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我国肉牛产业前景展望

2019-07-06

中国畜牧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肉牛猪瘟科普

一、肉牛业市场行情持续利好

2019年,全国活牛及牛肉市场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价格峰值将进一步刷新历史纪录;由于架子牛行情居高不下,育肥牛价格在消费淡季(4~8月)的回落幅度也会随之减小,而牛肉消费量依然会遵循典型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受产能不足、牛肉走私打击力度持续加大及东南亚有限牛源持续消耗等方面的影响,我国肉牛业供需平衡关系将日益趋紧,市场价格在短期内出现大幅下跌的几率极小(不排除由疫病风险带来行情变化的可能性),肉牛业已全面步入“高价时代”。

二、饲草料价格走低,养殖成本进一步下降

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 2018年我国大幅增加进口巴西、俄罗斯等国家的大豆产品,进口来源更为广泛,供应更加充足,导致 2019年初国内豆粕价格开始明显下跌;而非洲猪瘟造成的国内养猪业萎缩,也进一步加剧了玉米与豆粕等饲料价格的相对低迷,与2017年同期相比,目前玉米价格跌幅约为10%、豆粕价格跌幅高达20%~25%;对于肉牛养殖业而言,饲草料价格走低,带动了养殖成本进一步下降,通过精细化饲养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将更加显著。

三、肉牛产业与金融资本间的合作更趋于理性化,行业洗牌加剧

通过几年的亲密接触,肉牛企业与金融企业的“联姻”在经历了“蜜月期”和“尴尬期”之后,双方对彼此都有了更为清醒和客观的认识,资本的进入与撤出仍会在国内肉牛行业中频繁上演,但投融资性质的合作将更趋于理性化。社会各界对于肉牛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将会提出更高要求,疏于细节且缺乏务实精神和精准管理的企业,将因盈利水平低下、资金链断裂而陆续被行业淘汰出局。

四、政府推动肉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力度继续加大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19年畜牧兽医工作要点》的有关内容,2019年国家将继续大力推动粮改饲项目,以东北地区和北方农牧交错带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粮改饲政策覆盖面和实施规模,完成粮改饲面积1200万亩以上;推动牧区草牧业转型升级,以肉牛为重点对象组织实施牧区畜牧良种补贴项目。首次将肉牛纳入优势农产品保险政策支持范围,畜牧兽医局在部署2019—2020扶贫攻坚工作中也着重指出,将深化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集团公司的战略合作,共同推进金融保险支持畜牧业发展产业扶贫工作,国家补贴肉牛养殖保险的可行性方案将被正式提上议程,普惠性保险对于撬动肉牛产业的三产融合发展将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五、几点思考

1.非洲猪瘟给予我国肉牛产业的警示。2018年,非洲猪瘟在全国各地肆虐,致使国内养猪业蒙受巨大损失,从非洲猪瘟爆发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养猪业繁育和生产体系建设的漏洞;看到了社会对于生猪及其产品跨省运输的质疑;看到了进口、走私产品入境所带来风险的不确定性,而这些问题也同时无一例外地存在于我国肉牛产业当中,其问题的严重性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于养殖业而言,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达到供需“紧平衡”,不仅包括全国总体供需数量上的平衡,还包括单位区域内供需上的平衡;当前,我国养猪业在进行产业布局时往往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将全国划分成“主产区”和“主销区”,主产区的生猪及产品须经过跨省流通才能运送到主销区,然而从非洲猪瘟防控的角度看,又必然要求控制生猪移动,禁止跨省长途运输活猪的大流通,这就形成了难以化解的矛盾。我国肉牛养殖素有“北繁南育”、“西繁东育”的说法,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也被约定俗成为“牛肉消费黄金区”,也就同样存在着“非洲猪瘟防控”类问题的隐患。因此,从国家肉牛产业战略安全层面考虑,政府应该本着因地制宜的大原则,综合考虑单位区域内产销互补因素,鼓励各个省份都保有一定规模的肉牛养殖量,区域内要大致做到供需平衡,特别是经济发达城市周边地区,不应盲目地禁养限养,而应有针对性地培育一部分高水平高质量的肉牛养殖企业,确保一定的自给能力,保证“菜篮子”安全。

另外,健康的中小规模养牛群体依然是我国肉牛产业的 “蓄水池”和“主力军”。近年来,肉牛行业过热,导致规模化企业扩张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复合型、实践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进度,成为制约规模化肉牛养殖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而中小规模养殖从业者通过家庭式的精细化饲养,不断积累技术经验,反而有效降低了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获取到更为理想的利润回报,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通过非洲猪瘟事件再次证明,国内肉牛产业发展不能盲目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而应逐步形成龙头企业核心技术引领、适度规模生产群体支撑的分工合作体系;同时强化政府动态监督、检疫,完善生物安全措施、规范行业标准、建设健康的上下游供应链,从根本上增强国内肉牛产业的“抗病能力”。

2.《流浪地球》启示。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才会有希望!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不少观众对于影片的科幻元素津津乐道,对于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甚至触动科学家们纷纷出来进行“科普”,这样的“科普”对于看懂《流浪地球》固然十分需要。而更令人期待的是,《流浪地球》的大热,能否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科普热”?“科普热”对于年轻一代,尤为重要。不可否认,当下科普教育受冷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现状。曾有报道,某省少年宫6000多名学员中,学习科技的只有8人,而占绝大多数的是学习文艺表演之类的。“星光大道”上的成名成星,也成为时尚的国民理想。中国“科普”的“边缘化”令人焦虑,映射到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很多顽疾的存在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今,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全民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几乎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回归国内肉牛业,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依然在行业中盛行,践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倡导实用科学技术的钻研学习氛围,对于从根本上提升从业者综合素质与竞争能力,推动肉牛产业乃至国家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著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一句名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但愿电影《流浪地球》的大热,能让“科幻热”乃至“科普热”成为常态,持续激励和坚定每一代国人追索科学的志向和务实钻研的精神,这也将是中国肉牛产业未来发展的真正希望所在。

猜你喜欢

肉牛猪瘟科普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肉牛口炎咋防治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科普达人养成记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科普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