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

2019-07-02刘江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8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资源信息技术

刘江

【内容摘要】自然地理是高中地里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学生学着吃力、教师难教却是一种常态。其主要原因就是内容抽象。而信息技术则能够让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为此可以在地里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文中主要就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 信息技术 教学资源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最令师生头疼的可能就是自然地理部分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究其原因,主要是该部分知识极为抽象,让学生理解那些看不清、摸不着的自然地理规律,过去那种“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能将信息技术手段很好地融入学科教学,无疑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地理教学资源

教师原创的教学资源固然可贵,但对每一个教师来说,对所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原创是不可想象的,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如果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教学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资源进行修改、编辑、重新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教师的实践教学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从而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太阳的回归运动”的时候,百度了一段黄赤交角的动画,利用绘声绘影将其剪辑成1分钟的小视频,然后再将它与自己录制的太阳直射点移动视频合并,形成了一节7分30秒的微课,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原因、移动规律和二分起至日等几个知识点巧妙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课堂仅靠粉笔、黑板,教师一张嘴滔滔不绝地讲,新课导入缺乏新意,提不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束缚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成功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展开。有位教师在讲《全球气候变化》的时候,首先播放了一段2008年南方雪灾视频:南方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交通阻塞,成千上万被滞留的旅客被温家宝总理现场讲话感动得痛哭涕零的人群……同学们被极端天气带来的空难深深地震撼了,迫切了解气候变化的心情油然而生。此时,老师再进行天气变化规律的介绍,组织学生进行极端天气产生原因的探讨,全班学生听得非常认真、讨论得异常热烈,整堂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课堂教学难点

地理教学中,有些内容是无法直观全貌的。比如全球水循环、大气循环、地球公转、岩石圈的物质物质循环过程等。但可以用现代媒体形象直观的模拟演示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这些过程可以做成可控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看似简单,但是,对于那些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真正理解回归运动的原因及过程就比较困难了。在教学本节知识的时候,我提前做了一则flash动画。教学中再充分强调了二分二至日的几个时间接点,仅仅几分钟时间就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的终极目标其实是教会学生学习。因特网是世界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只要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网络搜索能力,加上教师的有效引导,就可以在网上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摆脱“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引上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进行个性化的学习的道路。例如:在学习欧洲、中国的旅游资源时,景点之多,教师不可能一一展示讲解。我便要求学生在网络上查询相关知识,开拓了学生视野,升华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学生可以针对网上查询时遇到的问题,登录相关科学家、专家的博客进行直接对话……彻底纠正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习惯。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江泽民)。”21世纪,知识创新及创造性的应用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和竞争力的基础,创新忆成为教育的灵魂。在讲述高中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时,我特意展示了一幅黄赤交角对比图:图1黄赤交角度数为36°26',图2黄赤交角的度数为30°,问“如果黄赤交角的度数变大,会产生哪些自然地理现象的变化?”学生经过思考,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说出导致了五带范围的变化和太阳直射点范围的变化。此时,我再启发学生讨论:黄赤交角度数变大会不会导致某些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某些地区的太阳高度角会不会产生变化?通过层层设疑引思,使学生在既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新问题,既增加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远程互动教学

在当今“互联网+教育”时代,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依赖于网络教学系统的互动课堂平台、网校资源平台正在不断缩小地区之间、校际之间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的差异。本县智慧校园的实施,已初步实现了县域各校课堂教学的适时互通,所有农村薄弱学校学生均可突破空间的限制,通过互动教学平台享受县内名校的互动式教学。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充分寻求信息技术手段也地理课堂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必将在提高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迎迎.信息化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6):126-127.

[2]萬延亮. 新课标背景下地理教学中多媒体与网络资源融合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四川省苍溪县五龙中学校)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资源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