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马传染性贫血的流行与我国的防控

2019-07-06魏巍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马匹传染性贫血

文│魏巍(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马传染性贫血(equine infectious anemia)简称马传贫(EIA),是由反录病毒科慢病毒属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马、骡、驴传染病。其特征主要为间歇性发烧、消瘦、进行性衰弱、贫血、出血和浮肿,在无烧期间则症状逐渐减轻或暂时消失。现几乎遍及全世界,对养马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一、马传贫由来已久,由蚊虫叮咬马匹传播病毒

本病于1843年首先在法国发现,直至1904年才由法国兽医师瓦勒和卡雷证实是由病毒引起,该病毒于1961年最先由日本科学家小林和夫在马白细胞和骨髓细胞培养物中培养成功。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圆形,直径大小为90~120纳米,外面由囊膜包裹,囊膜外有纤突,分子量为26000道尔顿。病毒粒子在高温条件下不稳定,煮沸即可死亡;对低温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在-20℃左右的条件下可保持毒力6个月~2年。马传贫的传染途径主要通过吸血昆虫(虻、刺蝇、蚊、蠓等)的叮咬,也可由被病毒污染的注射针头和诊疗器械等散播,微量病毒就能在易感动物中引起感染。吸血昆虫活动时流行,夏季高于其他季节,雨季高于旱季。马的易感性最高,骡、驴次之。

二、马传贫呈全世界流行,传播扩散风险始终存在

病马和带毒马是本病的传染源,发热期的病马排毒量最大。隐性携带马传播病毒具有隐秘性,在检疫中可能无马传贫抗体检出而造成假阴性,危害巨大。本病在全世界广泛分布,历史上欧洲、美洲、大洋洲均有报到,根据OIE官方信息,2018年发生马传贫的国家有北马其顿共和国、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斯洛文尼亚、西班牙。自然条件下,马传贫多流行于低洼、潮湿地、沼泽地,因此以地方性流行为主。

三、马传贫可表现出多种症状

马传贫潜伏期一般为1~3周,有时能达到3个月。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三种类型。

1.急性型症状。马表现为高热稽留,常在3~4周内死亡,出现口渴、出虚汗、抑郁症状。自然状况下可经常观察到舌下、鼻部有瘀血点,这是出血的表现,类似的出血可发生在外阴黏膜上。

2.亚急性型症状。间断性发烧,一个月2~3次,体温突然上升到40℃,之后体温可回复到正常水平,直到下次发作, 这段时间可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病马可表现头下垂,无精打采,拒绝饮食或者饮食量下降,体重持续下降。腿、胸部和其他部位可能出现水肿,皮肤下有明显液体富集。

3.慢性型症状。体温升高更加缓慢,间期达到1~3月,甚至更长。马可能不表现出临床症状,并成为隐性携带者,体内长期带毒。隐性携带者在不利条件或者皮质类固醇的诱导下,可表现出临床症状。

四、马传贫的病理变化

急性型:主要表现出全身败血症变化,黏膜、浆膜出血,淋巴结、肝、脾充血肿大,肝切面呈槟榔状,脾呈白髓颗粒状增生。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主要表现为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可视黏膜苍白,出血轻微,心肌呈褐色煮熟状,脾脏肿大呈淡红色。慢性严重病例的骨髓呈乳白色胶冻状。

五、马传贫的诊断方法

1.临床诊断。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在国际贸易和我国《马传染性贫血防治技术规范》中,指定诊断方法为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替代诊断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3.鉴别诊断。应注意与马梨形虫病、马伊氏锥虫病、马钩端螺旋体病、营养性贫血鉴别。

六、目前要高度重视我国马传贫的综合防控

20世纪50年代,马传贫由国外传入我国,并引起大范围渐进式暴发流行。国家对马传贫的防控工作非常重视,采取分阶段防控策略。首先是免疫阶段,70年代后期研制成功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对控制马传贫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马传贫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疫苗免疫逐步退出,采取“免疫、检疫、隔离、扑杀、消毒”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2003年后彻底停止了马传贫免疫,进入净化阶段。经过几代兽医工作者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辛勤努力,全国曾经流行马传贫的22个原疫区省(区、市)中,已有21个省(区、市)先后达到马传贫消灭标准,目前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个别县有阳性马检出。

目前,虽然马传贫在我国已经几乎被消灭,但近年来美洲、欧洲许多国家频频有报道发生,国外特别是周边国家依然广泛存在,我国马传贫的综合防控不能有丝毫放松。

1.高度重视防控工作。我国是养马大国, 2017年底马驴骡饲养量692.54万匹(国家统计局数字),马属动物存栏居世界前列。随着经济水平提升,马术运动以及俱乐部蓬勃发展,各地经常举办马术比赛,跨国和国内马匹流动快速增加。因此对疫病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马传贫防控需要得到高度重视。

2.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虽然目前我国马传贫仅存于新疆,但日益增加的马匹流动给疫病传播带来巨大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马传贫的监测工作,采取按比例抽样的方法,对调运频、比赛多、风险高的地区加强监管,一旦发现阳性马及时采取扑杀措施。

3.加强对体育用马的管理。加强对马匹特别是体育用马的科学管理,做好日常饲养,提高马匹抗病能力。防止不明来源或与未经检疫的马接触,不随意引种、借马、换马。放牧区域应相对固定,不与其他马群混养、混喂、混舍。搞好饲养环境卫生,改善防疫条件,驱灭蚊虫, 防止叮咬,切断传播途径。

4.定期检疫防止传播。对需要调运的马匹,在调出牧场前一个月内进行采样检测,检测为阴性的马匹准许调运。对初筛阳性马进行隔离,采取进一步措施进行确诊,确诊的阳性马予以扑杀。特别是我国还有个别地区存在马传贫阳性马匹,更应该定期检疫防止传播。

猜你喜欢

马匹传染性贫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盛装舞步竞赛马匹的设施和管理
马匹喝水
真正的动物保护:马匹专用“跑鞋”
诚信危机具有传染性
妊娠贫血与饮食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