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句法理论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更新
——以福州市林浦村为例

2019-06-28林锦浩梁艺薰米泓颖吴小刚陶萌春

武夷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商业街风貌轴线

林锦浩,梁艺薰,米泓颖,吴小刚,陶萌春

(福建农林大学 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历史文化名村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聚落形成与演变的历史过程,真实记录了传统村落风貌、传统民风民俗和原始空间形态,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1-2]。伴随着经济发展,许多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居住休憩空间、道路容量已经不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传统村落面临着盲目的扩张,乱拆乱建等问题,导致历史文化名村中传统建筑与新建筑形态及传统的空间布局与新扩张的空间布局产生割裂,文化景观基因的丢失。

传统村落经历长久发展至今,村落空间形态的发展与变更与村落的地理环境及人文特色有着极大的关联。文章引用空间句法的方法,从理性的角度剖析林浦村的空间结构及发展规律,对其空间发展规律进行量化解读,尝试以科学的角度得出林浦村的保护与更新策略,通过本研究可为未来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借鉴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林浦村古称“濂浦”,占地40hm2,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东南端的闽江之滨,北依濂江、南靠九曲山、隔江与鼓山相望[3]。它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形成于唐末五代,保存有南宋最后一个流亡王朝以及明朝的不少遗存,是福建省内唯一保留祭祀南宋君臣的地方。宋代朱熹曾在此地的濂江书院亲自讲学,还留有文天祥操练水师的练兵台等遗址,是目前保存在城中为数不多的千年古村落。该村落的林氏家族,享有“七科八进士”“五代三尚书”等美誉[4]。

林浦村地处闽江北港下游,古时这里是江尾海头,作为交通要道,也因此繁华。随着城市规划建设,林浦村北面海峡会展中心的建成,很大程度的促进了林浦村周边的开发与建设。林浦村作为历史文化名村被较好的保护,但村庄仍面临更新与修复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空间句法是在1970年由英国伦敦大学巴格特建筑学院比尔·希列尔研究提出用于“描述和分析空间”的方法[5]。它将城市空间结构抽象为彼此相交的直线段,再根据图论理论的基本原理,计算量化它们之间的拓扑连接,从而分析空间系统的内在逻辑结构与组织规律[6]。文章主要通过整体整合度、局部整合度、连接值、控制值、可理解度这几个参数进行分析研究(见表1)。

表1 参数公式表Tab.1 Table of parametric formulas

通过林浦村文物保护处提供的《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平面图》及实地考察,根据传统建筑风貌的保存完好程度及其历史文化价值,绘制林浦村平面图(见图1)。根据“保持凸空间的连接关系不变,用最长且最少的轴线穿过所有图空间”的原理,在CAD中绘制林浦村的主要道路的轴线图 (见图2)[7]。将其导入Depthmap软件中生成分析图纸。并将所得图纸结合林浦村各类型建筑的空间布局及村落现状进行分析。

图1 林浦村平面图Fig.1 The plan of Linpu village

图2 林浦村轴线图Fig.2 The axismap of Linpu village

二、空间结构的空间句法分析

(一)林浦村建筑整体布局分析

由图1可知,林浦村的西面及东北面建筑的体量差距较大,分布紧凑不规整,为传统的空间布局形式。文保单位、历史建筑、传统建筑斑块也多以组团的形式分布于西面及东北面,西面片区与东北面相比较下,由于两面靠水,有更多的文保单位及历史建筑,村落最早形成于西面,也符合古代人靠水而居的生活习性。而东南面建筑的布局较为规整,与传统建筑不协调的现代建筑也多分布于东南面,由此看出该部分为村落近代向外扩张,重新规划建设而成的。值得注意的是西面及东北面也有许多与传统建筑不协调的建筑零散的分布于其中,严重的影响了这些片区的传统风貌。这也是村庄急速发展过程中,未经良好规划建设,所不可避免的结果。

从图2可知,道路轴线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西面的道路轴线分布较为虽然复杂繁多,却也有一定的规律特点。该片区由几条较长的轴线划分围合而成,在围合的区域内,再有多条的短轴线交错串联。文保单位多分布于长轴线两侧,历史建筑及传统风貌建筑则多分布于短轴线两侧。符合古代家庙、牌坊、名人居所建于村落主路两侧,普通民居多分布于巷道的分布特点。

(二)整合度分析

1.整体整合度分析

在Depthmap生成的整体整合度轴线图(见图3),轴线数为207,整体整合度最高为1.228,最低整合度为0.370。整合度从村落中心向周边,由高到低递减。

图3 整体整合度分析图Fig.3 Global integration graph

轴线1~9整合度较高,其中轴线1(榕岭铺)的整合度最高,该位置有着很高的可达性和公共性,为村落的核心位置。该街道作也是历代作为林浦村主要商业活动的商业老街,现在该街道只有少量的临时小商贩及一些小店面进行商业活动,这些店铺多为与传统风貌建筑不符的民房,街道环境治理较差。村落中以轴线1为中心向两侧辐射2~9轴线也有着较高的整合度,它们也决定了村落的整体空间结构。轴线2(石狮里)的整合度为1.159,它在贯穿东面历史建筑片区的同时串联了旧商业街与新商业街。轴线3~5向西面滨江方向延伸,可以到达西侧的传统建筑群落,西面滨江的其他短轴线由于古代林浦村作为水产品集散地,大量运载水产品的船只停靠于此,由于近代村民都选择外出务工,不再有水产品交易。所以西面水路交通不作为轴线列入计算,导致它们的整合度降低。轴线6(古街)与轴线7(进士街)有进士牌坊、林尚书家庙、狮山林高义宅等文保建筑分布于此,是村落中较为重要的景观节点之一。轴线8与轴线9连接向北面滨江,可到达林寿熙故居、泰山庙、濂江书院这三个村中最为知名的文保单位。

轴线10~14为新建的商业街,整体整合为0.989~1.085。轴线14上有公交车站,作为与外界连接的一条重要道路。轴线14两侧为近代规划建设规划的商住一体建筑,两侧整合度值为0.738~0.918,道路规划较为规整,整合度也较为平均。村落的东南面仅有少数历史建筑及传统风貌建筑呈带状分布,整合度较低,邻近南三环路,对外交通便利。由此可知随着村落的扩张,东面居住区的建设,可以看出村落与早期村落相比较整合度核心有偏离的趋势。

2.局部整合度分析

局部整合度 (R3)表示第i个空间与其他空间3步深的局部整合度(见图4)。局部整合度(R3)最高值为2.719,最低值为0.333。在数值上局部整合度中各个轴线的整合度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将整体整合度与局部整合度轴线图对比,可以看出轴线1的整合度仍然最高,为村落的核心位置。轴线 3、4、5、6、8 的颜色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与整体整合度的分析情况基本相符合。而轴线 2、10、11、12、13的颜色由原来的红色与橙色转变成为了黄色与绿色,说明林浦村新商业街三步深的空间可达性与公共性有所降低,而轴线7(进士街)由原来的黄色转为橙色,局部整合度增大,符合早期进士街作为早期村落重要街道,周边有较多历史建筑这一情况。由此可知村落近年向虽然向外扩张建设及新商业街建设,但是村落仍保持有较好的原始空间聚落形态。

图4 局部整合度分析图(R3)Fig.4 Local integration graph(R3)

(三)连接值分析

从图5中可知轴线1的连接值最高,说明轴线1的与村落的连接最紧密,主要由轴线1向两侧渗透。轴线3、4也有较高的连接值,这两条轴线与轴线1连接,向江边延伸,可以看出当初村落水路经济发达对村庄结构的影响。村落中西面和东北面短轴线的连接值极大的低于长轴线。可见传统村落的布局中除了主路以外,许多小巷道不规则,复杂有变化,其空间渗透性较差。而南面规划规整的居住区其连接值较高与平均,说明他们之间的渗透性好,空间联系较为密切。

图5 连接值分析图Fig.5 Connectivity graph

(四)控制值分析

从图6可以看出林浦村的整体控制值很高,除了轴线1与轴线7本身在村落中具有重要意义外,图中轴线控制值高的多为朝向江边及滨江的轴线,由此可以看出村落早期依水而住,以水为生的生活模式到了现在这些道路对其周边空间仍然有很高的影响力。轴线15的控制值为1.952,说明南三环路对村落 对外交通的连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村落重心往东南面偏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图6 控制值分析图Fig.6 Control graph

(五)可理解度分析

由图7可知,林浦村的理解度值R2=0.646,可理解度较高,说明林浦村的局部空间形态有助于人们对村落整个空间形态的感知。上文提到在村落中较为核心的街巷为可理解度较高的街道。由此可以看村落随着发展扩张,村落的整体空间结构仍然保存的较为良好。但是在小巷道及较为偏僻的地方的可理解度较低,由村落中村民村民的私拆私建,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了村落的空间结构,导致游人在村落中难以识别处于非核心轴线的景点。

图7 可理解度分析图Fig.7 Comprehensible scatter plot

三、林浦村更新与保护策略

(一)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村落中保留较多的文保建筑及传统建筑,这些建筑的保护是村落风貌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空间句法轴线分析,传统建筑都分布于村落较核心的位置,许多建筑存在破损老化的为题,为保存村落肌理,将其划片区保护(见图8),在保护片区内严禁拆建,对传统建筑维修重整。对位处于整合度、连接值、控制值高及严重破坏传统风貌的建筑进行拆除或立面改造。

图8 村落分区保护规划图Fig.8 Village partition protection plan

(二)街道的整治与激活

通过空间句法轴线分析可知,轴线1(榕岭铺)具有最高的整合度、连接值、控制值,在村落中的可达性及公共性最高,与周边空间联系最紧密,是村落的核心位置。轴线1(榕岭铺)连接至轴线6(古街),从前的村中的商业街,近年已经逐渐衰败。主要原因有村落扩张,新商业街的建成,以及这两条街道较窄,环境卫生较差导致。为激活该街道的活力,尝试对该街道两侧的不符合传统风貌建筑拆除,拓宽街道,留出休闲活动空间,增加绿化,对街边店铺立面进行改造。村落早期以石板作为道路铺装,现在已不复存在。在整合度、控制值及可理解度高的道路恢复石板铺装,在恢复村庄的传统风貌风貌的同时,增加街巷识别性,提高可理解度。

(三)滨水空间的更新

滨水空间是林浦村很重要的一部分。水路交通曾是林浦村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面滨江空间有泰山府及濂江书院分布于此,同时面对海峡会展中心,村民经常在此休闲活动,现以完成了滨江休闲绿化带的建设。西面的滨水空间,由于近代,林浦村水路交通的弃用,导致有断头路的产生,其空间的整合度有所降低,该片区的活力下降。尝试将滨江部分的轴线串连(见图9),发现西面的整体整合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可将其建成一条滨江休闲商业街或者滨水景观绿带,替代水路交通的功能,恢复村庄原有的空间结构,激活西面片区。

图9 串连后整体整合度分析图Fig.9 The global integration analysis chartafter the connection

四、结语

历史文化名村是不同时代文化基因的载体。它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变化着,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保留,也不是用暴力的方式铲平重建。村落空间格局的演变与社会、经济、文化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经过历史的积淀,它有着自己的独特性。通过对空间格局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村庄的发展规律。以往村落的更新建设,主要是根据实地考察,资料收集的方式,以定性分析为主要分析手段。空间句法为我们提供了定量分析的手段,将两者做结合,能够更加科学有效的对村落分析研究。

猜你喜欢

商业街风貌轴线
完美小店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商业街区改造
复杂建筑群项目的建筑轴线相关性分析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圆柱体轴线直线度误差的评定及其可视化研究
空铁联运+城市轴线,广州北“珠江新城”崛起!
大咖妙语论道!于轴线之上开启广州城央最宜居的大未来!
包裹的一切
李晶晶作品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