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皇家春节文化礼漫乐谈

2019-06-25撰文贾福林供图贾福林部分

中华民居 2019年1期
关键词:太庙八音舜帝

撰文贾福 林供图贾福林(部分)

无论是皇家,还是民间,春节都是热闹非凡的。而两者热闹的不同之处在于:民间的热闹是随意轻松的,皇家的热闹则体现在规制严格、礼仪繁缛、兴师动众等方面,比如,各种仪式所用音乐就极有讲究。什么仪式演奏什么风格的音乐?多大的规模?这些都是沿袭祖制而来的,出不得半点差错。

明清时期,几乎在进入腊八后,礼部、鸿胪寺、太常寺都要忙碌起来,准备皇家节日庆典。其中,位于天坛的皇家音乐舞蹈机构神乐署尤其忙碌。神乐署的官员要准备乐谱、创作新曲、编排演出,被称为“乐生”的演员要修整、调试乐器,反复排练。这些人都是当时艺术水平最高的“音乐家”和“表演艺术家”。

宫廷音乐分为“雅乐”和“宴乐”两种。“雅乐”庄严平和,用于举行“五礼”的正式场合;“宴乐”轻松欢快,用于日常生活场合。“五礼”即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其中,吉礼用于祭祀,嘉礼用于庆典,宾礼用于宴客,军礼用于军事活动,凶礼用于殡葬。“五礼”配乐由“乐生”和“舞生”共同演奏。庄严典正的中和韶乐是举行“五礼”时常用的乐曲。

中和韶乐专用于皇家重大仪式

《左传》 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皇帝祭祀的主要对象是自然神(天、地、日、月等神)和祖先。祭祀自然神是有时令的,祭祀祖先则在所有重要的节日里都要进行。在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里,皇家有四场“大戏”:太和殿一场嘉礼、太庙年终大祭、奉先殿家庙祭祖、寿皇殿向帝后影像行礼。这四场“大戏”都是礼乐文化的重要展现,其中有两场“大戏”要演奏中和韶乐—大年初一文武百官在太和殿向皇帝朝贺和皇帝率领大臣在太庙祭祖。

神乐署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 年),是管理祭天时演奏古乐的机关。明代叫『神乐观』,常保持乐舞生六百名左右。到明嘉靖时期,神乐署乐舞生总人数达两千两百名。

八佾之舞的舞者身着古代制式礼服,依照舞谱进行表演。动作庄严统一,节奏平稳,是纯礼仪的祭祀舞蹈。

元旦嘉礼。这里的元旦是指正月初一。这一天,当卤簿仪仗陈设就绪,朝贺的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前各就各位。一品官员站在太和殿内,二品官员站在太和殿外须弥座上的平地上,三品官员站在太和殿外须弥座下的平地上。吉时一到,皇帝就从寝宫乘轿向太和殿而来。演奏中和韶乐的乐生在太和殿东西配殿外廊屋檐下以编钟、编磬等乐器奏响《乾平之章》,皇帝升上宝座。朝贺礼毕后,皇帝在《太平之章》 乐曲声中离座,返回寝宫。

太庙年终大祭。太庙每年有五次重大的祭祖活动。其中,春夏秋冬每季首日各一次,称为“四孟”;最盛大的祭祀活动“祫祭”在大年三十前一天举行—这是皇帝和满汉大臣隆重祭祀皇帝的列祖列宗的祭祀活动。

祫祭之前,皇帝要斋戒、沐浴、更衣、独居斋宫,不饮酒、不食荤、不娱乐,不理刑名,不与妻妾同寝,以示净心诚敬。祭日当日,皇帝清早从午门乘轿进太庙街门,于琉璃门前下轿,在戟门盥洗更衣后进太庙享殿,行“迎神”“三进三献” “三跪九叩” “望燎”“送神”等礼。在举行仪式的过程中,乐生演奏最高规格的中和韶乐,64名舞生表演“八佾之舞”。此舞是自周代流传而来的,相传集合了黄帝时期云门大卷、尧时大咸、禹时大夏、汤时大濩、周武王时大武等舞蹈的精华,并经过不断完善,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瑰宝。

奉先殿祭祖。奉先殿是皇帝的家庙,大年初一,皇帝要先到奉先殿祭祖,再到太和殿接受群臣的朝贺。奉先殿祭祖的程序和乐舞表演与太庙相仿,规模和环节有所缩减。

寿皇殿祭祖。寿皇殿仿照太庙规格而建,规模有所缩小。寿皇殿一般由太子向寿皇帝后影像祭祀。寿皇殿祭祖的程序和乐舞表演与太庙相仿,规模和环节大大缩减。

有人说,以中和韶乐为代表的皇家雅乐是古代的“交响乐”。其实这两种音乐大不相同。交响乐是面向公众的艺术演出,演奏者是剧场的焦点;而中和韶乐的演奏者只是活动的配角,主角是皇帝。当时的宫廷画家用画笔描绘了祭祀现场,但并没有乐生演奏的场面,表现的大多是皇帝、官员、仪仗、护卫。今天,我们只能通过前朝遗留下来的精美皇家乐器来想象当时气氛庄严的演奏画面和典雅的乐曲。曾经,这些无名乐生以金声玉振营造了紫禁城新春佳节一波又一波的欢乐与祥和。数百年过后,我们依然希望能够复原当时的场景。

中和韶乐的发展和流布

韶乐是上古舜帝之乐,又名“九韶”“九歌”。清同治时期的《湘乡县志》记载“:相传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凤为之下。”原来,舜帝为推动中原文化传入苗地,南巡来到汉、苗交界地。舜帝率众登上一座高峰后,被手执弓矛的苗族土著围堵了三天三夜。形势紧急之际,舜帝命人奏起了美妙绝伦的韶乐,一时凤凰来仪,百鸟和鸣。虎视眈眈的苗人在妙不可言的乐声中丢下了武器,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起舞来,一场危机就这样被化解了。因为舜帝命人演奏的乐曲名为“韶乐”,奏乐的山峰由此得名“韶山”。

韶乐有4000多年的发展史。舜帝时的韶乐是在原始九韶(南方百越民族的巫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源于远古先民的原始乐舞,表现了氏族部落图腾崇拜、祭祀典礼、农耕狩猎、部落战争、生息繁衍等社会生活。商周时期,韶乐经宫廷乐师整理成宫廷雅乐,为皇家专用,是天子宗庙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于公元前517年在齐国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并言其“尽美矣,又尽善也”。

中国古人信奉“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尊雅乐为“华夏正声”,故历朝历代均设立专职官员和职能部门负责音乐事宜。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华夏正统礼乐制度的完善,亲自主持将皇家雅乐更名为“中和韶乐”。清朝沿用了明朝的规制。中和韶乐成为明清两朝祭祀、朝贺、宴享的专用音乐。

中和韶乐的显著特点是融礼、乐、歌、舞于一体,在演奏音乐的同时表演八佾之舞。“八佾”是古代专为皇帝表演的最高级别的乐舞,表演者排列成行,纵横都是八人。舞蹈分文德之舞和武德之舞。一部分舞生手持羽和籥表演文德之舞,一部分舞生手持干戚表演武功之舞,交替上场。此外,音乐方面有以下特点:五声音阶保存和延续了先秦雅乐的特征;八音具备,有乐有歌,突出钟声磬韵,体现“金声玉振”的特色。

『雅乐』的意思即『优雅的音乐』,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宫廷音乐。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法律和礼仪共同构成了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

清代的中和韶乐如今已失传。我们现在听到的中和韶乐是专家在浏阳古乐、韶山山歌及宋代《琴》谱的基础上研究、整理和创造出来的,由祭司、部落战争、萧韶九成、南风歌、关雎、湘夫人、缶韵、潇湘水云、中和韶乐等九部分组成。

根据现存文物分析,清代中和韶乐所使用的乐器几乎完全承袭自明代,按照制造乐器的材料可分为金、石、丝、竹、土、木、匏、革八类,称“八音乐器”。“八音”俱全符合古代儒家“大乐与天地同和”的礼乐思想。中和韶乐使用的乐器共有十六种,分别是:镈钟、编钟等金类乐器,特磬、编磬等石类乐器,琴、瑟等丝类乐器,笛、篪、箫、排箫等竹类乐器,器埙等土类乐器,柷、敔等木类乐器,器、笙等匏类乐器,建鼓、搏拊等革类乐器。

在演奏时,乐生使用音调平稳的乐器(如笛、笙、埙、琴、瑟等)演奏主旋律,以取得声调婉转圆润、平缓舒畅的效果,同时使用音色鲜明的乐器(如钟、磬、建鼓、搏拊等)伴奏,使演奏效果隆重而平稳。这种配器方式既充分发挥了八音乐器的音响特点,又不致使某种乐器的音色过于突出,具有八音和谐、中正平和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古人“齐庄中正,足以有敬”的精神理念。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宫中大规模造办器。仅箫、笛两种乐器,苏州和江宁两地织造就备办了2000根,后又备办了5100根。正如清乾隆时期和硕庄亲王允禄在奏折中所言:“制造乐器则自康熙五十二、三年陆续颁付太常在案……康熙五十七年乐器俱已告成。”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和韶乐的演奏规模形成于清乾隆年间。

贾福林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明清太庙研究室主任,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学术顾问,中国紫禁城学会、中国明史学会、北京博物馆协会会员。多年从事中华祭祀和礼乐文化研究。2018年荣获中华首届“炎黄奖·人文国学奖”。出版了多部礼乐学术研究专著。在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太庙国学大讲坛等多次主讲“礼乐文化的现代价值”“祖先崇拜和中华文化复兴”等专题讲座。

中华雅乐源远流长

时序更替,化育天地万物。人是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聪明智慧,在天地之间,寻觅到了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真谛。《荀子·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这就是礼。礼是一个内在运行的系统,而礼仪、礼乐是礼的外化,比如皇家雅乐。

据《钦定大清通礼》和《钦定大清会典》记载,中和韶乐包括《肇平之章》《兴平之章》《崇平之章》《恬平之章》《淳平之章》《臣平之章》《和佑之章》等七段祭祀乐曲。

传说黄帝命乐官伶伦首制音乐,舜帝命乐官夔首制乐舞,其后中华礼乐逐步形成和完善。雅乐乐队中所使用到的各种乐器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在汉代马融的《长笛赋》中有这样的叙述:“昔厄羲作琴,神农造瑟,女娲制簧,暴辛为埙。倕之和钟,叔之离磬。”短短二十五个字,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八音乐器中金、石、丝、土、匏五类六种乐器的发明者。而八音乐器中的其余三类—竹、革、木类乐器的发明者同样可以在古籍中找到相应的记载。《风俗通》中所谓“舜作箫,其形参差,以象凤翼”,以及《尚书·益稷》中讲的“舜作竹箫,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均说明竹类乐器箫是舜发明的。革类乐器鼓则“始于少昊”(《通礼义纂》曰:“建鼓,大鼓也,少昊氏作焉,为众鼓之节。”)通过近代考古出土文物证实,中和韶乐所使用的八音乐器至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有的甚至有七千年以上的历史。礼乐文化形成完整的制度始于周公。他继承和总结夏商礼乐,以民众治国为重心,制定了系统的礼乐制度。皇家雅乐作为国家的主流文化,一直严格保持着华夏正统,为以后历朝历代所尊崇、坚守、传承。总之,中华礼乐文化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演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太庙八音舜帝
《八音的秘密》
太庙历史文化展设计图、非洲木雕展设计图
广西八音传承人庞伟元,奏出乐声里的悲欢离合
太庙礼乐文化的传承价值
天下为家
根祖文化的圣地——舜帝陵庙
东安县芦洪市镇文化资源探讨
乡村八音
八音盒有哪“八音”?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