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牛瘟根除—国际合作和无疫认证

2019-07-06译校王慧强王志刚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联合国粮农组织非洲计划

译校│王慧强 王志刚(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牛瘟根除的国际合作

全球牛瘟根除计划(GREP)于1992年提出,1993年进行前期准备,自1994年起正式实施,联合国粮农组织动物健康局跨界动植物病虫害紧急预防系统(EMPRES)在合作机制和技术指导来源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尽管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全球牛瘟根除计划,并且组建了全球牛瘟根除计划秘书处,但是,1993年该计划应被看作是促成牛瘟最终根除的所有行动的总称。

全球牛瘟根除计划一开始是被设计为一个项目,而不是作为一项运动,其中一个最有价值的特点在于这是一个有时限的计划,即2010年达到全球无疫认证。全球牛瘟根除计划的最初设想是,利用三条阵线的国际合作开展牛瘟控制活动:非洲的泛非洲牛瘟行动(PARC)、西亚牛瘟根除运动(WAREC)和南亚牛瘟根除运动(SAREC)(图1)。国际社会通常以国家捐助的名义资助这个项目,由各地机构实施。其中,泛非洲牛瘟行动由非洲统一联盟国际动物资源局(OAU IBAR)实施,欧共体资助,从1986年持续到1998年。西亚牛瘟根除运动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中东各国互相合作,直到1994年海湾战争导致其失败。南亚牛瘟根除运动从未实施过,但欧共体资助了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对南亚牛瘟根除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球牛瘟根除计划在非洲的作用主要是为非洲联盟国际动物资源局提供技术建议,填补泛非洲牛瘟行动(PARC)和泛非洲动物流行病控制项目(PACE)的空白,为有特殊需求的区域,如苏丹提供补充项目。在非洲,参与PARC和PACE的国际组织(欧共体、非洲联盟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很顺畅,因为在发展问题、各国消除牛瘟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法以及项目资源管理等方面有时会因为项目的不同而产生分歧。尽管争论可能会延迟根除进程,缩减资金来源,但幸运的是,这些并没有阻碍及时根除牛瘟。

自全球牛瘟根除计划启动后,紧接着1994年该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的流行病学研究,以摸清全球牛瘟感染程度及其流行方式。1997年,这一研究确定了感染宿主分布的七个区域。1998年,在罗马召开的全球牛瘟根除计划技术咨询和跨界动植物病虫害紧急预防系统专家咨询会议(联合国粮农组织,1998年)建议,牛瘟病灶的持续存在不仅是当地关心的问题,而且应采取联合行动,在五年内将其根除(联合国粮农组织,1998年)。自1999年,这些牛瘟病灶持续存在的地区成为五年内增强版全球牛瘟根除计划重点关注的对象,目的是弄清楚牛瘟状况,一旦发现疫情,立即清除。这些地区包括苏丹南部、索马里生态系统、阿拉伯半岛、库尔德三角(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实际上自1996年起就已经实现了牛瘟无疫)、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接壤地区、印度半岛南部地区(实际上1995年已消除牛瘟病毒)以及蒙古、中国和俄罗斯的毗邻地区(均不存在持续感染)。

◎图1 预期实施GREP的行动

◎图2 1995年以来,已知最后发生的牛瘟病例

PARC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非洲存在的病灶,但是在亚洲,全球牛瘟根除计划秘书处必须获取资金用以管理和协调牛瘟控制和认证所需要的项目。虽然违背了其咨询职责,全球牛瘟根除计划秘书处在诸如伊拉克、巴基斯坦、苏丹、坦桑尼亚、肯尼亚和也门这些重点国家实施牛瘟控制和监测项目,为全球项目的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项目的实施合并使用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合作项目(TCP)的资金和捐赠者信托基金(这些资金主要来自欧共体和美国),同时将牛瘟控制项目融入到了人道主义援助项目之中,例如在苏丹(苏丹生命线行动)、伊拉克(联合国石油换粮食方案)和阿富汗的那些项目,这些项目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常项目资金有关。这些项目深受接受国的欢迎,全球牛瘟根除计划秘书处与这些接受国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工作关系。图2所显示的是已知的最近发生过牛瘟的病例,阐明了项目所取得的进展。事实上,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到2001年已经实现了增强版全球牛瘟根除计划的目标。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逐渐成为主要国际标准制定机构后,发布了许多指南,例如与国际陆生动物卫生法典牛瘟章节相关的监测和无疫认证方面的指南,以及《陆地动物诊断检测和疫苗手册》中所包含的诊断和疫苗标准,在全球牛瘟根除计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整个过程中,全球牛瘟根除计划秘书处的工作人员为制定技术指南做出了贡献,是积极参与者,正如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全球牛瘟根除计划提供技术咨询所做出的贡献一样。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一起参与了泛非洲牛瘟行动和泛非洲动物流行病控制项目,在指导战略决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全球牛瘟根除计划的推进以及牛瘟无疫认证进程成为关注的焦点,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在特别牛瘟团队的帮助下,其职责任务转到通过科学委员会为各国制定无疫认证政策提供指南。

到2009年,两个组织都在致力于在2010年发表一份已经实现全球无疫的联合声明,这是全球牛瘟根除计划自启动以来既定的目标。

二、牛瘟无疫认证

与一些比较有争议的合作领域不同的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共同支持并帮助各国申请牛瘟无疫认证堪称典范。在牛瘟无疫认证中,从大规模免疫过渡到监测是牛瘟根除过程中最难管理的一个方面。每年间歇式的免疫行动有成为制度化的趋势。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对于牛瘟的全球分布以及疫情与流行病宿主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免疫行动会变得越来越没有效果,但由于不清楚疫情状况,许多国家仍会通过每年的免疫行动来寻求安全。回顾过去,在根除其领土上的牛瘟,并将病毒再次入侵的风险降到最低之后,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仍坚持多年继续每年开展免疫行动来控制牛瘟。由于无法鉴别组织培养牛瘟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和野毒感染所产生的抗体,牛瘟疫情存在不确定性,各国因此往往会持续开展免疫行动,这和各国之间在疫情信息方面缺乏信任和合作一样。

泛非洲牛瘟行动所引发的有关退出免疫的讨论,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于1989年在巴黎成立了一个牛瘟监测系统专家小组而告终。专家小组拟定了一份题为《适用于牛瘟的流行病学监测系统的推荐标准》的文件,随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正式批准了这一指南,而该指南也成了《动物卫生法典——牛瘟章节》的一部分,后来被简称为OIE路径。实质上,该指南制定了三个步骤(暂时无疫、无疫和无感染),构成了一系列可验证的流行病学目标。据此,在检测到最后一起病例之后六到七年的时间里,或者在停止免疫之后四到五年的时间里,可以衡量牛瘟根除的进展。最重要的是,停止免疫是遵守OIE路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完成OIE路径的所有步骤(发现疾病和血清学监测)的成本预计会比继续无休止的大规模免疫的成本要远远低得多。2007年之前,OIE路径是提供给各国的一个很好的模板。2007年,考虑到全球牛瘟状况的变化,认证步骤被修改成了一个两年的监测步骤。

◎图3 OIE牛瘟根除认证现状(2009年5月)

在启动泛非洲牛瘟行动和全球牛瘟根除计划之后,牛瘟疫情报告得到了明显提高,呈现了更加完整的全球面貌。通过区域性论坛交流风险信息,结合OIE路径推进,各国有勇气不再依赖免疫,逐步开始进行牛瘟无疫的验证和认证。最终找到了JP15解决方案。

通过积极的方式鼓励各国主动停止免疫:依规停止常态化免疫;随后在首席兽医官的直接指挥下,只在紧急情况时才发放疫苗;召回现场储备疫苗,在疫苗库中保存,监测其效力;召回各实验室里的病毒,编制目录清单并统一封存在国家储备库中。

随着各国成功清除牛瘟,关注的焦点迅速从免疫转移到监测,以发现是否存在感染。设立创新项目,将参与式方法(约斯特等人,2007年)与传统的流行病学技术相结合。无疫认证逐渐成了需求度最高的行动。同样,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牛瘟根除计划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密切合作,越来越积极地鼓励并且帮助各国完成认证过程。

认证进展如图3所示。虽然认证过程进展得相对比较顺利,但是截至2009年《全球牛瘟根除成果》出版时,我们仍担心如果按照目前的进程,在2010年年底之前很可能无法逐个对所有国家实施认证。如今需要解决更紧迫疫病问题的国家,渐渐降低了根除牛瘟的兴趣。一些国家逐渐对维持无疫状态失去兴趣,少数没有获得认证的国家正越来越难以参与到认证过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尚不清楚。

猜你喜欢

联合国粮农组织非洲计划
An Uncommon Trip
国际组织人员招聘需求分析与人才推送策略研究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联合国粮农组织参与海洋渔业治理实践述评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韩长赋出席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第41届会议屈冬玉当选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
非洲鼓,打起来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