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9 423例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2019-07-04孙小敏王君丽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螺旋体梅毒感染者

孙小敏,王君丽

(延安市中心血站 陕西 延安 716000)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截止2017年梅毒螺旋体的发现已经有110年的历史[1],全球范围内每年有120万梅毒感染者[2], 2009~2011年梅毒报告病例数在我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中连续3年居第3位,有逐年上升趋势[3]。为掌握本地梅毒发病情况,为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某院2017年住院及门诊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某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共59 423例,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异常的患者共842例,对多次住院患者,只收集第一次住院检测结果,避免重复。

1.2 实验与方法

仪器采用Sysmex HISCL-50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试剂使用Sysmex公司生产的配套试剂盒。

该院对患者进行血播四项筛查试验,采用二步夹心法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EIA法),定量检测梅毒螺旋体(TP)抗体、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及艾滋病毒(HIV)抗原/抗体。TP初筛阳性的标本再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做确证试验,HIV初筛阳性的标本送往该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确诊试验,均以确诊试验阳性才可确认为阳性标本。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842例梅毒感染者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异常842例,平均年龄为(48.92±19.83)岁,其中男性384例,女性458例,男女比例0.84∶1。以41岁~、51岁~年龄段为主,共337例(40.01%),21岁~和31~岁年龄段204例(24.23%),≥71岁年龄段123例(14.61%),<1岁年龄段共32例(3.80%)(见表1)。

2.2 842梅毒感染者就诊科室分布情况

全院30个临床科室均有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异常的患者,其中居前十二位的临床科室分布情况如下,其中以产科最多,为96例,占11.40%,其次为妇科和呼吸内科,分别占8.19%和8.08%(见表2)。

表1 842例梅毒感染者年龄、性别分布[n(%)]

表2 842例梅毒感染者就诊科室分布

2.3 梅毒感染者与非梅毒感染者HBV、HCV、HIV感染情况

842例梅毒感染者合并HBV、HCV、HIV感染率分别为3.21%(27例)、2.49%(21例)、0.24%(2例)。与抗-TP阴性者比较,两组HCV、HIV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无任意三项合并感染或四项合并感染。梅毒感染者合并感染率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内合并感染率两两比较,按α’=0.0166的水准,HBV、HCV感染率分别与HIV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见表3)。

表3 梅毒感染者与非梅毒感染者HBV、HCV、HIV感染情况[n(%)]

2.4 不同性别梅毒感染者合并HBV、HCV、HIV感染情况

842例梅毒感染者中男性384(45.61%)例,女性458(54.39%)例,不同性别梅毒感染者合并HBV、HCV、HIV间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388,P=0.066;χ2=0.399,P=0.528;P=0.208(见表4)。

表4 不同性别梅毒感染者合并HBV、HCV、HIV感染情况[n(%)]

3 讨论

近年来,性病发病率在我国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其中梅毒的增长速度最快[5]。梅毒作为一种性传播疾病,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其潜伏期可高达十余年,不易发现。患者患处常有溃疡形成,破损面的存在可能会增加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以及艾滋病毒的感染率,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842例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异常患者从性别比例来看,总体上男女比例为0.84:1,女性稍多于男性,这可能由于男性感染者因害怕歧视未及时诊疗而造成家庭内部感染,导致女性群体比重上升[1],或者与女性产检及早孕多次于医院就诊等有关。从年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41岁~、51岁~年龄段,占40.01%, 41岁~60岁年龄段均为中老年人,该年龄段患者经济状况稳定,参加社会活动或网络社交等机会增多,导致该人群的分布增多。21岁~和31岁~年龄段,占24.23%, 21岁~40岁年龄段均为青壮年,与该组人群分布区域广,社交活动频繁等有关。<1岁年龄段占3.80%,在梅毒感染者中占到一定的比重,提示母婴垂直传播,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孕产妇高危人群的筛查,保证新生儿的健康状况。≥71岁年龄段占14.61%,可能与老年人免疫力降低易感染或梅毒的潜伏期等有关。以及近年来梅毒感染趋向于青少年,提示关于梅毒的防治工作,低龄化和老龄化人群不容忽视[6],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此人群的性教育与相关知识的普及。

从科室分布来看,全院30个临床科室均有梅毒血清学检测异常的患者,其中科室分布主要分布在产科,有96例(11.40%),这会由垂直传播而造成先天性梅毒儿的产生。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5万妊娠妇女为梅毒感染者,梅毒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死胎等危害,三分之二的新生儿在出生后并无症状,若未及时发现治疗,在5~12周后将会造成发育迟缓、呼吸窘迫甚至脑水肿、肝脾肿大等严重后果[7]。另外有文献报道,梅毒感染所引起的生殖道溃疡性病变能够增加HIV在孕产妇人群中的传播风险[8],因此应建立健全的医疗体系对育龄期妇女及孕产期妇女进行筛查,及时阻断母婴传播及相关问题的发生。妇科占8.19%,主要与女性自身的生殖系统结构以及易发生一些妇产科疾病相关。而呼吸内科占8.08%,经调查,呼吸内科大多居住的是一些老年患者,考虑大多数老年人为既往感染者或因体弱易感染,另外有研究认为老年人、某些肿瘤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所患基础疾病可能诱导机体产生某种与梅毒螺旋体抗原相似的物质,与梅毒螺旋体抗体发生交叉反应,可能出现梅毒血清学试验假阳性[9]。

从842例梅毒感染者合并HBV、HCV、HIV感染情况来看,合并HBV、HCV、HIV感染率分别为3.21%(27例)、2.49%(21例)、0.24%(2例)。与抗-TP阴性者比较,两组HCV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与叶登煌、聂湘辉等的文献报道结果相符[10],我国的HCV感染者约3800万人,我国的HCV感染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HCV、TP的传播途径是经血液、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而梅毒感染者生殖部位易发生破损,创面可使HCV更易进入或排出,容易引起合并感染[11]。两组HIV感染率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大部分文献结果一致。

梅毒感染者合并HBV、HCV、HIV感染组内比较,合并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梅毒感染者合并HIV与合并HBV感染率间以及合并HIV与合并HCV感染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梅毒感染者合并乙肝感染率或合并丙肝感染率均高于合并艾滋感染率,这与大部分文献不相符,可能与当地经济状况等有关,应加大标本量进一步探讨结果。有研究认为,梅毒皮损中有大量的巨噬细胞,而其表面的CD4是HIV的靶受体,并发现HIV感染者潜伏期梅毒的激活与免疫抑制发展相吻合[12-13],一旦出现免疫抑制,就会出现HIV与TP合并感染。另外,发现梅毒感染者合并HIV感染者均为男性,且就诊于肛肠外科。近年来,梅毒与HIV感染新发病例多发生在男男同性恋之间,并有持续增长的趋势[14],且主要趋向于大学生群体,这对我国的大学生生活及教学质量都受到了严重冲击[15],因此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大学生性教育知识的普及,严格监督男男同性恋的高危行为。

综上所述,梅毒防控应加强对孕产妇的梅毒血清学筛查及时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注意排除某些因素对老年人血播筛查试验引起的假阳性结果以及加强青少年等高危人群关于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控制我国梅毒流行,更重要的是依靠强有力的政策和全社会力量[9],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科学的梅毒防治管理政策;加强监督梅毒感染者尤其是男男性伴侣的行为,避免其它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螺旋体梅毒感染者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遵义市犬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梅毒螺旋体四种膜蛋白克隆重组表达和ELISA法建立的应用研究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
艾滋病感染者管理新模式
1125例梅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