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舞剧创作的一些思考

2019-06-26曹晨霄

艺海 2019年5期
关键词:层次感节奏感多样性

曹晨霄

〔摘 要〕在现实题材舞剧的前提下,剧本的设计应当尽量贴合编导的思想阅历、戏剧经验与个性气质,关怀个体命运。在叙事结构与技巧上,除了常规线性的叙事手法,还可以借鉴文学、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有多方面的尝试。在编创过程中要更多地探索富有创意的形式感,呈现出更有深度的意境。舞剧的演出过程中,布景、音乐、道具以及舞者的动作、表情等都要兼顾舞剧的叙事性与艺术张力,对整体的层次与节奏也要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关键词〕舞剧创作;多样性;意境;层次感;节奏感

一、对当代舞剧创作的思考

舞剧,是以舞蹈、戏剧,音乐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表演形式,舞剧在中国的发端大致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中国八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一代代优秀的舞蹈工作者和大量的优秀舞剧作品,尤其是以历史题材为基础的古典民族舞剧成就可观,为我们当下的舞剧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当今的娱乐形式已十分丰富,观众对舞剧创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当下的舞剧创作在学习传统创作理念、借鉴以往经典作品手法的基础上,也应当关注当今艺术发展的前沿理念,并且更为用心地观察生活,才能创作出贴近人心,满足当下观众审美需求与心理诉求的舞剧作品。纵观当代舞剧创作的繁荣景象,笔者发现更多的都是历史题材作品,当代题材作品涉足尚少,站在历史的角度固然可以弘扬和致敬中华璀璨的历史文化,但作为当代舞蹈工作者,我们应当给予现当代题材这个相对的创作空缺更多关注。如何创作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反映当代社会现实,是当代舞剧创作者的主要任务。

笔者认为,就创作现实题材舞剧而言,首先剧本的设计不能太过程式化,主题也要区别于集体意识形态塑造的符号型人物或事件,更多关注个体意识,从现实生活中找到贴近人心的剧情主题,如习主席在14年文艺座谈会所言“人民群众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有了好的剧本,其次要关注的是更具创意的表现形式,舞剧艺术在笔者看来除了技术之外,用富有智慧的表现手法,最终带给人新颖又美妙的享受,是最要思考钻研的。舞剧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这种智慧的表现手法体现在具体方面便是独特的形式感,当这种形式感与观众产生强烈共鸣时,它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将观众的情绪牢牢吸引,不断放大。有了好的内容与形式,最后在整体表现方面还要掌握好层次和节奏感,舞蹈艺术有它特定的规律,如果说层次是一个空间概念,那节奏就是时间概念,情绪的递进需要一个合适的节奏,将这两方面也表现到位,才能最终呈现出一部好的艺术作品。

二、舞剧创作思考的具体方面

1.剧本选材的感想

现实是艺术灵感的源泉,好的艺术一定是扎根在其所处时代背景的土壤之中的。就当下的中国舞剧创作而言,大量的题材集中于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文学作品等,但总站在历史的角度难以对现实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是当代创作者更要去思考的方向,艺术对现实的关切也是不可或缺的。

很多舞剧编导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他们从热点问题、社会事件、平凡人生中搜集素材,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上海歌舞团精心打造的舞剧《朱鹮》便是其一。这部舞剧的主题是以国际珍稀保护鸟类朱鹮为线索展开的,上篇着力展示古人与朱鹮和平共处的场景,如一幅世外桃源的水墨画,美不胜收。下篇中,随着人类社会的推进,自然环境的严重恶化导致朱鹮濒危。整部作品正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侵害,通过美好事物的失落与寻回,把环境保护的理念传达出来,在舞剧的表达中,环保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与真善美共同存在。舞剧《朱鹮》从环保角度入手,表现人与动物休戚相关的命运联系,呼吁人们关注这些美好生物的生存,创造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环境,在选材立意上跨越了文化的差异,使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人都能轻松的理解它的主题,因此便成为一个跨越了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的具有国际性和文化普适性的作品。

如大多数的传统舞剧一样,《朱鹮》的剧情展开也是以男女主角的爱情为线索,但在这部舞剧中,爱情跨越了物种的限制,一种万物平等的理念贯穿其间。只有心存万物平等的理念,才能真正去思考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存关系,并为此而做出努力。正如《人民日报·艺术评论版》所评论:“将人和鸟置于平等的情境。这种处理打破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局限,让所有的生命得到同等尊重。”一部艺术作品,对人类文明探索的高度与深度,所承载的人文关怀与社会导向意义的深远,是其能否成为经典之作的基础。

很多重要的社会事件,是社会发展变迁中的直观体现,其中有很多值得表现的主题,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与表现方法,都能创作出很好的艺术作品。2009年有着千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开始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举动成为杭州歌剧舞剧院创作舞剧《遇见大运河》的契机,而作品最终能够大获成功则取决于创作者的运河情愫与对这一题材的巧妙呈现。舞剧以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为主体,大运河本身并不适合在舞剧中呈现,但是编导非常巧妙地将其转化为一滴水,这里面既有舞剧舞台呈现的需要,更透露出中国古典哲学的智慧,一滴水可观沧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主阴,也是女性的象征,因此象征运河历史与灵魂的一滴水便成为舞剧中的女主角,而男主角则代表着现实中的我们。这一滴水带我们探寻了运河两岸经济、政治、文化的兴衰枯荣,男女主角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相知、相恋,传达出人与水、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感情。

舞剧关注的重点——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历史故事,归根结底都是人的生活与情感。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个体的“自我意识”日益觉醒,艺术创作的思路也应当顺势转变,从关注圣人、英雄转向关注平凡的小人物。所谓时代,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所构成。关注个体命运,并非降低格局,而是要“见微知著”,通过对个体命运的描绘折射出时代影像,以看似琐碎的故事呈现时代的风云变幻。当然这对创作者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有社会学的想象力与洞察力,打破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屏障,在“自我意识”与“社会通识”之间找到平衡点。上海歌舞团创作的另一部当代题材舞剧《一起跳舞吧》,就把视角对準了都市里一个普通的白领。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日复一日,永无休止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渐渐把他变成木讷的机器。但是舞蹈大会,点亮了他的生活,让他的生活重新变得多姿多彩,充满活力,这样的设定,贴近生活,既真实又不乏浪漫色彩。这个白领的身上有着无数都市上班族的身影,能够轻松地把观众代入其中,而舞蹈这个并不遥远的梦想又迅速点燃了潜藏在你我内心深处的激情。

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自我”也是艺术创作的立足之本,剧作的内涵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创作者的个体生存经验,是创作者生存环境、文化背景、关注点与内心感受等的总和。如果没有足够的人生积累、独到的历史视角、准确的价值判断,就很难支撑起对宏大叙事的把握,容易陷入空洞、套路化的窠臼。相反,创作现实题材舞剧作品,从创作者自身的阅历出发,将着眼点更多的落在鲜活的个体命运上,把主题控制在创作者能够把握的层次,反而更能够取得好的效果。《一起跳舞吧》以普通人为主角,他们看起来只是微不足道的个体,背后隐藏的却是庞大的与他们有着同样境遇的社会群体。他們很平凡,生活中、工作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也会沮丧、会崩溃,但是他们仍怀揣梦想,努力地生活。

2.叙事结构的多样性探索

罗伯特·麦基认为“故事讲述是对真理的创造性论证。一个故事是一个思想的充满活力的证据,是将思想转换为动作。故事的事件结构是一种手段,你首先通过它来表达你的思想,然后再证明你的思想,而且绝不采用任何解释性的语言。”故事是思想的载体,而结构是表达思想、证明思想的手段。原中央芭蕾舞团团长李承祥曾说:“如果说主题是作品的灵魂,那么结构就是作品的骨架和内部构造。艺术家通过结构,把表现生活和作品内容的各种手段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戏剧结构可以说是联结形象的各种方法和展示形象的各种手段的总合。”

《天鹅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经典的芭蕾舞剧之一,被诅咒的公主变作了天鹅,唯有王子的真爱才能破除魔法将她还原人形。在不同的编导手中,《天鹅湖》的结局也各有差异,或王子与公主双双殒命,形成悲剧式的结尾;或天鹅恢复人形,王子救起公主,爱情终究战胜了邪恶。无论悲剧还是喜剧结尾,大多数的版本都遵循着王子公主的爱情主线。但是在马修·伯恩的男版《天鹅湖》中,虽然沿用了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却把其中的天鹅全部变成了男性,并且大幅度修改剧情,王子不再是原来版本中的拯救者,而是被拯救者。他虽然物质上锦衣玉食,实际上却只是个被操控在别人手中的木偶,情感诉求得不到满足,内心十分敏感、脆弱,最终失控,为爱殉情。该剧对男女之间情感关系的思考与诠释是非常现代性的,人物性格丰富,区别于传统舞剧中的非善即恶,情节的设计也是视角独到,不光有类似戏剧式的街角舞厅演绎,也有观看戏剧的戏中戏桥段,这些全新的角度,不但令人物更加真实而鲜活,也让剧情更加引人入胜。对主角性别与性格的颠覆,并没有削弱故事的美感,反而男性在饰演天鹅时,展现出了更有力量的美。剧中的爱与矛盾,也更加激烈,编导运用一种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强化了故事的矛盾冲突,让整体节奏更为动人心弦。

前文讲过,结构是一系列逻辑的总和。传统舞剧叙事手法中,情节结构总是遵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单一逻辑,起、承、转、合都在一条线上发展。事实上,一件事情的发展,往往存在着无数的可能性。假设所有的可能性同时行进,每个选择都创造了无数个新的岔道,一个微小的事件最后能够蔓延成一个宇宙。这样的思路使得舞剧创作在剧情设计方面可以有更多的探索。笔者曾有过拍摄舞蹈短片的想法,设想剧情在发展的某个节点暂停,以一种游戏性的互动方式让观众来决定剧情的走向,在下一个节点还可选择刚才的另一条分支或下一个走向。当然这样的设计要考虑周期和成本,如条件允许,这种方式可以产生非常新颖的舞台表现形式以及丰富的互动性。在剧本的设计方面,电影因为便利的手段,使得它远远走在舞台表演形式的前面,但舞台表演的优势是现场感与即时性,在时间和空间的同步性上这是电影做不到的,因此很多优秀电影的剧本都可以是舞台作品的借鉴,比如著名的《劳拉快跑》和《明日边缘》都是一种循环式的剧情发展,但每次循环都是新的分支,这样的处理会令观众产生强烈的期待感。

舞剧的叙事策略首先要尊重舞剧本身的特点,但也可以从小说、电影、话剧等其他艺术门类中汲取灵感,启发出独特巧妙的叙事方法,加上后期表现形式上的高超手段,一定能创作出结构更加多样性的好作品。

3.形式感产生意境

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它是形神情理得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当富有创意的形式感呈现时,便会产生令人遐想的意境。法国舞蹈编导家让-乔治·诺维尔曾说“不要为难度而牺牲情趣”。当代的舞剧表演中,常有追求场面的热闹,或者过于炫耀技巧,在表达手法上太过于直白,显然就是为难度而牺牲了情趣,牺牲了舞剧的意境。

意境是如何产生的 特定的形式感会构成独特的意境,这种形式感可能存在于通过舞蹈动作、舞美设计或叙事结构中。舞剧的形式感,便是立足艺术真实的基础上,把舞剧的关键元素进行删减、增益、重复、夸张,从而呈现出独特的形式特征,引发画外之意。

利用舞台设计的辅助,通过舞蹈的动作等营造形式感,创造意境,这在舞剧中是很常见的手法。皮娜·鲍什的《春之祭》中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舞台一定让现场的观者印象深刻。她接受采访时也曾强调对舞台设计的看重:“在排《Arien》的时候,我们试过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让整个舞台溢满了水是最后的方案,之前我和罗夫至少有40多张舞台设计的草案。”再比如舞剧《太极图》中的天平片段,舞台上是一个巨大的天平,两位舞者立于天平两端,随着二人前进或后退,天平开始缓缓地左右倾斜,当天平开始旋转之时,无数观众惊呼不已,人们仿佛感受到了宇宙间星辰万物的引力与平衡。

在舞剧的形式感和意境的营造方面,云门舞集的掌门人林怀民堪称高手。台湾已故佛教界著名僧人圣严曾评价林怀民的舞剧《流浪者之歌》,“不但具有宗教的情操,更有高层的禅修意境”。《流浪者之歌》求道者的旅程为题材,从舞台布景到人物动作的设计,都充满禅之意境。舞台布景中的日本“枯山水”的意象,这种日本僧侣用以冥想的庭园景观,使人内心安定宁静。在舞者的动作中,扮演苦行僧的祷告者,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迁,都不为所动,任由稻谷从头上倾泻而下。这种全然无我的境界,或许正是人们对舞剧中禅修意境感受的来源。林怀民的舞剧意境,具有强烈的东方韵味。其另外几部作品中,《水月》以太极入舞,舞者的肢体动作绵长有力;《竹梦》在舞台上种几百株绿竹,竹林中还有手执竹箫的长者;《行草》中用身体来表现王羲之“永”字书写的舞者……无处不在的东方文化元素,与独有的林氏舞蹈动作风格相配合,营造出博大、宁静、空灵的东方美学意境,这与林怀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密不可分。

舞剧之中,情节要写实,意境则用虚笔,二者缺一不可。一味叙事,就少了趣味;一味造境则会显得轻浮。只有虚实相生,真假参半,才能既保证艺术的美,又能不脱离实际,给人真切的感染。用京剧名角盖叫天的话说就是“生活有生活的尺寸,舞台有舞台的标准,两种不可混淆。踩着生活的尺寸,合着舞台的标准,这就叫半真半假,真假结合。”

4.层次与节奏

一部好的舞剧应该像一幅好的画作一样,有着丰富的色调层次,正如诺维尔在他的书信集中所说的:“就算是只表现情欲和恐惧吧,其中又该有多少不同层次的差異需要细微处理啊!该有多少千差万别的笔触!该有多少对比反衬!该有多少渐增和渐减的表达,才能够从这两种感情中描绘出丰富多彩的图画。”在舞剧的表现过程中,文本的框架决定了舞剧的结构,情节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是由细腻的演绎层次所营造的“余韵”,对观者的影响更大更持久。这取决于舞者的舞姿、表情以及相匹配的音乐、布景、道具等全方位的结合。

舞剧中的层次感,包含戏剧情节的层次感与视觉表达上的层次感。戏剧情节的层次感,需要有明晰的故事结构,随着时间线的推移,通过人物关系的碰撞和矛盾冲突丰富故事的层次感,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使故事更显立体真实。而视觉表达上的层次感,则在于舞美设计与舞蹈动作的表现。动作设计上的高中低、大中小,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流动与静止的对比,都可以体现出不同的层次感。

舞剧《千手观音》是在广为流传的千手观音故事的基础上编创而成。故事主角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公主,她为寻找神奇的莲花解救身患瘟疫的父王,最终面对苦海中受难的芸芸众生,毅然献出“莲花”。舞剧的灵感来自表现公主寻找莲花的12幅画,因此也分12幕表现了三公主从人到神的涅槃之路。剧情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随着情节推进,人物逐步升华,至三公主化身观音而达到高潮。这样的层次布局,很像古典的章回体小说,每一章有相对独立的主题,但所有章节又循着一条主线和一定的节奏,起承转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事件。

在视觉表达的层次感方面,军队题材的舞蹈作品无疑最具代表性,例如总政歌舞团的优秀作品《跨越》《士兵与枪》等,将空间的运用,动作与结构的对比体现得十分清晰。舞剧《沙湾往事》逃离的桥段中,屏风的变化也将舞台切割成不同的空间,不仅体现出清晰的层次感,也使得环境的变化更加丰富与多样。

除了层次,好的舞剧还应具有良好的节奏感。这一方面在于叙事过程中的时间控制,即情节推进中的起承转合。另一方面还包括舞者动作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像一个无形的纽带,把许多动作串联起来,体现出最佳的呈现状态。无论是结构还是节奏,其优劣都体现在审美过程中的舒适度,节奏感是在情绪推进和动作设计中的时间线对比,以高度的审美观为参照,在表演的进行中,以怎样的速度对比来表现与衔接,才能最接近地达到编导想要呈现的艺术效果,这便是所谓的节奏感。

广东歌舞剧院创作的舞剧《沙湾往事》,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背景下展开,以广东音乐代表人物“何氏三杰”创作曲目“赛龙夺锦”的历史为基础改编而成。故事关联的层面非常广,既有何柳年、许春伶、何少岩石之间的情爱纠葛,又有沙湾音乐人坚守民族气节反抗外侮的气节;既有广东音乐名曲创作过程的描写,又有让音乐成为中国人不屈精神象征的表达。个人情感与家国命运,音乐创作与民族精神,缠绕在一起。编导能够把握住众多的枝节,并在故事脉络和情感推进的节奏上,处理得十分细腻。故事情节丰富,跌宕起伏,却丝毫没有拖沓,从个人情感开篇,而后逐步升华演变为民族大义,令观众跟着故事的节奏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邢亮导演作品的舞剧《舞·雷雨》是在演员表演节奏上处理上佳的典范,剧中节奏感体现得最有代表性的段落便是樊漪喝药,舞者几次端起药碗又放下,中间也带有一定的舞蹈设计,当她欲拿又止时,其气息与速度的节奏控制每次都不一样,经过无数次的心理斗争,最后终于一饮而尽时。其人物内心的那份纠结与无奈,只有恰如其分的节奏控制,掌握好非常适度的气息、停顿,才能被体现得更加充分。

结 语

文学家经常会提醒自己要打开视野、拓展描写的范围,这样的要求对舞剧同样适用。舞剧的即时性、现场性、抒情性,构成了叙事上一定的局限性,但只要找到合适的表现方式,舞剧能够表现的题材广度上不逊于任何其他的艺术门类。在这一点上,舞剧创作者不应该故步自封,不要让形式拘束取材的方向,而应该让新的表现内容刺激形式的创新,这样舞剧艺术才能不断地更新、发展。 就像《遇见大运河》,编导非常智慧,用一滴水来指代有着悠久历史的运河,再通过一个人物将其表现出来,不仅表现了运河的历史,更赋予了运河以灵魂。这样的选材,也是基于创作者常年生活在运河边的积累。因此对舞剧创作者来说,更多地观察生活,从丰富的生活中汲取更多的灵感,是保持创作激情的有效途径。

题材有大小之分,但那并不是决定舞剧成功与否的关键,关键在于题材所承载的理念。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生活里的一个小切片,只要饱含了人文关怀与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导向,都可以化为一部时代大剧。在创作中,不仅要挖掘传统既有文本的舞剧表达,更要把目光放在当下的社会发展动向、思想变迁、文化潮流等,通过舞剧进行展示、反思,这才是中华文化自我觉醒的有效方式。

在舞剧中,舞蹈与叙事是其构成的两大基本元素,而叙事需要借助舞蹈的形式来完成。舞蹈传递情感,表现矛盾冲突的能力毫不弱于其他形式。闻一多《说舞》一文中曾说:“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在舞剧创作中,除了保持其自身的语言魅力外,要在表现形式上,进行更丰富地探索,找到更加独特新颖又很合适的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舞蹈语言的张力与表现力,这也是其他许多艺术门类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另外在探索过程中,不能为了独特而独特。艺术创作的箴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二者兼得,十分不易。很多创作者一味重视独特性,设计出很多非常异于常规,但却十分自我的形式,只做到了意料之外,以致脱离主题而没有情理之中,两者之间的平衡拿捏,需要创作者反复斟酌推敲,对舞剧创作者的实践能力也是很大的考验。

舞剧作为传达特定理念即时演出的艺术形式,演出效果如何,与受众的接受度息息相关。在创作中笔者发现,我们的艺术创作虽然十分繁荣,但观众的接受层次却有一定的滞后性。尤其是舞蹈的创作形式有时候会超出主流的审美范畴,超前于大众的审美心理范畴。在这一点上,舞剧创作既要考虑到大众群体的普遍审美需求,但也不能放弃对舞剧本身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就十分考验创作者的实践能力了。如果一味追求艺术探索,那么可能导致舞剧想要传达的内涵无法被观者接受,舞剧的社会价值就大打折扣,如果太迁就大众的口味,又容易陷入保守的境地。在舞剧的创作、演出与接受的环节中,舞剧创作者应该是引导者,引导大众的审美趣味,而不是追着观众的口味跑。另一方面,大众的审美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当今社会娱乐形式非常多元,大众的审美总在寻求新鲜感,舞剧创作也要不断地探索、革新,创造多元化的舞台效果,才能抓住观众的兴趣点,把观众留在剧场内。一個艺术门类,其创作者与受众在审美水准上能够保持相应的成长幅度,互为促进,才是一种比较健康完善的生态。

一部舞剧,立意、选材是基础,而从文本到舞台效果的呈现,中间需要经过长时间地反复推敲,实践磨合,最后呈现的效果如何,与叙事手法的设计、富有创意的形式感、层次与节奏的把握都息息相关,无论是作为编导还是舞者,都需要在这些方面多多思量,以创作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舞剧作品。这些都是编创一部好的舞剧需要注意的方面,但真正落实到实施,离不开高度的审美观和不断的实践积累。审美决定高度,能力决定结果。要达到更高的审美高度,大量的观摩学习与思考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观念意识,时常关注业内最前沿的信息动态与理念,不让自己陷入闭门造车的桎梏当中。当编导的创作技能足够成熟后,任何一种表现形式都会被运用得恰到好处,再加上真情实感,一定能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当代舞剧作品。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 【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

[2]李承祥.谈舞蹈编导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3]【法】诺维尔著.管震湖,李胥森译.舞蹈和舞剧书信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4]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编.戏曲舞蹈美学理论资料.武汉市文化局,1978.

[5]李承祥.舞剧结构的专业特征.谈舞蹈编导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层次感节奏感多样性
妙手生画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机制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水磨地区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简单的层次感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
印花新鲜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