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仪城村科学发展肉牛产业助力精准脱贫

2019-07-06赵琳山西省晋中市畜牧兽医局

中国畜牧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养牛全村母牛

文│赵琳(山西省晋中市畜牧兽医局)

为全面贯彻中央、省、市精准脱贫攻坚推进大会精神,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两个全面”有关要求,笔者通过驻村入户走访,本着老百姓的事大于一切的基本思路,积极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思考和寻求精准脱贫工作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发展现状

仪城村是山西省和顺县横岭镇养牛大村,全村共219户548人,五保户8户9人,低保户1户1人,全村劳动力381人,2016年动态调整后建档立卡贫困户111户,贫困人口259人,全村耕地面积1750亩,坡地4000余亩。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和养牛业,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养殖能繁母牛,出售架子牛犊,目前能繁母牛存栏1031余头,年出栏150~250千克架子牛270余头,饲养方式为传统放牧。当地独特的气候培育了肉牛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耐严寒的特征,养牛业成为农民增收的第一渠道,是有效的脱贫致富途径。

二、问题分析

1.能繁母牛数量多,产犊率低。长期以来,由于当地饲养管理传统粗放、技术落后,养牛产业停留在原始状态。特别是在冬季枯草期进行圏舍饲养时,所需营养供不上,导致母牛受配率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全村1031头能繁母牛,年产犊牛仅500多头,产犊率仅为50%,而大型肉牛繁育企业能达90%以上。因此,必须改变传统养殖观念,加快解决产业发展与龙头企业带动不强之间的矛盾,加快优质肉牛示范建设,走产业化经营路线,实现畜产品进一步增值。

2.肉牛育肥不规范,繁而不育。当地农户多年的饲养习惯主要以出售小公牛为主,利润主要通过天然牧坡进行放牧饲养,小牛断奶后出售为主。肉牛育肥仍是短板,肉牛养殖产业链仅体现在繁殖犊牛进行出售这一小块,肉牛育肥周期短而利润高这一经济增长点在养殖户上为零。为此,必须尽早解决新技术推广速度慢,产业发展科技含量不高等产业发展与技术结构需求之间的矛盾。

3.草山坡放牧超载,矛盾突出。仪城村养牛农户主要以能繁母牛传统放牧为生,全村荒山荒坡共4000余亩,按照平均20亩荒山荒坡养1头能繁母牛的合理载畜量算,当地仅能养200头能繁母牛,由于载畜量超标,加之邻里村落放牧抢草现象矛盾突出,导致草畜不平衡和牧坡草地资源加速退化。对此,合理保护和利用天然草地资源是推动全县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是促进产业与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和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主要措施

1.启动肉牛育肥示范,改变传统养殖模式。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启动肉牛育肥示范园建设。引进龙头企业进驻和顺县横岭镇,移植企业“政府、银行、企业、农户、保险公司”五位一体扶贫模式,把村集体原有的育肥牛舍作为肉牛育肥示范场,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对养牛农户免费培训肉牛育肥技术,推动小规模粗放式养牛农户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彻底改变传统养母牛卖犊牛的养殖模式。在盘活村集体资产的同时,带动养牛农户开展肉牛育肥养殖,延长仪城村肉牛养殖产业链,提升畜牧产业发展的质量。

由龙头企业建设育肥牛养殖示范点,政府通过扶贫小额风险补偿金1∶8担保,龙头企业为贫困户提供担保,由银行放贷给贫困户每户5万元(一期试行60户),每户贫困户的贷款主要用途为委托企业采购及代养4~5头架子牛进行快速育肥,每年每户贫困户保底分红3500元(企业可根据利润年底二次分红),保险公司为肉牛入保。村集体将现有育肥牛舍及青贮池以入股的形式给予企业使用,企业每年付给村集体一定的分红用于集体经济“破零”。

2.实施科学轮替饲养,推广肉牛繁育技术。注重良种引进,强化肉牛繁育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改良技术推广,在保种、育种基础上,提高生产性能和检测水平,提升良种肉牛的比例。针对当地草地资源严重不足,建议在放牧期进行圏舍与天然草坡交替养殖,解决过度持续放牧对植被的破坏,走安全型畜牧业发展之路,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生产管理技术。由县畜牧兽医局牵头,乡、村两级协调每年最少组织两次,对能繁母牛的营养平衡,及受胎率彽等问题进行适时针对性技术培训。指导农户在每年的4~11月根据植被生长情况进行舍饲和牧坡放牧,在舍饲期提高人工授精技术和饲养管理技术,提高能繁母牛产犊率,确保全村肉牛产犊率在80%以上。在休牧期进行草地改良,提高现有牧坡的载畜量,同时通过科学饲养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

3.开展天然草坡改良,提高牧草资源质量。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原则,对仪城村天然草坡进行草改试验,努力提高载畜能力。坚持长期草业发展与短期草业生产相结合,把休牧、轮牧草地落实到山头地块,同时,做到草业发展与草食畜发展相协调、相统一。大力推广循环发展的生态养殖模式,对牧坡进行改良种草,补播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提高牧坡草品种及草产量,为仪城村农户饲养能繁母牛可持续发展做好基础。

首先,选择适宜该地草坡生长的草籽、苜蓿等优良牧草,采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要求进行草坡改良,在雨季阶段性的休牧期内,由县畜牧兽医局进行技术指导,乡、村两级组织人员对牧坡进行牧草混合补播,增加牧坡可食牧草品种,提高草产量和牧草盖度。其次,进一步完善草地畜牧业科研、示范、推广一体化体系,及时推广应用最新科研成果与技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1)通过项目带动、试验示范和加大培训力度,使仪城村在肉牛良种的保种、改良、换代、繁育、推广等方面筑牢产业发展基础。第一期全村每户可增收3500元,同时能有效带动全镇3385贫困人口增加收入。

(2)通过企业租赁村集体牛舍,每年能为村集体最低保障收入3万元。并且通过试验、示范股份合作、土地入股、订单生产、扶持专业合作社、组建跨地域合作联社等形式,带动全镇21个村集体实现产业共赢。

(3)通过企业进驻、育肥技术引进、销售环节等建立有效措施,不仅能带动仪城村整村村民开展肉牛育肥养殖,每年利用夏秋放牧期(3个月为1个周期),对170多千克的架子牛快速育肥到300多千克,每育肥一头牛可增加收入1000元,而且能有效带动全镇20个养殖园区降低疫病、技术、市场带来的养殖风险,提升养牛产业发展的质量,实现企业与养殖场户利益共享。

2.社会效益。通过龙头企业的入驻,销售环节的建立,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链条的延伸,当地农户对养牛产业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思想上的改变,不仅提高了养牛产业科学化管理水平,养牛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还增加了当地百姓收入,带动和顺县养牛产业向更加科学的模式发展。同时,项目的实施能够从养殖环节上保证牛肉的生态品质,实现生产过程可控、产品质量可溯源,确保不发生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猜你喜欢

养牛全村母牛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全村唯一收件人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生日
Beams Up
养牛屯里的“牛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