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之都”建设推进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之刍议

2019-06-25陈慰

图书与情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公共图书馆

摘   要:“文化之都”对于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提高城市文明水准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上,“文化之都”的作用力主要体现在:推动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提档升级,实现公共阅读服务全覆盖;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确立普遍和均等服务理念,更为有效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搭建以“文化之都”为主题的公共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平台,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依托“文化之都”交流,拓展公共图书馆的跨国交流合作,拓展公共图书馆发展空间。

关键词:文化之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2;C91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9006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e Capital is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to upgrade urban competitiveness, and to increase the civilization level of cities. With regard to library, the project cab promote the reformation of facilities and help full service coverage; spread the service area innovate service mode; help to establish the idea of general and equal service and play more effectively the education role. Public library can set up platforms of special resources with Culture Capital as the theme and expan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Key words Culture Capital;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public service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文化与城市竞争力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焦点。越有竞争力的城市,其文化氛围越浓郁、文化底蕴更丰富、文化事业更发达,其城市文化也越具有兼容性,文化魅力和文化吸引力也就越强。如纽约、伦敦、东京和巴黎等世界城市,其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综合竞争力上。对于作为城市“地标”之一的公共图书馆,受到城市文化发展水平的深刻影响,更对城市文化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当前在世界各地盛行的“文化之都”评选,其共同目的是以文化促进城市发展、以文化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以文化的进步实现城市文明的提升。实践证明,无论是已经历35年发展历程的“欧洲文化之都”,还是由我国发起的“东亚文化之都”,从城市文化长远发展的角度,“文化之都”建设在增加城市文化投入、聚合城市优质资源、激励城市文化创新创造能力、吸引各方力量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均积极、广泛、深远的影响。如沃森(Watson D)和普拉图斯(Plattus A J)等认为这种以文化为主要内容带动城市复兴发展的城市评选机制已显现出有利于彰显文化传统、活化文化空间、增进文化融合、提升区域共识、优化社会环境的特点[1]。其为当选城市带来一系列积极的影响也与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维恩·奥图(Wayne Attoe)提出的“城市触媒”等城市发展建设理论有着相似成效。奥图认为,“促使城市结果发生持续的、渐进的再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能够刺激和引导一系列后续发展的要素”[2]。“文化之都”建设正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提升城市品位、打造更具文化魅力城市的重要“触媒”之一,是一张具有较高识别度的城市名片。如英国1990年“欧洲文化之都”格拉斯哥借助当选成功使城市实现了复兴,文化产业、文化事业飞跃发展;又如泉州通过“文化之都+”建設,串起了古城旅游、闽南文化保护、文化产业、公共文化等一系列工作。“文化之都”建设为城市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本文所要研究的是“文化之都”建设对当选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影响。

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文化之都”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公共文化的相关内容是申请、评选“文化之都”的关键性因素和重要内容。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纪念馆等都为“文化之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公共图书馆是一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从机构视角看,公共图书馆具有知识保存、文献信息组织与传递等诸多职能;从用户视角看,实现公民信息的富裕化、参与教育活动和促进个体学习活动是图书馆的三个重要职能[3]。在“文化之都”建设的推动下,公共图书馆跳出了传统的藏书、借阅、参考咨询等活动边界与形式,其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并更加注重对市民文化多样性需求的满足和对城市文化发展的推动。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所承担的社会教育职能,使其在市民的学习、文化氛围的营造、开展终审教育方面有着多重优势[4]。

城市发展与城市图书馆发展间的互动,归根结底是城市发展为图书馆创造了发展环境和需求,反之,城市图书馆又对城市文化的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城市的发展需要城市文化,而图书馆是城市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和载体,城市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图书馆。也正因如此,城市文化建设成为公共图书馆研究中涉及的较多因素之一。王世伟[5]曾以上海为例,认为公共图书馆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品质,营造了没有围墙的“城市教室”,增强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活力;张正、梁伟钧等则梳理出了城市发展与公共图书馆间的互动关系:即公共图书馆从城市发展中获得自身发展的原动力,城市凭借公共图书馆来提升自己的软实力,获得发展的文化助力,且这种良性互动需要政府、市民和公共图书馆共同推动[6]。

事实上,在“文化之都”建设期间,公共图书馆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突显,并以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建设特色文献资源、深度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公益培训、增强跨国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成为“文化之都”文化活动和交流的主要构成。

3   “文化之都”建设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主要举措

3.1    新建+改建,总馆设施设备提档升级

周文杰认为,公共图书馆体系从物理环境上覆盖有信息需求的所有用户,是一项保障公民基本信息权利的制度安排[7]。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中,公共图书馆是“文化之都”城市新建、改扩建数量最多的文化设施之一。从实践成果来看,“文化之都”建设为当选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据欧盟统计,在2000-2017年间的40多座欧洲“文化之都”城市中,有超过一半的“文化之都”城市制定并实施了与图书馆直接相关的各种建设计划。如冰岛雷克雅未克于2001年“欧洲文化之都”当选同年,正式启用了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市图书馆新馆;同年当选的意大利城市博洛尼亚也将一座废弃的工厂改造成为博洛尼亚市图书馆新馆;2009年“欧洲文化之都”立陶宛维尔纽斯新建了一座城市综合研究型图书馆——学术开放和信息交流中心(Open Access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Center),是维尔纽斯作为立陶宛本国首个拥有“文化之都”城市的重要标志;2010年“欧洲文化之都”匈牙利佩奇新建了南多瑙河区域图书馆与知识中心(Regional Library and Knowledge Center),该中心共7层,占地1.31万平方米,内含630个读者座位和380台电脑,是首个对全市公共馆和本地高校图书馆资源进行整合的综合性知识中心,是佩奇在“欧洲文化之都”建设中对城市未来发展和建设最有影响力的成果,更是佩奇打造具有欧洲和国际性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工程之一;对2011年“欧洲文化之都”芬兰古城图尔库来说,其“文化之都”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完善对图尔库市图书馆(Turku City Library)新馆的建设。图尔库市图书馆新馆坐落于图尔库市中心的图书馆广场,由图尔库中心图书馆(旧馆)、图尔库市图书馆(新馆)以及办公大楼三部分构成。由于旧馆面积和服务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因此,图尔库借“欧洲文化之都”筹备之机,于2007年启动了新馆建设工程。新馆的设计集简约、大气、复古和科幻等理念于一体,将“保存”和“传播”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并在2010-2014年间获得了多项欧洲建筑和设计领域的大奖[8]。由于具有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和综合型、多业态的服务,图尔库市图书馆新馆在2011年“欧洲文化之都”活动年期间的到馆率达到了130多万人次,创图尔库市图书馆历年新高,是欧洲地区大型城市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高的典型代表之一[7]。作为2016年的“欧洲文化之都”和“世界图书之都”当选城市波兰弗罗茨瓦夫市在中央火车站内新建的公共图书馆成为了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作为城市图书馆的第11个分馆,其理念是让图书馆不仅服务于本地居民,还为外地游客提供温馨、家庭式的阅读环境。占地580平方米的弗罗茨瓦夫市图书馆在装修上仿造家居式风格,拥有门廊、厨房、客厅和书房,读者在馆内不仅能看书,还能听音乐、享受美食,在艺术品的装饰下,整个火车站也被打造成了一座时尚、现代的“艺术馆”[9];2017年“欧洲文化之都”丹麦奥胡斯拥有北欧最大的公共图书馆——Dokk1。坐落于奥胡斯港口区的Dokk1建设启动于2011年,2015年6月正式开馆,是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性市民生活空间,集图书借阅、阅读服务、市民服务、大型停车场、公共广场等市政服务于一体,总面积3.56万平方米,整个项目预算超过2.8亿欧元,是奥胡斯市有史以来最大的文化设施建设项目[10]。

3.2    延伸+创新,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成网

在不断完成城市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和服务体系的同时,许多“文化之都”城市还创意性地将公共阅读服务延伸至学校、医院、公园、酒店、机场、海滩等公共场所,在服务体系上打破公共阅读服务仅限于公共图书馆之内的“传统”概念。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沙迦市作为1998年“阿拉伯文化之都”、2014年“伊斯兰文化之都”以及2015年的“阿拉伯旅游之都”,始终注重提升城市阅读服务的品质。沙迦在2014年“伊斯兰文化之都”建设过程中,先后投入4千多万美元实施了“知识没有边界”(Knowledge Without Borders)项目,目标是在2008-2016年间,为4.2万个沙迦家庭建设“家庭图书馆”(Home Library)。每个家庭图书馆配备健康、美食、教育、文学、科技等各类图书50本,共计约210万本图书[11]。虽然该项目在近几年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但对于阅读率不高、文盲率较高的阿拉伯国家城市来说,借助“文化之都”建设之机来提升城市公共阅读和全民素养,其意义之深远不言而喻。据统计,截至2017年7月,政府已配备了约100万册图书,成功为2万个沙迦家庭建立了“家庭图书馆”[12]。此外,沙迦市还为学校配备了“流动图书车”(Mobile library)、为医院和诊所配备了“知识书箱”(Knowledge cart)、为城市公园设置了“邻家书屋”(Neighborhood library)、与阿拉伯航空公司合作提供“航空图书馆”(On-board library),并正在建设“酒店图书阅读点”(Hotel library)。值得一提的是,沙迦市已于2017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2019年“世界图书之都”称号;又如,2013年“欧洲文化之都”马赛,在游客和市民首选的度假海滩之一——著名的伊斯特尔(Istres)海边新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沙滩图书馆”(Beach Library in Istres)。虽然这个“沙滩图书馆”目前只有300多本藏书,但仍然配备了一名图书馆员定期为前来沙滩休闲度假的市民和游客提供借阅服务[13]。在我国,泉州在“东亚文化之都”后续的公共文化建设上,以创建第四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推进市公共文化中心、市图书馆少儿分馆、24小时街区图书馆建设。在2017年建成的首家“百姓書房”的基础上,将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建成一批“百姓书房”(市级10家、每个区各10家),打造“15分钟阅读圈”。

除了对公共图书馆总馆的建设和改造工程外,部分“文化之都”还专门实施了对公共图书馆分馆设施的完善工程。如为顺利开展2015年“欧洲文化之都”面对市民的各项公共文化服务,捷克西部城市比尔森实施了“培育城市”(Foster the City)建设和改造项目,其目的就是利用“欧洲文化之都”当选之际,完善比尔森的图书馆分馆设施,新建和改进市民公共阅读点[14]。同时,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小型的社区图书馆建设以及公共文化机构与其他业态的融合也十分值得关注。如英国“文化之都”格拉斯哥和利物浦,社区图书馆积极与教堂、美术馆、博物馆、餐厅、俱乐部、老年中心、幼儿中心、邻里中心等联合建馆,增强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服务能力,其便捷、高效的服务优势,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

3.3    普遍+均等,深度發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公共图书馆体系具有教育功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共图书馆能够自动履行这种职能。范并思指出,由于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图书馆员有高于其他人的道德水平,且公共资金资助的社会服务需要保持服务的公平性,因此从杜威以来图书馆职业所秉持的教化职能被弱化和放弃了[15]。实际上,公共图书馆之所以具备教化职能,是由于其拥有了教育活动赖以开展的信息资源平台和环境。林莉(Linly)、克斯莱克(Kerslake)等学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有文化、有见识、有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公民,是支持个人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理解和民主制度的重要力量[16]。但是从内容上,公共图书馆拥有大量经过整序的知识信息资源,是教育内容社会化的重要载体[17]。

如2011年芬兰的图尔库以“相遇在图书馆”为主题开展了贯穿全年的特色公共阅读活动,其活动总量占图尔库“欧洲文化之都”活动的30%[18]。2016年是波兰第二大金融中心和第四大城市弗罗茨瓦夫的“欧洲文化之都”和“世界图书之都”当选年。弗罗茨瓦夫共有各类图书馆44座、服务点4个、多媒体中心2个[19]。在这一年中,弗罗茨瓦夫将提升城市阅读品质、完善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文化之都”建设的亮点,举办众多与文学有关的活动,邀请了世界各国上百名作家、诗人、学者以及文化相关人士来到这座城市,并在“世界图书与版权日”(4月23日)举办了主题为“欧洲文学之夜”的大型城市阅读活动,多名波兰知名演员聚集在弗罗茨瓦夫市中心,朗读莎士比亚的知名作品。

公共图书馆在“文化之都”期间组织开展大量的公益培训。1998年“欧洲文化之都”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图书馆在当选年期间举办了一系列以城市公共服务部门工作人员为对象的市民公共教育培训项目,以加强公共服务部门工作人员对城市地方文化、政治历史、景点的了解。2008年利物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城市之窗”(Windows Project)公益阅读培训项目,启动了针对城市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的“诗歌之城”(city of poem)写作培训项目,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写作和阅读能力。2005年爱尔兰科克将市图书馆纳入城市文化展览规划和文化宣传网络的大系统中,全市联动举办各类主题展览,进一步拓展市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从2005年当选“欧洲文化之都”开始,科克市图书馆不仅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图书日”等众多大型阅读活动,还在图书馆附近的街头、公园等户外场地组织了各类公共阅读推广活动。此后,科克将这一活动延续下来,至今仍由市图书馆每年定期举办[20]。

可以说,在“文化之都”建设中,根植于信息社会的公共图书馆逐步发展成为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学习行为的干预者和信息贫困的治理者[21]。这种社会性的阅读活动为人民搭建了知识信息交流的平台,从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当选城市市民信息来源的丰富化,从而对人民信息获取与利用的行为具有潜在影响,有助于缓解信息贫富分化。

3.4    合作+共享,建设特色文献资源中心

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基础。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的文献信息中心,对地方特色文献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是责无旁贷的[22]。“文化之都”当选城市公共图书馆在做好综合文献收藏的情况下,也越来越注意挖掘、搜集本区域富有特色和具有独到价值的各类文献,包括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照片、影片、画片、手稿、印模、地图等。地方特色文献作为地方特色文献资源是地方公共图书馆的优势所在。在“文化之都”建设中,希腊雅典市的“欧洲文化之都文献中心”是第一个以“文化之都”为主题的特色文献资源中心。

于2007年10月成立的“欧洲文化之都文献中心”(Documentation Centre on European Capitals of Culture)旨在保存“欧洲文化之都”在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书籍、文章、研究报告、新闻宣传等文献资料[23],将“欧洲文化之都”的丰富成果向公众、媒体、学者广泛传播,达到宣传和促进“欧洲文化之都”长久发展的目的。“欧洲文化之都文献中心”的具体任务包括:搜集、整理和保存“欧洲文化之都”项目进展的相关资料信息;为“欧洲文化之都”城市之间开展文献方面的交流合作,分享建设实践经验;为“欧洲文化之都”的相关研究和从事欧洲文化研究的学者和机构提供资料支持等,如“欧洲文化之都大学联盟”[24]。该中心坐落于雅典市中心,由雅典市文化局和信息部联合管理运行,主要通过线下和线上两条渠道向大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市民可以前往文献中心,向工作人员咨询相关信息。同时,该文献中心还定期举办“欧洲文化之都”的相关展览,以加强对“欧洲文化之都”项目的宣传介绍,扩大该项目的影响力,让国际社会了解“欧洲文化之都”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和取得成就[25]。文献中心所提供的线上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一是“欧洲文化之都”项目情况,如城市申报书、文化项目介绍、新闻媒体和相关报道;二是“欧洲文化之都”的评估和总结报告,如当选城市的自评报告、欧盟的总结报告;三是与“欧洲文化之都”相关的学术性资料,如高校、科研机构撰写的与“欧洲文化之都”相关的报告等。

我国“文化之都”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2017年“东亚文化之都”长沙市设立的“东亚文化之都”文献资源中心。该中心于2017年4月19日在长沙图书馆成立,位于长沙市图书馆五楼多元文化馆内,现收藏了与“东亚文化之都”相关的文献500多种,包括历届当选城市建设资料汇编30种、日韩文物图片精选集2种,以及覆盖多个门类的日韩原版图书429种。该中心收集整理了历届“东亚文化之都”的文献资源与日韩原版图书,旨在展示“东亚文化之都”的建设成果、打造具有国际品质、东亚风韵和湖湘标识的文化品牌。同时,长沙市图书馆还配套开展了“东亚文化之都”相关的活动,如“日本寿司之旅”“韩服展示体验”“京都色彩日记、国色天香——中日香文化交流”“最in韩曲风”等旅游、美食、音乐方面的阅读活动,以满足市民多样化、国际化的文化需求。随着“东亚文化之都”的逐年开展,各城市在创建和后续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政策、理论和实践成果,形成了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品种多样的第一手文献资料。将这些经验和成果进行收集、整理、研究、保存和传播,将对“东亚文化之都”创建和后续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专业支撑,也对完善“东亚文化之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东亚文化之都文献资源中心”作为我国推进“文化之都”可持续发展、促进公共文化国际化水平提升的重要内容,是扩大“文化之都”公共文化国际交流能力的有力举措。虽然“东亚文化之都文献资源中心”在长沙成立,文献中心的建设工作刚刚起步,但与我国推进“文化之都”建设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文献中心的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文献资源中心”的建设应兼顾阶段性与长期性,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长远。在现阶段,重点规划建设文献资源中心的实体空间和线上文献信息平台,逐步形成覆盖全面、形成特色、服务全国、联动国际的建设和开发并进的格局。从长远考虑,加强公共文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起与“文化之都”城市群、“一带一路”城市群等更加广泛的文献资料研究、合作与交流的联系。

总的来说,以公共图书馆为主体设立的“文化之都”文献资源中心应进一步明确定位,完善以下四大方面功能:一是收集。广泛收集各类“文化之都”建设的文献资料,建成国内系统完整的专业性文献资料保障中心,文献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纸质或数字的多种资源形态;二是保存。同步建设实体文献空间和数字文献信息中心平台,对相关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长久保存;三是研究。有计划地开展“文化之都”相关文献的深度整理开发、加工提炼、课题研究、成果推送等工作,形成二次文献等多项专题特色成果;四是利用。塑造文献信息中心的知识服务品牌和影响力,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网站),吸引国内外用户使用中心的文献、知识产品和咨询服务,统一发布信息、统一提供服务,数字文献资源中心应集成纸质文献的定位、索引、实现搜索及全文浏览、下载、传递、推送、关联和特色数据库、线上参考咨询等功能。

3.5    开放+交流,扩大公共图书馆的跨国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促进图书馆持续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徐汉荣认为,有无充分的、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衡量是否一流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标志。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图书馆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实践环节,不仅是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来获得和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管理、人才和物质资源,发达国家也需要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来在世界范围获得和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和物质资源[26]。在国际合作交流日趋深入的今天,“文化之都”作为国际区域间多边性交流合作的创新形式,其所构建的国际城市网络,拓宽了城市公共文化发展的国际视野,突出了文化资源和服务覆盖的区域共享和全球参与性。

作为“文化之都”城市,文化建设不仅要满足本地居民的需要,还应适应和引导更广阔地域人群的需要,“文化之都”城市只有不断释放其外向性与开放性才能保持自身的多样性。因此,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作为具有国际性要素的“文化之都”城市,其公共文化建设不能是内向的、封闭的,而应该是外向的、开放的。如2000年当选“欧洲文化之都”的雷克雅未克(冰岛)、卑尔根(挪威)、赫尔辛基(芬兰)、布鲁塞尔(比利时)、布拉格(捷克)、克拉科(波兰)、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西班牙)、阿维尼翁(法国)、博洛尼亚(意大利)9座城市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加强了在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城市公共文化机构的跨国合作,实现图书馆、档案馆之间的“九城合作”[27]。挪威卑尔根市档案馆提议发起“文化遗产保存项目”,建立数字化保存项目,加强9座当选城市档案馆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能力。此外,这9座当选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以巡展的方式向公众展示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的地方文献资料、物件,让市民切身感受欧洲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4   结語

纵观“欧洲文化之都”“东亚文化之都”“阿拉伯文化之都”等“文化之都”,对城市“文化软实力”均有着较高需求。对于能体现“文化之都”城市物质条件和人文精神环境的公共图书馆而言,“文化之都”的建设提升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完善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文化之都”建设既不会置申请和当选城市于政治争论的焦点,也不对其附加过多的意识形态条件;不同的“文化之都”都有其各自的入围要求和评价标准,但彼此又不具备责任约束与限制;虽然带有一定的国家、区域和地方色彩,但又因大量的跨国、跨地区交流合作元素,使国际化色彩更加浓厚。这种以“文化之都”为纽带的城市网络联盟,是维护文化多样性、提升社会发展活力而行动起来的一种跨越利益疆界的城市互动行为,是对城市文化的再定位和城市精神的再培植[28]。“文化之都”因文化而和谐,当选城市市民也因文化而儒雅;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是“文化之都”当选城市的显著特征。对我国“文化之都”城市而言,未来建成更高品质的民生幸福城市,需要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为城乡居民带来的精神享受和愉悦;未来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也需要公共图书馆对全民修养的底层铺垫和深层引导。我国未来“文化之都”建设应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通过公共图书馆提升城市品位、实现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拓展城市的国际视野。

参考文献:

[1]  陈慰,巫志南.从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欧洲文化之都”公共文化建设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72-83.

[2]  范并思.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5):4-13.

[3]  高梦楚.欧洲文化之都发展与图书馆建设[D].北京:北京大学,2014:36-37.

[4]  任罡.公共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初探——以中国《文心雕龙》资料中心建设为例[J].图书馆界,2010(5):89-91.

[5]  王世伟.上海城市发展与图书馆发展的互动作用[J].图书情报工作,2005,49(7):80-83.

[6]  徐常宁.城市图书馆发展模式研究——以铜陵市图书馆为例[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

[7]  周文杰.公共图书馆体系化服务六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8]  徐汉荣.谈图书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7):15-16.

[9]  张正,梁伟钧,胡晓鹰,等.城市发展与公共图书馆的互动关系——基于广州的实例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9(6):70-73.

[10]  A new public library in Wroclaw[EB/OL].[2018-09-26].https://www.facebook.com/IFLAWLIC2017/posts/381091735603226.

[11]  About[EB/OL].[2018-09-13].https://www.yumpu.com/user/ecoc.doc.athens.eu.

[12]  About Us[EB/OL].[2018-09-26].http://www.thaqafa.ae/about.html.

[13]  City Public Library in Wroc?苄aw[EB/OL].[2018-09-26].http://mobi.wroclaw.pl/en/558-wroclaw-city-public-library-in-wroclaw.

[14]  Cogliandro G.European Cities of Culture for the Year 2000-a wealth of urban cultures celebrating the turn of the century[R].Brussels:European Commission,2001.

[15]  Dokk1[EB/OL].[2018-09-15].http://www.urbanmediaspace.dk/en/dokk1.

[16]  ECOC 2011 Evaluation[EB/OL].[2018-09-10].https://ec.europa.eu/programmes/creative-europe/sites/creative-europe/files/files/ecoc-2011-evaluation_en.pdf.

[17]  Ecorys and the Centre for Strategy and Evaluation Services.Ex-post Evaluation of the 2015 European Capitals of Culture[R].Luxembourg: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2016:36-37.

[18]  European Capitals of Culture:more than 30 years[EB/OL].[2018-09-11].https://ec.europa.eu/programmes/creative-europe/sites/creative-europe/files/library/ecoc-fact-sheet_en.pdf.

[19]  Ex-post Evaluation of 2011 European Capitals of Culture[EB/OL].[2018-09-26].https://ec.europa.eu/programmes/creative-europe/sites/creative-europe/files/files/ecoc-2011-evaluation_en.pdf.

[20]  Kerslake,E,Kinnell,M,Public libraries,public interest and the information society:Theoretical issues in the social impact of public libraries[J].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1998(3):159-167.

[21]  Sharjah,the Cultural Capital of the Arab World[EB/OL].[2018-09-24].https://www.rotanatimes.com/centrosharjah/news/7575.

[22]  The Documentation Centre on European Capitals of Culture[EB/OL].[2018-09-13].https://www.loststory.net/other/documentation-centre-european-capitals-culture.

[23]  Watson D,Plattus A J,Shibley R G.Time-saver Standards for Urban Design[M].Shibley:McGraw-Hill,2003:50-88.

作者介紹:陈慰,女,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公共文化。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公共图书馆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