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木塞姆石窟“阿育王建八万四千塔”图考

2019-06-27任平山

艺术探索 2019年3期
关键词:舍利佛塔王者

任平山

(西南交通大学 建筑与设计学院,四川 成都 611756)

库车县东北约45千米,距离雀尔塔格山口不远有一处寺院遗址,称为森木塞姆。大小约54个石窟分布在马蹄形河谷的中间坡地和两侧山崖,其中可以识别出21个中心柱窟、2个大像窟和26个方形窟。克孜尔石窟和库木吐拉石窟为龟兹石窟中最重要的两处,它们在洞窟总数和壁画遗存方面都是龟兹之最。森木塞姆壁画遗存亦颇丰富,石窟类型与壁画种类既和克孜尔密切相关,也不乏独具个性者。

森木塞姆第32窟位于河谷中间的高地,是较为典型的龟兹中心柱窟。方形主室残宽2.8米,残深3.2米,纵券顶,壁画基本不存。左右甬道壁画遗存少许券顶菱格及方格佛传。右甬道中脊后端有一比丘。后室后壁为涅槃台,盛放世尊涅槃塑像,塑像壁画均已不存。涅槃台对面,亦即后室前壁位置留有三排壁画。上排壁画,即横券顶靠近后室前壁的区域,为天人护法之行列(图1)。中间为一排佛塔,其下壁画大面积剥落。下排亦残损,遗留数个捧塔人物。[1]43-49

上排壁画,学界辨识出梵天和帝释天。梵天螺髻,身着白色,帝释天头戴王冠,身披璎珞。他们位于画面中心,双手合十,相对而立,以示其走在礼拜荼毗的天人前列。其余几位天人跟随在梵天和帝释天身后,亦即此列人物的左右两侧。这些人物颇多残损,尚可辨认出短袍边缘露背旗,以示戎装。他们应该是常常在涅槃图像“举哀天人”中出现的四大天王。

中间壁画,《森木塞姆石窟内容总录》记述:“原浮塑荼毗,浮塑部分剥落,残存2个原先用于插木橛的凿孔。上方绘火焰纹和舍利塔。”[2]66

下层壁画,数个捧塔人物之中,居中者为一王者。王者面部毁坏,但赤身佩戴璎珞、双手捧塔的恭敬姿态保留了下来。王者身后一人,略为低矮,亦配头光。

图1 森木塞姆第32窟梵天帝释

图2 森木塞姆第32窟捧塔王者

图3 森木塞姆第32窟罗刹捧塔局部

[作者简介]任平山(1975~),男,江西南昌人,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丝路北道佛教艺术及其影响的个案研究”(19YJA760049)。从其发髻两边的圆形发饰及肩部衣着,大体可以辨识为女性。她的双手保留下来,手上无塔。从身姿判断,应该是双手合十跟随王者的后妃(图2)。在他们身后,壁画出现两个平行悬浮于半空的人物,小腿后弯,足部上翘。他们双手捧塔,从王者身后飞离(图3)。

下层壁画,我们过去辨识为“帝释请佛牙舍利”。中间王者,一般比定为获取佛牙舍利后回到天宫供奉的帝释及妃。双手捧塔飞离王者之人,学界略有分歧,或比定为盗取佛牙的捷疾罗刹和追回舍利的护法神将韦陀,或比定为隐身盗取佛牙的两个捷疾罗刹。故事见于唐代若那跋陀罗译《大般涅槃经后分·圣躯廓润品》:

尔时,帝释持七宝瓶及供养具至茶毗所,其火一时自然灭尽,帝释即开如来宝棺,欲请佛牙。楼逗即问:“汝何为耶?”答言:“欲请佛牙,还天供养。”楼逗言:“莫辄自取,可待大众,尔乃共分。”释言:“佛先与我一牙舍利,是以我来,火即自灭。”帝释说是语已,即开宝棺,于佛口中右畔上颔取牙舍利,即还天上,起塔供养。尔时,有二捷疾罗剎隐身随释,众

皆不见,盗取一双佛牙舍利。[3]910

捷疾罗刹盗取佛牙之事,发生在荼毗前后。森木塞姆第32窟相关图像,刚好绘制在荼毗下方,画面中手捧佛塔的王者视为取得佛牙带回三十三天供养的帝释天,身后罗刹偷窃得手后迅速飞离,次序、情节均合文本。这种比定不乏合理之处,但也留下几个细节有待阐释。

其一,手捧佛塔之男性王者,与同壁上方举哀天人中的帝释天形象差别较大。

其二,捧塔罗刹不止二人。在图3黑白两个罗刹下方,壁画残留一个同类佛塔,塔下有一黑色手掌。此处当有第三个黑色罗刹捧塔飞行。此外,在图2捧塔王者前方,壁画尚存一只脚心朝上的脚掌。如前所述,两个夜叉表现为身体平行于地面、脚掌向上的飞行姿态。王者面前的这只脚掌当与此同。由此推测,原来在捧塔王者身前也绘有罗刹飞行。这样一来,森木塞姆第32窟此铺壁画残存不大的面积中,捧塔罗刹数量不低于四躯,原画也许更多。罗刹飞行方向以捧塔王者为中心,前后展开。如是,罗刹数量和飞行方向在画面中构成的叙事,很难匹配罗刹盗佛牙故事。

其三,图3两个飞行罗刹的下方,还有一人,白色皮肤,高举一臂。偷盗佛牙故事中未能找到对应情节。

笔者重新核对佛经文本,现将捧塔王者比定为阿育王夫妇,捧塔飞行者比定为夜叉,举臂人物比定为比丘耶舍。壁画内容当为阿育王修八万四千佛塔之事。

阿育王(Asoka),或译为阿输伽、无忧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统治者。传说他前半生暴虐嗜杀,统一印度,后半生皈依佛教,大力弘法。历史学界以为大约公元前3世纪,吠舍在孔雀王朝的工商业活动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社会地位,他们和刹帝利阶层都对以婆罗门为既得利益者的阶级固化心怀不满。为了维护统治、促进和谐,阿育王选择支持这些新兴社会力量所拥戴的佛教。[4]33

虽然也支持耆那教等其他宗教,印度考古发掘出阿育王为佛教树立的狮头石柱及石刻诏铭,佐证其对佛教的支持更为突出。他在华氏城组织僧团第三次结集,并派出传法者北上阿富汗,南下斯里兰卡。在阿育王的时代,佛教四面传播辐射,影响范围远远超过世尊活动的恒河流域。

作为历史关键人物,阿育王事迹在南亚及汉地佛教文献中广泛流传。其生平些许细节,各经文本描述不一,但他敕建八万四千佛塔之事,大抵为佛教各部认可。《杂事》载世尊涅槃荼毗后,诸国八分舍利:第一分与拘尸那城;第二分与波波邑;第三分与遮罗博邑;第四分与阿罗摩处;第五分与吠率奴邑;第六分与劫比罗城诸释迦子;第七分与吠舍离城栗姑毗子;第八分由摩伽陀国行雨大臣带回给阿阇世王。此外,突路拏婆罗门将原来装量舍利的瓶子带回本聚落,起塔供养。复有摩纳婆名毕钵罗,没有分到舍利,唯将荼毗所余炭烬带回供养。这样一来,世尊涅槃后,赡部洲建造了十座佛塔,八塔供养佛舍利,第九为瓶塔,第十为炭塔。此外,还有四颗佛牙,一在帝释天处,一在犍陀罗国,一在羯陵伽国,一在阿罗摩邑海龙王宫,亦各起塔。

综上所述,除佛牙、舍利瓶、炭烬之外,如来舍利总共有一硕六斗,分为八份。七份在赡部洲,其中第四份阿罗摩处所得之者,在龙宫供养。

时波咤离邑无忧王(阿育王),便开七塔,取其舍利,于赡部洲广兴灵塔八万四千,周遍供养。由塔威德庄严世间,天龙药叉诸人神等咸皆恭敬尊重供养,能令正法光显不灭,有所愿求无不遂意。[5]402

苻秦昙摩难提译《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讲述阿育王之子法益崇佛,阿育王赐之领土,包括龟兹、于阗等地。

阿育王闻,喜庆欢悦,和颜悦色告耶奢曰:吾获大利,其德实显。法益王子以理治化,率以礼禁,导以恩和。人民之类莫不戴奉。今当分此阎浮利地。吾取一分,一分赐子。使我法益,长生寿考,治化人民,如今无异。新头河表,至娑伽国,干陀越城,乌特村聚,剑浮、安息、康居、乌孙、龟兹、于阗,至于秦土。此阎浮半,赐与法益。纲理生民,垂名后世。[6]172

由于孔雀王朝历史领地未尝扩张至葱岭以东,上述传说学界一般不予采纳。但阿育王故事无疑在龟兹壁画中留下影响。森木塞姆第44窟券顶菱格中绘有“阿育王施土”。

《杂阿含经》载:

世尊顺邑而行。时,彼有两童子,一者上姓,二者次姓,共在沙中嬉戏。一名阇耶,二名毗阇耶,遥见世尊来,三十二大人相庄严其体。时,阇耶童子心念言:“我当以麦麨,仍手捧细沙,着世尊钵中。”时,毗阇耶合掌随喜……尔时,世尊告阿难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诸佛无有因缘亦不发笑,我今笑者,其有因缘。阿难当知,于我灭度百年之后,此童子于巴连弗邑统领一方,为转轮王,姓孔雀,名阿育,正法治化,又复广布我舍利,当造八万四千法王之塔,安乐无量众生。”[7]161

森木塞姆第44窟菱格,绘世尊持钵而坐,前方有二男童。一童伏地,另一童子站于其背,持物放入佛钵(图4)[8]125。壁画表现了阇耶童子将沙土当作食物施舍佛陀时戏剧性的一幕——小儿身矮,不能够到佛钵,遂攀爬伙伴而上,世尊笑纳。

佛经文献中,阿育王皈依过程曲折。他一度模仿地狱,建造酷刑场所,治国血腥恐怖。有一比丘误入其中,知不久将死,勇猛精进,坐禅息心,乃至觉悟神通。铁镬油薪烧煮比丘,火终不热。开铁镬盖,见彼莲花上坐。阿育王闻之来观,见比丘身升虚空,示种种变化,于是敬信忏悔,拆毁人间地狱而改建佛塔。

《杂阿含经》载:

时王欲建舍利塔。将四兵众至王舍城,取阿阇世王佛塔中舍利,还复修治此塔与本无异。如是取七佛塔中舍利。至罗摩村中,时诸龙王将是王入龙宫中。王从龙索舍利供养,龙即与之。[7]165

阿育王获得舍利之过程,其他佛经演绎出复杂的传奇。龙宫取舍利一节,《阿育王传》谓阿育王怜悯龙王,留其舍利未取。

(阿育王)便诣王舍城取阿阇世王所埋四升舍利,即于此处造立大塔。第二第三乃至第七所埋舍利悉皆取之。于是复到罗摩聚落。海龙王所欲取舍利。龙王即出请王入宫。王便下船入于龙宫。龙白王言唯愿留此舍利听我供养,慎莫取去。王见龙王恭敬供养倍加人间。遂即留置而不持去。[9]101

前引《杂事》云阿育王取七塔舍利,与之相合。

阿育王将所取舍利按照人口数量分配,平均分散领地各处,起塔供养。《杂阿含经》载:

时王作八万四千金银、琉璃、颇梨箧盛佛舍利。又作八万四千四宝瓶,以盛此箧。又作无量百千幡幢伞盖。使诸鬼神各持舍利供养之具,勅诸鬼神言:于阎浮提,至于海际,城邑聚落满一亿家者,为世尊立舍利塔。[7]165

以上文本对于佛塔修建者,只泛泛地说“勅诸鬼神”。《阿育王传》《阿育王经》则明确谈到舍利塔为夜叉所造。[10]134《阿育王传》谓:“一舍利付一夜叉,使遍阎浮提,其有一亿人处,造立一塔。于是鬼神各持舍利四出作塔。”[9]101

文本和图像对读,阿育王令夜叉四出作塔,较之捷疾罗刹偷佛牙,更符合森木塞姆第32窟壁画内容。首先,佛牙实际为舍利之一种。龟兹石窟所有“八王分舍利”图像,诸人均手捧舍利盒。盗取佛牙舍利,当亦如此。然壁画中夜叉均手捧佛塔。其次,如前所述,原壁画夜叉当不少于四名,乃至更多。其飞行轨迹亦非背离王者,而是以王者为中心,四向散开。这更符合阿育王敕令夜叉“四出作塔”之景。

最后是图3画面一侧的举臂人物,光头,无璎珞装饰,裸右肩。虽然身体下部残损,仍可判断为一比丘。《杂阿含经》记载阿育王建八万四千佛塔时,比丘耶舍参与其中。

时巴连弗邑有上座,名曰耶舍。王诣彼所,白上座曰:我欲一日之中立八万四千佛塔遍此

图4 森木塞姆第44窟阿育王施土

阎浮提……时彼上座白王言:善哉大王,克后

十五日月食时,令此阎浮提起诸佛塔。如是乃

至一日之中立八万四千塔。世间民人,兴庆无量,

共号名曰法阿育王。[7]165

耶舍告诉阿育王,十五日后月食之时,可令夜叉起诸佛塔。梁僧祐《释迦谱》传抄此说。但《法苑珠林》所抄,谓“剋后十五日日正食时,令此阎浮提一时起诸佛塔”。[11]578《阿育王传》则强调了日食发生的原因:“上座答言:‘善哉善哉,王若欲得一时作塔,我于大王作塔之时以手障日,可遍勅国界,手障日时,尽仰立塔’。于是后即以手障日,阎浮提内一时造塔。”[9]101壁画中比丘高举右臂,手掌遮挡着一个圆形物体,内部充满放射状线条。克孜尔第38窟、新1窟券顶中脊所绘太阳(图5)[12]89,与之一致。可知森木塞姆此画正是再现“耶舍障日”之景。

耶舍以手障日,制造日食(或月食),诸夜叉得便在一日内安放四万八千舍利塔。由此神迹,阿育王恶名消灭,天下皆称为“正法阿输伽王”。但在山东长清灵岩寺塔[13]69及福建泉州开元寺东塔之宋代浮雕[14]284-289中,耶舍“以手障日”变成“舒指放光”。南宋《佛祖统纪》《释门正统》《释氏通鉴》,元《释氏稽古略》等晚期汉地编撰材料也反映了这一变化。文献中,耶舍所起作用不是遮挡光线,而是释放光线。如《佛祖统纪》云:

阿育王取佛舍利,夜役鬼神碎七宝末造八万四千塔。尊者耶舍,舒指放光八万四千道,令羽飞鬼各随一光尽处安立一塔,于一日中遍赡部界,在震旦国者一十九所。[15]318

贾应逸将森木塞姆第32窟归属于龟兹早期(4—5世纪)。[16]5保守地看,壁画不晚于唐代。作为这个主题的早期形态,它会成为阿育王图像研究的重要参考。然而,壁画的重要性不仅于此。森木塞姆“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壁画并非龟兹美术之孤例。克孜尔第114窟左甬道外侧壁,靠近主室之一角残存小块壁画,残存三个手捧宝塔的人物(图6)。格伦威德尔在其考古报告中描述:“在左侧回廊的外壁上,我们尚能看到一个留着小胡子的男子头部,手中举着一个小佛塔。他后边有一个灰头发、尖耳朵、白肤色的金刚,手中也举着一佛塔。金刚后边又有第三个男子,黑肤色。”[17]191-192尖耳朵在龟兹图像谱系中代表较为低级的神祇。虽然金刚常常长着一对尖耳,但他们一般戴冠穿甲,庄严威武。克孜尔壁画中捧塔人物皆头发蓬松,耳朵尖长,面貌丑陋,当为罗刹之属。夜叉捧塔位于画面上端边缘,和森木塞姆构图一致。第114窟后甬道绘涅槃、荼毗和第一次结集。外甬道此画按照佛传顺序,当属“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

图5 克孜尔第38窟券顶太阳

图6 克孜尔第114窟夜叉捧塔

图7 克孜尔第163窟夜叉捧塔

克孜尔第163窟右甬道内侧壁绘制八个夜叉,手捧佛塔(图7)[18]90。以此类推,当也属于同一主题。但是,第163窟此壁图像保存完整,阿育王形象不在夜叉当中。壁画对角,亦即第163窟后甬道右侧外壁,绘有王者夫妇站立弹琴之像。[19]176学界通常将此夫妇像比定为乾闼婆王。笔者以为,他们为阿育王夫妇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克孜尔第80、178、179窟未见夜叉捧塔,但涅槃焚棺图的一侧为帝释天和梵天立像,另外一侧为王者夫妇立像。森木塞姆第32窟后室上下结构的空间叙事,似在上述中心柱窟后室呈现为左右结构。龟兹中心柱窟后室是石窟图像程序的高潮,也是龟兹佛学理念的极点。世尊涅槃图头部绘制人世间的王者,反映了龟兹社会对于转轮王降世的期待和投射。石窟后室其他壁画,或亦与之相关。①任平山《试论克孜尔中心柱窟后室王者立像》,论文在2018年7月19日北京“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暨克孜尔石窟与丝绸之路研究学术研讨会”宣读,待刊。

猜你喜欢

舍利佛塔王者
经年守护,静待“王者归来”
谁是王者
跳跃王者
佛塔画(大家拍世界)
三朝高僧传中的舍利描写
天然佛塔
长沙窑瓷器上的佛塔装饰
阅读理解两则
何谓[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