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多因素影响分析及预防方案

2019-06-27桑海燕魏仲航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感染率无菌导管

桑海燕,邱 俊,魏仲航*

(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130033;2.空军航空大学门诊部)

心脏监护室(CCU)是收治危重心脏病患者的特殊病房。近年来,中心静脉导管(CVC)已广泛应用于CCU,通过CVC对患者进行药物注射、血液透析、静脉营养支持等方面的治疗[1,2]。由于CCU中的患者机体免疫力较低,部分患者心功能不全,各脏器会发生并发症,住院时间一般较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不断上升[3],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本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本院CCU并接受CVC的6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脏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案,为预防和治疗CRBSI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本院进入CCU并接受CVC的684例患者。纳入标准:CCU治疗≥2 d且未发生CRBSI;进入CCU治疗前或置管前无感染;病历资料完整。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由研究人员记录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的性别、年龄、置管日期、CVC的类型、CVC的腔数、置管的部位、置管的操作者、置管的地点和导管留置的时间等可能影响CRBSI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人员每天到CCU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置管情况,监查置管后的护理。当患者出现可疑CRBSI时,通知负责该患者的医生及时留取标本进行血培养,确认存在CRBSI时应立即拔管。

1.3 CRBSI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任意一种情况即可诊断为CRBSI:①置管部位出现脓液或蜂窝组织炎;②置管部位皮下路径出现疼痛性、弥漫性红斑;③发热(>38℃)或者出现寒颤等感染表现,局部有压痛,无明确感染源;④置管部位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从导管尖端和置管部位血培养出同种细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若P<0.05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及 CRBSI发生情况

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684例患者中,男性405例,平均年龄(62.3±17.9)岁;女性279例,平均年龄(64.5±16.8)岁;共有71例患者发生CRBSI,CRBSI的发病率为9.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χ2=7.255,P=0.027<0.05)、置管操作者(χ2=8.800,P<0.01)、置管地点(χ2=10.766,P<0.01)、导管留置时间(χ2=19.510,P<0.01)、三腔导管发生感染率最高为21.74%,三腔管发生感染明显高于双腔管和单腔腔管,而双腔管和单管比较无差异。CVC腔数(χ2=11.235,P<0.01),为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1。

2.2 CRBSI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60岁(OR=5.179;95%CI,4.233-6.258)、CVC留置时间>6天(OR=9.656;95%CI,7.928-12.563)、置管者操作不熟练(OR=4.112;95%CI,3.334-5.128)、置管地点在病房及其他(OR=5.249;95%CI,4.283-6.456)、CVC腔数(OR=5.098;95%CI,4.213-6.154)会增加CCU患者CRBSI的发生率。见表2。

表1 CRBSI相关因素及感染率分析

表2 CRBSI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患者的年龄

患者的年龄与CRBSI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次研究发现高龄患者的CRBSI感染率明显高于低龄患者,高龄患者是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高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衰退、抵抗力差、长期使用抗生素所致,且大部分高龄患者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4],住院时间延长,CRBSI感染率也随之上升。告知患者CVC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CVC的认知水平和置管期间护理的依从性,是预防CRBSI的重要前提。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和锻炼计划,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必要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缓解心理压力也有助于预防CRBSI。

3.2 CVC留置时间较长

相关研究发现[5,6],CRBSI感染率与CVC留置时间呈正相关,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CRBSI感染率越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VC留置时间时间>6天是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这是因为在CVC置管后1-2 d会出现纤维蛋白[7],随着CVC留置时间的延长,纤维蛋白不断沉积,最终形成纤维蛋白鞘,并包裹保护细菌等微生物不被人体宿主细胞和抗菌药物破坏[8],并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场所,更容易发生细菌定植。同时,每天对导管的维护操作也增加了细菌进入人体的机会,使CRBSI的发生率上升。研究显示[9,10],在治疗和护理操作中,病原菌从CVC进入体内,迁移到生长繁殖约需要1周时间,因此,置管1周内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若不再需要置管治疗时,尽快将CVC拔出,缩短CVC的留置时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置入,这样才能有效预防CRBSI发生。

3.3 CVC腔数

患者的置入CVC腔数与CRBSI的发生密切相关,CVC腔数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某些针管表面不规则易引起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乙酸钙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某些微生物粘附,应用多腔导管有可能会增加感染CRBSI的发生风险,多腔导管可增加每一腔的感染机率。相关研究显示,多腔导管感染率高于单腔导管。Dobbins B M等[10]报道25例曾留置三腔导管(TLC)的CRBSI病例,导管的培养结果显示,仅1个管腔检出细菌者l 0例(40%),3个管腔均检出细菌者5例(20%),本研究中三腔导管发生感染率最高为21.74%,三腔管发生感染明显高于双腔管和单腔腔管,而双腔管和单管比较无差异。CVC腔数(χ2=11.235,P<0.01),为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

3.4 置管者操作

置管者规范化操作的熟练程度与专业性、对CRBSI相关知识的了解均可影响CCU中CRBSI的发病率。研究发现[11],大部分护士未接受过CRBSI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医院没有设立CRBSI防控制度,对CRBSI的防控并不了解,缺乏感染控制意识,置管过程中护士经验不足,无菌操作不当,导致CRBSI的发生率上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置管者操作不熟练也是导致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为CVC留置是一种创伤性侵入技术,置管者操作不熟练,置管时间延长,对局部组织、血管及黏膜造成更严重的创伤,发生局部感染的概率越高[12,13]。因此,应加强医护人员CRBSI相关知识的教育并进行培训考试,同时由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人员进行置管,减少局部组织的损伤,若3次置管失败应更换置管部位进行。

3.5 置管地点

置管地点与CRBSI的发生存在关联。本研究结果显示,置管地点是CRBSI的危险因素,在手术室内进行CVC置管的患者CRBSI发生率明显低于在病房及其他地方置管的患者。这是由于手术室环境较清洁、置管操作时执行最大无菌屏障的保护有关,能有效减少置管过程中的细菌污染。同时在手术室中,麻醉师置管熟练也会降低CRBSI的发生率[14]。因此,在病房及其他地方进行CVC置管时,尽可能选择环境清洁、人员流动较少的地方。进行置管时时还需执行最大无菌屏障,要有严格的消毒和隔离制度。置管者洗手后,应戴口罩和保护帽,穿无菌隔离衣,戴无菌手套,对患者置管部位皮肤清洁消毒。

综上所述,高龄患者、CVC留置时间较长、置管者及置管地点是导致CCU中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需要定期对置管者进行CRBSI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使置管者熟练掌握置管操作技术、置管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并了解CVC置管后的日常维护,才能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感染率无菌导管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追溯系统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阜阳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