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冲击波医学界唱响“中国声音”国际医学冲击波治疗大会2019年首次在我国举办

2019-07-01文图中国医药科学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冲击波组间手法

文图/中国医药科学 费 菲

“中国(CHINA)”正在世界各个舞台上大放异彩,在国际冲击波医学舞台崭露头角。2019年5月23 ~26日,第22届国际医学冲击波治疗大会暨第三届国际运动伤害防治与急救论坛在北京举办,这是国际医学冲击波治疗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本次大会由国际医学冲击波治疗学会(ISMST)、中国研究性医院学会(CRHA)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武警总医院)、CRHA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承办。

大会邀请全世界顶尖的专家,通过大会发言、专题讨论、壁报交流、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让世界见证中国冲击波医学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中国声音日益响亮。国际医学冲击波治疗学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骨科中心主任邢更彦教授,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郭应禄院士,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创始主任委员李国平教授,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孙咸泽副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王发强会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主任刘亮教授,国际医学冲击波治疗学会候任主席Dr.Wolfgang Schaden等领导专家出席大会并讲话。

本次大会是目前国际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冲击波医学学术会议,共有来自近30个国家的1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盛会空前。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捷克、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不同领域知名专家教授齐聚北京,共话冲击波医学临床应用,剖析新领域研究,展示冲击波医学的魅力,通过跨国界、跨学科交流展开思维碰撞,为国内冲击波医学同仁提供了共同探讨、交流的国际学术平台。

会议委托方为国际医学冲击波治疗学会(ISMST),该学会的前身是1997年12月12日在奥地利维也纳成立的欧洲肌骨冲击波治疗学会(ESMST)。创始成员国包括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土耳其、瑞士、斯洛伐克和西班牙,学会宗旨是促进欧洲的体外冲击波治疗的研究和发展。

□大会现场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刘亮主任在致辞时表示,经过27年的潜心研究,第三医学中心骨科中心学科带头人邢更彦教授在国内率先应用体外冲击波技术治疗骨肌系统疾病,成立了国内首家体外冲击波治疗中心,在长期为部队官兵治疗训练伤的临床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平均每年完成关节镜手术2000余台,在全国军地2000家医院推广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培训专业人士上万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冲击波骨科应用技术体系,得到了国内外业界同仁的广泛认可。

2018年4月,在新西兰奥克兰举办的第21届国际冲击波医学学会(ISMST)年会上,邢更彦教授光荣当选为国际冲击波治疗学会主席,也将由此对我国冲击波医学事业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众所周知,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体外冲击波治疗具有非侵入性、费用低廉、高效、易于被患者接受的优势,目前已成为治疗难治性骨肌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乃至首选方案。近年来该疗法已逐渐拓展至心内科(用于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泌尿外科(治疗慢性盆腔疼痛、勃起功能障碍)、内分泌科(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烧伤整形科(用于治疗皮下脂肪团皮肤溃疡及软化瘢痕)、肿瘤科(用于肿瘤靶向治疗)、口腔科(用于治疗牙周、颌骨病变)等领域,相信未来还将在其他领域展现出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创始主任委员李国平教授发言时代表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祝贺大会在京成功召开。他说,近些年来,冲击波治疗技术迎来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冲击波治疗与运动医学的关系非常紧密,在我国备战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队首次应用冲击波治疗技术给运动员的关节、肌腱末端等骨科软组织疾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为当年备战奥运会工作的圆满完成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国家队在各地征战,在奥运会比赛整休的间隙,我都见证了应用这项技术为各国运动员进行医疗服务,受到了广大运动员和教练的欢迎。这些年来,在邢更彦教授的带领下,冲击波治疗技术的应用从骨科、运动医学,向其他学科不断深入拓展,覆盖地域也从北京、上海、广州向全国各地不断延伸,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普及,衷心感谢邢更彦教授多年来在这一领域所做的工作和付出的努力。随着全民健身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开展,冲击波技术将为防伤治病、强身健体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王发强会长表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于2013年12月在京成立。该专业委员会在主任委员邢更彦教授的带领下,已发展为多学科参与,临床与科研并举,传播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的专科品牌会议。目前已在国内成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百余次,培训冲击波技术人员上万名,主编了国内首部《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专著,首次系统阐述了冲击波疗法的临床应用实践和理论,制定了国内外首部《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专家共识》,以此推动了我国体外冲击波疗法临床诊治的规范和普及。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研经费资助多项,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精准医学和无创医学的发展使成千上万的患者免于手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了更好的适应和促进冲击波医学的发展,国际医学冲击波治疗大会于2019年首次在我国举办,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和广泛交流,必将为冲击波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水平提升发挥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Dr.Wolfgang Schaden表示,非常荣幸和高兴能在中国首都北京出席国际医学冲击波治疗大会,邢更彦教授在20余年前就将冲击波技术引入中国并使之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开展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相信未来冲击波技术在中国将积累更多经验,为世界冲击波医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祝贺本次大会圆满召开。

郭应禄院士指出,冲击波技术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我国正面临世界第三次生命科学革命,生命科学领域内的前两次革命——分子生物学我们没赶上,基因组学我们只参与了一小部分,应力争在第三次革命中保持潮头地位。第三次生命科学革命的宗旨是融合科学——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制造学家的学科融合,能量医学必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冲击波治疗应被视为重要能量治疗的一部分。此外,我国医务工作者在三项任务中责任重大,第一项任务是14亿人民的健康体质怎么维护,第二项任务是如何帮助4亿老年人群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第三项任务是慢性病死亡率占我国总人口死亡率的85%以上,而要攻克慢性病这一顽疾,冲击波技术也应当在其中承担重要的任务。

孙咸泽副主任代表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和中国药学会对大会的圆满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习近平主席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习主席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出了要求。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我国政府致力于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已从建国初期的不足40岁延长至2018年的77岁。人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离不开医疗领域的各种新技术、新疗法、新药物的不断推出和应用。20世纪80年代,冲击波技术与医学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首先被应用到医疗领域,与核磁共振、CT并称为当时的“三大医学奇迹”的治疗方法,以其非侵入性、损伤小、疗效高的特点开创了医疗技术的新领域,已涉及骨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心血管科、皮肤科、疼痛科和康复科等多学科领域,相对于传统的有创治疗,冲击波治疗技术不但是无创的,而且以其精细化的剂量调整范围、治疗方式的多样性、治疗位置的不限性等成为最快捷、安全和有效的疼痛治疗技术,也被称为“不流血的手术刀”。我国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的开创者邢更彦教授及其团队自1993年起率先在国内开展冲击波疗法。他们应用冲击波技术冲击波医疗技术治疗网球肘、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肩周炎、跟痛症,以及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冲击波医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邢更彦教授牵头的中国研究性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12月成立以来,为冲击波医学在我国的推广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医药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冲击波医学以其非侵入性、高疗效、损伤小等在康复治疗中的优势,未来将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冲击波医学与运动医学的跨界融合,必将对两个领域密切而长期的合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本次会议的召开,将有更多的中国声音出现在世界医学舞台,为冲击波医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邢更彦教授将带着4台冲击波治疗仪加入到西部青海省扶贫帮困,对冲击波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推广普及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会主席邢更彦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大会邀请了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共同针对冲击波医学、能量医学及运动伤害等专业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最新进展展开深入探讨,既有前沿热点技术成果的介绍,也有独特创新的诊疗经验分享,相信通过各位专家的精彩演讲和交流,必将为冲击波治疗技术的传承、发展和提高,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北京国际冲击波医学大会“三大亮点”

亮点一:冲击波“奥运会”首次登陆中国

2016年7月,在马来西亚举办的ISMST年会中,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邢更彦教授率领的学会团队,通过激烈竞争成功获得了2019年ISMST会议举办权,这代表中国在冲击波研究与应用领域取得的经验和成绩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肯定。

亮点二:冲击波多学科应用带来临床新理念

体外冲击波是一种无创伤的治疗,通过机械动力的刺激提高组织的再生能力,基于此项原理,国外的骨科医生探索应用冲击波用于运动损伤等疾病的治疗,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临床骨科疾病的重要方法。此外,体外冲击波还得到了运动医学科、疼痛科等学科的广泛关注。2016年是冲击波医学在我国迎来转折性机遇的一年。2016年10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公布的《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6年版)》中指出,“冲击波技术”为疼痛科应建设必备的“关键医疗技术”,为冲击波医疗技术在我国的推广普及奠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大会冲击波复合疗法专题,专家们就冲击波与激光磁、DMS、超短波、扶他林、臭氧、肌内效贴等疗法联合治疗展开临床治疗经验分享。目前冲击波技术虽能解决一些疼痛问题,由于慢性疼痛存在多样性、复杂性和顽固性,且涉及病种较广,仅靠冲击波一种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冲击波疗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联合治疗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比如冲击波联合激光磁疗法治疗颈椎病与腰椎病往往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冲击波医生和治疗师通过熟知每种物理疗法和理疗设备的物理性能,将冲击波的物理性能与疾病的病因病理特点进行有机结合,有望实现较好的治疗效果。

大会设有中医与能量论坛,介绍了冲击波与针刀针刺、冲击波与经络穴位、冲击波传统医学的其他应用等三个方面的病例和经验,以及如何借鉴中医思想下指导下循经取穴、手法御枪、补法泻法、联合疗法等亮点内容。冲击波医学的治疗理念引入我国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冲击波医学,即中医思想指导下的冲击波应用。在2018年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冲击波医学年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杨荣臣副司长指出,近年来中医诊疗设备得到快速发展,冲击波技术相当于中医针灸疗法的现代延伸和转化,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仪器治疗都可以称为中医治疗设备,冲击波与中医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和应用。

各种原因导致的创面由于面积、部位、病因的不同,以及存在的各种并发症,常常使创面处理变得复杂,成为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在创面愈合论坛,专家们对体外冲击波在创面血管生成及组织再生的促进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慢性创面的修复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近年来,超声成像在疼痛治疗中尤其是顽固性疼痛的研究中应用日益增多,超声成像不仅可以探查是否存在肌腱损伤,还可以精确地定位损伤、测量损伤部位的大小。肌骨超声冲击波系统在大会上首次亮相,冲击波在超声引导下可找准找全病灶区域,对于痛点给予适宜的能量,实现了“以适宜的能量,作用到一个准确的部位”的治疗目的。

现有不少文献报道,体外冲击波可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阴茎硬结症、慢性前列腺炎、肾结石、肾绞痛等男性疾病,但对于冲击的部位、压力、频率、次数以及注意事项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泌尿疾病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多学科专家们对这一专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本次大会还新增了冲击波医学美容专题,开拓了冲击波应用的新领域,为国内冲击波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亮点三:冲击波医学病例大赛

本次大会还同期举办了“追求卓越、冲击未来”国际医学冲击波治疗病例大赛,由5位国际评委和8位国内评委进行点评,充分展示了中国冲击波医学领域青年才俊的风采。

RESWT vs.手法康复: 治疗TKA术后功能欠佳患者疗效满意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王一 )

Levine等2015年报道,全膝置换手术是治疗膝关节炎(KOA)的成功术式。TKA术后有5%的患者出现膝关节活动度减退、关节纤维化。TKA术后6~12周,膝关节屈曲<90°,需要医师干预康复进程。Issa K等刊于2014年J Arthroplasty的文章报道,麻醉下手法松解(MUA)可以改善30°左右的关节活动度(ROM)。

为比较rESWT与手法康复治疗初次单侧TKA术后功能欠佳患者短期疗效,我们开展了一项研究。研究资料与方法:纳入标准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膝关节OA诊断标准,年龄>50岁,术前Kellgren-Lawrence X线分级(K-L分级)≥Ⅲ级,单侧膝关节行TKA、主刀医师同一人,术后12周内门诊复查膝关节ROM<100°,伴有/不伴有疼痛;出院带药及门诊均给予口服NSAIDs类抗炎镇痛类药物,依从性可,能按照医师要求随访。排除标准:在观察期内失访,不遵医嘱者,独居。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皮肤科等。合并其他骨关节疾病,如痛风、骨折、先天性发育畸形或继发性畸形、RA等。既往曾行TKA手术,随访期间接受关节镜后关节置换/翻修等手术,术后出现感染、伤口延迟或不愈合。对骨科常用药过敏。

处理方法:rESW组连续给予冲击波治疗,每周2次,间隔3天,共计16次,患者采用坐位或平卧位,将冲击波探头聚焦在压痛点,以局部压痛点开始为治疗中心,逐渐转移至髌上囊-髌骨韧带-侧副韧带-髌腱止点,压力 1.5~2.0bar,频率15Hz,单个冲击点治疗2000次,治疗间隔3天,每次治疗完成后,嘱患者按康复指导自行锻炼。手法康复组门诊连续给予手法康复治疗,每周2次,间隔3天,共计16次。患者取平卧位,横推髌骨100次,休息3min,继续加强50次,休息1min;患肢维持屈髋90°,自然下垂小腿,握持胫骨近端,持续均匀加压屈曲膝关节维持在患者能承受的最大角度保持5min,休息3min,继续重复动作3min;治疗结束后冰敷3min。嘱患者回家后维持康复锻炼。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rESW)+手法康复组,连续治疗,每周2次,间隔3天,共计16次。按照前述方法,先行rESW治疗,休息2min后行手法康复加强,治疗完毕后冰敷3min,嘱患者回家后维持康复训练。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接受>6个月的随访,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测量膝关节Lysholm 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测量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SPSS 19.0统计学软件,年龄、组间评分数据以(±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性别、术前K-L功能评分等级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显示,治疗前,三组患者前后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末期(12周),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t=17.20,P<0.05);治疗中期(8周),rESW组VAS评分低于手法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7,P<0.05),此时rESW的镇痛效果更佳;治疗末期(12周)时虽然rESW组VAS评分仍略低于手法指导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48,P>0.05)。结果显示,至治疗末期两种方法对于改善患者VAS评分均有明显疗效,但治疗过程中,rESW对于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比手法指导显示出优势。

rESW组结果显示,rESW治疗后4周,Lysholm评分高于治疗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7,P<0.05);rESW治疗后8周,Lysholm评分高于治疗后4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P<0.05);rESW治疗后12周,Lysholm评分高于治疗后8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P<0.05)。手法治疗组结果显示,手法治疗后4周,Lysholm评分高于治疗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5,P<0.05);手法治疗后8周,Lysholm评分高于治疗后4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P<0.05);手法治疗后12周,Lysholm评分高于治疗后8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P<0.05)。治疗后4周,手法治疗组Lysholm评分高于rESW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3,P> 0.05)。治疗后 8周,手法指导组Lysholm评分高于rESW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9.26,P>0.05)。治疗后12周,手法指导组Lysholm评分高于rESW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7.47,P> 0.05)。

rESW组不良反应为疼痛加重5%(2例/40例),皮肤潮红、瘙痒7.5%(3例/40例)。手法康复组不良反应:疼痛不耐受12.5%(5例/40例),心理阻抗2.5%(1例/40例),医嘱执行力差20%(8例/40例)。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发散式体外冲击波与手法康复治疗初次单侧TKA术后功能欠佳患者短期疗效较好,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综上所述,rESW可有效缓解膝周疼痛,增强膝关节肌力(男女间无差别)。与单纯的功能锻炼相比,rESW可提高膝关节伸肌扭矩(60°/s、240°/s)、肌肉耐力、缓解肌肉酸痛;可以提高肌肉痛域压力值,且不会产生肌肉痛,同时还可以降低肌筋潜在扳机点敏感性。

猜你喜欢

冲击波组间手法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爆炸切割冲击波防护仿真研究
层递手法
爆炸冲击波隔离防护装置的试验及研究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防护装置粘接强度对爆炸切割冲击波的影响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半月板撕裂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