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择健康农业 共筑生态文明

2019-07-06马学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畜牧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文明绿色生态

文│马学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今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切地感受到,人类文明史上又一次涉及整个经济社会与文化形态变革的新经济革命已经悄然到来。这场革命的目标是以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这是在工业文明框架内无法解决的,困扰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两大世界性难题——能源和环境危机。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有良知远见的学者就发出呐喊:人类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最早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他认为健康经济是与为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所采用的黑色经济模式完全不同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可承受的、可持续的经济。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以资源消耗与依赖化石燃料为特征的黑色经济发展模式是无法持续下去的,选择健康经济成为越来越多国家政府和企业的共识。2008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首次发起了“绿色经济”倡议,希望通过绿色投资等推动世界产业革命、发展经济和减贫等目标。201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属又发布了《迈向绿色增长》报告,明确指出,健康经济即绿色增长是一种追求经济增长与发展,同时又防止环境恶化、防止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方式。

总之,绿色经济是在人类面临资源相对短缺、环境不断恶化、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等背景下催生出来的一种发展理念和模式;是一种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为主要内容,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附加值高、生产方式集约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其基本特征是健康经济以各产业、各生产环节“绿色化”为抓手和取向,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分配、投资、贸易等经济链条上,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途径,实现改善环境,节约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健康经济以绿色投资为核心,着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通过不断提升国家和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绿色经济以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和最高宗旨,一方面要求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时刻考虑生态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另一方面要求人文情怀,在关注经济GDP增长的时候,始终把人类的健康和福祉放在关键地位和最终的依归。

如今,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加强环境保护与推动新经济发展的一种共识和趋势,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竞相把践行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作为迎接全球新经济革命的惟一选择。我们党和国家20世纪末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并随着生态文明认识与实践的不断加深,较早将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了党的行为纲领。还在1994年,我国制定出台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白皮书》;2002年,党的十六大又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到了2012年党的十八大更是从新的历史起点发出,不仅把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文明一起放在了“五位一体”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之中,而且,旗帜鲜明地把“绿色”作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生态文明建设有关中华民族持续发展,要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健康农业是绿色经济的题中之意,发展健康农业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人们还记得,2008年与金融危机同时发生的是世界粮食危机。同年4月,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由全球400多位科学家联合撰写的报告《国际农业知识与科技促进发展评估》中呼吁:“世界需要一个更加环保的粮食生产方式,世界需要从一个严重依赖农药和化肥等化学品、对环境破坏很大的农业模式转化成对环境更友好,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民生计的生态农业模式。建立生态农业是应对气候和粮食安全双重危机的最佳解决方案。可见,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的生态农业革命,是不依从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农业发展趋势和规律。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阶段。因此,正面临着建设以健康农业为重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双重任务。正是为了完成我们这代人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在一些资深农业专家倡导下,国内一批有良知敢担当的涉农企业,于几年前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农业健康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并逐步形成了如下一些发展思路:

一是搭建健康农业产业发展平台,吸引更多同仁进入这个开放式系统,充分发挥联盟“联”的优势,通力合作,携手打造一条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上下游协调,以产业共生化,促进产业发展循环化的产业链条。

二是以产业层次的高端化,实现资源利用的集约化,加快新兴健康农业产业发展。产业层次的高端化,就是通过高附加值、高技术化、高加工度,推动资源集约利用,促进底端的生产、加工、装配向高端的设计、研发和营销转变,不仅有助于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且有利于抢占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绿色农业竞争的高地。

三是建立健全吸引和培育创新人才的机制,充分发挥联盟内各企业成员的创新主体地位。联盟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创新。面对新的经济革命的挑战,健康联盟将始终把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放在发展绿色农业的首位,并切实将绿色创新理念贯穿于联盟的一切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环节中,不失时机地进行产品、营销、服务和管理等各创造要素的升级与创新,不打折扣地履行企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四是宣传、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生态足迹与健康农业竞争力具有较强的正相关作用。为了提升健康农业竞争力,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不断提高生态承载力,联盟将大力宣传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特别是倡导绿色消费模式,积极引导联盟内成员把绿色农业和生态经济发展理念,更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选择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绿色消费模式,带动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认证等绿色产品,从消费端“倒逼”企业进行健康生产转型,谋取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以上所述是中国农业健康产业联盟产生的生存环境和时代背景,是我们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诉求和目前达到的认知水平。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联盟要做的正是这天大之事。天大之事需要天下人共同来做,方得其成。

我们正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或生态经济革命的起点展望未来,我们不仅看到了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地球生态失衡等巨大困境,同时也看到了人类世界或人类时代无比光明的前景,这就是人的良知正在被唤醒,人类的天性正在回归,人类活动有可能第一次成为塑造地球上所有生命维持系统永续的主要力量。哈佛大学马丁·诺瓦克教授早就告诫我们,合作是“拯救人类的惟一方法”。以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发展为己任的联盟,正是这种方法的产物和载体。发端于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联盟组织形式,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兴起,已经被实践证明,联盟这种合作组织形式通过民主参与、互助手段与同舟共济精神,来帮助参与成员有效回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生存与发展挑战的一种自发性社会机制,始终焕发着强盛的生命力,尤其在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不完善,生态环境不良好,政府正在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的条件下,各种产业联盟作为一种自助和互助机制更能显现其群策群力的巨大功能。让我们携起手来,将面临的挑战转化为机遇,用联盟的合力不断破解农业发展中的能源与环境的各种难题,用生态文明的思维,适应新经济革命的内在要求。用农业产业联合带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为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增加健康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奋斗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均衡。这是我们的毕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联盟所有人都必须牢记著名心理学家怀海特的名言:来到一起是开端,步调一致是进展,同心协力是成功。

猜你喜欢

文明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