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次设计教材习题的策略

2019-07-01应佳可

读天下 2019年17期
关键词:策略

摘要:教材习题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状况的重要依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比较重视现有习题的教学,却不屑对习题作精细化的研究,缺乏创新设计习题的能力,对教材课后习题停留在教师选题,学生做题的状态。导致很多学生在题海中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当认清当下的形势,在习题的改编与设计上下功夫,以教材中典型的例题为依托,巧妙地对课后习题进行二次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二次设计;教材习题;策略

一、 巧设习题的策略

1. 变全直观为半直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

在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第一学段(1-3年级)学生获得数的知识技能,需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在对数学的思考中指出要求学生会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教材中的习题一般都是直观地给出数据。

【例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分苹果第3页中的课后习题练一练2中,原题:36个气球,每6个绑成一束,可以绑成()束。

变式题为:一些气球,每6个绑成一束,可以绑成几束?

学生在熟练掌握了除法的算理之后,教师可以在上练习课或者复习课时,在原题的基础上把“36”改成“一些”,这时学生的脑海里就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一些”到底是多少?引导学生会主动参与思考,主动去数一数,这样就达到了“主动”的目的。

2. 变“成品”为半成品,为学生创造思考机会。

在习题设计中,如果都给出要求解决问题的已知条件,学生就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如例2,我们可以做以下的变式,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

【例2】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第88页中原题:想一想,算一算,智慧老人家客厅的面积有多大?

教师可以把问题变成:“要求出这个几何图形的面积至少需要几个数据?”

不要直接标出图形中的线段长度,而是让学生选所需要的数据,通过这样提问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在做题中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浅显地认为,这样半成品的思维价值远远高于“成品”。

3. 越是关键的越是重要的条件,不要轻易给学生。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要求其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在题目的设计上,教师应该给学生留点“坎”,或者给有能力的学生设点障碍。如下题。

【例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二第34页第3题:

谁吃的虫子最多?(画“○”)谁吃的最少?(画“√”)

灰啄木鸟:我吃了80条虫子。黑啄木鸟:我吃了64条。黄啄木鸟:我吃了48条。

学生在熟练掌握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用法的基础上并对比较数的大小有了一定概念时,教师可以把原题改一改,变式题为:

黄啄木鸟:我吃了一些虫子。()

黑啄木鸟:我吃的比黄啄木鸟多一些。()

灰啄木鸟:我吃的比黄啄木鸟多得多。()

A. 80B. 64C. 48

要解答这道题目学生必須思考我要选那个数作为“一些”,这点恰恰是这个题目的重点,这样的修改,即掌握了概念,又培养了数感。

【例4】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中第111页第5题:

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在原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修改,如比较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

把底边“16”改成“a”和“b”,变成选择题,选项为:A. 三角形大;B. 平行四边形大;C. 面积相等;D. 无法确定。

通过这样的变式,学生会觉得题目并不陌生,但又增加了难度,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它们的面积和底边、高的关系。

二、 总结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影响效果”。以上的几个例题,都来源于教材。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应该对习题作精细化的研究,努力提高设计练习的能力,增强学生过程的体验,从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出发,体验环节与内容,培养学生数学情感。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1~5年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应佳可,浙江省丽水市,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东方学校。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