能磁场对人体无害[21]。故而,MRI 检查是安全、可靠的,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组织入院检出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