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房按摩联合艾条悬灸在产后缺乳患者中的应用

2019-07-04侯淑红崔晓萍陈明霞魏巧妙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缺乳乳汁泌乳

侯淑红,崔晓萍,陈明霞,张 涵,张 蕾,刘 丹,魏巧妙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产科 咸阳 712000)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近年来产妇年龄增高趋势明显,加之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剖腹产的数量也逐年递增,妊娠期营养不均衡,以及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导致临床上产后缺乳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2]。本研究以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产后缺乳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与常规治疗做对比,观察乳房按摩联合穴位艾灸治疗产后缺乳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产后缺乳患者124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成常规组与中医组,每组62例。所有患者均满足《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产后缺乳诊断标准,年龄21~40岁,自愿参与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不能坚持治疗,服用药物治疗以及哺乳困难患者。常规组62例,患者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5±3.1)岁;其中38例自然分娩、24例剖宫产;25例初产妇,37例经产妇。中医组62例,患者年龄23~28岁,平均年龄(29.3±4.2) 岁;其中30例自然分娩、32例剖宫产;29例初产妇,33例经产妇。两组患者年龄、分娩方式以及分娩次数等临床情况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所有患者均产期正常,具有强烈的哺乳欲望。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组 主要是以母乳喂养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干预以及心理疏导为主,定期进行督促母乳喂养,分娩后即把新生儿放在妈妈怀里尽可能的吸吮奶头,与产妇密切接触,同时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孕妇的哺乳方式进行悉心多次强化指导,确保其掌握好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产后饮食由医院营养餐厅提供,以富营养、易消化食物为主。让母婴同室,嘱咐陪产家属照顾好孩子的同时关注产妇的起居生活,保证有充足舒心的睡眠休息,对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并根据产妇的泌乳情况调整护理干预力度,使得产妇能够在产后保持相对平和或者愉悦的精神状态[4-6]。

1.2.2 中医组 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乳房按摩联合穴位艾灸中医护理,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乳房按摩:事先充分和患者本人沟通好,讲述清楚其可能的获益情况和手法实施过程中因个体差异造成的乳房不适及应对措施,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并符合伦理学和道德约束后方可开始规范化操作。按摩时患者取仰卧舒适体位,充分暴露乳房,由受过专业化按摩手法培训并考试合格通过的女性医护人员在特定区域或病房对患者实施乳房按摩(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及胸腹部保暖),时间15~20 min,1次/d,连做5~7 d。温热水清洗双手后,先用掌揉法集中在中府、云门两点,在前胸部顺时针操作,左右根据微热程度确定按摩圈数;然后五指并用在乳房以指腹舒适抓揉乳房20次;再用手掌托住乳房轻轻振抖60 s后,从胸骨由上至下推10遍;再分推膻中至乳头10遍;最后顺着乳腺导管生长的方向,从乳房根部向乳头的方向轻轻拽拉10下。

穴位艾灸:针对产妇缺乳的原因实施艾条悬灸。肝郁气滞型选用乳根、膻中、少泽、内关、太冲等,气血虚弱型者则是在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也是事先沟通好征得患者同意,由专业女性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操作。充分暴露穴位的肌肤,准确定好穴区范围,稍作标记,之后点燃一根清艾条,吹旺火力后对准穴区约1 cm距离,行持续温热温和灸治疗,每穴3 min左右,每次艾灸时间控制在15~20 min,1次/d,连做5~7 d。如果感觉发痒或灼痛,则调高距离即可,切忌灼伤皮肤造成化脓溃疡,糖尿病患者尤其注意。确保产妇在艾灸后,肝气通畅,乳络正常,乳汁运行通畅促进乳汁分泌。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7]

产后始动泌乳时间(h):指胎儿、胎盘娩出后,以用正确手法挤压乳房,计首次挤出乳汁的时间,自产后12 h开始记录。

泌乳量(mL): 产后 48 h记录1次。

子宫复旧程度(cm):产后 的24 h、48 h和72 h 各记录1次,测量产妇分娩后宫底高度,以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子宫底最高点的距离为标准。

2.2 疗效比对

以上两组均干预48 h后,观察比对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中医组的产后始动泌乳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中医组的产后泌乳量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中医组子宫复旧程度在产后48 h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48 h后效果比较

注:* 表示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

注:*表示P<0.05

3 讨论

产后缺乳是产妇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产后哺乳期内乳汁过少或者无乳,导致初生产后婴儿缺乏所需的营养与抗体,给哺乳和育儿造成很大的困扰,给家庭也加重了较多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中医认为产后缺乳主要是由于气血虚弱以致于乳汁不足,或者是情志抑郁,影响肝气疏调功能,气血不畅阻碍了乳汁的形成和分泌,故调补气血、疏肝理气、通络利乳为治疗基本原则[8]。因为要哺育婴儿,任何药物的实施都有相对副作用存在的顾虑,的确是医患双方都纠结的难题。本研究采用乳房按摩联合穴位艾灸治疗,可以提高母乳喂养以及改善产妇产后体质,有效提高临床产后母乳喂养率,研究结果与相关报道较为一致[7-12]。

中医护理对护理人员以及医师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要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进行护理能力以及中医知识、艾灸、按摩技能培训,了解患者心理需求为其解除担忧,构建优质护患关系。中医认为情志不遂会影响产妇的肝气和乳管,造成乳汁分泌不足以及分泌延时等,所以及时根据对产妇心理需求以及情绪特征,进行情志护理及心理辅导,给以通风、阳光充足、安静以及温馨的病房中,可有效减低产后抑郁情况,使得产妇在治疗中保持积极情绪,自然分娩或剖腹产都能够加快产后泌乳时间以及泌乳量,有利于产妇子宫复旧,促进产妇产后身体康复与保健。

产后乳房按摩是将中医按摩学、生物信息学与欧美康复理念三者融为一体的一种康复治疗手法,能促进产后缺乳患者早日常态化泌乳,纠正乳房泌乳机能不畅,增加其泌乳量,从而为新生儿尽快得到有效喂养创造了积极的条件[7-9]。根据产妇乳房生理和解剖特点,从上到下依次用掌揉法、指腹抓揉、振抖、下推、分推及轻轻拽拉乳头等操作,充分疏调通畅乳房部的筋脉气血,活血化瘀以促进乳房血液循环,对乳腺导管和乳腺平滑肌的紧张度可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强力而持续的手法按摩刺激,能够引起相应的神经性反射,促使催乳素的分泌,引起乳腺肌上皮细胞兴奋,促使乳汁释放从而促进产后泌乳功能的恢复[10]。按摩疗法绿色环保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是患者乐于接受和推广的中医特色技术。

穴位艾灸偏重于中医辨证和精准化治疗,它将中医经穴理论和现代疾病相结合,针对缺乳病变的根本病理因素-乳房部的筋脉和经络阻滞不通,借助艾条点燃后的温热和疏通效应,达到通调平衡的效果,从而改善和恢复乳汁的分泌机能[11-12]。中医认为,乳房属胃,乳头属肝,缺乳病在乳房部的肝胃经脉或经血不通,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和“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可以取乳房局部的经穴乳根、膻中和肝经上的经穴太冲、胃经上的经穴足三里、乳根等进行艾灸治疗,即可疏通和改善乳汁的分泌,从而治疗缺乳症。

综上所述,产后缺乳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实施乳房按摩联合艾条悬灸确保护理效果和治疗质量,保证产妇的肝气舒畅以促进乳汁的分泌与排放,可显著加快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促进子宫复旧,尽早实现母乳喂养,确保幼儿营养,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效果,促进产妇身体恢复,提高产后缺乳治疗效果,优化医院临床治疗与护理质量,值得总结和推广。

猜你喜欢

缺乳乳汁泌乳
中西兽医防治母猪泌乳障碍的探讨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产后缺乳治疗研究进展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缺乳、少乳、乳胀的效果观察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按摩治疗产后缺乳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