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鲫鱼细菌性出血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研究

2019-07-05祭仲石厉成新王中清吴秀林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12期
关键词:水气致病菌单胞菌

祭仲石 韦 艳 厉成新 王中清 吴秀林

鲫鱼出血病,一般认为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嗜水气单胞菌感染鲫鱼后,在鱼体质变差和水质恶化时,在鱼体内快速增殖,引起全身出血的症状。目前治疗出血病主要还是依靠投喂抗生素,但生产中多数养殖户根据以往经验使用抗生素,往往效果较差,疾病难以快速治愈,不仅造成养殖户的损失,还导致鲫鱼抗生素超标,影响食品安全。

江苏大丰某鲫鱼精养塘口2018年8月初开始发病,我们取样分离病原菌并鉴定,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养殖户科学用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发病鲫鱼2018年8月取自大丰鲫鱼精养塘口,200g左右,发病期间出现鲫鱼持续死亡,死亡鲫鱼体表充血,腹腔内有腹水,初步诊断为鲫鱼出血病。试验用药敏纸片采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PCRMix、溴化乙锭(EB)、Marker 2000、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采购自北京艾德莱;用于扩增嗜水气单胞菌的引物由上海生工合成;微生物培养基为脑心浸液培养基(BHI),pH7.4±0.2,采购自OXOID。

1.2 致病菌的分离

在超净工作台中,用酒精灯灼烧后的接种环从患病鱼肝、肾、脑等组织处取样,涂布在培养基平皿上,30℃培养24小时。挑选优势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30℃培养24 小时,4℃冰箱保存备用。

1.3 回归攻毒实验

将分离到的致病菌接种到BHI液体培养基中,30℃培养24小时,用生理盐水将菌液稀释至108cfu/mL备用。取健康鲫鱼60尾,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尾。试验组每尾注射0.2mL菌液,对照组每尾注射0.2mL生理盐水,饲养10天,每天捞出死亡鲫鱼,记录死亡数量,并对死亡鱼进行细菌分离。

1.4 致病菌鉴定

按照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说明书,提取从患病鲫鱼和攻毒死亡鲫鱼上分离到的致病菌DNA,使用嗜水气单胞菌16S rDNA引物扩增致病菌DNA,正向引物F:GCGGGTACGACGCACCTTGC、逆向引物R:CAGCGTCCAATACCTGGTGTTA,目的片段长度为1091bp,扩增条件为: 94 ℃预变性4 min, 94 ℃变性50 s,59 ℃退火30 s,72 ℃延伸60 s, 30 个循环,最后72 ℃延伸10 min。PCR扩增后,用添加EB的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电泳电压120V、电泳15分钟。电泳后使用紫外分析仪观察结果。

1.5 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在超净工作台中,将分离到的致病菌用生理盐水制备成浓度约107~108cfu/mL细菌悬浊液,取100μL均匀涂布于BHI平板上,等待15分钟左右,使细菌在培养基上定植,然后将不同的药敏纸片均匀的贴在BHI平板上,30℃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量取抑菌圈直径,确定致病菌对各药物的敏感性。

2 结果

2.1 鲫鱼出血病的发病情况

发病塘口位于江苏大丰,塘口面积90亩,东西朝向,鱼塘四周水泥护坡,水深2~2.5m,进排水配套设施完善。2018年8月4日开始,开始每天有十几尾死鱼,三天后突然增加到一百多尾,死鱼呈典型的出血病状况,患病鱼腹部,鳍条基部等多处充血,鱼眼球突出,解剖后腹腔内有红色腹水,肠道充血,肠内无食。

2.2 回归攻毒结果

将分离到的致病菌编号为HFJY-1,注射到鲫鱼体内后,第2天开始出现死鱼,第5天鲫鱼全部死亡,死亡率100%,对照组养殖10天未见死亡,攻毒情况见表1。死亡鲫鱼表现出与患病鲫鱼相同的症状,体表、鳍条基部不同程度出血,解剖可见肝脏肿胀充血,有大量腹水。从攻毒死亡鲫鱼肝脏分离的致病菌,与HFJY-1的菌落形态一致,编号为HFGD-1。

表1 攻毒感染实验

2.3 致病菌的鉴定

从鲫鱼的肾和肝上分离到致病菌,其在BHI培养基上生长较快,24小时后可见明显菌落,菌落呈圆形,边缘光滑,淡白色。患病鲫鱼和攻毒鲫鱼致病菌的PCR电泳图谱中可以看出,HFJY-1和HFGD-1使用嗜水气单胞菌引物做PCR,在1000bp位置左右出现明显亮带,阴性对照未出现条带,说明这两株致病菌是嗜水气单胞菌。

2.4 致病菌的药敏分析

使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强力霉素、硫酸新霉素、土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复方磺胺嘧啶等8种抗生素对分离到的两株致病菌进行药敏实验,药敏实验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敏感,红霉素、强力霉素、硫酸新霉素和复方磺胺嘧啶中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和氨苄青霉素耐药。

3 讨论

随着塘租、饲料、渔药和人工等成本的逐年增加,养殖户放养密度越来越高,加上缺少科学的疾病防控理念,细菌性疾病暴发越来越频繁。我国水产养殖从业门槛低,多数的养殖户缺乏科学的用药理念,甚至一些渔药厂家的业务员都不是水产养殖专业,简单培训几天就指导养殖户,往往为了利益胡乱指导。甚至还有养殖户使用抗生素进行细菌性疾病的预防,导致各类致病菌产生耐药性。

鲫鱼出血病是危害鲫鱼的主要病害之一,随着多年的抗生素使用,嗜水气单胞菌已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目前,水产上治疗细菌性疾病,主要还是通过投喂抗生素外加泼洒,但如何选择正确的抗生素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已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导致我国水产品抗生素频频超标,影响我国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这是多年来抗生素的乱用滥用造成的。

表2 各抗生素药敏结果

水产从业者在治疗细菌性疾病时,应当科学地选择抗生素,通过药敏实验,选择最优的治疗药物,避免盲目用药导致疾病无法有效控制。本文发病塘口在药敏实验后,外用泼洒复合碘两次,每次间隔一天,并选择恩诺沙星作为治疗药物,拌服抗生素后,死亡量大大降低,从每天死亡两百多条到后来几条,5天后没有死鱼,没有死鱼后继续投喂药饵两天巩固治疗。在发生细菌性疾病时,不能盲目地使用抗生素,要尊重科学,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养殖用药,真正做到科学用药,减缓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

猜你喜欢

水气致病菌单胞菌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牙龈卟啉单胞菌口腔感染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特低渗透油藏CO2 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水气交替注采参数优化
住院患者气单胞菌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水气病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急性盆腔炎的致病菌分析及治疗
基因芯片快速检验细菌的临床应用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