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您尊重孩子的物权了吗?

2019-06-26崖柏

妇女生活 2019年5期
关键词:阳阳物权物品

崖柏

别把自卫当自私

【案例1】突然变自私的阳阳

两岁半的阳阳突然变得自私了,不但自己的零食不让妈妈尝,甚至玩具也不让来家里做客的小朋友碰,动不动就嚷嚷:“我的!我的!那都是我的!”阳阳妈很奇怪,以前阳阳不是这样的小气鬼呀,究竟发生了什么?

【分析】宝宝的物权观萌芽了

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只不过是阳阳的物权观萌芽了。所谓物权观,是指拥有自尊自主的意识,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权利,尊重别人权利的意识。2~3岁的宝宝,处于物权观萌芽的阶段,懂得有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并且开始懂得保护自己的东西了。所以,家长不要错怪宝宝,而要有意识地引导宝宝建立正确的物权观。在幼儿期树立正确的物权观,对宝宝的成长大有裨益:

首先,有物必有所有权。宝宝年龄虽小,但也拥有许多属于自己的东西,如玩具、图书、学习用品、衣帽鞋袜、小碗筷、小桌椅、小被子、毛巾、枕头,还有自己的小房间等等。培养宝宝的物权观,让宝宝感觉自己是这些物品的主人,可以增强宝宝的自信心、责任感和自豪感。

其次,培养宝宝的物权观,能锻炼他的独立生活能力。宝宝在整理、摆放、使用、保管物品的过程中,不仅是支配权的体现,更是一种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工作态度、劳动习惯的培养过程。相比其他方法,宝宝在这个过程中接受教育是主动的、愉悦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再次,物权观教育,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让宝宝领会基本的社会概念和社会规则,比如维护自己的权利、尊重他人的物权、懂得分享和借用,有借有还,从而让宝宝融入社会时是一个内心坚定,而且受欢迎的人。

【对策】充分利用宝宝的敏感期

宝宝捍卫自己的物权时,家长千万不要认为这是自私的表现,更不能强行纠正,而应该借机进行物权归属的确认,让宝宝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这是物权观教育的第一步。

帮助宝宝树立正确的物权观,家长首先应该允许孩子自私。因为物权观的确立,是宝宝独立成人的开始。在最初的阶段,宝宝对于物权的理解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甚至会显得非常不近人情,只有经过家长的耐心引导,宝宝才能慢慢走出自我中心的局限,同时保留因拥有物权而获得的自尊和安全感。

强迫分享要不得

【案例2】不懂事的元元

陶女士是个爱面子的人,经常在公众场合让两岁的女儿元元受委屈。比如逛街时遇到同事一家,陶女士让元元与同事的宝宝分享刚买的糖炒板栗,如果元元不肯,陶女士就骂元元不懂事,如果元元还死死抱着装板栗的纸袋,陶女士就会来硬的,把纸袋从元元手里抢过来,递到同事的宝宝手里。当然,元元会用大哭来抗议,但她拗不过妈妈,只能屈服。

【分析】切忌向宝宝传达错误观念

无论要求宝宝分享什么,家长都应该事先征求宝宝的同意。如果宝宝不同意,就一定要尊重宝宝的意愿,告诉对方:“很抱歉,他不同意。”切忌为了顾及面子或显示大方而替宝宝做主,或者强迫宝宝屈服,否则,会让宝宝的物权观产生混乱。

在家里,家长通常会要求大宝让着小宝,还美其名曰“长幼有序”。其实,这样做同样是向两个宝宝传达错误观念。小宝会认为所有东西都是他的,他不需要尊重别人,只要大声哭闹就能达到目的;大宝会感觉自己的利益被侵犯,而且自己无力捍卫,他会怀疑公平规则,怀疑父母对他的爱,并因此受到伤害。

【对策】让宝宝了解物权的概念

引导宝宝建立分享意识,应该等到宝宝3岁以后。当小朋友与宝宝分享食物时,家长应提醒:“小朋友与你分享食物,你高兴吗?”当宝宝点头,再告诉他,“你把食物分给他,他也会很高兴的。”然后就此打住。如此反复几次,宝宝就会尝试把食物或者玩具与小朋友分享了。他知道东西是属于他的,分享的食物会换来小朋友的快乐,分享的玩具还可以拿回来,并因此开始愿意分享。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随时向宝宝灌输“轮流”“借用”等观念。比如说:“弟弟骑木马的时候,你去滑滑梯;弟弟滑滑梯的时候,你去骑木马。”“你可以去借一下叔叔的篮球,但是叔叔走的时候你要还给他。”还可以通过游戏练习分享:家长向宝宝借一个玩具,答应5分钟后归还。5分钟一到,立刻还给宝宝,并表示谢意。经常玩这样的游戏,宝宝就会对分享习以为常,以后遇到小朋友提出类似要求,他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家长一定要让宝宝分辨清楚“借”与“偷”的区别。如果宝宝未经别人允许拿了别人的东西,家长一定要制止,必要的时候要采取惩戒。除此之外,还要让宝宝信守承诺,借东西要及时归还。

维护权利靠规则

【案例3】小霸王霖霖

两岁半的霖霖是家里的独生女,也是爷爷唯一的孙女,所以备受宠爱,在家里说一不二。如果说到物权,那霖霖的物权就是“一切”,包括爷爷的脊背,她想骑就骑。有爷爷宠着,没人敢说一个“不”字。在小区的花園里玩耍,霖霖见到别的小朋友带的零食好吃就拿,见到好玩的玩具就抢,根本不把小朋友的哭闹当回事。霖霖的爸妈经常愁眉苦脸:这丫头长大了可怎么办啊?

【案例4】顺手牵羊的鹏鹏

4岁的鹏鹏经常把幼儿园的玩具偷偷带回家,而且第二天不带回去,被老师批评了好几次。在邻居家玩耍时,鹏鹏看到小朋友有一辆自己一直想买的遥控小汽车,便趁小朋友不注意藏起来带回家。被妈妈发现后,鹏鹏还撒谎,坚称是自己捡来的。鹏鹏妈大为光火,斥责鹏鹏的偷窃行为,吓唬道:“一会儿我打电话让警察叔叔来抓你!”鹏鹏被吓坏了,但也就害怕几天,不出一周,鹏鹏妈准会发现家里又多了几件可疑的玩具。她很纳闷,一个4岁的孩子,顺手牵羊的毛病怎么就改不了呢?

【分析】物权模糊导致行为失当

在家里称王称霸的宝宝,通常缺乏与同龄人互动的机会,一旦进入集体生活,就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物权。作为家长,应该通过物权观教育,让宝宝明确“有些东西是我的,可以随意支配,而有些东西不是我的,不能随意支配”,如果别人不愿意同他分享玩具,他应该接受这种不如意。

宝宝有顺手牵羊的习惯,也是物权概念模糊的表现,自认为喜欢的、想要的就都是自己的。对这样的宝宝,家长万不可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仅仅警告宝宝下不为例了事,而应该抓紧时机实施物权观教育,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给孩子制订规则。

【对策】制订必要的行事规则

家长培养宝宝的物权观,一定要制订相应的规则。规则的第一条,应该是让宝宝懂得“凡事要商量”的道理,并养成习惯。宝宝想要什么的时候,在拿起来之前,要先询问大人可不可以。同时,家长应该鼓励宝宝向家长商量“要什么”,但不必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但一旦答应孩子的要求,就一定要兑现承诺。

规则一旦制订,家长一定要奖罚分明。当宝宝表现好或者有进步时,应该不吝啬夸奖。当宝宝犯错时,也应该及时狠下心来进行惩戒。但这种惩戒应该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情况下进行,可以通过让孩子静坐或者让他失去一件珍贵的东西来让他加深印象,而不能辱骂或者体罚让孩子感到自尊心受伤害,否则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以身作则不可少

在培养宝宝物权观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给宝宝做出好榜样,否则,宝宝的物权观肯定会发生混乱。

首先,家长应该做尊重宝宝物权的有心人。每给宝宝添置一件物品時,都要向宝宝说明:“这是送给你的。”并介绍这件物品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帮助宝宝给新物品找个合适的位置摆放。尽量为宝宝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小角落,放他的小柜子,摆放他的玩具和书籍等。不任意抛弃和挪动宝宝已存放好的物品。当有成人或来做客的小朋友要取用宝宝的物品时,一定要征得宝宝的同意,并做到及时归还。

其次,家长还应该定期帮助孩子整理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存放和取用。整理自己的物品对宝宝很重要,家长不能忽视,更不能代劳,因为培养宝宝管理好自己的物品的能力,是帮助其养成良好习惯,提升动手能力的上佳途径。

除此之外,如果碰到别的小朋友抢夺玩具,当自家宝宝明确表示不愿意分享之后,家长应该站在自家宝宝的一边,温柔而坚定地帮宝宝阻止小朋友的无礼行为,以加强宝宝对这件东西的所有权。反过来,如果自家宝宝想玩别人的玩具,但别人已经明确表示不愿意分享,家长应该告诉自家孩子:“这是别人的玩具,别人有权决定。”如果宝宝要玩大人的相机或者手机,家长应该坚持立场,告诉孩子:“那是大人的东西,小孩子不可以玩。”经过类似有意识的熏陶,孩子的物权观就会慢慢地明晰起来。

和其他方面的教育一样,培养宝宝的物权观,也应该建立在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之上。因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增强宝宝对家长的信任感,从而能更好地遵守规则。如果亲子关系不好,一味地强调规则或者强迫分享,会让宝宝产生危机感,而且会变得不自信。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阳阳物权物品
浅谈公开不充分的判断与审查实践
交换秘密
图画捉迷藏
找物品
创意,源自生活的可爱小物品
事实物权:理论困境与出路
聪明de猴子
物权法定主义的发展与创新
水上乐园迷宫
浅析物权请求权的时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